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安装三腔起搏器后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系统性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将本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8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安装三腔起搏器患者分为对照组(n=17)和实验组(n=21),并对其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随访期间预后转归情况,并电话邀约至本院复查。比较2组相关临床指标、各项生活量表及心理量表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18个月内进展至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人数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明显提高;实验组平均动脉压、低密度脂蛋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降低,每搏输出量显著增加;实验组患者SF-36量表、WHOQOL-BREF量表部分项目评分显著升高;实验组患者的HAMA量表显著降低、MUIS量表显著降低、SCL-90量表显著降低。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安装三腔起搏器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临床疗效,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从而达到稳定病情、提升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三腔起搏器广泛应用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率。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可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1]。由于扩张性心肌病的主要危险在于充血性心衰,代偿能力低下,对麻醉药耐受性差,故其麻醉处理非常棘手,传统的局部麻醉已经无法适应手术和患者病情的需要。本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对三腔起搏器手术采用第三代I型喉罩(LMA. 相似文献
3.
郑元琦涂宣庆林美明卢仁荣余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9):4343-4344
目的对扩张型心肌病伴随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他们治疗前后心脏功能各指标之间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例患者的LVEDD、LVESD和MR等心脏超声指标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LVEF和LVFS等指标显著上升;同时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等级、QRS波段的宽度和NT-Pro BNP的水平均显著下降。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疗效,可以实现左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的同步收缩,提高心脏功能和左心室的收缩率,改善和提高他们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1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患者皮肤的准备、抗心律失常的处理,术后预防囊袋出血、感染、电极脱位的护理及心理护理,认为三腔起搏器植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完善围手术期护理,预防并发症,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787-788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接受倍他乐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左室腔(LVC)、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等级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研究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R、LVC、LVE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间期(QTc) 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测量心电图中QT间期,并计算QTc,按QTc分为两组:QTc>440 ms组36例和QTc≤440 ms组20例,观察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c>440 ms组36例患者中有30例并发了室性心律失常,QTc≤440 ms组20例患者有11例并发了室性心律失常,X<'2>=5.263,P=0.022,两组相应的LVEF分别为(31.17±4.607)%、(35.80±8.250)%(P=0.029).分析QTc与LVEF的相关性,r=-0.320,P=0.016.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c>440 ms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心功能显著降低,QTc与LVEF呈负相关,随着QTc的延长,LVEF逐渐降低,心功能减低.QTc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心功能变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其应用。方法选取福建省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4例作为DCM组,根据有无并发心力衰竭又分为A组(心力衰竭组,29例),B组(无心力衰竭组,25例),对照组为福建省省立医院非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36例,测定所有患者血浆中BNP浓度及LVEF值,并观察其ROC曲线特征。结果 DCM组BNP、LVEF值为(3 820.71±2 934.3)ng/L、40.25%±9.80%;对照组BNP、LVEF值为(439.57±597.57)ng/L、58.79%±6.7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BNP浓度高于B组患者BNP值,LVEF值低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BNP和LVEF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669)。DCM组BNP和LVE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98、0.935。结论检测血浆BNP浓度与LVEF对扩张型心肌病尤其是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7例扩张型心肌病安装三腔起搏器后患者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对其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患者18个月内进展至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人数降低。对扩张型心肌病安装三腔起搏器后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预后,从而达到稳定病情、提升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FrEF)及复杂心律失常治疗效果仍不明确。该文报道了1例52岁男性,因发现心率慢8年余,胸闷头晕3个月入院,诊断为DCM、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行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植入术,术后予β受体拮抗剂、ACEI、醛固酮拮抗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更换ACEI为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3个月,起始剂量为100 mg,每日2次,服药3个月后患者LVEF从42%升至54%,N-端脑钠肽前体降低,6 min步行距离增加,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减少,说明起始剂量100 mg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DCM合并HFrEF及复杂心律失常安全,效果或优于ACEI类药物。 相似文献
12.
总结1例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安装三腔转复除颤器的护理,认为该手术难度大,护理复杂;积极而细致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科学的出院指导等对患者顺利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作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23):6868-6870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的心肌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左心室受累,可伴有或不伴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芬兰儿童的发病率达2.6/10万。根据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的心肌病分类,DCM属于原发性心肌病中的混合性心肌病的亚型。而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则将心肌病分为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埋藏式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要点和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行三腔起搏器植入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和并发症处理方法.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心功能NHYA分级由Ⅳ级改善至Ⅱ级,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2例患者猝死,1例电极移位,1例囊袋感染.结论 针对埋藏式三腔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加强生命体重的观察,完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改善心脏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猝死率. 相似文献
15.
病例资料患者,女,64岁,既往因扩张型心肌病行三腔起搏器植入。一年前接受直肠癌切除术,因肿瘤复发,经右肘正中静脉置入(P I C C)管作为化疗通道。在第4个化疗周期中,患者因洗澡时不慎,PICC管完全脱入静脉内。2 h后胸部X线片提示PICC管近端位于腋窝(图1 a),远端位于右下肺动脉主干(图1 b),中间段大部分与上腔静脉及右心房、右心室内心脏起搏器的电极线重叠。 相似文献
16.
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IHD)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 IHD患者90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48例以及常规治疗组42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12个月检测2组患者血脑钠肽(BNP)含量,心脏彩超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其差异.结果 曲美他嗪组治疗6、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LVEF、LVEDD、BNP显著降低(F 值分别为6.176、4.590、12.357,P均<0.01);常规治疗组仅BNP显著降低(F=8.402,P<0,01).结论 对于 IH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7.
2006年3月~2008年12月,我们为1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择期安装三腔起搏器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择期行CRT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6~81岁。其中Ⅱ度心力衰竭7例,Ⅲ度心力衰竭4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缺血性心肌病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20%-44%,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为66.0~88.4mm,QRS≥0.12s。 相似文献
18.
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交感神经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心交感神经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治疗的同时,以0.5%利多卡因每2h经硬膜外导管推注一次(夜间睡眠除外),阻滞心区交感神经(胸1-5)。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的组织峰值收缩速度(Sm)和运动距离(D),计算6个位点的峰值收缩速度和运动距离平均值(MSm和MD),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LAD和LVEDd均显著缩小,EF和FS明显增加,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善。同对照组比,治疗组MSm和MD均显著增加[MSm(4.91±0.56)cm/s对(4.09±0.82)cm/s,P<0.05;MD(0.61±0.18)cm对(0.41±0.18)c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与MSm和MD的变化显著相关(MSmr=0.576,P=0.001;MDr=0.526,P=0.003)。结论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区交感神经阻滞较常规治疗能显著缩小左心腔径,尤为突出的是它能更有力地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探讨埋藏式心脏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全面健康教育、术中配合、重视术中除颤阈值测试、术后精心护理以及坚持术后定期随访程控等。认为埋藏式心脏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精心护理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可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