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提供方法 参考.方法根据不同的高糖高脂饲料(HDF)配方、喂养周期及STZ注射剂量(35 mg/kg和40 mg/kg),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及8个模型组(A-H组),每组各10只.STZ注射5 d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首次空腹血糖测定后各组大鼠眼眶采血测定血清中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第8周处死大鼠取肝脏、肾脏、脾脏、胰腺,称质量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的血糖值显著升高(P<0.01),TG、TC及LDL-C水平和肝、肾、胰腺等脏器系数都有不同程度升高且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5,P<0.01),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注射STZ 35 mg/kg较40 mg/kg存活率大、存活时间长,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周期为8周后注射STZ的大鼠较4周大鼠死亡率高.结论 HDF喂养4周后注射35 mg/kg STZ是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较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长爪沙鼠高血糖模型的建立及其合适药物剂量. 方法 40只成年长爪沙鼠,按照正常对照组、150 mg/kg,200 mg/Kg、250 mg/Kg、400 mg/kg和600 mg/kg的剂量组,随机分为A、B、C、D、E、F6个组.按照设定的时间点监测60d内各组沙鼠的血糖、体重及24 h尿量变化. 结果 C、D组沙鼠注射STZ 24 h后,血糖值均数升高16.65 mmol/L以上,72 h后临时性降低,但仍高于16.65 mmol/L,之后的4 d血糖值波动性升高至25 mmol/L左右,7 d后的血糖值均数持续稳定在该水平,注射STZ 7 d后动物成模率100%,且在实验周期2个月内动物死亡率较低,无自发性缓解率,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体征(多饮、多食、多尿、消瘦).B组沙鼠注射STZ 7 d后,动物成模率62.5%(5/8),死亡率O,两个月内高血糖维持率25%(2/8).E、F组沙鼠注射STZ 7d后,死亡率分别为83.30%(5/6)、100%. 结论 一次性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能诱发长爪沙鼠持续性血糖升高,并可建立稳定的长爪沙鼠高血糖模型,沙鼠高血糖标准为空腹或非空腹血糖≥16.65 mmol/L,STZ的合适剂量为200~250 mg/kg.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明胶囊(Daming capsule,DM)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胰腺microRNA (miRNA)表达谱的影响,预测miRNA的靶点并进行分析.方法 将45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及DM组.DM组大鼠灌胃给予200 mg/(kg·d)的DM,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2次.2周后,模型组及DM组腹腔注射STZ 65mg/kg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注射STZ后DM组大鼠按上述剂量继续给予DM,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2次.STZ注射后3天、7天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并于STZ注射后7天取大鼠胰腺组织.microRNA芯片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mi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验证miRNA芯片结果.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NA靶点.结果 大鼠腹腔注射STZ 3天和7天后,大鼠空腹血糖值由(6.1±0.6)上升至(21.9±3.1)和(24.6 ±2.4) mmol/L(P <0.01).DM组大鼠的空腹血糖为(6.5±0.8) mmol/L,STZ后3天和7天的血糖分别为(14.1±5.1)和(12.4±4.8)mmol/L(P <0.01),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血糖水平(P<0.01).在STZ大鼠胰腺,有47个miRNAs表达上调大于2倍,32个miRNAs表达下调大于2倍;DM大鼠胰腺组织,有35个miRNAs表达上调大于2倍,34个miRNAs表达下调大于2倍.其中在STZ大鼠胰腺组织表达上调的21个miRNAs及下调的8个miRNAs的表达被DM逆转;随机选择miR-200b、let-7b和miR-375进行RT-PCR验证的结果显示,这些miRNAs的表达与芯片结果一致;对DM纠正的miRNAs靶点分析发现这些靶点参与了胰腺β细胞胰岛素的生成、分泌和葡萄糖代谢及胰岛细胞凋亡.结论 DM降低了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并改变了大鼠胰腺组织miRNA表达谱;miRNAs通过调节胰岛素生成、分泌、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细胞的凋亡参与了DM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纱坦)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大血管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1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和DM造模组,造模组给予STZ 60 mg/(kg·次)腹腔注射,再随机分为DM组和DM 缬沙坦干预组(DV组),DV组给予缬沙坦20 mg/(kg·d)灌胃.于12周时乌拉坦麻醉,取胸主动脉,用RT-PCR方法检测STZ诱导的DM大鼠大血管组织中TLR2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血管中TLR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和DV组大鼠的血糖明显升高(P<0.01).而DM和DV组间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DM大鼠大血管组织中TL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均P<0.01),而DV组大血管组织中TL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DM组(P<0.0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DM大鼠大血管组织中存在TLR2表达的增加,缬纱坦可能通过降低血管组织TLR2表达而对糖尿病大血管炎性改变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8、-6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IL)-18、-6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探讨其在糖尿病肾脏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4周(NC1组)及8周(NC2组),糖尿病4周(DM1组)及8周(DM2组),每组10只。DM组按60 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体重(BW)、肾重、尿量(UV)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IL-18、IL-6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DM组大鼠的肾重指数(KWI)、UV、UAER较NC组大鼠显著增高(P<0.01),DM2组较DM1组增高明显(P<0.05)。IL-18、IL-6在NC组大鼠肾组织中仅有少量表达,DM1组表达较NC组明显增多(P<0.01),DM2组表达增高更为显著(P<0.01)。肾脏局部IL-18、IL-6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71,P<0.01,r=0.513,P<0.01)。结论:炎性反应在糖尿病肾脏局部损害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链脲佐菌素对大鼠胰岛β细胞结构及超微结构损伤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Z)对大鼠胰岛β细胞结构及超微结构损伤的特点方法: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C组),STZ组各10只大鼠.STZ(70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以诱发糖尿病.实验分组时及STZ注射后每3天测大鼠血糖,称体重1次,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取部分胰腺组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部分胰腺组织行HE染色及制备电镜标本.结果:STZ使大鼠血精明显升高,STZ组胰腺组织内MDA水平(1.22±0.14)nmol/mgprot,较NC组MDA水平(0.57±0.04)nmol/mgprot明显升高(P<0.05);同时STZ组胰腺组织内GSH含量(16.54±1.10)mg/gprot,较NC组GSH含量(25.46士0.62)mg/gprot明显降低(P<0.05); 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见STZ组胰岛呈退行性及坏死样改变胰岛萎缩;电镜下观察部分胰岛β细胞坏死,部分胰岛β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脂肪滴沉着,髓鞘样小体形成等.NC组胰岛HE染色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构正常.结论:STZ通过氧化应激损伤胰岛β细胞,导致其结构和超微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不同STZ剂量对C57BL/6小鼠糖尿病(DM)模型的影响和CD2相关蛋白(CD2AP)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进展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雄性近交系C57BL/6小鼠,以110 mg/kg、130 mg/kg和150 mg/kg的STZ用量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72 h后检测小鼠的成模率.小鼠代谢笼收集DM小鼠24 h尿量,Bradford法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观察蛋白尿出现的时间.STZ注射后喂养12周,统计各组DM小鼠的死亡率,检测DM小鼠相关血尿生化指标及肾脏病理变化.RT-PCR检测糖尿病模型制备后第1、2、3、4、6、8、10、12周糖尿病小鼠CD2AP表达的变化.结果 130 mg/kg剂量的STZ能较好诱导DM的发生(成模率为90%),且血糖水平不至于过高[(21.16±2.46) mmol/L].12周后,该组DM小鼠的死亡率远低于150 mg/kg STZ注射组(22.2% vs 60.0%,P<0.05).C57BL/6 DM小鼠蛋白尿出现的时间为STZ注射后(17.2±5.8)d.CD2AP在糖尿病小鼠的肾脏有稳定的表达,且自第3周开始,CD2AP的表达开始出现明显的下调.结论 130 mg/kg的STZ剂量是一次性诱导C57BL/6小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的最佳剂量;DM小鼠蛋白尿的出现可能与CD2AP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新生期长爪沙鼠铅中毒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新生期长爪沙鼠铅中毒动物模型,选用6-7日龄长爪沙鼠11窝,随机分成正常对 照组、低铅组和高铅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乙酸铅溶液0.1 ml(剂量分别为0、12、36 mg/kg), 隔日注射1次,共9次。每6天称其体重,末次注射后次日取全血,测定血铅含量和血红蛋白,并 取脑称脑重,取肾脏和脑组织作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高、低铅组沙鼠的体重、脑重和血红蛋白 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血铅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体重、脑重 和血红蛋白与血铅呈负相关(r=-0.669,P<0.05;r=-0.7403,P<0.01;r=-0.919,P<0.01); 病理学观察显示,染铅沙鼠的肾组织病变主要以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为特点,脑组织病变以锥体细 胞变性,齿状颗粒细胞树状结构紊乱为特点,损伤程度与染铅剂量呈正相关。结果提示,新生期 长爪沙鼠腹腔注射乙酸铅溶液建立铅中毒模型是一种简便、稳定和易于控制剂量的方法,该模型 可成为研究早期铅中毒致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等损伤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9.
唐文庄  钟良宝 《海南医学》2012,23(16):24-28
目的探索不同STZ剂量对C57BL/6小鼠糖尿病(DM)模型的影响和CD2相关蛋白(CD2AP)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进展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雄性近交系C57BL/6小鼠,以110mg/kg、130mg/kg和150mg/kg的STZ用量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72h后检测小鼠的成模率。小鼠代谢笼收集DM小鼠24h尿量,Bradford法进行24h尿蛋白定量,观察蛋白尿出现的时间。STZ注射后喂养12周,统计各组DM小鼠的死亡率,检测DM小鼠相关血尿生化指标及肾脏病理变化。RT-PCR检测糖尿病模型制备后第1、2、3、4、6、8、10、12周糖尿病小鼠CD2AP表达的变化。结果 130mg/kg剂量的STZ能较好诱导DM的发生(成模率为90%),且血糖水平不至于过高[(21.16±2.46)mmol/L]。12周后,该组DM小鼠的死亡率远低于150mg/kgSTZ注射组(22.2%vs60.0%,P<0.05)。C57BL/6DM小鼠蛋白尿出现的时间为STZ注射后(17.2±5.8)d。CD2AP在糖尿病小鼠的肾脏有稳定的表达,且自第3周开始,CD2AP的表达开始出现明显的下调。结论 130mg/kg的STZ剂量是一次性诱导C57BL/6小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的最佳剂量;DM小鼠蛋白尿的出现可能与CD2AP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组织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表达的影响,探讨螺内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DCM)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螺内酯治疗(DS)组,每组各12只。采用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复制DM动物模型,DS组给予螺内酯40 mg/(kg·d)灌胃,NC组和DM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观察体质量及血清学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组织PTEN、p-Akt(Ser473)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心肌组织PTEN mRNA的表达。结果 DM组和DS组TG、TC、FBG、GHbA1c水平均高于NC组(P<0.01),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之间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大鼠出现心肌肥大而DS组心肌病变明显减轻;DM组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NC组(P<0.01),DS组则高于DM组(P<0.05);DM组p-Akt(Ser47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1),DS组则低于DM组(P<0.05)。结论螺内酯能通过上调心肌组织PTEN表达,抑制AKT激活,减轻DM大鼠心肌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