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与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WB)对200名研究生进行测验。结果(1)在专业、性别、年级、年龄、婚姻状况上及来源上,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人格纬度与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稳定外向型和稳定内向型人格的总体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不稳定外向型人格,总体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结论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研究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78,自引:4,他引:78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01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在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成分中,大学生被试的生活满意度属中等偏下水平,积极情感频率偏低,消极情感的频率更低,综合起来看大学生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属中等水平。在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要成分生活满意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人格维度与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结论: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人格特征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与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以266名城市居民作为被试,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有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有显著负相关;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相关。结论外向性和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城市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洛阳市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对洛阳市3所高校大学生350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专业和生源上差异显著;在家庭收入上差异不显著;主观幸福感与人格中的外向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不同的特点,应进行幸福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医护人员人格特征与总体幸福感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对128名医护人员进行测量.结果 男性总体幸福感高于女性(t=2.807,P=0.006);外科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妇产科(F=2.629,P=0.038).在P(精神质)、E(外倾性)量表上的得分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2.329,P=0.000,t=3.625,P=0.019);总体幸福感总分、精力以及松弛和紧张这几个维度与人格特质的外倾性呈显著正相关(r=0.427,0.413,0.311),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r=-0.525,-0.382,-0.584).结论 医护人员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大致随家庭月收入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②总体幸福感与精神质和神经质显著负相关;③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与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具有较高一致性,相互间预测性较强。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控制源、人格特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控制源和人格特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5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问卷由幸福感指数量表、内外控制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3部分组成,所有问卷采用个人作答的形式进行施测,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生活满意度与总体情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712,P0.01),而主观幸福感中总体情感这一维度与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呈显著正相关(r=0.213,P0.01);2心理控制源、人格特质的部分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3回归分析发现,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能够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R2=0.266,P0.001)。结论:心理控制源、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内控性能够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的部分维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军校学员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为军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498名军校学员进行测查。结果不同年级学员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72,P<0.05),高年级学员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人格纬度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相关,神经质及精神质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稳定外向型和稳定内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内向不稳定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低。结论人格特征是影响军校学员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学校长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94名中学校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没有差异;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显著负相关。结论外向性和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中学校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10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相关分析发现: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与幸福指数以及幸福感各维度相关显著;回归分析发现:怀疑性、自律性、忧虑性、实验性4种人格特质对幸福指数的预测力达到30.9%;忧虑性、稳定性、实验性、聪慧性4种人格特质对生活满意的预测力达到34.4%;忧虑性对正性情感的预测力为20.5%;怀疑性和自律性对负性情感的预测力为14.5%。结论人格负向特质(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影响幸福感;实施积极人格培养,优化人格品质对提升幸福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军官人格与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对410名军校学员进行了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综合幸福感问卷的调查,其中234名在4年后接受了第2次的追踪测查.结果 ①相邻2次测查的军官,其人格特质(外向性t=-2.26、P<0.05;神经质t=9.10、精神质t=6.48,P<0.001)、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t=3.15、P<0...  相似文献   

12.
凌检妹 《校园心理》2017,(6):427-430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坚韧性人格量表和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江西省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对健康的担心维度上,男生和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大学生成就动机在追求成功及合成动机维度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大学生成就动机、坚韧性人格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际关系困扰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困扰现状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法对7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人际困扰整体水平较低,男生在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困扰上显著高于女生,大三学生在交谈交流、待人接物和人际困扰总分上显著高于大四学生;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无显著的年级、性别差异;3人际困扰总分及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相关显著,不同人际困扰水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困扰能显著预测其主观幸福感。结论大学生的人际困扰与其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人际困扰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查基层党政干部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837名基层党政干部,采用完全本土化的基层党政干部幸福感量表和中国人人格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在自信乐观维度上男性得分显著低于女性得分;在融洽顺心、家庭幸福、自我实现、自信乐观、子女成长以及幸福感总分上,东部地区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被试,而中、西部被试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社会安定维度上,东部地区被试得分显著高于西部地区被试;在融洽顺心维度上,科员被试的得分显著的高于处级和科级被试的得分,已婚被试得分显著高于未婚被试的得分;在事业亲情维度上,科员被试的得分显著低于科级被试的得分;在家庭幸福维度上,离异被试的得分显著低于未婚和已婚被试的得分。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的处世态度、才干、外向性可以正向预测个体的幸福感水平,而行事风格则可以负向预测其幸福感水平。结论:不同性别、地区、级别和婚姻状况的基层党政干部的幸福感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人格特质可以有效预测个体的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89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大学生学校适应与人格之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等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情绪性呈显著负相关;②大学生学校适应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除满意度与客观支持无显著性相关外)。结论:人格影响社会支持并作用于大学生学校适应,人格又直接作用于大学生学校适应。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喜艳  蔡太生 《医学信息》2009,22(5):724-727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大学二年级6个班级共252名在校大学生,以应付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集中回答问卷.结果 大学生选择成熟的应对方式多余不成熟应对方式,大学女生比男生更多外向性格,也更多采用幻想的应对方式,男生与女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无差异性,但更有效.大学男女生的人格特征在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上无性别差异,在内外向和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上有差异,在求助对象上有差异,在异性朋友数目方面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解决问题与精神质、神经质和外向负相关,与外向正相关;求助与外向正相关;合理化与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外向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均与精神质、神经质正相关,与内外向无相关.结论 大学生成熟的应对方式与精神质(P)、神经质(高N分)显著负相关,与外向(高E分)正相关;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与与精神质(高P)、神经质高焦虑程度(高N分)正相关,与掩饰维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EPQ对28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体验到较强的不幸福感。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2)总体幸福感及各因子与精神质和神经质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向显著正相关。结论: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 对大学生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测试.结果 ①EPQ外向性分数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421),神经质分数与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634),精神质与幸福感也存在负相关(r=-0.186).②心理健康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③大学生的总的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其中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回归系数为0.265,0.293.结论 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健康状况和领悟社会支持均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老年人内外向与总体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量表对59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老年人总体幸福感得分为(75.848±13.275);2内外向人格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257,0.306,0.164;P0.01);内外向人格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3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174,-0.231,-0.148;P0.01);总体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3个维度,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3,0.254,0.043;P0.01);总体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3个维度,自责、幻想、退避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38,-0.741,-0.700;P0.01);3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对方式的6个维度均在人格内外向与总体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对方式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影响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内外向人格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中,应对方式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求职面试后应对方式及其与人格的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生求职面试后的应对方式,探讨其与人格的关系。方法:通过个别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收集项目,编制大学生求职面试后应对方式问卷,对622名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其中238人同时完成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SF)。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应对方式有问题解决和回避两个维度;方差分析表明,城镇生源毕业生更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应对方式阿维度与人格特质七维度的回归分析表明,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对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外向性、行事风格、处世态度对回避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结论:大学生求职面试后应对方式具有稳定结构.并与部分人格特质的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