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孤独症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亲职压力指标简表(包括亲职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及困难儿童3个子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对105名孤独症儿童母亲进行调查,同时对100名正常儿童母亲施测亲职压力指标简表.结果: 孤独症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正常儿童母亲[如,总分(108.59±16.09)vs.(84.91±17.4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组母亲的亲职压力总分高于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组母亲[如,总分(118.30±12.12)vs.(107.86±13.86),(103.45±16.98),(100.95±14.60);P<0.001];训练时间1年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母亲在困难儿童维度上得分低于训练时间1年以内的母亲[(32.13±6.96) vs.(39.23±6.16),(41.33±6.92);P<0.001];孤独症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总分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9,P<0.01),与儿童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5,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疾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和家庭人均月收入进入了亲职压力的回归方程,解释了总变异的42.9%.结论: 孤独症儿童母亲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其亲职压力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抑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青少年抑郁的一般状况,青少年抑郁的特点与成人相比发生比较隐蔽,有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且比成人期患抑郁的风险有所增加,随着不同年龄变化而变化.生物遗传因素,依恋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家庭中的应激事件,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为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在校抑郁青少年的快感缺失及情绪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以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时间性快感体验量表(TEPS)(分为期待性快感体验和消费性快感体验2个子量表)和情绪表达性量表(EES)为工具对220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例(32.4%)为正常青少年,83... 相似文献
4.
暴雨灾害后青少年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应激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遭受暴雨灾害和龙卷风袭击3个月后1364名13~20岁的中学生进行了抑郁症状调查。结果:灾害后青少年SDS均分为4711±989,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507%。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影响灾害后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过去一年内生活事件应激值、心理外控分、消极应对方式、家庭关系差、认为生命比财产更重要、灾期亲属发生精神障碍、有偏食习惯和父亲职业为农民。结论:自然灾害后青少年容易发生抑郁症状,且抑郁症状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自杀观念相关因素剖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影响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和自杀观念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75例门诊及住院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采用自编调查资料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儿童归因风格问卷(CASQ)对其进行相应测查。结果:不同性别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和自杀观念有较大差别,有无自杀观念受母亲受教育程度影响较大,有自伤行为的患者存在较多自评精神症状,且白伤行为和自杀观念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归因风格有关。结论:有自伤行为的患者受较多外界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玉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415-417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与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对118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分别是73.2%和36.7%,两种情绪有显著相关性(r=0.436,P<0.001);抑郁和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以及认知情绪调节量表中的部分因子均有相关性(r=-0.406~0.630,P<0.01或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积极重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积极调整对抑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5.189,3.710,3.423;P<0.001;t=2.065,P<0.05),灾难化、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责难自己对焦虑情绪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7.397,8.032;P<0.001;t=3.043,P<0.01;t=2.399,P<0.05).结论 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方法中部分因素会导致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并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北京城郊青少年抑郁现状,探究影响城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人口统计学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城郊调查了700名青少年,在城市调查了475名青少年,使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作为调查问卷。结果:①城郊青少年抑郁得分(15.4±9.3)显著高于城市青少年(10.4±9.1);城郊青少年抑郁的现患率为32.1%,而城市青少年抑郁现患率为14.7%。②城郊女生抑郁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抑郁得分逐渐递增,并且不同年龄组间抑郁差异显著;家庭收入对孩子的抑郁得分有显著影响,收入越低的家庭,孩子抑郁水平越高。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母亲受教育程度是城郊青少年抑郁的预测性因素。结论:城郊青少年的抑郁程度显著高于城市青少年,特别是城郊年龄较大、母亲受教育程度低的女生,尤其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抑郁发作患者述情障碍与自测健康状况的关系,并分析住院抑郁发作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抑郁发作组: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105例.入组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手册第四版(DSM-IV)中关于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②无严重躯体疾病;③小学以上文化.回收有效问卷98份.其中男61例,女37例,年龄(28±10)岁;抑郁自评量表总分(42.2±8.2)分.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早期创伤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抑郁障碍青少年遭受童年创伤情况.方法分别对61例门诊抑郁障碍青少年家庭和57例正常学生家庭采用童年期创伤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青少年组病前有较多创伤史(分离、虐待等)(47.5%/19.3%,确切P=0.004. OR=3.79),有创伤经历的患者SDS评分较无创伤史的患者高(64.7±9.9/57.9±11.1, t=2.48, P=0.016).结论童年创伤与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抑郁障碍青少年与父母的求助行为(病因解释,求助途径,延误就诊时间与来诊期望)。方法:对61例门诊抑郁障碍青少年家庭采用求助半定式问卷,SDS,C—GAS调查。结果:患者求助延误平均17个月,与父母无明显差异(P〉0.05),母亲是就诊决策的主要因素(77.5%),患者发病年龄越大、功能越好,就诊延迟时间越长;患者将病因归为外界压力与个性缺陷。父母更倾向于家庭养育问题、婚姻不合和个性缺陷;对专业机构有心理治疗需求。结论:考虑家庭求助特征有利于制定抑郁障碍青少年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父母的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57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和青少年的父母采用应对策略问卷、照顾负担问卷、日常照料压力问卷、修订版家庭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进行测评,对130名正常儿童父母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及青少年父母的抑郁检出率为26.11%,其抑郁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抑郁和照顾负担中的所有维度(时间负担、发展负担、身体负担、社会负担、情绪负担)都有显著正相关;抑郁和情绪中心解决策略倾向有显著正相关,和问题中心解决策略倾向有显著负相关;抑郁和家庭月收入有显著负相关;抑郁和日常照料压力有显著正相关,和自我效能及自尊有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及青少年父母抑郁总分贡献最大的因素是:照顾负担总分、问题中心应对策略、自尊和月收入。结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父母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照顾负担、应对策略、自尊水平和月收入与抑郁的形成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2.
刘小先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86-1089
目的探索青少年父母的教养观念。方法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问卷。调查了466名青少年的父母,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少年父亲和母亲的教养观念各因素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不同文化程度父母对青少年的成就期望有着明显的差异 青少年的性别和独生子女因素都影响父母的教养观念。结论父母的文化程度、青少年的性别以及是否非独生子女影响父母的教养观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相关因素与高考学生家长焦虑情绪的相关关系。方法对保定市两所重点高中的236名高考学生家长共435人,进行了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①高三学生家长中母亲在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t=-2.264,P〈0.05)因子分上显著高于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PLOC各因子差异显著(P〈0.01);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父母PLOC中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因子分显著高于经济状况一般和经济状况较差的父母;②教育成效、父母责任、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4个因子得分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③焦虑与PLOC及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进入了对焦虑的回归方程,对焦虑的预测作用较大。结论高考学生家长焦虑情绪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查父母-子女人格相似性对教养行为与青少年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中2009年的横断数据,对其中4474名11岁到22岁的在校学生数据进行分析。父母和子女人格均为自评,教养行为采用父母自评,抑郁由青少年自评。结果:父亲-子女在神经质维度上的相似性与父亲各项教养行为的交互作用均显著;母亲-子女在外向性维度上的相似性与母亲说理的交互作用显著,母亲-子女在神经质维度上的相似性与母亲各项教养行为的交互作用均显著,母亲-子女在精神质维度上的相似性与母亲监控交互作用显著。结论:父母-子女人格相似性对教养行为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以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为测试工具,对云南省楚雄高级技工学校的888名青少年进行了测评。结果:①青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正相关,而与父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母亲的偏爱被试、干涉保护负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有极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母亲的偏爱被试、干涉保护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有显著的消极影响;②父母养育方式对不同性别,尤其是不同的家庭背景的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趋于一致,但同时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发展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教师的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Beck抑郁问卷(BD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作为调查工具对105例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教师进行测查并收集数据。结果①所有慢性PTSD教师均存在重度抑郁;②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及家庭功能除行为控制外的各个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735~-0.319;P<0.01);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支持总分及家庭功能的总的功能、沟通维度对抑郁的解释贡献率达74.2%。结论慢性PTSD教师均有较为明显的抑郁情绪。教师的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家庭功能有关,社会支持是影响抑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研究青少年归因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儿童归因方式问卷(CASQ)对269名14 ̄16岁的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与具有乐观归因方式的青少年相比,具有悲观紧因方式的青少年回忆出较少的父母的温暖,较多的母亲的拒绝、否认和父亲的惩罚;具有悲观归因方式的女孩比男孩回忆出更多的母亲的惩罚;悲观的紧因方式与父母的过度保护无明显关系。结论:青少年的归因方式与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初产妇配偶的压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措施提高初产妇配偶的心身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领悟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30对初产妇及其配偶施测,并对配偶压力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初产妇及其配偶的压力得分分别为16.8±4.3、16.9±3.7,其压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计划怀孕、公婆对婴儿性别期望、产妇与公婆关系等8项对初产妇配偶压力具有影响(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得分、公婆对婴儿性别期望、产后保健知识有无来源于书籍或媒介等3项是影响初产妇配偶压力的最主要因素(β=-0.68、-0.15、-0.13)。结论:初产妇及其配偶的压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初产妇配偶压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因素是社会支持、公婆对婴儿性别期望、产后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评价量表(YSR)、亲子冲突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949名初中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1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维度均呈显著相关(r=-0.33,-0.25,0.23;P0.01)。抑郁焦虑与亲子冲突呈显著正相关(r=0.24,P0.01)。亲子冲突与教养方式各维度均呈显著相关(r=-0.37,0.26,-0.36;P0.01);24种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初中女生的抑郁焦虑得分有显著差异(F=13.47,P0.01),其中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女生抑郁焦虑水平最高;3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既可以直接影响初中女生的抑郁焦虑,也可以通过亲子冲突间接影响抑郁焦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