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建立不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皮肤感染模型的方法.方法 48只SPF级雌性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分别采用皮下注射及针头损伤后涂抹无菌PBS造成,皮下注射组及针头损伤组分别采用皮下注射及针头损伤后涂抹MRSA(ST-239)菌悬液造成,从感染形态、脓肿/溃疡体积、皮肤荷菌量及形态学等方面对模型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两种感染途径所致小鼠皮肤感染形态、体积、荷菌量等均有显著差异;皮肤病理改变差异明显,皮下注射组小鼠皮肤形成明显脓肿,炎症反应相对局限,针头损伤组小鼠皮肤无脓肿形成,炎症反应呈弥漫分布.结论 皮下注射和针头损伤后涂抹MRSA可分别造成小鼠皮肤脓肿模型和外伤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烫伤条件下,建立MRSA气溶胶致SKH-1无毛小鼠皮肤感染合并肺炎模型的方法及其评价指标。方法 48只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成PBS对照组,单纯感染组和烫伤合并感染组。合并感染组小鼠皮肤烫伤后,MRSA(ST-239)气溶胶呼吸道感染,采用体重、血常规、菌血症率、皮肤和脏器荷菌量、病理组织学变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指标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与其他两组相比,合并感染组小鼠体重下降明显;白细胞数显著增多;菌血症率达100%;皮肤和肺荷菌量较高,分别达108CFU/g和106CFU/g;镜下观察皮肤和肺炎症病变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皮肤组织内CD138呈阳性表达;multi-PCR测定感染组织内nuc和mecA基因均为阳性。结论 SKH-1无毛小鼠烫伤再辅以MRSA气雾攻击的方式,可成功建立能够模拟临床上烧烫伤患者继发MRSA肺炎的动物模型,此模型对于抗MRSA药物药效评价研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临床分离的4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10种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4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42株,占52.61%,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18株,占47.39%;2005~2007年MRSA对复方磺胺的耐药率相对稳定在71.4%~77.5%之间,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基本处于上升状态。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相应的耐药率(P<0.001)。MRSA对呋喃妥因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P<0.001),对复方磺胺敏感率耐药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结果显示,MRSA和MSSA菌株均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结论MRSA具有多重耐药特征,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可作为治疗MRSA感染的首选药物,呋喃妥因和复方磺胺可作为次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ICR小鼠,建立MRSA系统性感染小鼠模型。方法 采用连续3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进行免疫抑制后,将浓度为1×107 cfu/mL的MRSA菌液经尾静脉接种ICR小鼠,通过生存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组织载菌量和病理学检查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MRSA接种后第2天小鼠开始死亡,14 d内累积死亡率达60%;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细菌在多个器官定植,载菌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肾、关节、肺、肝和脑,肾载菌量高达109 CFU/g,关节、肺、肝和脑的载菌量范围在104~109 CFU/g。病理观察显示肾、心脏、肺、肝、脑和关节多器官感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采用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后静脉接种MRSA的方法首次成功建立MRSA系统性感染小鼠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MRSA发病机理及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MRSA全身感染小鼠模型,为MRSA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并对系统研究MRSA感染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在采用国际标准株MRSA-252建立OD600-CFU标准曲线的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途径感染BALB/c小鼠,从感染剂量的选择、小鼠的生存率和体重变化、血液及多脏器的细菌定植量以及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学变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时相性监测,对建立的小鼠模型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经此途径建立的小鼠模型,致死剂量为每只5.0×109 CFU,亚致死剂量为每只1.0×109 CFU(生存率为60%~70%)。感染后小鼠生存率下降;体重下降;血液及肝脏、脾脏和肾脏均有细菌定植,定植量在感染后第3天达到高峰;心、肝、肺和肾等主要脏器中有较明显的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小鼠模型的建立,将为进一步研究 MRSA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由其感染导致慢性鼻窦炎已不可忽视。因此,对其生物学特性、耐药机制以及导致慢性鼻窦炎的机制进行研究,制订出准确、快速检测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必要,作者就近年来这些方面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分型,初步了解MRSA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感染MRSA的治疗,更好地控制MRSA引起的感染,并减少耐药株的出现。方法以MRSA菌株65株为研究对象,使用多重PCR扩增技术检测SCCmec基因分型,PCR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凝胶检测,阳性株进行基因测序,与目的基因进行比对。结果65株MRSA的SCCmec基因分型均为Ⅲ型。结论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茵SCCmec基因分型,均为SCCmec-Ⅲ型,尚未发现CA-MRSA菌株。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间分离的MRSA,采用PCR方法进行spa基因扩增,对扩增后的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成像后进行序列测定.将序列测定结果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出分型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分离的63株MRSA中共检测出25种spa型别,其中t2460型最为常见,占36.5%;其次为t005型,占14.3%. t2460-MRSA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敏感,t005-MRSA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P<0.001);t2460-MRSA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91.3%,明显高于t005-MRSA的11.1%(P<0.001).[结论]t 2460是MRSA的优势型别,t2460-MRSA与t005-MRSA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和四环素的耐药率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为英国的Jevons(1961)首次发现,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茵之一。迄今,MRSA感染几乎遍及全球,在某些国家中占金葡菌的半数以上,且因其对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广泛耐药,并日趋严重,极易引起感染的爆发流行,而成为世界关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模拟自然感染方式建立结核病小鼠模型,并对其病理变化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气雾攻击方式将结核分枝杆菌H37Rv接种至C57BL/6J小鼠体内。在感染后的4周、6周、8周对小鼠进行micro-CT活体动态扫描,无菌分离肺脏和脾脏,肉眼观察病变情况,活菌菌落计数,组织病理检测(HE和抗酸染色)。结果肉眼观察和micro-CT扫描发现,不同时间小鼠肺部感染情况逐渐加重,至感染后第8周时病变弥漫至整个肺部;HE染色肺组织出现弥漫性肉芽肿样实变;抗酸染色可见结核分枝杆菌。结论通过大体病变、病理、影像、菌落计数几个方面对建立的小鼠模型进行综合分析,证明利用气雾攻击法感染的结核病小鼠模型建立成功;该模型在形成病变时与结核患者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对其完善的综合评价有助于在相关研究中对该小鼠模型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类鼻疽杆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慢性感染BALB/c小鼠模型并评价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0.01 mL洗涤后的高、中、低剂量的类鼻疽杆菌液(菌量分别为3.3×104、3.3×103、3.3×102 CFU)滴鼻感染BALB/c小鼠,密切监测42 d,记录小鼠的生存率,探索合适的攻毒剂量.在低剂量细菌(3.3×102 CFU)感染小鼠后21、28、35、42 d,计数小鼠血液、肝脏、脾脏和肺脏的细菌定植量,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TNF-α、IFN-γ的表达和血清类鼻疽杆菌特异性IgG抗体滴度,观察肝脏、脾脏和肺脏等主要器官的病理学改变,评价动物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低剂量类鼻疽杆菌滴鼻感染BALB/c小鼠后,小鼠42 d生存率为60%.期间小鼠体质量呈下降趋势,血液、肝脏、脾脏和肺脏均有细菌定植,并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多灶性坏死和脓肿等病理改变;类鼻疽杆菌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从感染后21 d起持续增高;实验组小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和IFN-γ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的类鼻疽杆菌慢性感染BALB/c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大豆异黄酮孕晚期染毒诱导子代雄鼠尿道下裂的建立,为雌激素致尿道下裂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方法 45只孕鼠随机分成5组,在孕12-17 d连续6 d各组每晨9点分别灌胃生理盐水0.2 ml/d(A组)、己烯雌酚0.5 mg/(kg·d)(B组)、大豆异黄酮100 mg/(kg·d)(C组)、300 mg/(kg·d)(D组)、900 nag/(kg·d)(E组),出生时观察小鼠病死率,出生后4周观察小鼠有无尿道下裂. 结果 A,B,C,D,E各组平均病死率分别为2.0%,18.0%,3.8%,5.4%,10.0%.A,B,C,D,E组子代尿道下裂发生率分别为O%(0/80),28.2%(11/39),0%(0/76),O%(0/67),19.2%(10/52).E组子代尿道下裂发生率与A,C,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组子代尿道下裂发生率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应用昆明种小鼠从孕12 d开始给予大豆异黄酮900 mg/(kg·d)灌胃,连续给药6 d,成功建立小鼠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  相似文献   

1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4):241-243
[目的]建立银屑病动物模型.[方法]将5%(质量分数)咪喹莫特(IMQ)软膏连续涂抹于小鼠背部皮肤7d,构建银屑病小鼠动物模型.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凡士林软膏.采用临床症状评分PASI及病理学变化进行评价,确定建立模型成功.[结果]涂抹5%(质量分数)IMQ软膏的小鼠皮肤出现红斑、鳞屑,皮肤明显变厚.HE染色结果可见,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角化不全,表皮皮肤向下延伸呈钉突状;真皮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性细胞浸润.[结论]IMQ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再现了人类银屑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是研究银屑病可行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经口感染ICR小鼠建立系统性感染模型,观察C.albicans经黏膜感染后在小鼠体内组织增殖及分布规律。方法 46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n=20)、模型组B(n=20)、对照组(n=6)。模型组采用棉签法口腔接种C.albicans(7×106cfu/mL),对照组同方法接种等容积生理盐水。模型组A小鼠用于临床、生存、剖检观察试验;模型组B接种后第3、5、7天随机解剖5只小鼠用于组织载菌量和病理检验(对照组每个时间点解剖2只),活菌平板计数法检测小鼠组织载菌量,光镜观察小鼠舌、胃、肝、肾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接种后第3天舌面出现明显白斑并随时间加重引起死亡,第5天小鼠死亡率超过50%,第7天死亡率达100%,并能从舌(87.5%)、胃(87.5%)及内脏组织肝(54.5%)、肾(50.5%)、肺(20%)和心脏(4%)中分离到C.albicans,显微镜观察在舌、食道、胃、肝、肾存在菌丝的增殖,对照组未见C.albicans生长,提示模型组小鼠因C.albicans黏膜感染引起小鼠播散性的系统性感染。结论 C.albicans可在一定条件下突破黏膜免疫屏障引起小鼠机会性系统性感染,从而加重感染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的小鼠感染模型,为研究流感病毒致病性、研发抗病毒药物提供模型动物。方法将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在鸡胚尿囊腔扩增后,滴鼻接种小鼠,4 d后将小鼠处死,挑选感染体征严重者进行实时荧光PCR(FQ-PCR)检测肺中的流感病毒,将检测阳性的肺上清在鸡胚尿囊腔扩增,接种于下一代小鼠。比较各代小鼠对流感病毒的适应情况,直至小鼠出现明显的感染体征,取肺研磨制成匀浆,获得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并检测其半数致死量(LD50)。将10 LD50的病毒液接种于小鼠,建立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的小鼠感染模型,观察模型小鼠的一般活动状态、体质量变化、肺部病变,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切片,计算肺指数,FQ-PCR检测病毒RNA。结果人季节性流感病毒在小鼠体内传代4次后,鼠肺适应株制备完成,其经鼻的LD50为10-2.41/0.05 mL。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小鼠感染模型,一般状态差,体质量明显减轻,肺指数增大,70%出现死亡。病理切片观察病变明显,FQ-PCR显示流感病毒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的小鼠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稳定、符合临床特征的小鼠感染大肠杆菌致细菌性腹膜炎的模型。方法小鼠腹腔分别注射9种浓度的2株大肠杆菌菌液,分别于4、6、8、16、24h记录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变化;记录实验组小鼠死亡时间,并解剖死亡小鼠,观察其腹腔情况以及肝、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各实验组小鼠均表现出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征象,高于2×10^8cfu/ml浓度的实验组小鼠细菌性腹膜炎尤为典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随着注射菌液后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小鼠肝、门管、脾窦内有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标准菌株的MLD为3×10^8cfu/ml。结论小鼠大肠杆菌细菌性腹膜炎模型建立成功;小鼠死亡率因不同菌株、不同浓度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临床、影像及病理学三方面对Pristane诱导的小鼠弥漫性肺泡出血(DAH)进行综合评估,为后续探讨DAH的治疗提供评价指标.方法:以C57BL/6J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9只,并分别予腹腔注射0.5mL的Pristane或等量PBS.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贫血程度、肺部影像学变化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