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生在四肢长骨干的肿瘤,临床上保肢治疗常采用瘤段切除异体骨或自体骨重建骨缺损,但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重建存在骨愈合时间长、易感染、固定较为困难等问题。Abudu等在上世纪70年代首次使用节段型人工假体(intercalary prosthesis)进行四肢长骨干肿瘤切除后的重建,但由于长骨干的肿瘤发生率不高,临床资料有限,尽管国外此种假体的临床应用时间较长,但总的例数并不多。目前,国内尚无节段型人工假体重建长骨干瘤段骨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报告。为熟悉其手术操作技术、明确手术治疗效果,我们近期对股骨、肱骨和尺骨骨干肿瘤应用节段型人工假体重建瘤段切除后的骨缺损,并回顾性分析节段型人工假体的设计特点、优势和不足,目的在于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评价其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骨缺损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其治疗仍是骨科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骨缺损治疗虽然可采用骨移植、组织工程技术、膜引导性组织再生技术、基因疗法等.但是,临床上仍以自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为常见.自体骨移植骨材料生物来源与宿主是一致的,所以不用考虑组织相容性和移植后的排异反应.自体骨移植骨诱导性好且无需提前取骨贮存,术中同时完成取骨、移植过程,愈合率肯定.现将自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炎  吴立东 《中国骨伤》2006,19(6):381-383
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往往存在骨缺损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复杂情况,修复骨缺损、维持假体的稳定是翻修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往往需要骨移植。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骨移植物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假体周围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应用以修复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异体骨的使用,改善异体骨骨折的愈合及重建等,结果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较其他骨移植物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该文将对这些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胫骨下段大段瘤性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方式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胫骨下段大段瘤性骨缺损重建方式的相关文献,从保留踝关节术及非保留踝关节术两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胫骨下段大段瘤性骨缺损的修复重建,除了常规的同种异体骨移植、带血管自体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复合带血管腓骨移植、瘤段灭活回植、牵张成骨及骨搬运技术外,临床已逐渐开始应用膜诱导成骨技术、人工肿瘤干假体、3D打印金属骨小梁假体、踝关节融合术、人工肿瘤踝关节置换术。另外,因胫骨下段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较长,骨缺损修复重建后的功能恢复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结论胫骨下段大段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方式已获得长足进步,但对于最佳方式仍存在争议。随着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及各类术前模拟技术的出现,个性化、精准化修复重建胫骨下段大段瘤性骨缺损成为可能,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良、恶性骨肿瘤可引起四肢骨缺损和畸形,针对此类问题骨科医生总会面临如何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和骨缺损重建方式。手术切除瘤体骨造成节段性骨缺损常常用假体置换、自体带蒂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而Ilizarov技术可作为一种辅助重建方式。Ilizarov技术有多种重建骨缺损、矫正骨畸形的方法,包括骨延长或骨搬运重建恶性骨肿瘤瘤段骨切除后的  相似文献   

6.
骨肿瘤保肢术中如何重建大段骨缺损,一直是骨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1908年,Lexer首先将结构性同种异体骨移植运用于该领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经验证明,结构性同种异体骨移植相较于自体骨移植、瘤骨灭火再植、肿瘤人工假体、人工合成材料等其他骨重建方式,具有以下突出优点:①移植骨与宿主骨的外形匹配度较高;②具有一定骨诱导性及骨传导性,通过宿主骨组织的长入及爬行替代,具有“自体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广泛开展, 因各种原因需行膝关节翻修术的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加。严重骨缺损的重建是膝关节翻修术的一大挑战。近年来, 骨缺损的重建方法不断发展, 基于骨缺损的大小和部位出现了多种翻修策略。严重骨缺损的重建需要诸如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或金属填充物等进行重建。然而, 骨移植面临来源受限、吸收塌陷或疾病传播等风险, 临床应用受限;而金属填充物因其来源广、可定制、安全性高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 可避免骨移植的各种弊端。金属垫块的优势在于可提供即时支撑、无需加固、不会发生骨坏死和吸收塌陷, 然而金属与骨之间的弹性模量差异可能会导致应力遮挡, 增加潜在的骨质丢失风险。Cone和Sleeve均可实现干骺端骨的生物固定, 但出现假体周围感染时, 由于假体骨长入和骨整合, 很难轻易取出。本文对金属填充物在全膝关节翻修严重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将有助于评估各种重建方案, 提高为患者制定高性能翻修策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干骨缺损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4—2017-11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的40例长骨干骨缺损,感染性骨缺损24例,非感染性骨缺损16例。第一阶段清创填塞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诱导间隔器表面形成诱导膜;第二阶段在诱导膜内植入自体松质骨,修复骨缺损。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5(10~15)个月。术后植骨区骨缺损均获得骨性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骨临床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7个月。参考Palay等的方法评估临床疗效,所有患者植骨愈合分级均为优;骨缺损区域邻近关节功能:优32例,良6例,可2例。结论 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干骨缺损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可分期清创和植骨、2个阶段相对独立、植骨愈合快、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四肢长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异体骨和97例自体骨修复重建四肢长骨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比较两种方法愈合时间、骨性愈合评分(按Jorgenson标准)、并发症发生率及植骨失败率。结果异体骨重建组132例,4例因感染致植骨失败需行病灶清除灌洗加自体骨移植,10例发生局部排斥反应,其余118例患者术后骨缺损获得良好修复,愈合时间(17.6±1.9)周。骨性愈合评分2.7±0.5。自体骨重建组97例,9例出现供区疼痛、切口感染及局部皮肤麻木等供区并发症,骨缺损均获得良好修复,愈合时间(17.4±23)周,骨性愈合评分2.84±0.3。两组之间在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愈合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植骨失败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移植重建四肢长骨骨缺损,均能获得满意结果且疗效相似。异体骨移植术后感染致植骨失败以及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而自体骨移植则多表现为供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由创伤、骨髓炎、肿瘤引起的大段骨缺损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以往针对大段骨缺损的治疗存在诸多修复重建的方法,但是存在技术治疗周期长、对技术要求高、较易出现骨折不愈合等缺点。2000年Masquelet报道了诱导膜技术以后,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创伤、骨髓炎、肿瘤引起的大段骨缺损,并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其具有疗程短、愈合率高、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等优点。诱导膜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膜内包含的多种促成骨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等,可促进成骨,加速骨愈合。随着诱导膜技术的不断发展,铰刀冲洗抽吸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内固定技术等技术的运用可以为缺损区提供骨源、促进骨缺损重建、改善远期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本文回顾性的总结了Masquelet技术在治疗大段骨缺损中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非骨水泥髋臼假体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及重建髋臼结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6髋)患者应用该方法修复骨缺损并重建髋臼骨性结构的临床经验。本组中翻修患者16例,初次置换患者9例;女性14例,男性11例,平均年龄56岁;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骨缺损分类法,所有患者的骨缺损均为节段型(AAOSI型)。臼杯置于真性髋臼水平后由于骨缺损均需进行结构性骨移植,植骨块来源于自体股骨头或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均〈50%。平均随访时间5.2年(1,2~7.4年)。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植骨块均获得放射学上骨愈合。无植骨块塌陷或骨折,2髋的植骨块出现轻度的骨吸收。翻修患者无1例假体需再次翻修,初次置换患者均无临床髋假体松动症状,仅一例在X线上出现髋臼侧透亮线,但并无进行性增宽表现。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0分提高到88分。结论使用非骨水泥臼杯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髋臼骨缺损是重建髋臼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50%时,髋臼假体可获得良好的固定,并有效恢复髋臼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和嵌压植骨联合应用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髋臼侧假体进行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8年3月~2000年11月期间利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23例24髋进行髋臼侧假体翻修术.其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48岁,平均随访6.4年.翻修术的原因中假体松动21髋,骨溶解2髋,感染1髋.髋臼骨缺损根据AAOS分类,Ⅰ型3髋,Ⅱ型6髋,Ⅲ型15髋.自体骨移植2髋,异体骨移植8髋,混合移植14髋.临床评价采用Harris评分,并在X线片上对髋臼假体的移位、移植骨的愈合与吸收、髋臼形态的塑形以及再次翻修等进行分析.结果 Harris评分术前为49分,术后1年为78分,最后随访时间为76分.髋臼假体向上内方向移位19髋,向上外方向移位5髋.并发症中异位骨化12髋,感染1髋,复发性脱位1髋.因感染和髋臼假体严重移位采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行再次翻修术2髋.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和嵌压植骨联合应用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髋臼侧假体进行翻修术具有髋臼形态塑形良好、移植骨愈合率高以及髋臼假体不需要坚强内固定等优点,可作为一种特殊情况下的髋臼侧假体翻修术;其缺点是髋臼假体移位.  相似文献   

13.
雷紫雄  李浩淼  陆明  候昌禾  杜少华  陈维 《骨科》2019,10(4):266-272
目的 评价应用定制节段型人工假体复合大段结构骨移植重建骨干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肿瘤科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采用定制节段型人工假体复合大段结构骨移植重建骨干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病人共6例(股骨3例,胫骨2例,肱骨1例),其中2例采用大段冻干异体骨,4例采用自体游离腓骨结构植骨。采用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93, MSTS 93)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所有病人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且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3.8个月(1~61个月)。术后根据肿瘤性质继续辅助化疗等治疗,随访期内无复发,5例无瘤生存,1例死于原发乳腺癌肺转移(术后25个月),假体生存率为100%,4例术后6个月植骨愈合,术后MSTS 93评分平均为27分。结论 规范治疗和切除骨干恶性肿瘤后,采用定制节段型人工假体复合大段骨移植重建骨干骨缺损,实现即刻稳定重建,保留关节功能,中期植骨愈合后实现远期生物重建,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用自体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患者共26例29髋,自体股骨头植骨23髋、自体髂骨取骨6髋。骨缺损以打磨的髋臼假体骨床半球面积计算,骨缺损最大者有1602mm2,最小390mm2,平均每例缺损874mm2。全部采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2~3枚螺钉固定髋臼假体。临床评价采用Harris评分,X线观察移植骨愈合、骨和假体间骨长入和髋臼假体的稳定情况等。结果随访6个月~8年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2±1.7)年,本组Harris评分平均从(52.2±16.7)分提高到(86.7±6.2)分(P〈0.05)。所有病例髋臼假体稳定、周围无放射透亮影,假体髋臼骨面均有骨长入,移植骨愈合。X线片显示移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为5.1个月。本组尚无术后翻修病例。结论采用自体骨进行结构性植骨或混合少量异体骨重建髋臼顶、前和后侧壁缺损(AAOS)髋臼缺损中Ⅱ、Ⅲ型缺损),经过近中期随访,移植骨全部愈合良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组织工程化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解决骨缺损修复时自体骨移植存在修复材料来源有限,异体骨移植又为爬行替代,存在愈合慢、假关节率高的问题。方法以兔骨膜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经分离、体外培养、传代,再粘附于冷冻干燥表面脱钙同种异体骨,共同复合培养,制作兔胫骨缺损,分异体骨移植组(对照组)、组织工程化异体骨移植组,术后2、4、6周各处死2只兔子,大体观测骨痂大小及硬度;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了解其愈合快慢及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炎性明显较轻,细胞生长活跃,缺损愈合快。结论组织工程化同种异体骨移植能解决骨缺损修复时自体植骨材料来源有限,特别是在小儿及骨缺损大时修复材料的来源问题;同时,植入的异体骨又具有支架及自体成骨细胞活性,使植入的异体骨愈合加快,克服其愈合慢、假关节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和骨移植进行髋臼假体翻修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和嵌压植骨联合应用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髋臼侧假体进行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8年3月-2000年11月期间利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23例24髋进行髋臼侧假体翻修术。其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48岁,平均随访6.4年。翻修术的原因中假体松动21髋,骨溶解2髋,感染1髋,髋臼骨缺损根据AAOS分类,I型3髋,Ⅱ型6髋,Ⅲ型15髋。自体骨移植2髋,异体骨移植8髋,混合移植14髋。临床评价采用Harris评分,并在X线片上对髋臼假体的移位,移植骨的愈合与吸收,髋臼形态的塑形以及再次翻修等进行分析。结果 Harris评分术前为49分,术后1年为78分,最后随访时间为76分。髋臼假体向上内方向移位19髋,向上外方向移位5髋。并发症中异位骨化12髋,感染1髋,复发性脱位1髋。因感染和髋臼假体严重移位采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行再次翻修术2髋。结论 双极人工股骨头和嵌压植骨联合应用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髋臼侧假体进行翻修术具有髋臼形态塑形良好,移植骨愈合率高以及髋臼假体不需要坚强内固定等优点,可作为一种特殊情况的髋臼侧假翻修术;其缺点是髋臼假体移位。  相似文献   

17.
结构性骨移植是目前临床上修复髋臼严重骨缺损的主要方法之一,不仅有利于恢复缺损处解剖结构和髋关节生物力学结构,也有利于恢复髋臼骨量,为将来再翻修提供条件.早期临床研究认为移植骨移植后存在相应的并发症,故翻修假体失败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植骨适应证的严格把握、金属加强杯和骨小梁结构型金属杯等手段的应用,假体生存率和使用时间均明显提高.该文就结构性骨移植在髋臼骨缺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Masquelet技术是修复长骨创伤性结构性骨缺损的一项新技术,以二阶段治疗骨缺损为特点。先以骨水泥充填缺损区,并在骨水泥周围诱导生成自体膜结构,然后在诱导膜内植骨,促使新骨形成,以修复骨缺损并达到骨愈合。与传统治疗技术相比,Masquelet技术具有对供骨要求低、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等优点。Masquelet技术目前还可用于骨骺、干骺端、足跗骨、下颌骨等长骨骨干以外的骨缺损,肿瘤切除后及慢性骨髓炎病灶骨清除后各类骨缺损的重建修复,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颗粒骨移植处理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骨缺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介绍髋臼翻修术中采用颗粒骨移植的方法处理骨缺损的体会.[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采用颗粒骨植骨行髋臼假体松动合并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41~76岁,平均56.3岁.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分类标准Ⅰ型5例;Ⅱ型12例;Ⅲ型5例;Ⅳ型1例.手术中假体骨水泥固定5例,非骨水泥固定18例.[结果]颗粒骨植骨术后X线检查骨愈合良好,包容假体牢固,原骨缺损区骨质得以修复.翻修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分,术后随访平均为85分.[结论]髋臼翻修中采用自体或异体颗粒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行挤压植骨可使颗粒骨与假体金属表面直接接触.观察证明移植颗粒骨生长好,达到了修复骨缺损和固定假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骨移植替代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综述骨移植替代材料的近期研究进展,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骨移植替代材料研究与应用的文献,选择常见的几种骨移植替代材料,分别进行阐述. 结果 骨移植对于提供支持、填充骨腔、加速骨缺损愈合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方式,自体骨移植是骨移植的"金标准",但受到许多限制.骨移植替代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受到广泛重视,在异体骨、合成人工骨、组织工程骨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部分研究成果已形成产品. 结论 现有材料仍存在许多问题,将不同类生物材料复合,采用特定的加工技术,研制出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物理结构等方面类似于人体骨组织性质的生物材料,促进骨缺损的治愈,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