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特异性差,易受多种干扰物如葡萄糖、抗坏血酸、胆红素等物质的干扰。酶法测定血清肌酐虽然具有特异性高、结果稳定和线性范围宽等优点,但在方法转换过程中,新旧测定结果会出现一定差异,对临床患者肌酐结果的前后对比和动态观察产生一定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两种方法在不同肌酐浓度和不同干扰物存在时结果的差异,我们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东省计划生育机构实验室血清肌酐的检测质量现状。方法将肌酐室间质评(EQA)的质控品以邮寄的方式发放到各实验室,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把检测数据、检测方法网告研究所。第一次室间质评有71家实验室使用苦味酸法,52家实验室使用酶法;第二次室间质评有37家实验室使用苦味酸法,64家实验室使用酶法,分析不同方法检测肌酐的数据结果。结果第一次室间质评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能力比对检验(PT)合格率分别为57.46%和83.85%;第二次室间质评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PT合格率分别为83.78%和97.19%。第二次室间质评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变异系数在6.67%~19.26%之间;酶法的变异系数在3.78%~11.43%之间,五个批号的质控品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结果与酶法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低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高于酶法,偏差在9.82%~66.31%之间;高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低于酶法,偏差在4.30%~10.66%之间。结论酶法检测肌酐的质量明显优于苦味酸法。广东省计划生育机构实验室血清肌酐的检测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消除胆红素对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的负干扰。方法用双液体试剂中的RI液和标本进行反应,使胆红素氧化成胆绿素,再进行肌酐的测定,并与原法做对比。结果原法受胆红素的干扰,本法可有效消除胆红素的影响。结论双液体两步法消除了胆红素对肌酐测定的干扰。此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经济实用,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头发中肌酐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碱性苦味酸法建立了头发肌酐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本法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批内CV为4.5%,批间CV为6.7%,平均回收率为94.2%,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试验了5个系列,共50种不同浓度的肌酐测定试剂配方。推导了Jaffe反应连续监测血清肌酐苦味酸与氢氧化钠匹配浓度的函数关系。据此设计的方法,效果良好。具有试剂筒便,灵敏高,线性关系良好,非肌酐物质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测定肌研多使用苦味酸法,血清胆红素对测定有明显干扰,造成黄疸病人的肌研测定结果偏低甚至出现负值,如何消除胆红素对肌酐测定中的干扰已有一些报道。我们将胆红素氧化酶(BOX)与苦味酸试剂结合使用,对血清肌研测定的方法作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消除胆红素对肌醉测定的干扰,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单,标本无需预处理,即适合手工测定.又可应用于自动化分析仪。1试剂及仪器1.1胆红素氧化酶(BOX)30U/ml,北京市发酵工业研究所提供。1.2肌醉测定试剂盒(苦味酸法)澳斯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3…  相似文献   

8.
酶法和Jaffe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的方法学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了解酶法和Jaffe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的偏倚大小,为室间评估结果分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美国全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EP9-A文件进行评估,将测得的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计算两方法间的偏倚。结果.;酶法和Jaffe速率法测定肌酐,其回归方程式Y=1.005X+17.9(Y为Jaffe速率法,X为酶法),相关系数r=0.998,有明显恒定偏倚。结论:必须对不同方法原理的肌酐室间评估结果作分组处理。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血清肌酐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苦味酸法和酶法检测血清肌酐水平的差异。方法用酶法和苦味酸法分别检测136份血清标本肌酐的水平,以酶法检测的值分为四组。结果1组苦味酸法值高于酶法值(P<0.01);2、3组两种方法测得值基本相符(P>0.05);4组苦味酸法值低于酶法值(P<0.01)。结论苦味酸法适应范围窄,干扰多;酶法适应范围宽,特异性强,干扰小。不同测定方法应建立不同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居漪  曾芝如 《检验医学》2002,17(1):24-25
目的了解酶法和Jaffe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的偏倚大小,为室间评估结果分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美国全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EP9-A文件进行评估,将测得的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计算两方法间的偏倚.结果酶法和Jaffe速率法测定肌酐,其回归方程式Y=1.005X+17.9(Y为Jaffe速率法,X为酶法),相关系数r=0.998,有明显恒定偏倚.结论必须对不同方法原理的肌酐室间评估结果作分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相关文件,评价N乙基N(2羟3磺丙)3,5二甲氧4氟苯胺(F DAOS)酶法肌酐(Cr)试剂盒。方法采用F DAOS酶法试剂盒测定血清Cr,并对精密度、线性范围、干扰因素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精密度批内变异系数(CV)为1.24%~2.15%,批间CV为2.33%~3.95%,总CV为2.52%~4.27%,线性达2870μmol/L,r=0.996。与Roche同类试剂对照,r=0.9894。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质控血清测定偏差值≤2.06%。胆红素<684μmol/L、血红蛋白<5.0g/L、维生素C<500mg/L时对本法无干扰。参考值:男性为55.8~136.2μmol/L,女性为36.8~111.2μmol/L。结论采用F DAOS色原的酶法测定血清Cr的方法特异性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酚磺乙胺等药物对酶法测定肌酐的干扰及防治对策。[方法]利用本院临床各科室在一个月中的有关病例的检测材料,用苦味酸法与酶法鉴别干扰的存在,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一个月中共检出70例存在负干扰现象。[结论]酚磺乙胺等几种药物对酶法测定肌酐有负干扰,并对其性质、范围、机理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酶法与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清除值的差异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筱菲  倪甘甜 《检验医学》2010,25(4):272-274
目的研究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清除值(CrCl)的差异,探讨酶法CrCl采用国外参考区间是否合适。方法分别用肌氨酸氧化酶法(简称酶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简称苦味酸法)测定266名患者的血肌酐、尿肌酐以及CrCl,并以苦味酸法CrCl水平分为4组,第1-4组CrCl分别为〈25、26-50、51-80和〉81 mL/min。分析两法测定血肌酐、尿肌酐和CrCl结果的差异以及各组两法差异的变化。结果酶法血肌酐值和尿肌酐值低于苦味酸法(P〈0.001),酶法CrCl除第1组外均高于苦味酸法(P〈0.001)。第1组两法血肌酐相对差值较小,且与两法尿肌酐相对差值接近,使CrCl在两法间无差异;第2-4组血肌酐相对差值逐渐增大,尿肌酐相对差值基本不变,导致CrCl在两法间出现差异且差异越来越大(P〈0.001)。结论CrCl〈25 mL/min时,两法CrCl没有差异;CrCl〉26 mL/min时,两法CrCl出现差异且差值逐渐增大;CrCl正常组两法差值很大,酶法CrCl采用国外参考区间不合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稳定可靠的苦味酸空白速率法为比较方法,以肌氨酸氧化酶法为实验方法,对二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住院儿科、感染科和肾内科病员,用二种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并对不同病区人员检测数据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际验证.结果 住院儿科、感染科和肾内科病员二种检测方法的直线回归系数b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截距a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血清肌酐水平399 umol/L以下时,苦味酸空白速率法的测定结果高于肌氨酸氧化酶法;超过该水平时,则肌氨酸氧化酶法的测定结果高于苦味酸空白速率法.结论 苦味酸空白速率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二种测定方法具有高度相关性,为解释临床不同实验方法的实验结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清除值(CrCl)的差异,探讨酶法CrCl采用国外参考区间是否合适。方法分别用肌氨酸氧化酶法(简称酶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简称苦味酸法)测定266名患者的血肌酐、尿肌酐以及CrCl,并以苦味酸法CrCl水平分为4组,第1~4组CrCl分别为<25、26~50、51~80和>81 mL/min。分析两法测定血肌酐、尿肌酐和CrCl结果的差异以及各组两法差异的变化。结果酶法血肌酐值和尿肌酐值低于苦味酸法(P<0.001),酶法CrCl除第1组外均高于苦味酸法(P<0.001)。第1组两法血肌酐相对差值较小,且与两法尿肌酐相对差值接近,使CrCl在两法间无差异;第2~4组血肌酐相对差值逐渐增大,尿肌酐相对差值基本不变,导致CrCl在两法间出现差异且差异越来越大(P<0.001)。结论CrCl<25 mL/min时,两法CrCl没有差异;CrCl>26 mL/min时,两法CrCl出现差异且差值逐渐增大;CrCl正常组两法差值很大,酶法CrCl采用国外参考区间不合适。  相似文献   

16.
郭华 《检验医学》2012,(10):813-815
目的评价酶法测定钠离子的性能。方法评价血清钠离子酶法试剂的准确性、精密度、开盖稳定性、线性、与电极法的相关性、回收率及抗干扰性。结果酶法测定钠离子的变异系数(CV)<2%,定标周期能够维持5 d,准确度满足朗道质控品要求,线性范围达到100~160 mmol/L,与电极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89 9],回收率为100.9%,在胆红素≤600μmol/L、甘油三酯≤20 mmol/L、维生素C≤0.5 g/L、血红蛋白≤10 g/L、铵离子≤25 mmol/L、钾离子≤10 mmol/L、镁离子≤5 mmol/L、钙离子≤5 mmol/L、锌离子≤50 mmol/L、铜离子≤50 mmol/L对钠离子测定无明显干扰。结论钠离子酶法试剂有较好的重复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线性良好,抗干扰能力强,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步酶法测定肌酐的实验方法。方法以肌酐酰氨基水解酶为试剂Ⅱ,以N-(2-羟基-3-磺丙基)-3,5-二甲氧基苯胺钠盐(HDAOS)和4-氨基安替比林(4-AAP)色原物作为试剂Ⅰ,建立二步酶法测定血清肌酐。通过内空白法消除内源性肌酸和改变光谱吸收方法消除脂血、溶血、黄疸干扰。采用二步酶法测定36例患者血清肌酐,并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一步酶法比较;同时测定20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肌酐,以建立参考范围。结果患者组肌酐二步酶法结果[(84.2±26.6)μmol/L]明显低于一步酶法[(116.6±29.6)μmol/L,t=32.12,P<0.01];与HPLC法测定结果[(83.9±26.8)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1 6,P>0.05),且呈良好相关性(Y二步酶法=1.042XHPLC法-0.182 1,r2=0.982 4)。二步酶法测定血清肌酐的线性范围达4 500μmol/L,平均回收率为100.8%,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2.91%~4.20%和3.20%~4.60%,应用二步酶法每天测定室内质控定值血清[低(78.0μmol/L)、中(206.0μmol/L)、高(900.0μmol/L)],共测定180 d,其日间总CV分别为4.46%、5.27%、7.24%。二步酶法试剂至少能稳定180 d。健康人群血清肌酐的参考范围男性为56~132μmol/L,女性为41~109μmol/L。结论以肌酐酰氨基水解酶为试剂Ⅱ和以HDAOS、4-AAP为色原物(试剂Ⅰ)的二步酶法可以消除肌酸和脂血、溶血、黄疸血的干扰,可用于临床肌酐常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血清肌酐的相关程度,探讨两种方法能否共用1个参考区问。[方法]随机收集80份血清标本。分别用干化学法争湿化学法测定血清肌酐含量,分析结果的相关性。以湿化学法为参考,所得回归方程校正干化学分析仪参数,再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血清肌酐。分析参数改变前后两种方法问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参数改变前,两种方法检测肌秆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24,但是方法间结果的预期偏差(SE)是26.666,大于允许偏差(EA)26.550;校正参数后,两种方法检测肌酐相关性良好,r=0.9949,SE=3.2972,小于EA/2。[结论]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血清中肌酐浓度相关性良好,通过校正参数后可共用1个参考区问。  相似文献   

19.
尿素酰基裂解酶酶偶联法测定血清总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尿素酰基裂解酶酶偶联测定血清总钙的方法。方法 双试剂两点法;缓冲液为三乙醇胺(TEA,pH8.0,200mmol/L);试剂I:含NaHCO326.0mmol/L,NADPH 0.4mmol/L,α-酮戊二酸8.0mmol/L,尿素酰基裂解酶115U/L,GLDH43.0kU/L;试剂Ⅱ:含NaCO3 26.0mmol/L,ATP6.2mmol/L。结果 方法线性范围为0.5-5.0mmol/L,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13%和2.69%。平均回收率为102.7% 。本法(Y)与邻甲酚酞络合酮法(OCPC法,X1)比较:r=0.981,Y1=1.02X1-0.021,与偶氮胂Ⅲ法(X2)比较:r=0.978,Y=0.99X2+0.03。血清胆红素高达300μmol/L,血红蛋白4g/L,镁2.5mmol/L,NH4^ 2.0mmol/L,Trig 8.0mmol/L对本法无明显干扰。结论 本法具有简便、准确、快速,适用于自动分析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