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影响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成功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5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状况,根据术后90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3分)和预后不良组(4~6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血管内治疗术后90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22例(40.7%),预后不良组32例(59.3%);术后72h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率9.3%,病死率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OR=1.091,95%CI:1.002~1.188,P=0.046)评分与良好预后呈负相关,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ostcirculation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  相似文献   

2.
巴丽君  丽静  吴琳琳 《右江医学》2023,(10):896-900
目的 探讨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arge vessel occlusive stroke, LVOS)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对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2019年11月—2022年4月122例接受血管内再通治疗的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组(n=58)和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组(n=6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VOS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6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栓负荷量评分(CBS)≥6分、入院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the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ASPECTS)>7分占比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或0.001);logis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3.
张超  李勇昂  刘宣  叶军强 《浙江医学》2022,44(21):2305-2308,232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EVT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与预后不良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EVT后90d时随访收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再灌注成功率、颅内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小于预后不良组,FPG、NIHSS评分、Tan评分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VT后90d,预后良好组颅内出血和sICH发生率低于预后不良组,再灌注成功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PG、NIHSS评分及Tan评分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FPG、NIHSS评分及侧支循环能力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90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DRAGON评分对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串联(TIM)闭塞患者桥接治疗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行桥接治疗的TIM闭塞患者96例,根据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57例)与预后不良组(3~6分,3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DRAGON评分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IM闭塞患者桥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RAGON评分对其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SITN)分级为0~2级占比、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0~2a级占比、DRAGON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ITN分级(OR=4.697,95%CI:2.044~10.796)、m TICI分级(OR=3.904,95%CI:1.699~8.972)、DRAGON评分(OR=4.166,95%CI:1.813~9.575)均为TIM闭塞患者桥接治疗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DRAGON评分预测预后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的智能卒中一站式体系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情况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年龄、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和NIHSS评分AI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年龄、意识障碍、梗死面积、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大面积梗死患者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显著低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0.05),有意识障碍患者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显著低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年龄(OR=3.518,95%CI:1.989~5.012)和NIHSS评分(OR=4.258,95%CI:1.739~10.428)为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OR=0.542,95%CI...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在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5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151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7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7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头颅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记录影像学特征[CT平扫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及CT灌注成像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记录两组患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急性卒中Org 10 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侧支血流分级情况、术后即刻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术中及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评价头颅CT平扫中HMCAS和CT灌注成像参数在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MTT-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0~2级比例、术后TICI分级< 2b级比例、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收缩压、HMCAS比例、MTT、TTP低于预后不良组(P <0.05);CBV-ASPECTS评分、CBF、CBV高于预后不良组(P <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闭塞部位、TOAST卒中分型、桥接治疗、空腹血糖、舒张压、肌酐、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160(95% CI:1.019,1.321)]、CBV-ASPECTS评分[O^R=1.789(95% CI:1.276,2.500)]、MTT-ASPECTS评分[O^R=2.463(95% CI:1.431,4.239)]、侧支循环分级[O^R=5.712(95% CI:1.669,19.549)]、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1.007(95% CI:1.002,1.012)]、收缩压[O^R=1.032(95% CI:1.009,1.056)]、HMCAS[O^R=1.326(95% CI:1.055,1.667)]、CBF[O^R=0.975(95% CI:0.962,0.988)]、CBV[O^R=1.462(95% CI:1.094,1.954)]、MTT[O^R=1.314(95% CI:1.076,1.605)]和TTP[O^R=4.460(95% CI:1.120,17.760)]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除入院时NIHSS评分、CBV-ASPECTS评分、MTT-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收缩压外,CT平扫中HMCAS及CT灌注成像参数CBF、CBV、MTT、TTP也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联合血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82例)与预后不良组(32例)。比较两组及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分析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评价ASPECTS评分与血清D-二聚体、Hcy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对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意识障碍、ASPECTS评分、D-二聚体、Hcy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面积梗死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 <0.05);NIHSS评分> 10分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NIHSS评分≤10分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NIHSS评分≤10分患者(P <0.05);有意识障碍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O^R=4.850(95% CI:1.831,12.824)]、NIHSS评分[O^R=5.546(95% CI:2.139,14.376)]、ASPECTS评分[O^R=0.567(95% CI:0.424,0.756)]、D-二聚体[O^R=21.802(95% CI:3.915,121.384)]、Hcy[O^R=1.454(95% CI:1.167,1.811)]是影响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SPECTS评分与血清D-二聚体、Hcy呈负相关(rs =-0.718和-0.758,均P =0.000);ASPECTS评分、D-二聚体、Hcy联合预测预后的敏感性为75.00%(95% CI:0.563,0.879),特异性为89.02%(95% CI:0.797,0.946)。结论 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ASPECTS评分、血清D-二聚体、血清Hcy是影响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变化与ASPECTS评分关系密切,三者联合对预后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完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快速可靠地评估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脉自旋标记(ASL)的不匹配对于临床取栓决策至关重要。醒后卒中患者中仅有极少数可进行取栓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大血管闭塞的醒后卒中患者的预后,依据入院磁共振ASL及DWI序列ASPECTS不匹配选择患者进行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12例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醒后卒中患者,接受治疗前均进行了磁共振(ASL与DWI)检查。不匹配ASPECTS定义为ASL-ASPECTS与DWI-ASPECTS的差异(分数越高,差别越大)。结果 所有患者取栓治疗后均成功再灌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 2b-3)。11名(91.7%)患者出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降低,8名(66.7%)患者90 d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2分。结论 基于ASL和DWI的ASPECTS不匹配可用于快速筛选患者,指导动脉取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作为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最主要病因之一,而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其中的80%。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是一种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缺血性改变的简单、可靠、系统化方法,有助于预测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和远期预后。多模影像的发展拓展了ASPECTS评分的应用手段,提高了病情判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ASPECTS在急性脑卒中的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颅内大血管伴/不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的结局。方法 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DIRECT-MT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孤立颅内动脉闭塞LAA型卒中患者(颅内闭塞组)和伴有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的串联闭塞LAA型卒中患者(串联闭塞组)的基线特征和预后,分析不同机制学特征(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动脉栓塞)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LAA型卒中患者共108例,其中串联闭塞组63例,颅内闭塞组45例。颅内闭塞组有高血压史的患者比例高于串联闭塞组[77.8%(35/45)vs 52.4%(33/63),P=0.007]。颅内闭塞组闭塞部位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M1段(88.6%,39/44),而串联闭塞组颅内闭塞主要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49.2%,31/63)和大脑中动脉M1段(49.2%,31/63)(P<0.00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抗栓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吸烟史、基线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行静脉溶栓、侧支循环以及救治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纯支架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开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病人4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纯支架取栓(支架取栓组)和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桥接治疗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mRS)比较2组疗效,根据2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变化比较2组有效性,并观察病人90 d mRS预后、不良反应和病死情况。结果2组14 d有效率比较显示,累积有效率均较高(77.78%,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桥接治疗组14 d基本治愈和显效总比例高于支架取栓组(P < 0.05)。2组病人入院到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预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及1个月内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支架取栓组(P < 0.05)。结论单纯支架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均能快速开通颅内闭塞大动脉,桥接治疗组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及机械取栓组进行治疗.机械取栓组1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84例包括动脉溶栓22例,静脉溶栓46例,动静脉桥接溶栓1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取栓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动静脉桥接组(62.50%)高于动脉组(54.55%)高于静脉组(3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四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与动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及动静脉桥接溶栓组比较,取栓组血管总再通率较高、NIHS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动脉溶栓组4例(18.18%),静脉组8例(17.39%),动静脉桥接组2例(12.5%),取栓组2例(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取栓及溶栓方法均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机械取栓能够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更好的促进患者的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26例AIS患者资料,分析即时取栓效果,对比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分析术后90 d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1)26例进行支架机械取栓的AIS患者中23例(88.5%)成功获得血管再通,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评分(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进行评估,达到3级或2b级为血管再通;26例患者中3例(11.5%)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15.4%)出现临床死亡。(2)出院时NIHSS评分比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0 d有12例患者(46.2%)达到良好临床预后(mRS 0~2分)。结论: 使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导致的AIS可获得较高的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但部分病例预后差,提示应更加严格地筛选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接触溶栓与支架取栓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术后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接触溶栓组(n=40)和支架取栓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支架取栓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接触溶栓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接触溶栓组77.5%(31/40)(P0.05),生存质量高比例80.0%(32/40)显著高于接触溶栓组50.0%(20/40)(P0.05),低比例5.0%(2/40)显著低于接触溶栓组30.0%(12/40)(P0.05)。结论支架取栓较接触溶栓更能有效降低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的NIHSS评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87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4.44%(38/45),高于对照组的42.86%(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0、60、90 d,观察组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机械取栓治疗ACI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NIHSS、mR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阿替普酶(rt-PA)溶栓病人的预后影响因素,探讨溶栓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rt-PA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87例,收集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跟踪随访并收集不同时间段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分别将溶栓前NIHSS评分减去溶栓后2周NIHSS评分,减分值ΔNIHSS<2为预后较差组(65例),ΔNIHSS≥2为预后较好组(122例);将溶栓前MRS评分减去溶栓后3个月MRS评分,减分值ΔMRS差值<3为预后较差组(68例),ΔMRS≥3为预后较好组(119例),并分析溶栓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可能发挥预测作用的指标。结果:ΔNIHSS评分预后差组的高血压和心房颤动人数比例高于ΔNIHSS评分预后较好组(P<0.01和P<0.05),ΔNIHSS评分预后差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水平高于ΔNIHSS评分预后较好组(P<0.01)。ΔMRS评分预后差组的心房颤动人数比例高于ΔMRS评分预后较好组(P<0.05),ΔMRS评分预后差组的白细胞、中性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不伴感染症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应用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于静脉溶栓后3个月行改良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60)和预后不良组(n=40)。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史(包括高血压、卒中、糖尿病、心房颤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入院时NL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NL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吸烟比例、有高血压史比例、有卒中史比例、有糖尿病史比例、有心房颤动史比例、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史比例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年龄[比值比(OR)=1.044,95%置信区间(CI):1.009~1.082,P<0.05]、NIHSS评分(OR=6.966,95%CI:2.801~17.327,P<0.001)和NLR(OR=1.165,95%CI:1.018~1.333,P<0.001)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NLR评估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6,最佳界值为 3.3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5%、75.6%。结论 入院时NLR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进行机械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为32~84(62.5±14.4)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4±3)分;术前ASPECTS评分为8.0(7.0,9.0)分;病因分型采用TOAST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例,心源性栓塞10例,其他原因5例,不明原因3例;机械取栓前静脉溶栓6例,其中5例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1例使用尿激酶;优势M2患者14例;分析其手术方式、血管再通、颅内出血情况,并分析术后90 d预后。mTICI分级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mRS评分0~2分为临床预后良好。  结果  20例患者平均发病到股动脉穿刺时间为200~582 min,中位时间为370(277,483)min,发病到再通时间为(481.3±121.4)min;6例患者仅使用支架取栓,8例患者仅使用直接抽吸取栓,6例患者使用支架联合抽吸技术取栓,取栓次数为2(1,2)次;成功再通率为95.0%(19/20),4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其中2例为症状性颅内出血。90 d随访,20例患者中死亡1例,预后良好患者13例(65.0%)。单因素分析显示,联合静脉溶栓、不合并sICH与90 d良好预后相关。  结论  对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治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联合静脉溶栓、不合并sICH与90 d良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术对伴有颅内外大血管病变的中重度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发生的、伴有颅内外大血管病变的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行支架取栓治疗,15例行单纯药物治疗.对比支架取栓治疗与单独药物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下降程度,评估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共纳入患者27例,其中12例进行了支架取栓治疗,术前NIHSS评分为(18.9±6.3)分,术后7 d NIHSS评分为(10.6±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治疗组用药前NIHSS评分为(12.7±4.2)分,治疗7d时NIHSS评分为(9.4±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取栓组血管完全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CI) 2b~3级]10例,部分再通(TICI 2a级)1例,未成功再通(TICI 0~1级)1例.术后3个月功能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2分):支架取栓组7例(占58.3%),单纯药物治疗组3例(占2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取栓治疗可明显增加伴有大血管病变的中重度院内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运重建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