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阿托品眼膏控制青少年早期近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锦  李倩  李仲明  谢文娟 《新医学》2011,42(10):672-674,F0003
目的:探讨1%阿托品眼膏控制青少年早期近视的疗效。方法:将60例(120眼)轻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验光配镜,治疗组间断应用1%阿托品眼膏配合+1.00 D凸透镜辅助视近,2年后观察两组的远视力、屈光度、眼压、眼轴、角膜曲率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视力下降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治疗起始时治疗组的屈光度为(-0.94±0.30)D,对照组为(-1.00±0.44)D,2年后治疗组的屈光度(-0.94±0.40)D,而对照组为(-2.06±0.40)D,对照组屈光度下降较治疗组明显(P〈0.01)。治疗组2年后眼轴增长至(24.52±0.49)mm,对照组眼轴增长至(25.23±0.58)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观察对象均未出现眼压升高。两组角膜曲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断应用1%阿托品眼膏联合轻度凸透镜视近能够有效控制并延缓近视发展,长期使用2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患者中央角膜曲率(Kmean)及球镜屈光度的因素。方法2008年3月~8月,使用角膜地形图测量157例(313眼)近视患者Kmean和角膜后表面高度。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和中央角膜厚度.验光测出球镜屈光度。分析可能影响Kmean及球镜屈光度的多个因素。其中男79例(157眼),女78例(156眼);年龄18-45岁,中位年龄20岁。近视病程1~30年。近视球镜屈光度(-5.65±2.74)D。结果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后表面高度、眼压、Kmean和球镜屈光度分别为:(26.00±1.04)mm、(540.50±31.02)um、(26.96±6.05)um、(17.05±2.48)mmHg(1mmHg=0.133kPa)、(43.30±1.46)D、(-5.65±2.27)D。Kmean的影响因素有:眼轴长度(β1=0.411,P=0.000)、性别(βi=-0.278,P=0.000)、中央角膜厚度(βi=-0.180,P=0.000)(Kmean(D)=63.9790.599×眼轴长度(mm)-0.813×性别(男=1,女=0)-0.009x中央角膜厚度(um),R=0.583,F=25.804,P=0.000)]。球镜屈光度的影响因素有:眼轴长度(βi=-0.911,P=0.000)、Kmean(βi=-0.477,P=0.000)和性别(βi=0.183,P=0.000)[球镜屈光度(D)=76.5851.990×眼轴长度(mm)0.714×Kmean(D)+0.801x性别(男=1,女=0),R=0.837,F=117.295,P=0.000)]。结论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和性别都对Kmean有影响,眼轴增长是近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眼球后壁组织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的动态表达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8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完成。选用健康1周龄豚鼠30只,雌雄不拘,无眼部疾患,实验前对豚鼠进行检影验光,排除先天性近视。右眼遮盖作为实验组,将直径为15mm的半透明眼罩用502胶粘于豚鼠眼周围的皮肤上,分别以1,3,6周3个不同时间点持续遮盖,每个时间点10只。左眼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检影验光检测屈光度;眼科A超测定眼轴长度;对两组3个时间点眼球后壁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的动态表达。结果:纳入豚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模型制备过程无眼罩脱落。①生后1周豚鼠均呈远视状态,眼轴短;随时间延长,对照组远视度数减低,眼轴延长;实验组由实验前远视眼快速演变为高度近视眼,并随遮盖时间延长,近视度数加深,眼轴延长,两组之间实验前眼屈光度数、眼轴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形觉剥夺后,两组之间眼屈光度数、眼轴长度进行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视网膜光感受器外节、色素上皮-脉络膜均有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阳性表达、巩膜弱阳性表达;而对照组表达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随出生时间延长,两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表达均逐渐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表达明显上调,但两组之间比较,自实验第1周开始,实验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形觉剥夺可导致高度近视;在近视中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光感受器外节、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可能参与了近视眼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尔兴哺光仪对青少年、儿童近视的防控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近视少年、儿童按年龄段分为3~8岁组和9~15岁组。在3~8岁组里接受艾尔兴哺光仪治疗的近视患者30例(60只眼)作为3~8岁组治疗组;未接受艾尔兴哺光仪治疗的近视患者30例(60只眼)作为3~8岁组对照组。在9~15岁组里接受艾尔兴哺光仪治疗的近视患者30例(60只眼)作为9~15岁组治疗组;未接受艾尔兴哺光仪治疗的近视患者30例(60只眼)作为9~15岁组对照组。分别训练和观察半年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半年后,3~8岁组中:治疗组屈光度平均增长0.05 D,眼轴平均增长0.06 mm;对照组屈光度平均增长0.87 D,眼轴平均增长0.30 mm。9~15岁组中:治疗组屈光度平均减少0.16 D,眼轴平均减少0.02 mm;对照组屈光度平均增长0.73 D,眼轴平均增加0.2 mm。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艾尔兴哺光仪是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近视儿童的屈光参数变化规律及与近视度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0岁屈光度为-2.0~-14.5D,平均(-7.3±2.9)D的先天性近视儿童40例73只眼。按照近视等效球镜度数(SE)分为四组:-2.0~-3.0D、-3.25~-6.0D、-6.25~-9.0D、-9.25~-14.5D分别为低度(4眼)、中度(20眼)、高度(36眼)、超高度近视(13眼)组。睫状肌麻痹后用 A超测量前房深度(ACD )、晶体厚度(LT)和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前表面曲率(AC)。【结果】患儿 ACD、LT、AL 和 AC分别为(2.60±0.52)mm、(4.21±0.44)mm、(25.28±1.22) mm、(44.22±1.36)D。SE与AL呈正相关;AL与SE、ACD呈正相关,与L T、AC呈负相关。散光度数(AD )、ACD 和 L T 四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SE、AC和AL在四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近视度数越大,眼轴越长。随近视度数的增大,四组的 LT/AL和ACD+ LT/AL变小,AL/CR变大( P < 0.05),AC和 LT 与 AL 比值呈反向变化。LT/AL ,ACD+LT/AL与近视度数呈负相关( P <0.05),AL/CR与近视度数呈正相关。【结论】先天性近视儿童,眼球提前发育,眼轴延长,近视度数主要取决于眼轴长度。各组患者的 AC和 AL存在明显差异;AC、LT与AL的比值变化趋势不同,各屈光因素在先天性近视儿童的发育过程中起一定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极目远眺方法对青少年近视的干预效果,以寻找一种有效、简便并能推广普及的近视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9月来本院眼科就诊的400例轻度青少年近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近视的措施,干预组在常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配合极目远眺方法。所有患者在受试前均接受眼科全面检查,并在阿托品散瞳后进行医学验光等效球镜检查,1年后比较2组视力、屈光度、眼轴、眼压及角膜曲率。结果 1年后,对照组有180例视力下降,下降率为82%,干预组有164例视力下降,下降率为33%;对照组近视进展平均为(-0.50±0.25)D,干预组为(-0.15±0.10)D;对照组眼轴增长(0.20±0.12)mm,干预组为(0.05±0.03)m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眼压和角膜曲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防近措施配合极目远眺法能有效减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方法安全,简便易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860 MHz微波电磁辐射对痕迹性和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双任务豚鼠模型的影响。 方法采用抽签法将24只已建立双任务模型的豚鼠随机分为辐射1 h组、辐射20 min组、假辐射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辐射1 h组和辐射20 min组豚鼠头部接受频率为860 MHz、功率密度为1.0 mW/cm2的电磁辐射,每日1次,每次分别辐射1 h和20 min,连续3 d,假辐射组和正常对照组豚鼠不进行辐射,辐射结束后各组均进行眨眼条件反射训练。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豚鼠相比,辐射1h组豚鼠的痕迹性和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的习得率、峰幅度有明显下降(P<0.05),潜伏期无明显变化(P>0.05),辐射20 min组、假辐射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行为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860 MHz、1.0 mW/cm2、持续1 h的微波电磁辐射可以使豚鼠眨眼条件反射两种任务的习得率和峰幅度均有显著下降,对豚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方法 82例患者(162眼),年龄1021岁(平均12.6岁),屈光度-1.0021岁(平均12.6岁),屈光度-1.00-7.50 D、散光≤0.75 D范围。分-1.00-7.50 D、散光≤0.75 D范围。分-1.00-3.00 D、-3.25-3.00 D、-3.25-6.00 D、-6.25-6.00 D、-6.25-7.50 D 3组。按照角膜塑形术的验配程序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测量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变化情况,与治疗前比较,评价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进展作用。结果治疗后,各组视力≥1.0为88.64%、38.46%、21.88%,屈光度降低-3.00 D为75.64%、61.54%、59.38%,水平、垂直角膜曲率平均下降(1.75±0.12)D、(1.64±0.11)D;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眼轴平均增长(0.19±0.2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角膜塑形术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确切、安全可逆,可有效控制近视发展,而且屈光度越低,矫治效果越好,最适宜范围是-3.00 D以内。  相似文献   

9.
SRK-Ⅱ公式预测人工晶体屈光度数准确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SRK-Ⅱ公式预测人工晶体度数准确性的探讨。方法158例(15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用SRK-Ⅱ公式预测IOL屈光度数,记录并比较术后实际屈光度数与预计屈光度数。结果SRK-Ⅱ公式平均预测误差为0.68D。当眼轴长度为L≤22mm时,0%误差值大于2D;22mm〈L≤24.5mm时,为2%;24.5mm〈L≤26mm时,为11%;26mm〈L≤28mm时,为23%;当L〉28mm时,为29%。结论SRK-Ⅱ公式预测正常眼轴和短眼轴IOL屈光度数的准确性较高,而在长眼轴中误差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0.
背景:糖尿病性膀胱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建立糖尿病膀胱病动物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动物平台。 目的:建立糖尿病膀胱病豚鼠模型并进行尿动力学评价。 方法:50只英国种短毛雌性豚鼠,实验组(n=42)以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诱导糖尿病豚鼠,对照组(n=8)注射相应剂量空白枸橼酸缓冲液,分别在9周和12周时行尿动力学检查,确定膀胱功能失代偿豚鼠即糖尿病性膀胱病组和代偿豚鼠即代偿组豚鼠尿动力学特点。 结果与结论:42只豚鼠有20只成功诱导出糖尿病。糖尿病豚鼠中,9周时9只糖尿病组豚鼠,6只膀胱功能代偿,3只失代偿;12周时,另外9只糖尿病组豚鼠,1只膀胱功能代偿,8只失代偿(89%)。糖尿病性膀胱病组豚鼠残余尿量增加(0.72±0.08) mL、最大逼尿肌压下降(0.63±0.05) kPa、膀胱容量增加(2.01±0.05) mL及膀胱顺应性增加(3.47±0.41) mL/kPa,与对照组及代偿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 〈0.001)。豚鼠一般可在诱导糖尿病成功后12周发生糖尿病性膀胱病,表现出膀胱残余尿量增加等相应的尿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两种不同设计的多点微透镜近视离焦眼镜[(多区正向光学离焦(defocus incorporated multiple segments,DIMS)与高非球面微透镜(highly aspherical lenslets,HAL)]对于儿童近视控制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2020年9月5日至2021年8月3日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配框架眼镜并建立档案287例儿童,190例配戴多点微透镜近视离焦眼镜的儿童作为观察组,其中,DIMS组88例,HAL组102例。97例配戴单焦点镜片(sing vision lenslets,SVL)的儿童为对照组。取右眼数据统计分析。观察三组儿童配戴后近视进展情况,比较配戴前、配戴后6、12个月等效球镜、眼轴变化。结果 两组配戴镜12个月后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增长幅度得到有效减少。DIMS组12个月屈光度变化(-0.44±0.37)D;HAL组12个月屈光度变化(0.36±0.49)D;SVL组12个月屈光度变化(-0.91±0.60)D;DIMS组12个月屈光度增长小于SVL组差异有显著...  相似文献   

12.
极低频电磁场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极低频电磁场(ELFEMF)的生物学效应,探讨ELFEMF特征参数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强度、频率和占空比的ELFEMF作用于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指标。结果 ELFEMF生物效应存在强度、频率、占夺比窗口,频率为15Hz、磁感应强度为5mT、占空比为15%的ELFEMF可以显著提高成骨细胞的增殖率、降低其分化能力。结论 ELFEMF对成骨细胞的影响依赖于电磁场的特征参数,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言,磁感应强度5mT、频率15Hz、占空比15%可能为一组合适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豚鼠屈光状态、眼轴及巩膜形态学变化,了解五子衍宗方对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的影响。方法选择2周龄健康豚鼠100只,通过眼罩遮盖右眼42 d制备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测量并记录实验豚鼠双眼屈光度和眼轴,将造模成功的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再次测量记录双眼屈光度及眼轴。治疗组使用五子衍宗方水煎液(生物给药量为16 g/kg)灌胃,1次/d,连续30 d,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采用电镜检查2组模型眼巩膜组织的超微结构并比较差异。结果实验豚鼠经遮盖42 d后,右眼成功诱导出形觉剥夺性近视眼模型,与自身对照眼相比,眼轴与屈光度均有显著增加(P 0. 05)。电镜结果显示,2组豚鼠近视眼模型后部巩膜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相较于治疗组模型眼,对照组模型眼的结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五子衍宗方可能具有延缓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豚鼠巩膜组织形态改变进而延缓近视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对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周龄豚鼠10只,随机选取一只眼(实验组)用镜片诱导法制备近视动物模型,对侧眼为自身对照组。造模30 d后对两组进行屈光度和眼轴检测。培养豚鼠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将每只眼培养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及TGF-β21、10、100 ng/ml浓度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各组光吸收值(OD)和细胞增殖的程度;利用电镜观察TGF-β210 ng/ml时细胞的超微结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凹透镜诱导后实验组屈光度和眼轴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自身对照组TGF-β2 100 ng/ml时OD值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2 1、10 ng/ml和空白对照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浓度TGF-β2组间OD值和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TGF-β2时细胞增殖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 ng/ml TGF-β2作用下巩膜成纤维细胞核外形不规则,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器减少,细胞界膜不清,部分界膜消失。结论 TGF-β2可有效地抑制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增长,其中10 ng/ml的刺激作用最强,可使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6岁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度、眼球生物学参数情况及屈光发育异常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3~6岁儿童5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检出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及屈光状态3~6岁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度及眼球生物学参数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00例屈光异常检出率14.00%,其中远视52例,近视18例。屈光异常检出率3~4岁明显高于5~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儿童中男孩眼轴和角膜直径均长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3~4岁比较,4~5岁和5~6岁等效球镜屈光度降低,眼轴增长;与4~5岁比较,5~6岁等效球镜屈光度降低,眼轴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视患儿等效球镜屈光度高于正视儿童和近视患儿,眼轴短于正视儿童和近视患儿;正视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度高于近视患儿,眼轴短于近视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屈光发育正常儿童比较,屈光发育异常儿童年龄相对较小,非足月生产、出生体质量3 kg、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以及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2 h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足月生产、出生体质量3 kg、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以及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2 h为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年龄5~6岁是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不同性别、年龄及屈光状态下,3~6岁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学参数分布存在差异。非足月生产、出生体质量3 kg、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以及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2 h为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 (OH)2D3)对IgA肾病大鼠Th1细胞(IFN-γ)的影响.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32只IgA肾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强的松治疗组、1,25 (OH)2D3治疗组、强的松+1,25(OH)zD3联合治疗组及未干预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及IFN-γ的水平.结果 ①A组(正常对照组)、B组(未干预组)、C组(强的松治疗组)、D组(1,25 (OH)2D3治疗组)及E组(强的松+1,25 (OH)2D3联合治疗组)的24h尿蛋白分别是7.03±0.99mg/d、51.49±3.04mg/d、12.15±0.75mg/d、23.0±2.27mg/d及9.99±0.79mg/d,其中A组、C组、D组及E组的尿蛋白水平较B组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47.778,P<0.05).②A组、B组、C组、D组及E组的脾脏IFN-γ水平分别是0.64%±0.05%、3.63%±0.22%、2.11%±0.13%、1.33%±0.10%及0.97%±0.17%,相应的淋巴结IFN-γ水平分别是2.13%±0.42%、17.32%±0.65%、8.44%±0.38%、6.39%±0.57%及3.01%±0.27%,其中A组、C组、D组及E组的IFN-γ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 =479.381,P<0.05).结论 1,25 (OH)2D3可降低IgA肾病大鼠尿蛋白及IFN-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董光静  刘陇黔  谭琦 《华西医学》2014,(7):1290-129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近视年平均增长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收集的103例7~18岁青少年近视患者(206只眼)进行屈光度检查,并按照检查结果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戴镜半年以上复查,记录两次检查的差异。结果青少年近视患者男性组近视年平均增长(-0.82±0.44)D,女性组近视年平均增长(-0.99±0.5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7~10岁组近视年平均增长(-0.97±0.39)D,男性11~14岁组近视年平均增长(-0.92±0.41)D,男性15~18岁组近视年平均增长(-0.49±0.37)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7~10岁组近视年平均增长(-1.22±0.46)D,女性11~14岁组近视年平均增长(-0.84±0.47)D,女性15~18岁组近视年平均增长(-0.61±0.67)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近视发展速度与年龄和性别相关,女性的发展速度高于男性,年龄越小发展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对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MMP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周龄已脱离母乳喂养的豚鼠12只,随机选取12只中各一眼用镜片诱导法制备近视动物模型(实验组),对侧眼不予任何处理(自身对照组)。30 d后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豚鼠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并传2代。将每只眼(两组24只眼)培养出的细胞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1 ng/mlTGF-β2组、10 ng/ml TGF-β2组、100 ng/ml TGF-β2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蛋白印迹法对各组细胞MMP-2、MMP-2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经30 d镜片诱导,实验组诱导出(-6.70±1.93)D的相对近视,眼轴相对延长(1.53±0.31)mm,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空白对照组与自身对照组中空白对照组比较,MMP-2、MMP-2mRNA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2浓度为10 ng/ml时实验组和自身对照组细胞MMP-2、MMP-2mRNA的表达量最高,与本组其他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凹透镜诱导可引起豚鼠明显轴性近视,TGF-β2能有效刺激M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运动处方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围绝经期综合症妇女的临床干预新方法。方法选取唐山市3所医院门诊就诊Kupperman评分≥11分,CES—D抑郁评分I〉20分的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30人,对实验组给予“运动处方”训练,观察组进行常规指导,10周后进行评测。结果实验组Kupperman评分由干预前的(24.80±8.002)分下降到干预后的(15.20±7.039)分,CES—D抑郁评分由(25.67±6.418)分下降到(19.93±4.9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3.344,15.063;P〈0.01);观察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Kupperman评分为(15.20±7.03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3±7.447)分,CES—D抑郁评分为(19.93±4.9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0±5.9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8.560,23.158;P〈0.01)。结论运动处方可有效降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症及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哌仑西平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抑制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周龄豚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单纯遮盖组(Ⅱ组)、哌仑西平组(Ⅲ组)与氯化钠组(Ⅳ组);各组右眼为观察眼,左眼为对照眼。6周后检测4组豚鼠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Ⅱ,Ⅳ组观察眼相对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DAT阳性细胞数和DAT蛋白表达Ⅱ,Ⅳ组明显低于Ⅰ,Ⅲ组(P<0.05),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仑西平能抑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展,阻止近视视网膜DAT表达水平下降,推测哌仑西平可能通过影响视网膜多巴胺系统而抑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