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伴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IHES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肾脏损害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18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5例,发病中位年龄36岁(9~67岁)。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均有肾脏受累,其次是皮肤(27.8%)、肺脏(27.8%)、胃肠道(27.8%)、神经(11.1%)。血嗜酸粒细胞均明显升高(1 670~15 100/μl)。肾损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2例(66.7%)、尿检异常4例(22.2%)、急性肾损伤2例(11.1%)、慢性肾功能不全共6例(33.3%)。15例行肾活检,病理表现为膜增生样病变3例、足细胞病3例、系膜增生性病变2例、IgA肾病2例、膜性肾病2例、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局灶节段性硬化症1例;11例肾间质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3例肾小球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检查:12例见免疫球蛋白、补体沉积。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血嗜酸粒细胞均下降;15例随访患者中,14例尿蛋白下降或转阴、肾功能恢复或稳定,停激素后8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加,1例尿蛋白增加,1例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结论:IHES可发生肾脏损害,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类型多种多样,肾间质多数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数患者经激素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王宏  魏娟  李斌  李万国  李燕霞  牛静  龚月平 《内科》2014,(5):580-581
目的分析肾脏疾病病理类型,探讨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统计分析2006年9月至2013年6月经皮肾活检的80例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结果临床分型:80例行肾穿刺活检的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9例(占73.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2例(占15%);肾小管-间质疾病4例(占5%);遗传性肾病3例(占3.7%);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占2.5%)。病理分型:80例行肾穿刺活检的患者中,微小病变肾病(MCD)5例(占6%);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3例(占3.7%);膜增生性肾炎8例(占10%);膜性肾病(MN)12例(占15%);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5例(占6%);IgA肾病(IgAN)32例(占41%);狼疮性肾炎(LN)12例(占15%);紫癜性肾炎2例(占2.5%);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肾炎2例(占2.5%);糖尿病肾脏病5例(占6%);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例(占2.5%);高血压肾动脉硬化2例(占2.5%)。结论通过肾活检和临床分析,不仅能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而且能对疾病的预后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观察各种病理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远期预后,了解影响肾小球肾炎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1980年1月~1996年月12月间,在本院经肾活检确诊并常年定期随访的原发性肾炎患者共1071例,其中IgA肾病(IgAN)471例(44.3%)、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268例(25.0%)、IgM肾病(IgMN)80例(7.30%)、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68例(6.30%)、膜性肾病(MN)76例(7.1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52例(4.80%)、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GN)36例(3.40%)及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MCD)20例(1.80%).以血Cr>800μmol/L确定为终末期肾衰(ESRF),并运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每组患者的肾存活率.结果在平均随访39.9(13~192)个月后,共有240例(22.5%)患者发生程度不等的肾功能损害,其中ESRF的发生率为3.40%.就其病理类型分析,除MCD外,各类肾炎均有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其中以FSGS(65.8%)及MPGN(41.2%)组的发生率最高,IgMN(25.3%)及EGN(2.70%)的预后相对较好,而IgAN(27.6%)、MN(19.7%)及MsPGN(12.7%)介于两者之间.进一步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各组患者的肾存活率,发现各组间的肾存活率及病变进展速度均有明显的差别.病情预后的恶劣程度依次为MPGN、FSGS、IgAN、MsPGN;而MN、MCD及IgMN尚未有ESRF的现象发生.除病理类型外,疾病早期合并高血压,持续性大量蛋白尿亦对预后有重要影响.结论肾小球肾炎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肾脏病理损害的性质,以微小病变、单纯性肾小球系膜或膜病变为病理改变特征的肾炎,病程进展相对较为缓慢,MPGN及FSGS的病情进展最为迅速.同一病理损害类型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则与起病年龄,就诊时肾功能状态,病理损害程度,高血压出现的早晚以及蛋白尿水平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小球肾炎(CGN)多普勒成像(CDFI)特征与肾穿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原发性慢性肾炎患者彩色多普勒成像特征与肾穿病理结果。结果 212例原发性慢性肾炎患者中,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异常者59例,肾穿病理分型为微小病变性肾炎41例,IgA肾病8例,系膜增生性。肾炎4例,膜性肾病3例,多种病理分型同时存在者3例;彩色多普勒诊断为双肾实质损害者98例,肾穿病理分型为IgA肾病41例,膜性肾病1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例,多种病理分型同时存在者31例;彩色多普勒诊断为双肾慢性损害或伴萎缩者55例,病理分型均为硬化性肾炎。结论观察肾脏的二维图像及CDFI情况,有助于对慢性肾炎的肾穿病理分型进行间接判断,从而判断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现已知,不同的内源性抗原(DNA、肾小管刷状缘和甲状腺球蛋白等)可作为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介导物质。其中,关于甲状腺抗原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在国内较少研究。据国外的文献报道,甲状腺抗原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往往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的基础上发生,临床常呈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的病理改变,免疫病理技术可显示甲状腺抗原在肾小球内沉积.因此,认识本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142例尿检异常患者肾活检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体检发现尿检异常患者的肾脏临床和病理情况,了解其预后. 方法:体检发现尿检异常患者共142例,其中定期随访者40例.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为肾功能不全. 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合并蛋白尿者多见,占55.7%;肾活检时已有肾功能不全者占26.1%.病理类型以IgA肾病最多,占46.4%;肾小球轻微病变14.1%,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3.4%,膜性肾病6.3%,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5.6%,硬化性肾炎和薄基膜肾病各2.8%,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IgM肾病各2.1%,微小病变1.5%,膜增生性肾炎0.7%.40例患者平均随访13~60(25.8±14.1)个月,7例肾功能明显恶化者蛋白尿多加重. 结论:尿检异常患者的肾脏病变有时与临床表现并不相符,应尽早行肾活检明确病理性质,部分病例病变重、预后差,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镜未能诊断的膜性肾病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1~2005-0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仅靠光镜未能诊断的9例轻型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结果1例6岁小儿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余8例45~70岁成人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或隐匿型肾炎。光镜诊断为微小病变或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免疫荧光显示IgG沿肾小球基底膜散在性细颗粒状沉积。电镜可见上皮细胞下小型高密度电子致密物散在性沉积,多为膜性肾病Ⅰ、Ⅱ期病变,2例合并薄基底膜肾病。结论慢性肾炎或隐匿型肾炎中,常混有仅靠光镜难以确诊的轻型膜性肾病,进行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对确定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肾脏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4年肾活检且年龄≥60岁患者72例临床病理资料,与同期356例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同时对获得随访的61例老年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老年组患者中男性比例较高(70.8%);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AKI)、初诊时存在肾功能损害、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中青组高(P<0.05)。(2)老年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膜性肾病最为常见(54.5%),其次为微小病变;而中青年组以免疫球蛋白(Ig)A肾病的比例最高(46.2%);老年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最为常见(36.0%),其次是感染相关性肾病;而中青年组以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肾病比例最高(63.6%)。(3)老年组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中最常见的是膜性肾病,其次是微小病变,第三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获得随访的老年患者总缓解率为55.7%(34例),未缓解的27例患者中有11例临床死亡,均为非肾性原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与中青年患者有显著差异;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是老年肾脏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10年间老年及老年前期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肾脏病理及临床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我科近 1 0年经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的老年及老年前期肾病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同期行肾穿刺病理检查的青中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比例分别为 62 .9%和 78.6% ,继发性肾病比例分别为 37.1 %和 2 1 .4%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 (分别为 2 2 .6%和 1 9.0 % )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分别为 1 6.1 %和 2 2 .6% )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 (分别为 66.7%和 62 .1 % )。结论 相对于青中年患者 ,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比例下降 ,继发性肾病比例上升。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1例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效果、并发症和预后等。结果 101例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分别为79例和22例。7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44例有肾脏病理资料,前4位分别是膜性肾病、Ig A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22例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糖尿病肾病17例,其次是狼疮性肾炎和显微镜下血管炎。联合应用中等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病理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1%。原发性和继发性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均为感染、急性肾损伤和心血管疾病。结论老年肾病综合征中原发性所占比例较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Ig A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较为多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糖尿病肾病最多见。对于病理诊断明确的患者,联合应用中等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肾脏疾病在老年人中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60岁以上老年肾脏病患者51例,对其临床表现及肾活检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51例老年肾脏病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3例,继发性肾脏疾病18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28例,肾炎综合征1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5例,急性肾损伤(AKI)4例,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4例。老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17例),其次是Ig A肾病(5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诊断是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4例),其次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和肾淀粉样变(各3例)。结论老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见,且以膜性肾病为主。老年继发性肾脏病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血管炎肾损害和肾淀粉样变多见。肾病综合征是老年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肾活检适应证。对病因不明的老年肾脏病患者,应及早行肾脏病理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GNMI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PGNMI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资料。结果 5例PGNMID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7~68岁,病程2.5~60.0个月,2例病程超过1年,5例均呈肾病综合征,伴高血压病史,4例镜下血尿,3例肾功能异常。仅1例血清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比率异常。光镜下,5例患者的肾脏均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免疫荧光下,PGNMID患者肾小球仅见免疫球蛋白G3和κ轻链沉积;电镜显示PGNMID患者肾脏系膜、内皮下和(或)上皮下颗粒状沉积物。结论 PGNMID患者常出现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下降,需尽早行肾脏病理检查,以提高PGNMID的诊断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膜增生性肾炎的远期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观察原发性膜增生性肾炎 (MPGN)患者的自然病程 ,了解其远期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  方法 :1982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 ,在本院经肾活检确诊并常年定期随访的MPGN 74例 ,Ⅰ型和Ⅲ型MPGN各 37例。以SCr>130 μmol/L作为肾功能损害 ,SCr>80 0 μmol/L确定为终未期肾衰 (ESRF) ,并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及肾脏存活率  结果 :在平均随访 48 6 (13~ 15 2 )月后 ,共有 43例 (5 8 1%)患者发生程度不等的肾功能损害 ,其中ESRF的发生率为 16 2 %。Ⅰ型MPGN有 2 7例出现肾衰 (73 0 %) ,Ⅲ型MPGN患者中 16例发生肾功能损害 (4 3 2 %) ,两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进一步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 ,得出本组MPGN患者 5年和 8年的肾存活率分别为 90 %和 6 4%。按患者的临床症候群将其分为高血压型(HT)、肾病综合征型 (NS)及非肾病综合征型 (non NS)三组进行比较 ,HT组患者病情进展最快 ,而NS组与non NS组患者无明显差别。进一步将患者分为大量蛋白尿 (尿蛋白 >3g/ 2 4h)与非大量蛋白尿 (尿蛋白 <3g/ 2 4h)两组进行分析 ,显示大量蛋白尿者的疾病进展速度快 ,远期预后差。观察同时发现 ,长期激素治疗患者的肾存活率与非激素治疗者相似 ;ACEI治疗组肾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率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1 990~ 2 0 0 0年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 1 1 4例患者。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有 1 4 .9%的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病变 ,男性 1 3例 ,女性 4例 ,平均就诊年龄为 (51± 1 0 .2 )岁 ,31~ 65岁。在所有的非糖尿病肾脏病变中 ,IgA肾病的比率最高为 47.1 % ,其他依次为膜性肾病 1 7.6 % ,间质性肾炎 1 1 .7% ,高血压肾损害 5 .9% ,微型多动脉炎5 .9% ,肾淀粉样变性 5 .9% ,紫癜性肾炎 5 .9%。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蛋白尿 ,8例为镜下血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低。患者组织学呈现上述肾脏疾病相应的病理特征。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率为 1 4 .9% ,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IgA肾病和膜性肾病 ,其次为间质性肾炎、高血压肾损害、微型多动脉炎、肾淀粉样变性、紫癜性肾炎。这部分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相对较短 ,临床和病理表现呈多样化特点 ,缺乏特征性的诊断指标。对于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和 (或 )血尿的患者 ,不论有无眼底病变 ,肾活检都是一项排除非糖尿病肾脏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作者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肾脏组织的局部纤溶机能进行研究并探讨在肾炎时局部纤溶机能的意义,从肾局部纤溶机能情况考虑纤溶疗法的临床适应症。对象和方法各种肾脏疾病111例,均经肾活组织检查,分为5组,A 组为肾小球肾炎(GN):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2例,轻度弥漫增生性肾炎33例,急进性肾炎3例,局灶性肾炎2例,良性发作性血尿9例。B 组为肾病综合征(NS):微小病变型7例,增生型6例,膜型肾病10例,膜性增殖型肾炎6例,局灶型肾小球硬化症(FGS)1例。C 组为系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 NS 5例,SLE 不伴 NS 8例,糖尿病肾病2例,妊娠中毒症后遗症5例。D 组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IgA肾病继发恶性高血压和急性肾损伤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于2013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2例IgA肾病继发恶性高血压和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从同一时期选取15例不继发恶性高血压且肾功能正常的IgA肾病,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后发现,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的患者有6例,其中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有4例,肉眼血尿有3例;剩余6例患者为镜下血尿、蛋白尿以及急性肾损伤,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损害。而在对照组患者中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有3例,肉眼血尿有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有8例,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有1例,在随访的时间段中肾功能没有显著的进展变化。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从发病至肾活检的时间明显较短(P0.05);血清肌酐、尿酸、IgA、C反应蛋白及尿蛋白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gA肾病继发恶性高血压和急性肾损伤的病情较重,同时肾脏病理病变较重,预后效果也较差。  相似文献   

17.
蜂毒的主要活性成分蜂毒素具有溶血、抗凝血和致敏作用.群蜂蜇伤后数天至数周常可并发多脏器损害,以肾脏、心脏和肝脏损害多见.蜂毒肾损伤可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少数为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1];也可出现肾病综合征,病理以微小病变和系膜增生性肾炎为主[2-3],但膜性肾病未见报道,我院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冷球蛋白血症性肾炎八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冷球蛋白血症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诊断的8例冷球蛋白血症性肾炎的病例资料。结果8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中7例为中年男性,多数伴有系统受累表现,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19个月,其中5例是在。肾脏病理提示后查血冷球蛋白明确诊断;确诊时5例(5/8)蛋白尿程度已达肾病综合征,3例(3/8)已进展至肾衰竭;随访2年,4例(4/8)死亡,其中3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肾衰竭。肾脏病理以膜增生性肾炎为主(7/8),4例(4/8)冷球蛋白血症继发于浆细胞病,仅1例继发于HCV感染。结论冷球蛋白血症性肾炎不罕见,但存在明显的临床认识不足与延误诊断,由于该病预后差,故对临床存在明显系统受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患者应考虑本病,及早进行标准化的冷球蛋白测定有助于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含汞化妆品后出现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结合病史、临床、肾活检和尿汞检测诊断为含汞化妆品相关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肾脏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收集41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9.4±6.6岁,使用含汞化妆品中位时间为6月,平均尿汞水平为66.80±38.55μg/(g·Cr),临床表现以蛋白尿为主,多数患者(32/41,78.05%)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病理:膜性肾病(MN)22例(53.65%)、微小病变肾病(MCD)13例(31.71%)、IgA肾病(微小病变型)(IgAN-MCD)5例(12.20%)、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1例(2.44%)。病理表现为MN的患者发病前含汞化妆品使用的中位时间更长、合并自身抗体阳性的(以ANA为主)比例(7/22)更高,且血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及肾组织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均阴性。接受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36例、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5例,其中9例同时接受驱汞治疗。中位随访时间9月,尿检达完全缓解32例(78.05%),8例(19.51%)部分缓解,1例(2.44%)未缓解,激素减量后复发1例,15例成功停用免疫抑制剂及保肾药物。结论:含汞化妆品相关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病变多样,以MN为主,其次为MCD,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缓解率高,预后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肾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年龄≥16岁,随访时间≥6个月,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患者55例.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55例患者中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者35例,占63.6%;有镜下血尿者38例.占69.1%,无一例出现肉眼血尿;伴高血压者21例,占38.2%;肾静脉血栓者4例,肺动脉栓塞者1例.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占81.8%;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者26例,占47.3%;肾小管间质病变和肾血管病变以轻度为主.以肾活检为随访起点,患者2年和5年肾脏存活率分别为82.7%和38.9%.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肾脏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活检时的肾小球滤过率是影响肾脏死亡或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IMN预后不容乐观.肾活检时肾小球滤过率是影响肾脏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