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6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镁浓度为0.64±0.08mmol/L,而健康人(对照组)血清镁浓度为0.98±0.08mmol/L,两组间呈明显差异(P<0.001);63例AMI患者中血清镁浓度低于0.70mmol/L者48例,其中30例有频发室早,12例有多源及连发室早,6例有反复发作短阵室速;经时酶谱测定,其CPK及CPK-MB峰值活性分别为2157.25±86.40u/L、281.32±29.21u/L,与血清镁浓度呈负相关(r=-0.62,r=-0.68;P<0.05,P<0.05)。  相似文献   

2.
对比研究了50例无Q波型急性心肌梗塞(NQMI)和60例Q波型急性心肌梗塞(QMI)的临床特点。NQMI病人有心绞痛史、陈旧性心肌梗塞者较多,而有室壁瘤者较少,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其同功酶(CPK-MB)峰值(分别为325.6±247.9,20.9±10.7IU/L)较QMI分别为1407.20±1098.2,56.8±38.61U/L)低.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恢复期左心室射血分数(0.52±0.07)较QMI(0.43±0.14)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其梗塞面积较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NQNMI病人三支病变者较QMI多,而单支病变者较QMI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3.
用三种方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含量,并进行了彼此间差异的显著性和精密度的比较,认为三种方法测定血清Ig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彼此间相关性较好(r=0.977)。而用免疫比浊法(ITM)测定血清Ig的精密度远高于单向免疫扩散法(RID)和火箭免疫电泳法(EIA)。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IgM的正常参考值(X±s)分别为12.13±1.51g/L、2.04±0.55g/L、1.14±0.27g/L。慢性活动性肝炎IgG、IgA水平19.88±4.96g/L3.33±0.68/L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IgM水平1.26±0.24g/L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IgM有较好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作者测定了50例冠心病(CAD)患者及60例正常人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apoB,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表明,CAD患者与正常人相比,apoB及LPO水平明显增高(P均<0.01),HDL-C及apoAI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apoAI、apoB、HDL-C及LPO的变化幅度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而依次递增。HDL-C为判断CAD病变严重度的最佳参数。CAD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脂质代谢与AMI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用磷钨酸钠Mg2+一步沉淀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其亚组分(HDL2C和HDL3C);用单向火箭负度电泳法检测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对AMI患者(50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取血检测。结果:疾病组血清TG,apoB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14,3.389,P均<0.05);而HDLC,HDL2C,apoAI水平及HDL2C/HDL3C,apoAI/apoB比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1.996~2.762,P<0.05,0.01);结论:血清apoB水平升高可促进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者测定了31例糖尿病病人和50例正常人血清脂结合唾液酸(sLASA)含量,其结果分别为565.18±145.02μmol/L和439.28±118.72μmol/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01)。糖尿病病人(22例)住院治疗1个月后测sLASA含量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分别为581.59±160.47和498.41±151.49μmol/L,差异非常显著(P<0.001)。在相关分析中发现血糖与sLASH含量呈正相关r=0.49(P<0.01),果糖胺与sLASA之间无相关性。31例糖尿病病人中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sLASA含量无差异,以上结果提示sLASA含量异常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并与血糖水平似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用免疫放射法检测34例大肠癌患者血清MG-Ags水平,并与32例大肠良性疾病进行对照,结果发现:大肠癌组血清MG-Ag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血清MG-Ags水平与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关系密切,A期低于B、C、D期(P<0.01),高分化癌低于中低分化癌(P<0.01);MG-Ags水平与大肠癌病变环绕肠管的程度及肝转移与否均相关,环绕程度>1/2者高于≤1/2者(P<0.01);有肝转移者血清MG-Ags水平高于无肝转移者(P<0.05)。此对大肠癌的诊断、治疗及估计预后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导联U波倒置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入院ECG胸导联上有无U波倒置,将41例首次前壁AMI病例分成A组(n=11)和B组(n=30)。测量住院期间ST段抬高导联数(NST)和异常Q波数目(NQ)、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PCPK)和Kilip心功能分级。结果A组NST、NQ、PCPK和Kilip分级均显著低于B组(NST:3.6±1.57对4.8±1.19,P<0.02;NQ:2.9±1.70对4.3±1.24,P<0.01;PCPK:1505±689IU对2919±1375IU,P<0.005;Kilip分级:1.6±0.69对1.8±0.94,P<0.005)。结论在前壁AMI中,入院ECG胸导联U波倒置可能是梗死面积较小和心功能较好的心电标志  相似文献   

9.
刘毅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7,17(4):523-523,519
测定3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含量及血脂含量,并与37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显示,AMI患者ApoA1、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及HDL/总胆固醇(TC)比值较健康人为低,而ApoB、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ApoB/ApoA1比值较高,差别均具显著性(P<0.01)。表明测定血清载脂蛋白与脂类含量对AMI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各单项指标对AMI的预告价值方面,ApoA1、ApoB及TC是较敏感的易患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对心肌酶峰值的影响及白细胞计数(WBC)与AMI的关系,对211例AMI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UK)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测定静脉血WBC及监测心肌酶。结果显示:常规治疗患者WBC增高组(>10×109/L)心肌酶(CK.CKMB)峰值明显高于WBC正常组(≤10×109/L)(P<0.001);溶栓治疗患者WBC增高组与WBC正常组心肌酶峰值无显著差异(P>0.05)。溶栓组心肌酶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溶栓治疗患者,WBC升高是心肌坏死程度指标。溶栓治疗患者心肌酶峰值增高是心肌再灌注特有指标之一,溶栓治疗阻断在AMI中WBC的对心肌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武汉地区236例正常人和53例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唾液酸水平的测定,发现正常男女性别之间,成人与儿童之间血清唾液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测得正常范围为0.64~1.86 mmol/L。肿瘤患者唾液酸水平为1.91±0.57 mmol/L,与正常人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本文对该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与血尿酸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脑梗死(CI)的发病与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 检测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并与4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尿酸值男性(428.76±22.10)μmol/L,女性(380.21±18.35)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血尿酸值男性(396.91±17.30)μmol/L,女性(323.46±16.34)μmol/L,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CI两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尿酸增高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周方元  李艳  戴雯 《海南医学》2016,(15):2428-243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总唾液酸(TSA)、唾液酸酶(NEU)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AMI患者210例(病例组)及同期体检健康者99例(对照组),其中病例组患者根据AMI类型分为ST段抬高型AMI组(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型AMI组(NSTEMI组);根据AMI部位,分为前壁梗死组和下壁梗死组;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分为院内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检测各组受检者的血清TSA、NEU、hs-CRP的浓度,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TSA水平为717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46.5,P<0.01),血清NEU水平为16.69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465.0,P<0.01),血清hs-CRP水平为14.34 mg/d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5 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58.0,P<0.01);STEMI组和NSTEMI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梗死组患者的血清TSA水平为746 mg/L,明显高于下壁梗死组的648 mg/L,血清hs-CRP水平为19.63 mg/dL,明显高于下壁梗死组的7.80 m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302.5、2169.5,P均<0.01);院内死亡组的TSA水平为948 mg/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697 mg/L,hs-CRP水平为58.37 mg/m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11.00 m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006.5、1052.0,P均<0.01);AMI患者血清TSA与hs-CRP呈显著负相关(r=0.623,P<0.0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后显示,用血清TSA诊断AMI时,曲线下面积为86.0%(P<0.01),用血清hs-CRP诊断AMI时,曲线下面积为97.3%(P<0.01),联合血清TSA和hs-CRP诊断AMI时,曲线下面积为97.4%(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SA、NEU和hs-CRP对于AMI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癌症病人血脂水平的差异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80例心肌梗死病人和102例癌症病人的血脂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论老年还是中年心肌梗死与癌症病人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TC)无明显差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水平在中年的急性心机梗塞组最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水平在老年和中年均表现为癌症组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而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则表现为老年低于中年,癌症低于心肌梗死的趋势。结论血浆胆固醇水平与癌症之间无肯定关系,对老年人控制过高的胆固醇水平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是有必要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与癌症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对较年轻的冠心病患者,提高HDL-CH水平可能会减少急性心机梗塞的发作,尤其是男性;在年轻人群中降低TG水平对预防冠心病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死亡的性别差异。方法:对328例(其中男190例,女138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并发症、血脂、血清酶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死亡率高(17.3%vs6.8%,P<0.05),女性病例年龄高(69.10±10.00vs57.94±11.91,P<0.001),高血压史多(47.82%。vs34.21%,P<0.05),血脂水平高(5.73±1.38vs5.27±1.16mmol/L,P<0.001),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峰值高(786.34±138.52vs648.32±113.8IU/mL,P<0.01)和非Q性心梗多(21.74% vs12.63% P<0.05),单变量死亡因素分析,高龄(年龄≥65岁),非Q性心梗,CPK峰值、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为死亡危险因素。结论:女性高死亡率与性别本身无关,而与年龄和梗塞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瘦素(Leptin,LP)水平的变化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皮素受体(ETA-R)mRNA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5例AMI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LP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ETA-RmRNA的表达。结果:AMI患者在<6h、>6h、24h采血,LP水平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24h达到高峰,48h后反而下降。6h内与48h组L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24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h内与48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ETA-R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LP水平与ETA-R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LP水平及ETA-R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分别是AMI发生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早期监测LP水平及ETA-RmRNA的表达,有利于AMI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7例AMI患者和20例对照组IL-18浓度,Killip分级法对47例AMI患者按泵功能衰竭程度进行分组。结果:AMI并泵功能衰竭患者IL-18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K4组显著高于K1、K2、K3组(P<0.01),K3组明显高于K1组(P<0.01),高于K2组(P<0.05),K2组高于K1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18与射血分数(EF)均呈显著负相关(r=-0.982,P<0.01)。结论:AMI患者IL-18与心力衰竭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IL-18对判断AMI患者的泵功能衰竭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用普通琼脂糖快速电泳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分别测定21例AMI患者血清CK-MM亚型和PK的活力,动态观察AMI发病后不同时间CK-MM亚型和PK的变化,对比CK和CK-MB,以评价各指标在AMI后不同时间的诊断价值。结果:AMI发病5h内首次血清CK-MM3%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MM3/MM1比值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同时限测定的CK、CK-MB和PK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梗塞后6h内MM3/MM1诊断阳性半天高19~24h内PK和CK-MB诊断阳性率最高;36~72hCK诊断阳性率最高。血清CK-MM亚型,尤其是MM3/MM1是AMI最早、最敏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王秋波  张蕴莉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600-1602
目的研究辽西地区汉族人群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2518A/G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6月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无血缘关系的150例AMI患者(病例组)和同期15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MCP-1的基因型;ELISA法检测AMI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MCP-1的水平。结果 AA、AG、GG 3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位基因A、G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MCP-1水平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病例组内不同基因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CP-1-2518A/G基因多态性与AMI的发病具有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辽西地区人群AMI的遗传易感基因,但这种联系可能和传统危险因素协同存在。  相似文献   

20.
MMP-3、MMP-9及TIMP-1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机制。方法:选择67例AMI患者,发病3 h~5 d,选择同期住院非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3、MMP-9、TIMP-1含量以及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MB(CK-M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中MMP-3、MMP-9和TIMP-1含量明显增高(P<0.05或P<0.01);AMI组MMP-3/TIMP-1比值和MMP-9/TIMP-1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MMP-3、MMP-9、TIMP-1的含量与cTnI、CK-MB水平无相关性。结论:MMP-3、MMP-9过度表达以及MMP-3/TIMP-1、MMP-9/TIMP-1比例失衡,参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和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