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洪亮 《国医论坛》2004,19(5):31-3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所引起的外周神经系统受损所致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病程缠绵难愈,治疗颇为棘手,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自2000年5月~2003年7月应用自拟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该病39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8例作对比观察,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益肾通络解毒散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继之出现临床蛋白尿,最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笔者运用益肾通络解毒汤治疗糖尿病肾病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阳痿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在40—70岁男子中,阳痿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3倍。据统计,有35%-59%的糖尿病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阳痿。因此探求治疗糖尿病阳痿的方法势在必行。笔者10余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阳痿80例,疗效显著,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科自 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收治的 1 1 6透析患者 (血液透析 64例 ,腹膜透析 5 2例 )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 ,根据不同的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 ,现作一介绍 ,供肾科医护人员参考。1 透析患者的现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可有多种发病因素。原发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梗阻性肾病、狼疮性肾炎、肾小动脉硬化等。近年来糖尿病肾病、肾小动脉硬化所致者正逐步增高。尿毒症可引起全身各系统病态表现。随着透析治疗的进行 ,患者的病情大为改观 ,病人的临床症状缓解 ,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但…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疼痛、末梢神经感觉迟钝、足溃疡,严重者需截肢治疗。2007-01—2010-01,笔者采用麻痛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46例,疗效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乌灵胶囊治疗慢性失眠症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晓东 《中医研究》2008,21(5):34-35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长期失眠易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并与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密切相关。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致依赖、作用丧失和药源性失眠。在治疗上至今尚无有效的措施。2005—2006年,笔者采用乌灵胶囊治疗慢性失眠25例,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田中伟 《中医研究》2010,23(4):47-48
糖尿病肾病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虽然终末期肾病通过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胰肾联合移植术等替代疗法治疗疗效较好,但价格昂贵,顺应性差,难以普及。2004—04-2008—12,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益气调肠汤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发斌  蔚林兰 《新中医》1999,31(10):42-43
对益气调肠汤治疗慢性腹泻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 96例慢性腹泻治疗结果显示 ,痊愈 6 1例 ,显效 2 6例 ,有效 8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98 94 %。实验结果表明 ,本方可抑制家兔离体十二指肠自发活动和乙酰胆碱引起回肠强直性收缩 ,拮抗肾上腺素致离体小肠的舒张。提示本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其治疗慢性腹泻是通过恢复肠胃功能的平衡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糖尿病尤其是其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尚无理想方法。高血脂、高血黏度、肥胖等原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是诱发糖尿病和引起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在临床治疗时一定要全面考虑综合治疗。2003-04~2004-09,我们运用地冬复胰胶囊配合降糖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72例,并与单纯西药  相似文献   

10.
10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在临床胰岛素治疗中,呈现慢性胰岛素过量综合征的表现,以活血化瘀法为主,辅以扶正益气固本法治疗,全部患者的慢性胰岛素综合征均消失,患者临床胰岛素用量均安全、有效地降到最小适量。  相似文献   

11.
知柏地黄丸合猪苓汤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淑红 《中医研究》2011,24(2):36-37
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患者致残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5年10月—2008年10月,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知柏地黄丸合猪苓汤加减治疗DN30例,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门诊和住院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按照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是一种累及全身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自2008年5月-2009年10月,本院为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中医药结合胰岛素泵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董康  崔明丽 《光明中医》2001,16(6):45-46
自 1 992年以来 ,我们共收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 4 5例 ,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二组。 2 3例对照组只用西药常规治疗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组 2 2例。1 临床情况治疗组 2 2例中 ,男 1 0例 ,女 1 2例 ;年龄最小者 1 4岁 ,最大者 6 2岁。慢性肾炎所致者 1 5例 ,慢性肾盂肾炎所致者 4例 ,高血压肾病 1例 ,糖尿病肾病 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1例。对照组 2 3例中 ,男 1 0例 ,女1 3例 ;慢性肾炎者 1 4例 ,慢性肾盂肾炎者 5例 ,糖尿病肾病 2例 ,高血压肾病 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1例。所有病例皆有程度不同的高血压 ,面浮肢肿 ,甚者胸水、腹水 ;…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萍 《中医研究》2007,20(12):26-2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病理基础是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从饮食控制、强化血糖控制、降压、调整脂代谢等方面着手,或是采用透析、肾移植等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在延缓病情进展及控制疾病的恶化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996-2006年,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疗效较佳,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全部来自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  相似文献   

15.
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法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江 《国医论坛》2004,19(6):33-34
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一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病变引起肺动脉高压所导致的心脏病。临床分急性和慢性两类,以慢性较为多见。慢性肺心病易反复发作,病情可逐渐加重,甚至引起心力衰竭,死亡率较高。近年来笔者采用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30例,并与同期使用强心利尿西药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效果满意,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慢性衰竭是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的结果,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探讨延缓其病情进展,我们自2002年以来,采用中药内服加灌肠结合的方法,对72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暖气、纳差等。本症病因复杂,现代医学缺乏特效治疗。我们在常规应用西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运用加味温胆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5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45例相对比,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盂肾炎多由致病性大肠杆菌侵人。肾盂,肾实质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程在半年以上。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致使耐药菌株逐渐增加,其治疗效果受到很大影响。笔者依据此病病程长、病位在下、迁延反复的特点,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用西医常规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平胃散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5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清 《国医论坛》2005,20(5):22-23
糖尿病胃轻瘫是由于糖尿病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而引起的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属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运用平胃散加减治疗该病57例,并与吗丁啉治疗的35例相对照,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吕勇辉 《中医研究》2004,17(5):42-4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笔者自1997年3月至2004年3月,运用自拟降糖通络汤治疗35例DPN,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