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湿困脾胃证模型肠道自由基变化及平胃散的清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自然恢复组,每组10只.建立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观测各组大鼠血清D-乳酸含量、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空肠组织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D-乳酸含量升高(P <0.01),血清DAO活性略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肠GSH-Px及SOD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平胃散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恢复,且效果都好于自然恢复组.结论 湿困脾胃证能造成肠粘膜屏障功能和肠道自由基清除能力出现障碍,平胃散对其有明显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胃散对湿困脾胃证大鼠疲劳状态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造模第8天平胃散各剂量组分别灌胃平胃散水提液1.5,3,6 g.kg-1。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给药7 d后观测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检测血浆乳酸(LA)、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血清尿素氮(SUN)、肝糖原含量、血红蛋白(Hb)的含量。结果: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提高大鼠力竭游泳时间。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肝糖原含量显著增高(P<0.01),高、中剂量组SUN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大鼠Hb,LA,SLDH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平胃散改善湿困脾胃证疲劳状态的作用可能与减少在运动负荷下的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分解,提高肝糖原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湿困脾胃证模型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及平胃散的修复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自然恢复组,每组10只.建立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观测各组大鼠血清D-乳酸含量、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空肠组织匀浆谷氨酰胺(Gln)浓度和Na+-K+-ATPase,Ca2+-ATPase活力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D-乳酸含量升高(P0.01),空肠Gln浓度、Na+-K+-ATPase,Ca2+-ATPase活性降低(P0.01);平胃散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恢复,且效果都好于自然恢复组。结论:湿困脾胃证能造成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离子泵出现障碍,平胃散对其有明显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龙 《中医药导报》2005,11(2):44-45
文章深入分析了五正气散的组方,列举了详细临证验案,阐述了其使用方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5.
平胃散对湿困脾胃证模型大鼠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平胃散对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自然恢复组,每组10只。建立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观测各组大鼠脾脏及胸腺湿重、脏器系数、病理改变、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免疫球蛋白(IgG)含量等指标。结果模型大鼠脾脏及胸腺脏器系数降低,胸腺皮质厚度及脾脏中央动脉淋巴鞘直径变小,血清IL-6升高,IgG含量明显减少;经平胃散治疗后病理改变明显恢复,效果优于自然恢复组。结论平胃散对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的免疫功能异常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湿困脾胃证模型小鼠,观察藿香正气液对模型小鼠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影响。方法:30只KM种小鼠随机分为湿困脾胃证模型组、治疗组,正常组,每组10只。模型组每日灌服熟地混合液(0.5ml/只)并置于人工气候箱中饲养8h;治疗组除按模型组方法饲养外每日还需灌服藿香正气液(0.5ml/只);空白对照组置于常温环境下饲养并每日灌服蒸馏水(1ml/只)。建模6d后通过观察小鼠的一般体征、胃排空和肠推进能力、胃肠病理组织病变等方面来了解小鼠胃肠功能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胃排空和肠推进能力下降,胃肠组织炎症水肿,粘液分泌增多,经藿香正气液治疗后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藿香正气液有改善湿困脾胃证小鼠胃肠功能失调的作用,这可能是其防治湿困脾胃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丁宽亮  孙凤民 《光明中医》2009,24(7):1368-1369
探讨带下证之成因,明确以虚湿为病本,深究其无虚不生湿,无湿不成带之病机,以虚为本,以湿为标,标本相合带下成矣之理论.通过临证病案举隅及分型论治、随证加减来说明治病必求以本之关键所在.从而指导带下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创建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胃肠功能的病理变化。方法建立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通过体重、饮食量、腹围指数、胃肠运动吸收功能、胃肠激素水平、病理组织等方面观察其胃肠功能的改变。结果模型动物饮食减少,体重下降,胃肠胀气明显,胃排空和小肠推动能力下降,胃肠吸收功能降低,胃肠激素水平紊乱,胃肠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经平胃散治疗后模型病变部分恢复,效果好于自然恢复组。结论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胃肠功能异常,平胃散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散对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藿香正气散,通过对胃残留率、小肠推动率、胃泌素、胃动素、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等指标的检测,研究其调节模型动物胃肠功能的机理。结果: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湿困脾胃型亚健康大鼠的一般状态,显著提高模型动物小肠推进率,减少胃残留率,改善其胃肠激素和物质能量代谢水平。结论: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模型动物的胃肠功能,这可能是其防治湿困脾胃型亚健康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从代谢网路层面阐明大鼠湿困脾胃证本质及藿香正气口服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综合物理造模方法造成湿困脾胃证大鼠。观察大鼠脏器系数变化和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建立大鼠尿液的代谢物谱图,分析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湿困脾胃证大鼠后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动物比较,湿困脾胃证大鼠胸腺、脾脏系数降低及IgG水平减少,尿液代谢物组发生显著改变。藿香正气口服液能提升湿困脾胃证大鼠胸腺、脾脏系数及IgG水平。同时,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对湿困脾胃证大鼠尿液代谢紊乱产生有效的干预,并对尿液中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产生显著的回调。结论 本研究表明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大鼠湿困脾胃证的机制可能与调节IgG水平和机体三羧酸循环、肠道菌群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7,(12)
目的探讨香薷挥发油对湿困脾胃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香薷化湿和中传统功效提供现代药理学依据。方法以饮食不节、潮湿环境、强迫游泳方法建立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吐温-80组,阳性药组,每组10只。造模后,灌胃给药治疗15 d,测量大鼠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排尿量、大便量、脾脏及胸腺的脏器系数及胃排空、小肠推进率和肠管含水量等指标,并检测大鼠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Na+-K+-ATP酶、淀粉酶(AMS)、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 G)、水通道蛋白2(AQP2)和组织病理改变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饮水量、小便量、脾脏及胸腺的脏器系数、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大便湿重和肠管含水量、大鼠血清Na+-K+-ATP酶、AMS活性、GAS、Ig G水平、IL-6、MTL、AQP2水平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香薷是通过梳理胃肠气机、调节水液代谢和机体免疫,提高中焦脾胃健运发挥治疗作用,从而具有化湿和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年治愈妇女相对性不孕20余例,现择录验案4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湿困脾胃证模型大鼠肠道生物屏障变化情况及反正方剂平胃散的调控作用。方法:用黄秀深等湿因脾胃证模型造模方法造模后对大鼠大肠内容物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进行培养,计算菌落数。结果:模型组大鼠乳酸杆菌数量下降,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多,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平胃散治疗后乳酸杆菌数量增高大肠杆菌数量下降,效果明显好于自然恢复组;空白给药组乳酸杆菌数量下降大肠杆菌数量增多。结论:湿因脾胃证模型大鼠肠道生物屏障紊乱,经平胃散治疗后有恢复,效果好于自然恢复组,正常大鼠给予平胃散后亦会造成肠道黏膜生物屏障紊乱。  相似文献   

14.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妊娠腹痛和妇人诸疾腹痛的著名方剂。当归芍药散具有健脾利湿、养血疏肝及活血利水之多种功效,凡符合肝郁脾虚、血滞湿阻的妇科疾病均可应用。笔者在前人用药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当归芍药散随证加减,应用于治疗多种妇科病,如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盆腔炎性疾病、异位妊娠等,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湿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湿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前人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湿阻证动物模型的规范化设想,包括模型证候分型、造模方法、实验指标、反证药物等几个方面,为今后湿阻证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的变化,探讨平胃散对其调控作用。方法:用增加湿度、饮食调控、结合睡眠控制的方法建立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造模20天后给药组给予平胃散灌胃治疗3天。取血清、酶法测定血清中D-乳酸含量,速率法测定二胺氧化酶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D-乳酸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经平胃散治疗后含量明显降低,效果好于自然恢复组;空白给药组含量轻微增高。模型组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降低,但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给于平胃散治疗后增高明显;空白给药组活性轻微降低。结论: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平胃散的合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使其趋于正常;正常机体服用平胃散无效,甚至有轻微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藿香正气散对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免疫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给予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藿香正气散,通过对一般体征、血清电解质、脏器系数、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血清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等相关指标检测,研究其对湿困脾胃动物免疫及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 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模型大鼠一般体征,增加自发活动次数,增加脾脏、胸腺脏器系数,增加血清糖、蛋白、脂类含量,降低血清K<'+>,Na<'+>,Cl<'->含量,降低血清IL-6的含量,增加血清IgG含量.结论 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模型动物的免疫及代谢功能,这可能是防治湿困脾胃型亚健康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的特色所在。本文通过一例汗证患者的辨证论治过程来阐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妙之处,说明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韩杰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8):547-547
1健脾化痰防治中风先兆 女,58岁,体型肥胖,因劳累后突觉头痛,头晕,时感舌头僵硬,面部麻木,疲倦乏力,无口眼歪斜,无言语不利,无四肢活动不利,睡眠差,大便干,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滑,脉弦。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有高血压病家族史,其母患脑梗死去世。  相似文献   

20.
便秘致病之由,因热、因冷、因虚、因湿、因气、因积等均可致之,故前人分为热秘、实秘、虚秘、冷秘、气秘、肠湿、燥秘等。余在临床发现一些便秘患者其病在肠,但与脾胃及肾有密切关系。因脾胃主食物的受纳及运化,肾又主开合。其发病原因,有燥热内结;忧思恼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