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检测三叉神经痛( TN)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TG)内p-p38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眶下神经缩窄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sham 组)和眶下神经缩窄术组(ION-CCI组). Frey毛刷测定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West-ern blot检测p-p38的表达量.结果 ION-CCI组大鼠机械痛阈明显低于 sham组(n=5,P <0.01). ION-CCI 组大鼠TG内p-p38 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建模前正常大鼠( n=3,P<0.05).结论 p38信号通路可能与T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在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2月台山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8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疗效、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复发例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后、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与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虽无明显差异,但可降低患者...  相似文献   

3.
4.
李甫罡  杨满  张晓燕 《西部医学》2012,24(5):1015-1018
白介素17(IL-17)是最近发现的辅助性T细胞Th17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其他相关疾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经报道IL-17与疾病的相关性,但是对其基因多态性研究较少,本文对IL-17及其基因多态性(SNP)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今后转化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 Akt)与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CREB)基因在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法 通过硝酸甘油(glyceryl trinitrate,GTN)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分别在GTN注射后1、4、12和24 h,取三叉神经节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法对PTEN、Akt和CREB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PTEN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开始呈下降趋势,至GTN 12 h时分别为(0.42±0.07)(0.19±0.02),较对照组(1.00±0.07)(0.36±0.02)有显著降低(P<0.05),但到24 h时基因与蛋白表达量分别为(3.09±0.21)(0.45±0.05),又明显回升(P<0.05);Akt与PTEN呈相反变化趋势,基因与蛋白表达在GTN 4 h(1.38±0.07)(0.23±0.03)和12 h(1.42±0.03)(0.25±0.02)时显著增加(P<0.05),24 h(0.88±0.15)(0.15±0.06)表达又降至正常水平(P>0.05);而GTN各组的CREB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1.00±0.07)(0.43±0.03)有显著降低(P<0.05),24 h(0.42±0.14)(0.27±0.05)表达量降到最低(P<0.05).PTEN与Akt、CREB的基因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71,-0.484(P<0.05),蛋白表达也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63,-0.430(P<0.05),而Akt与CREB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相关性不显著,r分别为0.272,-0.041(P>0.05).结论 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中PTEN、Akt及CREB在GTN不同时间点表达发生改变,且PTEN调控了Akt与CREB的表达,可能通过影响神经突触可塑性,参与偏头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IL-17,IL-4,IL-23在不同分期和分型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集寻常型白癜风患者52例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IL-4和IL-23的水平。结果进展期、稳定期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L-17、IL-23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而血清IL-4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泛发型白癜风患者IL-1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局限型白癜风患者显著升高(P〈0.05),局限型白癜风患者IL-17水平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23水平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及局限型白癜风患者显著增高(P〈0.05),局限型白癜风患者的IL-2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也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IL-4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及IL-23在进展期及泛发性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与白癜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轴突运输法,研究大鼠的眶上神经、角膜的神经、眶下神经和下牙槽神经和颏神经的第一级神经元在半月节内的定位,结果表明支配口面部的神经胞体,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以内外和背腹轴的局部定位方式排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iR-30b在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TG)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采用眶下神经缩窄术(ION-CCI)构建大鼠TN模型。用Von Frey毛刷检测大鼠的机械痛阈。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术侧TG内miR-30b和激活转录因子3(ATF3)表达变化。经眶下孔分别向ION-CCI大鼠的TG内定位注射miR-30b的类似物(agomir)和agomir的阴性对照(agomir NC),检测大鼠的机械痛阈及干预后ATF3表达的变化。结果 ION-CCI组大鼠在术后第2~28天出现机械痛阈的降低(P<0.05)。ION-CCI组较假手术组(Sham组)术后TG中miR-30b表达降低,ATF3表达升高(P<0.05)。ION-CCI组过表达miR-30b后,大鼠机械痛阈升高,TG中ATF3表达降低(P<0.05)。结论 miR-30b参与调控TN的发生、发展,miR-30b可能是TN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总结评估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对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访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应用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 术后38例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其中30例患者的疼痛立即完全缓解,8例患者的疼痛部分缓解。2例患者疼痛无缓解。2例患者复发,回顾考虑1例术中球囊形状不理想,未完全在Meckel腔中,1例术中球囊压迫时间较短,复发后继续口服卡马西平。8例疼痛部分缓解患者经分析也考虑与其压迫时间短有关。术后35例患者有面部麻木,感觉减退,均能逐渐好转,且患者能耐受。所有患者在术后两天内出院。 结论 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式。可适用于年老体弱者、术后复发、畏惧开颅手术的患者。 【关键字】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17、IL-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该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45例SLE患者外周血中的IL-17、IL-18水平,并与40例正常人群做对照。【结果】45例SLE患者与40例正常人群比较,其外周血中IL-17、IL-18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5例活动期患者与20例稳定期患者比较,其IL-1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外周血IL-17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5例活动期患者其外周血中的IL-17、IL-18水平与该疾病的活动指数(SLEDAI)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IL-17、IL-18在SLE的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与该疾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术前未行放疗或化疗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发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TNM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IL-17A和IL-17F的表达水平,癌组织均较癌旁组织显著增高[IL-17A:(17.03±5.87)%比(2.34±1.27)%;IL-17F:(15.03±6.41)%比(2.70±1.58)%,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分化程度、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IL-17A、IL-17F高表达,二者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IL-17及IL-6在大鼠肺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可能在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肺纤维化模型组(M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T组)。肺纤维化模型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向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BLM)5 mg/kg,制备肺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采用气管内灌注生理盐水替代。地塞米松治疗组于次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1 mg/kg),隔日1次。正常对照组和肺纤维化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三组动物于造模后第3、7、14、28天分批处死。留取肺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观察其病理学改变并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及IL-6的含量。结果肺纤维化模型组肺组织病理切片表现为逐渐由肺泡炎至纤维化动态改变过程,肺组织内羟脯氨酸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肺纤维化模型组血清IL-17水平、IL-6水平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肺纤维化模型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血清IL-17及IL-6水平于第7天达到峰值。结论 IL-17及IL-6在肺纤维化模型组的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肺纤维化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IL-33和IL-17水平的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入组患者的IL-33和IL-17的水平,观察其在RA患者及正常人的差异及与RA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RA组血清IL-33及IL-1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病情活动组高于病情缓解组。结论血清IL-33和IL-17的水平的变化,可能与RA的病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术水煎液对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的表达,评价白术水煎液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中所起的作用,探索其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开发新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2,4-二硝基氯苯丙酮液滴背2,4-二硝基氯苯乙醇联合联合醋酸灌肠法诱导产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lL-6、IL-17含量,制作大鼠病变结肠病理切片进行病理观察。结暴白术水煎液可下调IL-6、IL-17的表达,白术组与模型组相比均(P〈0.05)。结论白术可通过下调IL-6、IL-17水平的表达来实现抑制炎症细胞的分化增殖、炎症介质的释放与聚集,从来而实现抑制炎症的浸润与结构组织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IL-23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44例白癜风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IL-17和IL-23的含量。结果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白癜风患者IL-17含量与病程呈负相关(r=-0.45,P0.05),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 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CT引导下眶上下孔阻滞治疗三叉神经I、II支疼痛的临床技术与效果。方法:择原发性三叉神经I、II支疼痛的患者23例, CT定位引导下向眶上和/或眶下孔穿剌,针尖入孔后注入含造影剂2%利多卡因0.5ml,再次CT扫瞄发现所注药物覆盖眶上和/或眶下孔,5min后针刺相应神经支配区麻木,则注入0.5ml无水酒精。术后24h、72h、7d、1m、1y随访镇痛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23例三叉神经I、II支疼痛患者接受了本法治疗,均于CT引导下穿刺进入相应眶上和/或眶下孔,注药后相应支配区均感麻木,疼痛症状消失,随访1y无复发。结论:CT引导下眶上、下孔阻滞治疗三叉神经I、II支疼痛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IL-17表达的影响,探讨IL-17与脑缺血耐受的关系.方法 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动物模型.通过脑梗死体积的测定、光镜下病理形态学变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观察IL-17的表达.结果 缺血组的脑梗死体积较耐受组明显增加.耐受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缺血组.缺血组及耐受组比较IL-17阳性细胞平均面密度及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IL-17的表达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局灶性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对随后的脑梗死有明显保护作用.IL-17可能与脑缺血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浆和肺组织匀浆中的IL-17A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鼠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百草枯中毒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给予20 mg/kg百草枯或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性灌胃染毒,并在给药后7 d和14 d处死大鼠,观察其肺的病理变化。肺组织匀浆和血浆中IL-17A的含量。结果百草枯中毒后大鼠肺部病理切片表现为肺泡炎,肺纤维化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改变。血浆和组织匀浆中IL-17A在中毒后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明显升高,并随时间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中,IL-17A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VM(VM组)患儿及38例择期行疝气、包皮手术(对照组)患儿血清IL-17、IL-6和IL-8的含量。结果VM组治疗前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VM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VM组血清IL-17水平与IL-6和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1)。结论前炎性因子IL-17及其诱导的炎性因子IL-6和IL-8可能在VM发病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亚型哮喘患儿的IL-5、IL-17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IL-17在不同亚型中重度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5例不同亚型中重度哮喘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CD3单克隆抗体(0.2mg/L)及CD28单克隆抗体(1mg/L)刺激下分泌的IL-5、IL-17水平,了解IL-5、IL—17与儿童哮喘病情及气道炎症的关系。结果嗜酸细胞型哮喘(EA)组患儿PBMC表达IL-5水平(79.75±13.49)pg/ml显著高于非嗜酸细胞型哮喘(NEA)组(69.73±9.17)pg/ml及正常对照组(51.30±14.33)pg/ml(P〈0.01),NEA组患儿PBMC表达IL-17水平(5684.1±884.74)pg/ml显著高于EA组(4938.1±465.58)pg/ml及正常对照组(2685.0±1081.03)pg/ml(P〈0.01),慢性持续组IL-5、IL-17水平显著高于临床缓解组(P均〈0.05)。结论中重度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5、IL-17表达水平升高,并与临床分期相关,IL-5在EA中的作用较NEA更为突出,IL-17在NEA中的作用较EA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