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为常见慢性鼻-鼻窦炎,是引起患者嗅觉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1].研究发现,CRSwNP患者病变组织常伴有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且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及进展中有重要作用[2].然而目前CRSwNP患者发生EOS浸润的原因尚未明确.Ba等[3]研究发现,虽然人外周血中EOS占白细胞比例不及10%,但其对变应原、致炎因子引起的炎性反应有重要的介导作用.EOS为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的关键效应细胞,IL-5在EOS浸润过程中有促使其趋化、活化和抑制凋亡作用[4].也有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是引起细胞活化、EOS浸润的主要原因,而细胞因子IL-5在IgE生成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5-6].目前对于CRSwNP患者鼻黏膜EOS趋化因子(Eotaxin 2)在息肉形成过程中的机制及其与IL-5的关系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CRSwNP患者展开分析,以探讨CRSwNP患者鼻息肉黏膜Eotaxin-2及IL-5表达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10~2012-06间入院的3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入院的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在鼻内窥镜下取鼻分泌物标本然后进行ECP检测,同时观察组采用鼻窦内窥镜下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EC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随着分级的增加,表达量越来越高(P<0.05)。观察组患者都治疗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同时治疗后的EC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ECP水平客观反映了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验证程度,高水平提示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5.
嗜酸粒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许多病理研究证明慢性鼻-鼻窦炎鼻窦黏膜中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同时伴有大量与嗜酸粒细胞密切相关的毒性颗粒蛋白及细胞因子,可能是鼻窦炎性病变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嗜酸粒细胞在鼻窦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以组织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程度来分类伴鼻息肉型慢性鼻-鼻窦炎(CRSwNP)可能存在的临界值.方法 收集140例CRSwNP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术中收集鼻息肉组织评估组织Eos,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随访.结果 将组织Eos以≤50个Eos/高倍镜视野(HPF)为临界点分组时,术前视觉模拟、鼻窦CT、鼻内镜评分,术后3个月及6个月鼻内镜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组织Eo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Eos与外周血Eos百分比及绝对值在置信度为0.01时呈显著相关性(ρ=0.459、0.473,P<0.01).结论 对区分嗜酸粒细胞型鼻窦炎与非嗜酸粒细胞型鼻窦炎最有意义的临界点可能在50 个Eos/HPF附近(取息肉组织,随机HPF);变应性因素可能对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的Eos增多无影响或影响不大;外周血Eos可能能够成为代表组织Eos高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iR-146a及黏蛋白5AC(MUC5AC)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徐州市中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CRSwNP患者80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ECRSwNP组(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患者,n=38)和non-ECRSwNP组(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患者,n=42),另取同期因鼻外伤、鼻中隔偏曲、单纯鼻窦囊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28),检测3组患者miR-146a及MUC5AC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检验分析miR-146a、MUC5AC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术前视觉模拟量表(VAS)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CT评分的相关性.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46a、MUC5AC对ECRSwNP的诊断价值.结果 ECRSwNP组和non-ECRSwNP组鼻息肉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MUC5AC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ECRSwNP组鼻息肉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低于non-ECRSwNP组,MUC5AC的表达水平高于non-ECRSwNP组;miR-146a与MUC5AC、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VAS评分、鼻内镜评分、CT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957、-0.736、-0.743、-0.635、-0.306;P均<0.05);MUC5AC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VAS评分、鼻内镜评分、CT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697、0.660、0.561、0.339;P均<0.05);经ROC曲线分析,miR-146a、MUC5AC对ECRSwNP具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95%CI:0.759~0.937,P<0.001)、0.703(95%CI:0.588~0.819,P=0.002).结论 miR-146a低表达、MUC5AC高表达与CRSwNP发病及病情加重有关,同时也对ECRSwNP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化酶-2(COX-2)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CRSwNP)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CRSwNP患者133例,将其分为嗜酸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ECRSwNP)组70例、非嗜酸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non-ECRSwNP)组63例,另同期选取因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或下鼻甲肥大切除术患者70例为对照组。取其鼻黏膜组织,对3组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中PAR-2、COX-2 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PAR-2、COX-2 mRNA水平与Lund-Mackay评分相关性。结果:ECRSwNP组组织上皮下间质可见大量双核红染的嗜酸性粒细胞,non-ECRSwN组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较少;ECRSwNP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non-ECRSwN组(P<0.05)。PAR-2蛋白定位于组织黏膜上皮细胞及下腺体细胞胞浆及胞膜,COX-2蛋白主要定位于组织黏膜上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伴发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特点,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CRS)患者40例,按是否伴发鼻息肉分为伴息肉的观察组18例,不伴息肉的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VAS得分、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评分、患者患处黏膜内炎性细胞计数以及外周血中性粒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并分析外周血中性粒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鼻塞的严重程度、鼻内镜检查结果评分、鼻窦CT检查结果评分、患处黏膜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CT检查评分值及鼻内镜检查评分值均呈正相关(r=0.611、0.852,P均<0.0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也呈正相关(r=0.911,P<0.05)。结论 CRS伴息肉患者鼻塞程度较严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较高,且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以及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7例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将其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较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易复发,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可作为判断术后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125b、miRNA-34a表达与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于黑龙江省医院就诊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9...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小RNA-146a(miR-146a)及黏蛋白5AC(MUC5AC)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所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40例(观察组)及同期因鼻外伤、鼻中隔偏曲、单纯鼻窦囊肿接受手术治疗患者40例(对照组)。检测对照组鼻黏膜组织和观察组鼻息肉组织的miR-146a水平及MUC5AC水平,并分析两组的VAS评分、鼻内镜评分,以及鼻息肉组织的miR-146a、MUC5AC表达水平与VAS评分、鼻内镜评分、炎症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iR-146a水平低于对照组,MUC5A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织中的miR-146a水平与VAS评分及鼻内镜评分均呈负相关(r=-0.637、-0.339,P<0.05),而MUC5AC水平与VAS评分及鼻内镜评分均呈正相关(r=0.525、0.471,P<0.05);mi R-146a的表达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呈负相关(r=-0.701,P<0.05),MUC5A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IL-25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型鼻息肉患者(ECRSwNP组,13例)、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型鼻息肉患者(NECRSwNP组,12例)及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正常组,8例)局部组织中IL-25的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染色强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4.547,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CRSwNP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NECRSwNP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 ECRSwNP组免疫反应评分的中位水平为70.575,NECRSwNP组为20.725,正常组为3.375,各组免疫反应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CRSwNP组免疫反应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NECRSwNP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息肉组织中IL-25及嗜酸性粒细胞表达明显增多,且两者呈正相关,并在鼻息肉... 相似文献
17.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为耳鼻喉科常见病,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对于不伴有鼻息肉者应首选药物治疗,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和有并发症的应采取手术治疗。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可以缩小鼻息肉,甚至消失,该文搜集大量文献对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保守治疗疗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在不同病理分型中的比率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变应原阳性皮肤测试及病理检查,根据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分为中性粒细胞型组(n=25)和嗜酸性粒细胞型组(n=47),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各指标与细胞水平、具体组织病理分型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和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型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中性粒细胞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体组织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占比会影响局部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局部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但术中是否切除中鼻甲还没有统一的观点。本文探讨中鼻甲的生理、主张切除中鼻甲的研究、主张保留中鼻甲的研究、切除中鼻甲与否对嗅觉影响的研究及特殊情况下中鼻甲的处理等,为临床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检测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20例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代偿性肥大的下鼻甲黏膜15例,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otaxin-1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与Eotaxin-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上皮脱落、鳞状上皮化生现象明显,间质为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及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有时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黏膜内未见真菌菌丝和孢子;②Eotaxin-1在下鼻甲黏膜上皮细胞中有少量表达,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表达Eotaxin-1明显增多(P〈0.05),主要由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间质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Eotaxin-1;③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和Eotaxin-1的表达明显相关(P〈0.05)。结论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其中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菌可能通过介导Eotaxin-1的过量表达,引起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增多,是真菌球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拮抗Eotaxin-1发挥功能可能对其临床防治有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