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2017年河南省居民死亡原因和死亡水平,为制定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17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使用国家《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SAS 9.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居民报告粗死亡率为556.99/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00 1);三大类疾病男性构成比依次为3.66%、87.62%和6.24%,女性构成比依次为1.80%、88.75%和7.78%,男性城市和农村、女性城市和农村、城市地区男性和女性、农村地区男性和女性(P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河南省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人群慢性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居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孝昌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死因变化规律,为制定疾病预防管理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孝昌县居民死因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居民死亡率、主要死因、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7~2019年孝昌县居民男女性死亡例数分别为6037和4825例,年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51.63/10万和542...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秭归县居民死亡状况和死因分布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县创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1CD-10标准,对2017年秭归县户籍居民的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秭归县粗死亡率825.82/10万(标化率603.32/10万),男性940.80/10万(标化率727.66/10万),女性702.82/10万(标化率478.0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构成比合计为91.46%;伤害(13.10%)与恶性肿瘤(11.68%)居潜在减寿率前两位;心脏病(61.24%)和脑血管病(37.54%)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为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肠癌;自杀居伤害首位、其次是意外跌落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结论心脑血管及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秭归县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自杀占伤害首位。应提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精神卫生干预,创造支持性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1年睢县居民主要死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死亡资料按照国际(ICD-10)疾病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睢县居民死亡率为599.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23.67/10万,死因前5位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是导致睢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居民主要死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死亡率为628.20/10万,标化率为517.63/10万。居民死亡率,男性为726.23/10万,女性为530.52/10万(P<0.01);0~4岁120.65/10万,5~14岁为28.53/10万,15~44岁为64.03/10万,45~64为709.12/10万,≥65岁为5 334.15/10万;最高的是郭店办事处(985.49/10万),最低的是东风办事处(407.87/10万)。居民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合计死亡5 297例,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1.87%。2013年居民期望寿命为76.46岁,其中男性73.91岁,女性79.10岁。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伤害是导致历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五华县居民健康状况,确定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分析重要疾病的死亡率及主要死因构成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县各医疗机构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编码后,通过数据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死因信息登记报告系统,按国家卫统统计表编码、分类审核统计。结果五华县2008~2010年年均死亡率为636.90/10万,男性死亡率为761.33/10万,女性死亡率为513.33/10万。排列前5位的死因顺位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占全死因的86.89%。全人群中慢性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达90.08%,其次是伤害死亡占5.80%。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是五华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依然较严重,交通事故是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今后应加强和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对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楚雄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制定卫生方针和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楚雄市2011—2013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均死亡率415.39/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497.24/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330.17/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5倍。≥60岁组人群死亡占69.2%,死亡率最高。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占全死因的77.4%。坝区死亡率398.33/10万,山区死亡率448.52/10万,山区是坝区的1.13倍。结论楚雄市居民的死因以慢性病、损伤和中毒为主,其中慢性病在总死因中比例最高,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因。慢性病和伤害的预防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分析了广州市越秀区1980~1986年居民死亡情况,平均死亡率为628.31/十万,其中男性646.96/十万,女性为608.76/十万,男高于女。前六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死亡及传染病,死亡率分别为216.18/十万、141.76/十万、107.18/十万、28.14/十万、24.81/十万、22.51/十万。循环系病疾病死因中,脑血管病死因占44.94%,死亡率为97.1/10万,居首位。其次是肺心病、冠心病、风心病,高血压心及先天心。恶性肿瘤死因中,肺癌占28.68%,死亡率为40.7/十万,居首位。其次是肝癌、肠癌、鼻咽癌、胃癌、食道癌。意外死亡中,自杀和交通事故分别居第一、二位,死亡率为6.25/十万和3.96/十万,其次是淹死、中毒、被杀与火灾、跌死。传染病死因中,肺结核病占77.78%。死亡率为17.51/十万,居首位。除意外死亡外,前五位死因都是50岁后死亡率明显升高,说明对中、老年人应加强疾病防治工作,尤其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了解2010年南京市浦口区居民死因,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0年死因监测3 397例死亡报告.结果 前5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各年龄组首位死因,0~4岁为围生期疾病,5~39岁为伤害,40~74岁为恶性肿瘤,75 ~84岁为脑血管病,85岁以上为心脏病.结论 2010年浦口区人群首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颍东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颍东区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颍东区居民粗死亡率605.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9.19/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6.21%,前五位死因顺序依次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伤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为颍东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和重视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市山区居民的死亡水平和死因谱变动情况。方法收集鲁山县1990~2001年历年人口数和死亡个案,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死因分类采用ICD-9的标准和要求。结果1990~2001年鲁山县居民的死亡率和死因构成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居前六位;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x2=46.12,p<0.01);各年龄组死亡率与死因不同,婴儿以新生儿最多占65.98%,少年儿童死亡以损伤和中毒(47.19%)、感染性疾病(14.43%)、呼吸系病(13.05%),青壮年死亡以损伤中毒、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最多;老年人群死亡则以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为主。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是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生命统计指标水平,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死因监测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02岁,男性平均期望寿命73.42岁,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为79.16岁。粗死亡率为569.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2.2/10万,男性死亡率为672.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63.11/10万,城市死亡率是519.14/10万,农村死亡率是610.94/10万。死因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从死亡的单病种看,居于前5位的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肺癌和肝癌。结论当前危害四川省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病。城乡之间、男女之间的首位死因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性别和地域人群的特点,开展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句容市居民死亡水平及顺位,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句容市居民死因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采用SPSS 17.0和Deathreg 20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句容市居民年均死亡率为596.13/10万,前6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累计占总死因的80.63%。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0.78岁,去除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死亡后,平均期望寿命可分别提高3.11、2.61、0.83、0.36、0.19岁。因死亡导致的PYLL排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37 952人年)、损伤与中毒(22 255人年)、循环系统疾病(17 489.5人年)。结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及循环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句容市居民健康和期望寿命,应加强健康教育,开展慢病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郴州市居民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政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2012-2016年郴州市居民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12-2016年郴州市共报告居民死亡103 533例,年均粗死亡率为444.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1.3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8 390.51,P<0.01);粗死亡率最高的是苏仙区,最低的是桂东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567.47,P<0.01);城市与农村居民粗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死因疾病前5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死亡疾病中主要为慢性病,其合计死亡率为388.98/10万,占全部死亡疾病的87.56%。结论 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郴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也是影响郴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丰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因顺位情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5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递减趋势,其中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半数以上。新生儿出生窒息占死因首位。结论提高胎儿娩出助产技术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0年徐州市云龙区居民的疾病和死亡情况,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卫生工作决策和评价疾病预防工作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所有户籍地为徐州市云龙区的死因卡片进行统计分析。死亡病例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编码。数据处理程序为Death Reg 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结果 2010年全区粗死亡率为577.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07.60/10万,前5位死因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对该市居民潜在减寿年数影响较大,平均减寿年数为19.91和7.9 a。结论慢性病和伤害为云龙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降低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濉溪县居民死亡顺位、死亡原因、分布特征,为制定区域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亡资料来源于常规监测报告,用Deaha Reg002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濉溪县居民粗死亡率为5.04‰;前5位死因顺位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是影响濉溪县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主要疾病;损伤与中毒的高发人群是25~49岁的青壮年男性,同时危及到各个年龄层次,也是导致居民潜在寿命损失的第1位原因。结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已经成为威胁濉溪县居民的主要疾病。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与中毒的预防控制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何道容  陈德友  施银淑 《职业与健康》2012,28(5):593-594,597
目的了解四川省汉源县居民死因的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汉源县居民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对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汉源县2010年报告死亡人数1 958人,死亡率为608.63/10万,标化死亡率569.98/10万。男性死亡率为712.47/10万,女性死亡率为500.35/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占全死因的88.15%;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造成汉源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010年汉源县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绍兴县居民死因分布特征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绍兴县2010年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和统计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绍兴县居民的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该县粗死亡率为648.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1.05/10万,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81.33%,处于死因前5位的是恶性肿瘤(172.66/10万)、脑血管病(135.16/10万)、呼吸系统疾病(114.18/10万)、心脏病(75.84/10万)、损伤与中毒(61.26/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该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恶性肿瘤处于首位,应加强其综合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