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方法及临床结果分析。方法:中度和高度近视92例(184眼),施行LASEK,术中应用MMC,观察术后症状、视力、屈光度、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发生率及屈光回退发生率。结果:术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6月内趋于稳定;屈光回退于术后6个月有36眼(1.96%),术后1年有34眼(1.85%);术后haze2周有有14眼(7.61%),6个月时有13眼(7.01%)。结论:LASEK联合MMC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确切而安全,能降低haze及屈光回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LASEK术后造成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接受LASEK治疗的且资料完整的近视患者536例1053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角膜厚度、角膜曲率、术中消融深度、光学区直径及术后反应和眼压情况。结果:屈光回退〉-1D者50例90眼,回退发生率为8.55%,回退等效球镜度数-1.25~3.75D,平均(-2.35±1.12)D;回退发生多在术后6个月内,回退发生与术前屈光度、术中消融深度及术后haze反应有密切关系,术前近视度数越高,术中消融深度越深者,术后回退发生率越高,在超高度近视组,术后屈光回退发生率达19.4%,而与年龄、性别、术前角膜厚度及术前角膜曲率无明显关系。结论:LASEK术后屈光回退主要发生在超高度近视组,因此,对于角膜厚度足够的高度近视患者目前仍建议LASEK不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48例96只眼,观察术后症状、视力、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及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96只眼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随访1年以上,无屈光回退。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安全性高,稳定性强,术后视觉效果好,是中、高度近视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73例(134眼)超高度近视进行LASEK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眼压及Haze的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或更好者占61.9%;屈光不正度数在1.00D以内者占89.6%;术后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所有患眼的Haze都控制在2级之内,其中0级占83.6%。结论 LASEK是治疗超高度近视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ASEK矫治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ASEK矫治中、高度近视患者52例104只眼,观察术后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及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术眼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随访1年以上,无屈光回退。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安全性高,有效性和稳定性强,术后视觉效果好。尤其是对于角膜薄、近视度数高、LASIK制做角膜瓣有一定难度的近视患者,既能降低手术风险,又能扩大近视治疗的范围,是较为安全和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祛风退翳汤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修复情况。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近视患者144例按随机对照顺序编号,分为A、B两组。治疗组(A)72例(72眼)术后口服祛风退翳汤;对照组(B)72例(72眼)不服任何药物。观察术后疼痛、视力、屈光度(sphere D)、散光度(cylinder D)、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haze现象及角膜修复情况(均以右眼为观察对象)。结果术后第1天、3天,A组疼痛明显轻于B组(P〈0.05);术后第5天,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月,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A组优于B组(P〈0.05),术后第3~6月,裸眼视力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6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度、散光度、眼压,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6月haze现象A组轻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祛风退翳汤能在减轻LASEK术后疼痛、降低haze发生率和角膜修复方面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LASIK术后屈光度数回退因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r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回退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795例1515只眼在我院接受LAISK治疗的患者中,发生屈光回退的39例67只眼与未发生屈光回退的756例1448只眼术前及术后1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低度近视(-1.00~-6.00D)回迟率为0.57%,高度近视(-6.12~-12.00D)回退率为4.62%,超高近视(-12.25~-25.00D)的回退率为35.9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72.36,P<0.01);近视的回退量与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成负相关,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成正相关。结论 LASIK(术后回退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术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术后时间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LASEK术中去除或保留角膜上皮瓣对手术后反应、术后效果等反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05例在本中心接受LASEK近视矫正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前有效等值球镜度数,分为高度近视组24例(A组)和中低度近视组81例(B组),两组术中随机去除一眼角膜上皮瓣(去瓣组),另一眼保留角膜上皮瓣(留瓣组),术毕均配戴角膜接触镜。对术后前三天角膜刺激征和结膜充血评分,术后第三天取角膜接触镜后角膜上皮愈合程度、上皮愈合时间,术后六个月裸眼视力、屈光度、haze等指标进行的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前三天A组及B组中的留瓣组角膜刺激征和结膜充血较去瓣组明显,术后A组及B组中的留瓣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较去瓣组延长。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A组的留瓣组略优于去瓣组;B组留瓣组与去瓣组无显著性差异。角膜Hase::A组中去瓣组:1级4眼;留瓣组1级1眼,其余均为O级。B组中去瓣组:0.5级3眼;留瓣组0.5级1眼,其余均为O级。结论:LASEK屈光矫正术中去除上皮瓣能明显减轻患者眼部刺激症状、缩短上皮愈合时间。但对高度近视患者LASEK术中尽量保留上皮瓣,以减少Hase发生,减轻对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薄角膜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采用薄角膜瓣LASIK治疗高度近视且随访观察6月以上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薄瓣LASIK术后反应轻,术后裸眼视力恢复快,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即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有183眼占77.2%,0.5—0.8者有48眼占2013%,小于0.5者有6眼占2.5%。屈光度数稳定在±1.00D以下者193眼(84.1%)。术中、术后无发生严重并发症,其并发症主要为角膜瓣细微皱褶。结论: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的安全陛及疗效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LASEK术中撕瓣联合水复位法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LASEK术中撕瓣联合水复位法治疗162例(324眼)中高度近视,随访3~6个月,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刺激症状较PRK轻,无明显上皮下雾状混浊出现。患者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0.8者321眼(99.07%);≥1.0者300眼(92.59%)。结论LASEK术中撕瓣联合水复位法治疗中高度近视安全性更高,术后视觉效果更好,降低了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