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角膜缘结膜瓣移位治疗翼状胬肉3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我们自2002年1月~2003年5月在我院门诊采用角膜缘结膜瓣移位治疗翼状胬肉30例,随访8~12个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翼状胬肉手术是眼科门诊最常见的手术之,主要手术并发症包括:感染性角膜炎、角膜穿孔、直肌损伤等[1].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出现巩膜溶解比较少见,现将我们在临床中遇见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翼状胬肉与角膜曲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前及术后角膜曲率的改变。方法:同选择侧胬肉40例,分为2组,侵犯角膜≤2.5mm为第1,15例;≥3mm为第2组,25例,现货且均行术前及术后视力、角膜曲率和电脑验光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视力:第1组术前术后相差0.09,第2组0.23,角膜曲率:垂直径均大于水平径,其差值:第1组术前术后相关0.77KS,第2组4.46KS。散光值:2组均为远视散光,第1组散光值术前术后相差+0.4DC,第2组+3.3DC。结论:胬肉可使角膜曲率改变。胬肉侵犯角膜≤2.5mm时,切除胬肉视办提高不明显:侵犯角膜≥3mm时,切除胬肉视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带角膜缘结膜瓣移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带角膜缘结膜瓣移位治疗翼状胬肉的术后疗效和复发率。方法41例44眼翼状胬肉,术中切除胬肉行带角膜缘结膜瓣移位至术区,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术后有2例3眼复发性胬肉再次复发,原发性胬肉无复发,复发率6.8%。结论带角膜缘结膜瓣移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倪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7):781-781
患者 男 54岁 2005年10月左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切口平整、角膜秀明、仅下穹窿部局限性充血。给予科恒及洛美沙星滴眼,一周折线,左眼视力5.0,半个月后自觉左眼视力下降,眼痛,夜间加重复诊,左眼视力4.6。裂隙灯下见角膜水肿,鼻侧上皮剥脱,巩膜菲薄呈苍白色。中央凹陷。隐约可见褐色脉络膜脱露。边缘参差不齐,似溃疡形成。考虑巩膜溃疡伴穿孔, 相似文献
7.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散光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散光的改善情况。方法 3 8例 (3 8眼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术前和术后以角膜地形图及检影法确定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角膜地形图检查平均散光 :术前为 (4.96± 2 .74)D ,术后为 (3 .3 4± 2 .3 7)D ,术后较术前散光减少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检影法检查平均散光 :术前 (1.85± 0 .79)D ,术后 (1.15± 0 .65)D ,术后较术前亦有所减少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术前以远视散光为主 2 6眼 (68.4% ) ,术后远视散光度数不同程度下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 :术前为 0 .51± 0 .3 5,术后为 0 .66± 0 .3 4 ,术后较术前有所提高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有利于减少角膜散光 ,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25例(30只眼)原发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2例(15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术后佩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B组13例(15只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随访6~12个月。结果A组术后结膜瓣移植片平整,2~3(2.3±1.1)d疼痛基本消失。B组患者术后基本有有异物疼痛感,5~7(5.6±2.3)d疼痛基本消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角膜上皮4~6(4.2±1.7)d基本修复。B组术后,角膜上皮7~9(7.3±3.2)d基本修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5只眼中有1只眼复发,复发率为6%;B组15只眼中有4只眼复发,复发率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较好,可降低胬肉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优点。方法 回顾分析了104例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结果 经随访发现,治愈88例,治愈率84.6%,复发16例,复发率15.4%,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对100例(只眼)角膜穿孔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保守治疗12例,结膜瓣遮盖18例,角膜移植70例。结果98例(98%)成功地封闭了穿孔,保全了眼球。在角膜移植的70例中,术后36例植片透明,41例视力提高。并就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技术操作的改进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致角膜自融穿孔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翼状胬肉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可高达 2 4%~ 89% [1] 。近年来国内外采用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C ,MMC) ,大大降低了复发率。但由此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亦不容忽视。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 ,女 ,5 8岁 ,住院号 65 43 80 ,于 1997年 2月行左眼单纯胬肉切除术 ,术后第 3天用浓度为 0 2mg/ml的MMC滴眼 ,1日 4次 ,使用后即感左眼明显刺痛。第 2天症状加重伴视物模糊。 3天后复诊 ,见结膜充血水肿 ,未予角膜染色 ,继续滴药 ,症状加重。 6天后再次复诊 ,发现角膜上皮大片缺损 ,细点灰白KP( ) ,Tyn( )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复合式翼状胬肉切除术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5例(261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MMC切除术组118例(125只眼),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117例(136只眼)。复合式切除术组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带蒂结膜瓣移植,其他手术操作步骤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基本相同。结果复合式翼状胬肉切除术组6只眼复发,复发率4.8%;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33只眼复发.复发率24.2%。2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胬肉切除、MMC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复发率低,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65岁。右眼膜状物生长数10年,伴视物模糊。既往无外伤及手术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心、肺、腹无异常。专科检查:VOD:4.5,VOS:5.0。右眼结膜充血轻,鼻侧结膜肥厚增生,延及角膜约5 mm,余角膜明,前房中深,晶状体明,玻璃体透明,眼底无异常,眼压:14 mm Hg。左眼检查无异常。术前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预防感染,于2012年6月11日在我院局麻下行右眼翼状胬肉切除+球结膜瓣移植术。 相似文献
15.
16.
1病例患者男,47岁。因“右眼翼状胬肉术后疼痛、不适1个月”于2009年5月16日入院。入院诊断:右眼角膜穿孔并虹膜脱出(鼻下方)。患者曾于2009年4月7日在某医院行右眼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抗炎治疗。术后约1个月,感疼痛不适来我院检查,发现右眼鼻侧角膜下方近角膜缘处穿孔,约1.0~1.0mm。 相似文献
17.
寻找一种有效地预防胬肉复发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带有角膜缘部上皮的有蒂结膜瓣移植治疗原发性胬肉55眼,复发性胬肉9眼,结果随访3-6月,原发性胬肉全部治愈无复发,复发性胬肉有1例再度复发。结论带角膜缘上皮有蒂结膜瓣移植胬肉,手术简易有膜干和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寻找低复发率的治疗方法。方法:68例(73眼)非复发性、复发性翼状胬肉及化学烧伤后的假性胬肉,分别进行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蒂结膜瓣移植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观察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以及复发率。结果:对非复发性胬肉,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复发性胬肉、化学烧伤后的假性胬肉,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复发率明显低于结膜瓣组,BUT恢复快。结论:对复发性胬肉及化学烧伤后的假性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优于结膜组。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地形图的改变。方法 对40例(40眼)翼状胬肉行手术切除,分别于术前、术后使用角膜地形图仪进行检测,记录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主要参数、最佳矫正视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角膜地形图参数:平均地形图散光术前(5.08±2.75)D,术后(3.33±2.38)D;平均中央角膜球形屈光度术前(42.94±2.64)D,术后(44.08±3.00)D;平均角膜地理中心与视轴中心距离术前(1.31±1.00)mm,术后(0.70±0.69)mm;平均角膜表面形态系数SF术前(0.47±0.21),术后(0.38±0.18);平均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CIM术前(3.34±1.24),术后(2.03±1.31),上述参数术前与术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术前(0.50±0.35),术后(0.66±0.34)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能明显改善术前角膜地形图的不规则形态,有利于提高视力和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