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双阳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骨侵蚀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风湿免疫科确诊的住院RA患者360例。详细记录RA患者的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对其中266例RA患者双手X线片做Sharp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和多元Logistic Regression回归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360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274例(76.1%),RF阳性279例(77.5%);241例患者(66.9%)抗 CCP 抗体、RF 均阳性,46例患者(12.8%)抗 CCP 抗体、RF 均阴性。(2)抗CCP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比较,抗CCP抗体阳性患者关节肿胀数更多(8.82±5.91 vs.7.14±5.56),关节功能(χ2=10.216,P=0.017)更差,肿胀指数(9.22±6.05 vs.7.43±5.68)、HAQ(1.61±0.67 vs.1.34±0.75)、Sharp评分(61.92±64.63 vs.45.98±53.10)、DAS28(5.44±1.28 vs.5.07±1.06)比阴性患者更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抗CCP和RF双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比较,抗CCP抗体和RF双阳性的RA患者的关节肿胀数(9.12±6.07 vs.6.97±5.15)和关节压痛数(12.76±7.83 vs.10.48±7.27)更多,肿胀指数(9.54±6.21 vs.7.26±5.26)和压痛指数(17.94±12.08 vs.14.34±10.19)更高,关节功能更差(χ2=10.890,P=0.012),HAQ(1.63±0.66 vs.1.38±0.75)、ESR[(64.08±33.95)mm/1 h vs.(50.86±35.17) mm/1 h]、DAS28更高(5.54±1.26 vs.4.96±1.18)(P<0.05)。(4)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DAS28评分、ESR呈正相关(r=0.123,P=0.033;r=0.160,P=0.004),而DAS28又与Sharp评分、CRP、HAQ、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等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抗 CCP 抗体和RF双阳性RA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更高,关节功能等指标更差,RA患者抗CCP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及骨侵蚀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原(AGT)、淀粉样蛋白4(SAA4)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3例活动期RA患者(活动期组)和37例缓解期RA患者(缓解期组)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40例主诉关节疼痛、肿痛的患者(非RA组)和43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为对照。检测各组血清AGT、SAA4和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RA患者血清AGT、SAA4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AGT、SAA4水平与RA发生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GT、SAA4水平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 活动期组、缓解期组血清AGT、SAA4、CRP、TNF-α、IL-6水平、28项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活动期组血清AGT、SAA4、CRP、TNF-α、IL-6水平、DAS28评分高于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检验显示,RA患者血清AGT、SAA4与DAS28评分、CRP、...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肌肉骨骼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度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95例RA患者,根据类风湿关节炎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分为高活动期组(20例,DAS28评分>5.1分)、中活动期组(32例,3.2分<DAS28评分≤5.1分)、低活动期组(28例,2.6分<DAS28评分≤3.2分)及缓解期组(15例,DAS28评分≤2.6分)。所有患者均接受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对比4组患者肌肉骨骼超声半定量评分与关节血流分级,Preason相关性分析RA患者肌肉骨骼超声半定量评分与DAS28评分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肌肉骨骼超声半定量总分鉴别RA患者病情活动度的价值。结果:高活动期组滑膜血流信号、滑膜增生、关节积液、骨侵蚀与总分、DAS28评分均>中活动期组>低活动期组>缓解期组(P<0.05);Preason相关性显示,RA患者滑膜血流信号、滑膜增生、关节积液、骨侵蚀、总分与DAS28评分均呈正相关(r>0,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肌肉骨骼超声半定量总分鉴别RA活动期的AUC为0.860(95%CI:0.767~0.953);RA患者不同活动期患者的关节血流分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骨骼超声可通过滑膜血流信号、滑膜增生、关节积液等方面判断RA患者病情活动度,且肌肉骨骼超声半定量评分与患者病情活动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复发的相关因素及肌骨超声表现与疾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严格随访且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 红细胞沉降率(DAS28 ESR)≤2.6持续至少3个月的RA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28个关节肌骨超声影像结果。保持原有治疗不变的基础上,观察患者后3个月的病情变化情况,将疾病复发(DAS28 ESR>2.6)的患者定义为疾病复发组,将疾病持续缓解的患者(DAS28 ESR≤2.6)定义为持续缓解组,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及超声影像的差异,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共6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行28个关节肌骨超声检查。3个月内疾病复发26例(41.3%),持续缓解37例(58.7%)。疾病复发组在亚临床滑膜炎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持续缓解组,在深度缓解率(DAS28 ESR<1.6)方面低于持续缓解组。亚临床滑膜炎是RA复发独立危险因素,而深度缓解是RA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 RA复发与高疾病活动度及亚临床滑膜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疾病活动性指标对评估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早期疗效的作用。方法14例中重度活动性RA患者初次接受IFX200mg滴注,分别于0h(基线),滴注后3h,6h、24h、3d、7d和14d进行疾病活动性指标评估。主要指标:肿胀关节数目(SJC)、触痛关节数目(TJC)、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疾病活动指数(DAS)28-CRP、健康评估问卷(HAQ)和类风湿因子(RF)。结果SJC、TJC、CRP、ESR、DAS28-CRP、HAQ及RF等指标均在治疗第14天时明显改善,其中TJC在治疗3d后开始减少,SJC和HAQ在治疗7d后改善,CRP和DAS28-CRP于滴注后6h即开始下降。CRP在3d时达到低谷,7d后逐渐回升,14d时仍低于基线水平。结论CRP和DAS28-CRP是反映IFX治疗RA早期疗效的最敏感指标,可作为IFX早期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名,同时期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6名,健康人对照者53名纳入本研究。收集其肿胀关节计数、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评价RA的活动度。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RF水平,ELISA检测Eotaxin-1和抗CCP抗体的水平,不同组间因子水平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水平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RA组Eotaxin-1、RF和抗CCP抗体的水平分别为(96.02±21.07)pg/m L、(183.42±87.45)U/m L、(119.09±62.30)RU/m L,较非RA组和健康人对照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血清Eotaxin-1水平与其肿胀关节计数、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抗CCP抗体的水平与其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有相关性;RF仅与DAS28评分有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清Eotaxin-1和抗CCP抗体的水平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相关,有望发展成为监测RA疾病活动度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流限制训练(BFRT)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下肢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R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基础运动训练(包括关节训练和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BFRT训练,训练过程中保持腹股沟部位袖带压力恒定以限制肢体血流,训练项目主要包括双腿推举及双膝伸展等下肢运动。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采用28个关节肿胀计数(SJC28)、28个关节压痛计数(TJC28)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关节症状情况;采用站立计时测验(TST)和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健康评估问卷(HAQ)和关节炎自我效能感量表-8(ASES-8)评定患者生活质量;采用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和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定患者疾病活动情况。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SJC28、TJC28、疼痛VAS评分、TST、TUG、HAQ、ASES-8、CDAI、SDAI及DAS28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除DAS28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并且干预后观察组SJC28、TJC28、疼痛VAS评分、TST、TUG、HAQ、ASES-8及CDA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干预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 BFRT训练可减轻RA患者关节症状,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有效促进RA患者下肢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安全性较好,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 二聚体(DD)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 年1~12 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住院并诊断为RA 的患者71 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AS28 评分将RA 患者分为病情稳定组(DAS28 ≤ 2.6 分)和病情活动组(DAS28>2.6 分)。收集同期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FDP,DD,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补体3(C3)、补体4(C4)、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 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FDP 和DD 水平,分析FDP,DD 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并对FDP,DD 单独和联合诊断RA 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探讨FDP,DD 与RA 患者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 RA 患者组FDP,DD 水平高于对照组(U=520,741, 均P < 0.05),且病情活动组FDP,DD,ESR,CRP,C3 和DAS28评分均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P<0.001;U=58,P<0.001;t=6.273,P < 0.001;U=146.5,P < 0.001;t=2.047,P=0.0452;t=9.90,P < 0.001)。RA 患者血浆中FDP 水平与DAS28 评分、CRP ,ESR 均呈正相关性(r=0.861 1,0.642 1,0.704 9,均P < 0.05);DD 与DAS28 评分、RF,CRP,ESR,C3 均呈正相关性(r=0.844,0.383 2,0.693 1,0.640 2,0.257 5,均P < 0.05)。根据ROC 曲线,FDP 和DD 单独检测诊断RA 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 4 和0.86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38%,69.01% 和92.65%,75.04%,两者联合检测诊断RA 的AUC 为0.887 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92%,76.06%。结论 RA 患者FDP,DD 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疾病活动度相关,且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监测RA 疾病活动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以311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RA组、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组与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习惯;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等检测结果;糖皮质激素(GC)、硫酸羟氯喹(HCQ)、氨甲蝶呤(MTX)等用药情况;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ESR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发生IFG和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IFG组年龄、CRP、脂代谢紊乱患者的比例及GC的使用率均高于单纯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RA组年龄、RA病程、BMI、TC、TG、LDL-C、FPG、HbA1c、脂代谢紊乱患者的比例、GC使用率、DAS28-ESR、VAS评分明显低于合并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增加、使用GC是RA患者发生IFG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增加,RA病程长,TG、LDL-C水平升高及使用GC均为RA患者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A合并IFG和T2DM患者存在多种代谢指标异常,年龄增加和使用GC导致RA患者发生IFG的可能性增加;年龄增加,RA病程长,TG、LDL-C水平升高及使用GC均可导致RA患者发生T2DM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清铁蛋白与RA疾病活动性、C反应蛋白(CRP)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的关系.方法 入选RA患者68例,健康对照60例,分别检测血清铁蛋白、抗CCP抗体、CRP,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记录RA患者的临床资料,疾病活动性以DAS28评分表示.分析RA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DAS28评分、CRP、抗CCP抗体和RF的关系.结果 11.8%的RA患者血清铁蛋白升高;RA患者血清铁蛋白平均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t=11.79,P<0.01);重度活动组(DAS28>5.1)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和缓解组(DAS2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铁蛋白水平与DAS28评分和CRP成正相关(r=0.485,P<0.05和r=0.633,P<0.01),与抗CCP抗体和RF无相关性(r=0.211,P>0.05和r=0.157,P>0.05).结论 血清铁蛋白水平反映了RA患者的疾病活动状态,是除CRP外的又一个评价RA疾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血浆雌激素的关系。方法对86例绝经前期抑郁症(PRD)患者和42例围绝经期抑郁症(PMD)患者进行HAMD、HAMA评估及血浆雌二醇(E2)检测,通过分组对照比较其临床表现差异,应用回归模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雌激素的相关性。结果 PMD组HAMD体重因子分高于PRD组(P=0.004),HAMD总分及其他因子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D组HAMA总分(23.50±8.75,18.49±9.82;P=0.006)及躯体性焦虑(7.56±4.32,5.66±5.01;P=0.037)、精神性焦虑因子分(15.94±5.34,12.83±6.34;P=0.007)均高于PRD组;PMD组重度抑郁(47.10%,25.7%;P=0.041)、中重度焦虑(42.8%,28.0%;P=0.045)比例高于PRD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E2进入HAMA总分及两因子分的回归方程,而和HAMD总分及各因子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处于围绝经期是重度抑郁的危险因素(OR=2.57,95%CI=1.09~6.07,B=0.943,P=0.032)。结论伴发焦虑障碍更多、抑郁程度更重是PMD区别于PRD的重要特征,其抑郁症状和血浆雌激素水平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与老年单纯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差异。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第四版(DSM-IV)的诊断标准,连续入组10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其中58例单纯抑郁症(抑郁症组),50例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共病组)。选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对其生命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抑郁症组患者的躯体功能(PF)和社会功能(SF)因子分均高于共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95、3.69,P均<0.05)。抑郁症组HAMD和HAMA总分均低于共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9、-6.16,P均<0.05)。PF与SF呈正相关(r=0.52,P<0.05),与HAMD、HAMA呈负相关(r分别=-0.47、-0.47,P均<0.05);SF与HAMD、HAMA均呈负相关(r分别=-0.45、-0.45,P均<0.05)。结论老年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较单纯抑郁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更重,共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其抑郁焦虑症状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女性病人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生殖中心行IVF-ET的女性病人126例,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睡眠质量。从中心数据库获取病人人口学特征、生育情况及IVF-ET治疗情况,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病人焦虑及抑郁得分。[结果]126例病人中49例PSQI大于8。PSQI大于8组病人年龄较大,患病时间较长,居住农村的比例较高,家庭年收入大于30万的比例较小。PSQI小于8组和PSQI大于8组病人SAS评分大于50分的比例分别为33.77%和81.63%,SDS评分大于42分的比例分别为22.27%和51.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IVF-ET周期的女性病人易合并睡眠质量不良。焦虑、抑郁情绪,年龄偏大,不孕时间长,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差是病人睡眠质量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对血清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01例抑郁症患者采用儿童受虐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及Beck绝望量表评定儿童期受虐状况、抑郁严重程度、自杀意念强度和绝望严重程度;根据儿童受虐问卷评分将受试者分为受虐组(50例),无受虐组(5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5-羟色胺水平。结果101例抑郁症患者中,49.5%在儿童期有过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受虐,其中情感虐待45.5%,情感忽视27.7%,躯体虐待24.8%,躯体忽视56.4%,性虐待18.8%。受虐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无受虐组(P〈0.05)。受虐组的血清5羟色胺水平显著低于无受虐组(P〈0.05),其中情感受虐组低于无受虐组(P〈0.05)。血清5羟色胺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和情感虐待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25、-0.21,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待对5-羟色胺水平有明显的影响,儿童期受虐可能是成年后罹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尖锐湿疣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抑郁情绪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抑郁情绪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将146例尖锐湿疣患者设为研究组,123例普通皮肤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焦虑因子分均〉2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研究组抑郁情绪发生率为55.48%,重度抑郁发生率为13.01%,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汉密顿抑郁量表测评研究组抑郁情绪发生率为51.37%,重度抑郁发生率为15.75%,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存在诸多的、严重的心理问题,尤以抑郁情绪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并探讨骨流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方法调查102例绝经后女性、50岁以上男性RA患者及经年龄、性别匹配的47例对照人群腰椎、前臂、股骨颈、全髋关节四个部位的BMD,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及用药情况。根据病程分为早期RA组(≤6个月)及非早期RA组(〉6个月),比较对照组、总RA患者、早期RA、非早期RA各部位BMD的变化情况及各组间骨质疏松症、骨量低下的发病率,并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早期RA患者ESR、DAS28评分、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使用量等明显高于非早期RA患者组,而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率等则显著低于病史长者(P〈0.05)。(2)除对照组与早期RA患者OP率、骨量低下率和早期RA与非早期RA患者OP率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组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RA总体及非早期RA患者各部位BMD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而早期RA与对照组相比,仅前臂BMD下降明显;两组RA患者除前臂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部位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病程、绝经年限、ESR、CI心、活性维生素D及骨吸收抑制剂的应用与各部位BMD变化相关,DAS28与股骨颈、髋关节BMD变化相关,而糖皮质激素、DMARDs使用等因素与BMD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RA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开始于四肢骨逐渐发展至全身,疾病活动度和关节功能障碍造成的活动障碍等是骨流失的危险因素,应用骨营养剂及骨吸收抑制剂能有效防治骨破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30例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设为单相组,30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设为双相组;于入组第1 d及常规治疗6周末清晨8∶00采集血液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同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定患者抑郁严重程度.抽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于体检时采用上述方法检测血浆皮质醇浓度.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及3组被试的血浆皮质醇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与血浆皮质醇水平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6周末,单相组及双相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单相组及双相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绝望感因子分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分值呈显著正相关(R=0.3709-0.4971,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高,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抑郁障碍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22例MHD患者进行汉米尔顿抑郁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分为抑郁障碍组和非抑郁障碍组,在组间进行性别、年龄、医疗付费、婚姻情况、文化程度和是否在职的比较。结果 66.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两组间年龄、性别、医疗付费、婚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在职和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抑郁障碍较高,与文化程度和是否在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