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间质纤维化大鼠TGF-β1及BMP-7蛋白的改变。为探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RIF)的治疗机理提供参考依据和实验支持。方法:采用关木通免煎剂建立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分两组,空白对照组和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模型组(CAAN)。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的差异,采用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和及BMP-7的表达,比较两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AAN组血清尿素氮、血清水平升高(P〈0.05),肾间质损害分值增加(P〈0.05),肾组织TGF-β1表达增加(P〈0.05),BMP-7表达减少(P〈0.05)。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TGF-β1及BMP-7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波生坦及缬沙坦对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否抑制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方法雄性SD大鼠予关木通浸膏水溶液灌胃致成CAAN模型,并分为模型组,波生坦组(100mg·kg-1·d-1灌胃)和缬沙坦组(30mg·kg-1·d-1灌胃)。对照组予自来水灌胃。每组动物6只。检测大鼠体重、24h尿蛋白定量、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肌酐(SCr);于第16周处死大鼠,取肾组织切片做Masson染色;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和Ⅰ型胶原(ColⅠ)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AAN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β2mG、SCr到实验后期均显著上升(P<0.05或0.01);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显著性扩大(P<0.01);肾组织内TGFβ1、CTGF、PAI1、TIMP1及ColⅠ各指标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在波生坦及缬沙坦干预组上述上调指标均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而两干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波生坦及缬沙坦能抑制CAA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延缓肾损害进展,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促细胞外基质合成因子(TGFβ1、CTGF)及抑制抗细胞外基质降解因子(PAI1、TIMP1)而获得。 相似文献
3.
管周毛细血管密度下降致低氧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管周毛细血管(PTC)密度下降致低氧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间质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CAAN组(n=30):给予关木通水煎剂灌胃8周;正常对照组(n=30)大鼠予饮用水灌胃8周。在第8、12、16周两组分别处死10只大鼠留取肾组织作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等检查。结果CAAN组不同时间点、不同组别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胶原-Ⅰ(Col-Ⅰ)和CD34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理提示肾小管-间质损伤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PTC密度与HIF-1α、CTGF、TIMP-1、Col-I及相应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HIF-1α表达与CTGF、TIMP-1、Col-I及相应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AAN肾脏PTC密度下降导致低氧与CAAN肾间质纤维化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冬虫夏草对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大鼠模型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10只.治疗组给予冬虫夏草进行干预,30 d后比较各组大鼠肾功能,并通过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变化,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Ⅰ型胶原(collagen Ⅰ)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肾脏明显纤维化,其collagen Ⅰ mRNA的表达亦显著升高.冬虫夏草可下调AAN大鼠BUN、SCr水平及collagenⅠmRNA的表达及肾脏胶原面积百分比.结论 冬虫夏草可有效抑制AAN大鼠模型肾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ollagen Ⅰ mRNA的表达、阻断胶原沉积相关. 相似文献
5.
6.
对药用植物中马兜铃酸导致肾病的发病机制归纳为国内外学者的9种观点,并对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肾康注射液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 (CAAN) 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拮抗效应。方法 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6只。于 0、1、4、8、12 周末分别检测体质量、尿糖、24 h 尿蛋白定量和肌酐清除率 (Ccr);第12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行 Masson 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并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AI-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TIMP-1) 和Ⅰ型胶原 (Col I) 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 (P<0.01),但干预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12周末时存在显著差异 (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 24 h 尿蛋白定量显著上升 (P<0.01),Ccr 显著下降 (P<0.01);12 周时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显著增加 (P<0.01);肾组织内上述各检测指标的 mRNA 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 (P<0.01)。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大鼠各时间点 Ccr 均显著升高 (P<0.01);第12周时 24 h 尿蛋白定量及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均显著降低 (P<0.05、0.01);上述高表达的 mRNA 及蛋白指标均被显著抑制 (P<0.05)。结论 肾康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促细胞外基质 (ECM) 合成因子 (TFG-β1、CTGF) 及抗 ECM 降解因子 (TIMP-1、PAI-1) 生成,而改善 CAAN 的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耿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1)
目的:探讨缓肾散治疗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疗效。方法:71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西药对症加缓肾散治疗,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单用西药)比较。结果:治疗组36例,7例临床痊愈,11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35例,3例临床痊愈,7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总有效率60.00%。Ridit分析显示,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疾病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检测(尿素氮、肌酐、尿NAG酶及β2-微球蛋白)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缓肾散治疗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可改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马兜铃酸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马兜铃酸肾病的提出及原因1 964年吴松寒 [1]首次报道了 2例因服用大剂量木通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者 ,此后陆续有个例报告[2~ 4 ] 。 1 993年比利时学者 Vanher-weghem JL[5]等报道患者在服含有广防己的中草药减肥治疗时出现进行性肾损害 ,被称之为“中草药肾病”( Chinese herb nephropathy,CHN)。事实上所有药物包括中草药和西药滥用均会造成肾损害。现有的研究资料相对集中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 ,长期或过量使用导致肾小管 -间质病变 ,因而国内学者认为现阶段“中草药肾病”提法不确切 ,应称为“马兜铃酸肾病”( aristochi… 相似文献
10.
11.
马兜铃酸肾病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 1,女 ,40岁。 1996年 10月因减肥服用“排毒药”(检验证实含马兜铃酸 ) ,持续 1年半左右。 1997年 8月发现血压升高 ,当时肾功能正常 ,于不规则降压治疗。 1998年 12月查血肌酐 15 8μmol/L。 1999年 2月外院肾活检示“慢性间质性肾炎” ,予口服强的松 40mg/d ,逐减量 ,我院就诊前血肌酐 2 89μmol/L。入院查 :血压 135 / 85mmHg(1mmHg =0 .133kPa) ,轻度贫血貌 ,余体检无异常。 2 4h尿蛋白定量 0 .39g ,尿电解质正常。尿糖阴性 ,尿渗透压46 5mmol/kg ,尿可滴定酸示尿 pH7.6 ,HCO-3 2 5 .0mEq/L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集中我科收治的81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分析研究其中恶性肿瘤发生人数、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年龄性别情况、与服药时间数量是否有关等条件.结果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高,且以50岁以上女性发生率高;以泌尿系统肿瘤居多;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以移行上皮癌为主,同时发现有少数磷癌、腺癌(系直肠癌及肺癌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的种类、剂型、服药时间长短、服药的量、肾功能损伤轻重关系不密切.结论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较高,尤其以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率为主,肿瘤的病理类型以移行上皮癌为主,但同时也发现少数其他部位、其他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肾衰竭患者相比较,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AAN)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自2003年3月~2005年3月我科共经治26例慢性AAN肾衰竭患者。选择同期31例原发性CGN肾衰竭患者作为对照,测定用药前的血红蛋白(Hb)及血肌酐,根据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GFR分为GFR≥60ml/min及GFR〈60ml/min两个亚组,比较两组及两组中相应亚组Hb的差异,以Hb为因变量,GFR为自变量,求线性回归方程,并比较两组线性回归方程斜率及截距差异的显著性。结果两组之间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AAN组hb比CGN组显著低(P〈0.01),两个亚组中也是慢性AAN组Hb比CGN组显著低(P均〈0.01)。慢性AAN组Hb与GFR倒数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及截距均显著比CGN组小(P〈0.01)。结论与CGN肾衰竭患者相比,慢性AAN肾衰竭患者贫血发生早、进展快、程度重,这种特点可能与其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理损害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4.
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概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5):84-86
搜集近年来有关马兜铃酸肾病的文献资料,从临床病例、病理表现、发病机制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注意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毒副作用研究、药事管理、宣传导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张晓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7(1):76-77
近年来 ,某些中草药如关木通及广防己等引起肾损害的报道不断出现 ,并日益受到重视。经研究此类中草药的主要毒性成分为马兜铃酸 ,国内外学者对马兜铃酸肾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就最近有关的实验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米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4):281-282
马兜铃酸肾病是国内学者根据近年来将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所致的肾损害而命名的一种肾脏疾病,多由长期或大量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引起。陈文等将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分为三型,①急性马虎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主要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②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主要为肾小管变性及萎缩;③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主要呈慢性小管-间质肾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马兜铃酸肾病在临床上已屡见不鲜,虽然其治疗方面尚无成熟的方案,但经过医学界诸多学者的不懈努力,亦取得了长足进步。最初,临床上多采用西药糖皮质激素来控制病情变化,经过临床不断摸索,现已在改善肾脏供血、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与修复、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等诸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这将为今后其他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治疗提供宝贵的经验,无论是在中医方面、西医方面,还是中西医结合方面。文章将通过发病机制、治疗难点及治疗进展3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