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认为,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脾的关系密切,提出脾气虚为本,痰瘀为标的观点:治疗上以健睥益气为基础,同时注重化痰活血药物的随症加减,以期从代谢综合征的早期干预,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最终防止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健脾化痰祛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彦晶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094-1095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其标志是高胰岛素血症,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黏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中医辨证多湿、多痰、多瘀,脾虚湿盛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产物。因此,临床上应用健脾化痰祛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收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从痰瘀论治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认为代谢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痰瘀互结。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治疗以健脾益气、养肝补肾固本,同时行气化痰、活血祛瘀治标,以期从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进行干预,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最终防治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4.
介绍乔江教授中西结合治疗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PCOS-IR)经验。PCOS-IR是临床常见导致不孕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因复杂且尚未明确。乔教授认为本病患者多为脾虚痰湿体质,治疗上重在健脾益气,化痰祛湿,辅以理气活血之品,运用加减蠲痰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同时强调生活干预,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一组症候群的总和,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国家名老中医金洪元教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治疗本病丰富的临证经验。金洪元教授认为此病病机改变以肝郁脾困为根本,以痰瘀、湿热、浊毒为标实;治疗上采用疏肝达郁、运脾和胃、利湿化瘀三管齐下,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仙  彭哲  蒋慧莲 《河南中医》2012,32(5):650-653
胰岛素抵抗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各种与之相关的代谢类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的紊乱等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研究胰岛素抵抗,特别是从中西医结合的方向来研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及手段,不仅能丰富中西医理论,还能对各种代谢类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震宇  王旭 《中医杂志》2007,48(3):274-276
代谢综合征是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随着发病率的上升,代谢综合征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大,我国代谢综合征(MS)并发抑郁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生机制相当复杂,现代医学尚无明确定论。主要探讨祖国医学对代谢综合征与抑郁障碍共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将其证型大致分为如下5种:肝郁气滞、脾虚痰阻、心肾不交、痰瘀互结及气阴两虚。以其为临床治疗代谢综合征及抑郁障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病率日益增长,有效抑制MAFLD发生及进展对肝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MAFLD与胰岛素抵抗(IR)、氧化应激损伤、炎性反应、细胞自噬等多种机制相关。中医学认为,痰浊和瘀血是MAFLD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以脾失健运、痰瘀互结作为关键病机。近年来祛湿活血法在防治MAFLD上充分展现了自身优势。对祛湿活血法防治MAFLD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MS)是伴随体重增加而出现的代谢紊乱症候群,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是其发病基础,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能量代谢失衡。目前西医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是着眼于发病机制的某个关键环节,这种寻求单环节阻断的治疗方法,难以与代谢综合征的复杂病理机制相适应。代谢综合征是一个西医学名词,中医学古籍文献中没有“代谢综合征”这一病名。目前中医有关代谢综合征的病机大都认为与脾虚湿盛、痰瘀内阻有关[1],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多从健脾渗湿、化痰祛瘀入手[2],而疗效却不尽满意。我们认为代谢综合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脾肾阳虚,痰湿内蕴导致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发生异常,引起能量代谢紊乱,从而形成了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终至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徐远 《中医杂志》2003,44(4):301-302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糖和脂类等代谢异常引发的一组病症,包括高胰岛素血症、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糖、超重或肥胖、高粘血症、高凝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微量蛋白尿等。代谢综合征的核心问题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后果——心、脑血管疾病。从中医角度分析了代谢综合征的病因是以脾肾两虚为内因,饮食失调、运动过少为外因。提出肝失硫泄是代谢综合征发展的重要环节,痰痰互阻是其主要病机,虚损变证是其不良结局。主张以治“未病”的思想加强对其的防治。在出现不同病证时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以健脾、益肾、调肝,重视去痰除瘀,把扶正去邪贯穿始终等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从脾论治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发生、发展及转归与脾的关系密切,提出脾虚为本、痰瘀为标、久病入络、变证从络的病机观,治疗上以补中益气汤或清暑益气汤为健脾益气基本方,同时重视活血、化痰、通络药物的适时加减,以期从代谢综合征的早期干预,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最终防治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3.
疏肝活血化痰方治疗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6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化痰方治疗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9例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者采用疏肝活血化痰方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疏肝活血化痰方可显著降低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糖、血脂和体质量指数(P<0.05),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血黏度(P<0.05)。结论疏肝活血化痰方治疗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这一导致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生理环节,从而达到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明显升高,代谢综合征患者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正常人显著增加,防治代谢综合征迫在眉睫。本文探讨影响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认为痰瘀互结是代谢综合征的病机关键,痰瘀贯穿于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时也是代谢综合征各症候群的重要病理因素。临床注重从痰瘀论治,疗效显著。为从中医角度了解痰瘀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运用中医药对其进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代谢综合征以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为基础,是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个体聚集的复杂临床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罹患冠心病、脑卒中风险大,并发症多,预后差,严重威胁国民健康[1]。目前我国代谢综合征患患者群已超过2亿。代谢综合征是多种疾病的复合体,现代医学对其病理生理认识一直沿用原有单一疾病模式,治疗上亦是针对各代谢异常组分分别治之。中医学对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具有独特的  相似文献   

16.
韩学杰  沈绍功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169-1172
通过查阅"中医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历代文献及理论研究成果,从脂质代谢紊乱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氧自由基的损伤、细胞凋亡、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病理变化等方面述及痰瘀互结证的现代研究,指出其临证价值所在,提出"毒损心络"的新观点,制定诊疗痰瘀互结标准,拟制治疗新方,为本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痰邪致病广泛性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浊内盛是代谢综合征的始动病因,痰浊痹阻血脉为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病理变化,脉闭不通、络损血溢为代谢综合征的严重结局,痰浊则是贯穿始终的基本病理因素。认为痰邪形成的病因具有广泛性,诸因皆可生痰,诸邪皆可生痰,诸虚皆可生痰,诸脏皆可生痰。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诸种痰邪形成的因素日益增多,致使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8.
陶颖 《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0):28-28
随着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明显增加,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通冠汤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定义及流行病学、Ms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中医痰瘀论、西医认识、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紊乱、炎症反应、高血压)、治疗(控制体重及减肥、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降低血压、抗血小板治疗、科学的生活方式)等方面论述代谢综合征在防治过程中发挥其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代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抵抗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抵抗的差异性。方法:通过对100例代谢综合症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分类,并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差异性。结果:发现MS各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 in sensitivity index 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中医各证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水平降低的现象,其值随证型的演变而变化。具体为气阴两虚证〈阴虚热盛证〈痰瘀互结证〈痰浊阻遏(P〈0.05)。结论:ISI可反映MS的严重程度,可将ISI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