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种骨移植局部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这些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复合了TGF-β的牛松质骨骨粒或单纯牛松质骨骨粒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内,于植入后第4,7,14及21天取材检测。结果:在异种骨移植标本中多种细胞成份可表达I-L1α、IL-6及TNF-αmRNA和蛋白质。复合TGFβ的骨移植局部IL1-α、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单纯异种骨移植(P<0.01)。结论:在异种骨移植局部,多种细胞可以表达IL-1α、IL-6及TNF-αmRNA和蛋白质,且这种表达受到TGF-β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CD34~ 细胞包含有造血干/祖细胞,而造血干/祖细胞能被IL-3,GM-SCF,G-CSF等诱导分化与增殖。正常的CD34~ 细胞是否参与一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尚未被阐明。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了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正常骨髓CD34~ 细胞IL-1β,IL-3,IL-4,IL-6,GM-CSF,TNF-α,TNF-β及c-kit基因的表达,并且分析了重组IL-1β,IL-3,IL-7,GM-CSF,PIXY321(IL-3/GM-CSF融合蛋白)及干细胞因子(SCF)对这些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新分选出的CD34~ 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IL-1β,c-kit mRNA及低水平的IL-3,TNF-α,TNF-βmRNA。经外源性的细胞因子刺激后,IL-1β,TNF-α及TNF-β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唯IL-7能使GM-CSF mRNA的表达变为阳性,IL-7亦能显著增强IL-6基因的表达。所有这些细胞因子对c-kit及IL-3基因表达均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TNF-α,IL-1β和IL-6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体外生长作用。方法将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菌液分别加入含有10、50、100、500Pg,1、10ng TNF-α、IL-1β、IL-6的RPMI1640培养液,孵育2、4、6、8、16~18h计数;另将中和量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因子混合后,做细菌定量培养。结果IL-6对铜绿假单胞菌、IL-1β对金葡菌以及IL-1β对鲍曼不动杆菌在共作用6h时表现为浓度依赖的生长促进作用;特异性细胞因子中和抗体则可显著抑制细胞因子对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结论细胞因子对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为迁延性炎症中细菌增殖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而细胞因子对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可被中和抗体所抑制,将为更有效进行抗菌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白细胞介素(IL-6)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cmphage,AM)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R)及CD14表达的直接调节作用及探讨IL-6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AM,以不同剂量(0,0.01,0.1,1,10,100μg/L)IL-6刺激细胞16h或以100μg/L IL-6在不同时间(0,2,4,8,12,16h)刺激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方法观察SR,CD14表达变化。结果:IL-6刺激AM能增强CD14蛋白表达并抑制SR蛋白表达,低至0.01μg/L IL-6刺激16h或100g/L IL-6刺激6h后就能显增强CD14 mRNA并明显抑制SR mRNA表达,与此同时,CD14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强而SR蛋白表达显下降。结论:IL-6刺激AM能在mRNA及蛋白水平显增强CD14表达并抑制SR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37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在滨海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5例新生儿HIE患儿参与该项研究,其中轻度16例(HIE-1组),中度15例(HIE-2组),重度14例(HIE-3组),同时选择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15例作为对照组(HC组)。采用Luminex 200液相芯片仪检测各组血清细胞因子IL-37、IL-18、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体外通过脂多糖(LPS)刺激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和IL-37+LPS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HBMEC培养上清液中IL-18 mRNA、IL-1β mRNA、IL-6 mRNA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HC组相比,HIE-2组、HIE-3组患儿血清IL-37水平降低(P<0.05),HIE-3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与HC组相比,HIE-2组、HIE-3组患儿血清IL-18、IL-1β、IL-6及TNF-α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时相性,并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剂量脂多糖(LPS)致伤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4、IL-10和IL-13的mRNA表达。结果 随着LPS剂量增加,TNF-α、IL-1β、IL-6、IL-4、IL-10和IL-13的mRNA表达均增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均<0.01);LPS≥6 mg/kg组上述细胞因子表达显著高于此剂量以下组(P均<0.01)。表达峰值时间:TNF-α为1 h,IL-6为4 h,其他均在2 h。结论 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中,TNF-α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稳定转染靶向bcl-2的小发夹RNA(shRNA)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长效影响。方法构建针对bcl-2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转入SGC-7901细胞,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继续压力培养。RT-PCR方法检测稳定转染后SGC-7901细胞bcl-2 mRNA的表达以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稳定转染shRNA后,SGC-7901细胞的bcl-2 mRNA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增殖能力及凋亡率无明显变化。结论稳定转染shRNA能长效抑制SGC-7901细胞bcl-2 mRNA的表达,为后续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血清及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模型组(15只)和来氟米特组(15只)。制作DN大鼠模型成功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IL-1β、IL-6、TNF-αmRNA表达。结果 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来氟米特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氟米特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和来氟米特组肾组织IL-1β、IL-6、TNF-α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来氟米特组肾组织IL-1β、IL-6、TNF-αmRNA的表达则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可以抑制DN大鼠肾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从而延缓DN进展。  相似文献   

10.
背景:如何减轻甚至消除脂多糖(LPS)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库普佛细胞(KC)的激活与LPS的这种作用密切相关,但关于其具体的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LPS对KccDl4表达的影响及CD14在LPS激活KC中的意义。设计:完全随机前后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学研究所完成。大鼠KC来源于Wistar大鼠,购自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干预:在分离培养大鼠KC的基础上,作者应用LPS直接或LPS刺激KC后产生的介质刺激新培养的KC,或在血清存在的情况下加入抗CD14单抗或在无血清的情况下单独加入LPS等措施刺激KC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各种条件下CD14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合成的变化、培养KC中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氧化氮浓度。结果:①CD14 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在正常KC中极弱,分别为0.035和19.91&;#177;2.89,浓度为10mg/L的LPS分别为0.73和676.79&;#177;24.95,其量与LPS浓度呈剂量依赖性相关。浓度为10μg/L的LPS刺激后KC中CD14 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在30min即明显增强,分别为O.56和548.86&;#177;40.43,至6h达高峰(0.54和673.91&;#177;35.08)。②在血清存在时加入抗CD14单抗或在无血清时单独加入LPS,可明显降低KC TNF-α,IL-6和一氧化氮的释放。而后者如果同时加入工LBP,则可明显上调培养KC中的TNF-α,IL-6和一氧化氮浓度。结论:①LPS及其刺激KC后产生的活性介质与CD14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密切相关,并推测在实验1~3h的CD14表达的增强可能主要由LPS引起,而此后CD14表达的进一步增强可能与KC释放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②低浓度LPS对KC的激活是CD14依赖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细胞因子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Wistar大鼠脾脏DC后置于96孔培养板(1×105/孔),给予重组HMGB1刺激,研究HMGB1刺激与TNF-α,IL-12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的时间-效应关系,24孔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24 h组(4孔/组)、正常对照48 h组(4孔/组)、正常对照72 h组(4孔/组)、HMGB1 24 h组(4孔/组)、HMGB1 48 h组(4孔/组)和HMGB1 72 h组(4孔/组),后3组分别以1 μg/mLHMGB1 刺激.刺激相应时间检测TNF-α,IL-12 mRN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研究HMGB1刺激与TNF-α,IL-12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的剂量-效应关系,16孔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4孔/组)、0.1μg/mL组(4孔/组)、1 μg/mL组(4孔/组)和10 μg/mL组(4孔/组),分别以相应剂量HMGB1刺激.刺激后48 h后检测TNF-α、IL-12 mRN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应用Promega公司mRNA提取试剂盒裂解收集的DC,提取细胞mRNA.采用SYBR Green real-time(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NF-α mRNA,IL-12mRNA表达水平.以三磷酸甘油脱氢酶(GAPDH)作为内参对照.扩增产物经Fast 7500 real-time PCR仪处理,作相对定量(RQ)分析.以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上清中IL-12,TNF-α蛋白水平.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μg/mL HMGB1 刺激后,脾脏DC IL-12,TNF-α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均分别于24~72 h明显上调(P<0.05或P<0.01),其中以作用48 h后其表达上调尤为显著(P<0.01);0.1/.μg/mL,1 tcVmL,10μg/mL HMGB1刺激48 h均可诱导DC IL-12、TNF-α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增强(P<0.01),其中HMGB1浓度在1 μg/mL时,DC IL-12和TNF-α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表达最明显(P<0.01).结论 HMGB1诱导DC成熟分化过程中能促进DC合成、释放IL-12和TNF-α,从而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长时间运动对老年机体下丘脑、垂体IL-1、IL-6的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青年安静组(A组)、老年安静对照组(B组)、老年运动训练组(C组),运动组大鼠在水中进行90d渐进游泳训练,采用P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垂体IL-1、IL-6的基因表达。结果:在下丘脑老年大鼠与青年鼠相比IL-1mRNA和IL-6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在垂体水平老年大鼠IL-1βmRNA的水平明显高于青年大鼠(P〈0.01),而IL-6mRNA变化不显著(P〉0.05)。通过3个月的游泳训练老年大鼠下丘脑IL-6mRNA、垂体IL-1βmRNA水平有所下降(P〈0.01),下丘脑IL-1βmRNA、垂体IL-6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随着老化机体脑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运动可以抑制老年大鼠下丘脑、垂体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老年期神经细胞对炎症的反应性,有利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正常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如何减轻甚至消除脂多糖(LPS)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库普佛细胞(KC)的激活与LPS的这种作用密切相关,但关于其具体的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LPS对KC CD14表达的影响及CD14在LPS激活KC中的意义.设计完全随机前后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学研究所完成.大鼠KC来源于Wistar大鼠,购自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干预在分离培养大鼠KC的基础上,作者应用LPS直接或LPS刺激KC后产生的介质刺激新培养的KC,或在血清存在的情况下加入抗CD14单抗或在无血清的情况下单独加入LPS等措施刺激KC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各种条件下CD14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合成的变化、培养KC中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氧化氮浓度.结果①CD14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在正常KC中极弱,分别为0.035和19.91±2.89,浓度为10 mg/L的LPS分别为0.73和676.79±24.95,其量与LPS浓度呈剂量依赖性相关.浓度为10μg/L的LPS刺激后KC中CD14 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在30 min即明显增强,分别为0.56和548.86±40.43,至6 h达高峰(0.54和673.91±35.08).②在血清存在时加入抗CD14单抗或在无血清时单独加入LPS,可明显降低KC TNF-c,L-6和一氧化氮的释放.而后者如果同时加入LBP,则可明显上调培养KC中的TNF-α,L-6和一氧化氮浓度.结论①LPS及其刺激KC后产生的活性介质与CD14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密切相关,并推测在实验1~3 h的CD14表达的增强可能主要由LPS引起,而此后CD14表达的进一步增强可能与KC释放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②低浓度LPS对KC的激活是CD14依赖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小RNA-1291(miR-129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通过公共数据库分析miR-1291在胃癌组织、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比较miR-1291表达水平。将miR-1291 mimic、miR-NC、miR-1291 inhibitor、miR inhibitor质粒分别转染至SGC-7901细胞,设为miR-1291组、miR-NC组、miR-1291 inhibitor组、miR inhibitor组。将BMP激活素膜结合抑制因子(BAMBI) mimic质粒、Vector质粒、sh-BAMBI质粒、sh-NC质粒分别转染至SGC-7901细胞中,设为BAMBI组、Vector组、sh-BAMBI组、sh-NC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291和BAMBI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AMBI、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α)在体外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向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分化的影响,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EPC,电穿孔技术转染HIF-1α质粒至EPC,计算转染效率,RT-PCR方法测定HIF-1α、HIF-1β及HIF-1α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在质粒转染前后含量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在常氧下HIF-1α蛋白在HIF-1α质粒转染前后不同时点蛋白表达情况,细胞膜表面抗原决定簇流式细胞术测定FITC-CD31^+EPCs/EC在未转染组、pEGFP空质粒或HIF-1α质粒转染组转染3-10天后的组间差异,光镜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形态及分化程度.结果表明:EPC获得后经电穿孔转染,质粒转染效率约20%;RT-PCR示HIF-1α mRNA在常氧中有表达,并在HIF-1α过表达组合量增加(P<0.05);其下游靶基因VEGF在HIF-1α过表达组表达上调(P<0.05);HIF-1β表达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常氧下HIF-1α蛋白无表达,转染HIF-1α质粒12小时后HIF-1α蛋白表达阳性,转染24小时后蛋白表达阴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电穿孔转染HIF-1α质粒使CD31+细胞的百分比增加(P<0.05).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未转染及pEGFP空质粒转染组细胞在培养6天后呈集落样散在分布,培养14天后贴壁细胞部分呈梭样;穿孔转染的HIF-1α质粒组细胞于培养6天后集落周边分化出梭样贴壁细胞,培养14天后呈梭样,或铺路石样牢固贴壁.结论:HIF-1α质粒能有效地用于基因干扰治疗,有助于EPC向EC分化,为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体内诱导血管新生、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更广阔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后3组再按给药后1、3和7 d分为亚组,每组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建立右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补阳还五汤组于术后2 h起灌服补阳还五汤10 ml/kg(14.2 g/kg)、每日1次.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取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IL-1β和TNF-α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有低水平的IL-1β和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模型组IL-1β、TNF-α蛋白及mRNA表达于给药后1 d开始升高,IL-1β蛋白及mRNA表达在3 d时达高峰后开始下降,TNF-α蛋白及mRNA表达于7 d达高峰.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给药后1、3和7 d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IL-1β蛋白(ng/L),1 d:90.290±8.693比102.556±13.934,3 d:129.632±11.050比150.117±8.552,7 d:66.185±9.020比91.362±9.901;TNF-α蛋白(ng/L),1 d:210.341±19.247比236.887±20.137,3 d:267.503±21.006比322.659±15.068,7 d:299.637±17.717比386.678±16.297;IL-1β mRNA,1 d:0.54±0.09比0.64±0.11,3 d:0.80±0.06比0.89±0.07,7 d:0.70±0.09比0.78±0.08;TNF-α mRNA,1 d:0.64±0.09比0.73±0.11,3 d:0.74±0.13比0.85±0.07,7 d:0.82±0.07比0.93±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下调缺血脑组织IL-1β和TNF-α的蛋白及mRNA表达来调控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肝功能异常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ICP患者96例,根据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转氨酶的不同升高程度分成A1、A2、A3组和B1、B2、B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18、IL-12、TNF-α水平。结果在不同TBA水平血清IL-18、IL-12、TNF-α的表达水平对比中,A1、A2、A3组的IL-18和TNF-α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和TNF-α水平与TBA水平均呈正相关(r=0.69和0.65,P<0.05);IL-12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转氨酶水平血清IL-18、IL-12、TNF-α的表达水平对比中,B1、B2、B3组的IL-18和TNF-α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8和TNF-α水平与转氨酶水平均呈正相关(r=0.63和0.56,P<0.05);IL-12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8和TNF-α表达水平可以用于评估ICP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对判断ICP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模型血清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脑出血组42只,分为4、8、12、24、36、48和72小时时相点的7个亚组,每亚组6只.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8 U建立脑出血致MODS模型.采用偶氮显色法鲎试验定量测定血清内毒素含量,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肺脏、肝脏、小肠和肾脏组织TNF-αmRNA、IL-1βmRNA水平;使用CMIA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TNF-αmRNA、、IL-1β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脑出血组血清内毒素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P<0.001),于术后8小时开始升高, 24~36小时达高峰,72小时仍维持较高水平.脑出血组肺脏、肝脏、小肠和肾脏组织TNF-αmRNA、IL-1βmRNA的表达自8小时开始升高,24~36小时达高峰,12~48小时各器官组织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脏、肝脏、小肠和肾脏组织中TNF-αmRNA、IL-1βmRNA的表达与血清内毒素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脑出血致MODS大鼠模型存在内毒素血症,TNF-αmRNA、IL-1βmRNA的异常表达与血清内毒素显著相关,提示内毒素血症刺激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异常释放,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无雌激素作用下雌激素受体β过表达对PC12细胞在β淀粉样蛋白刺激下抗炎、抗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取普通PC12细胞为对照组,Ad-EGFP空白质粒转染的PC12细胞为空白组,Ad-ERβ-EGFP转染的PC12细胞为转染组,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中ERβ蛋白的表达。随机选取未感染的PC12细胞为对照组,转染ERβ后的PC12细胞分为过表达组和ABI-2组,3组均加入培养液及Aβ,ABI-2组还加入Akt特异性抑制物ABI-2。实时定量PCR法测定3组在β淀粉样蛋白刺激作用下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3组在β淀粉样蛋白刺激作用下的凋亡情况。结果 ERβ在转染后PC12细胞内高表达。过表达组TNF-αmRNA、IL-1β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ABI-2组。过表达组PC12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ABI-2组。结论 ERβ在不依赖雌激素受体的情况下,通过Akt途径发挥其抗炎、抗凋亡及减轻Aβ细胞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IL-18基因导入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方法在CIA小鼠发病早期,将IL-18表达质粒pCAGGS-IL-18(pIL-18)经肌肉注射导入CIA小鼠体内,对照组给予空白质粒pCAGGS,3周后同量加强治疗1次。用关节炎评分评估CIA小鼠的病情,用组织学染色评价膝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用RT-PCR和real-time PCR法测定CIA小鼠髌骨及邻近滑膜组织的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有效抑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的关节炎评分,阻止关节软骨破坏,虽然髌骨及邻近的滑膜组织IL-18的mRNA表达没有明显改变,但TNF-α及IL-17A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IL-10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同时,Th2型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明显增高,Th2型转录因子T-bet及Th17型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与IL-18的细胞因子治疗不同,单独IL-18表达质粒的基因导入即可对CIA小鼠达到治疗作用。该作用通过提高GATA-3的表达,增加Th2型细胞因子IL-10,降低Th1型细胞因子TNF-α及Th17型细胞因子IL-17A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