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律失常是心脏病晚期的两大临床难题。心衰造成严重临床症状,心律失常造成猝死。但是对于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目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晚期的研究显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减少收缩期前二尖瓣反流,改善心脏左右心室间收缩的同步性,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减少心脏猝死。因此置入具有CRT和ICD功能的装置(CRT—D)可望改善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国内由于各种原因,这方面工作尚未充分开展,而关于CRT—D植入术后的护理国内报道也甚少,近日我院为1例扩张性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植入CRT—D。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华红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5)
总结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的护理.植入术前做好评估和心理护理,完善准备工作;植入术后严密监测起搏器功能,及时发现及处理并发症,同时做好健康随访教育,出院后重视随访管理,使CRT-D发挥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8例,均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随机分为两组,1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19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内不同步指数均显著降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内不同步指数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4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变情况、疗效、心功能分级、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WHOQOL-BREF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均显著增加(P<0.01),而QRS波宽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QRS波宽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心功能分级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6.
心源性猝死(SCD)乃是人类的重要威胁。而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是SCD的主要原因。埋藏式心脏电复律除颤器(ICD)具有抗心动过速起搏,同步电复律,非同步除颤及支持心动过缓起搏等多种功能。它能持续监测和分析患者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在10—20s内感知并识别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分别采用复律、除颤、起搏的方法,纠正各种心律失常,防止SCD的发生。我院2004年10月22日成功为一例(反复发作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病人行ICD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多部位心脏起搏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全新起搏技术 ,可用于治疗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等难治的心脏疾病 [1 ] 。1991年 Daubert等首先提出在右心耳和左心房 (经冠状静脉窦 )同时起搏治疗病窦综合征伴房间或房内传导延迟的病人。心房的再同步使之能获得更佳的房室传导和血流动力学效果 ,还可减少、预防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此项技术在国内起步较晚 ,但近 3年来双心房右室三腔起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已渐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2 ] 。现将我院治疗的 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 ,男 ,5 5岁。… 相似文献
8.
9.
<正>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with implantable cardioversion de-fibrillator,CRT-D或CRT-ICD)是同时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和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两者功能的心脏起搏装置,也称为三腔起搏除颤器。 相似文献
10.
11.
12.
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虽然随着心电监护技术的发展已使院内的猝死率大为降低,但院外心脏性猝死常因不能及时复苏而死亡。多个临床试验均已证实ICD具有准确检测和治疗猝死事件的功能。因此,置入ICD已成为防治具有极高死亡率的室速和室颤、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手段。ICD的临床应用,在国内外也是一门较新的技术,因此在护理上也是一门新的课题,某些方面正在实践探索中。现将我院成功进行ICD置入术7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心脏起搏技术发展迅速,三腔起搏技术为防治某些心律失常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于1998年12月23日用该技术为1例患者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及护理,近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心悸、头晕... 相似文献
15.
植入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患者12例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具有能够自动识别、正确诊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在数秒钟内即给予准确治疗和在心动过缓时支持起搏的能力,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最有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6 6岁 ,胸闷 3小时 ,就诊时突然摔倒 ,意识丧失伴抽搐 ,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 ,即刻给予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 ,心率 5 0次 min ,意识逐渐恢复 ,但血压测不清 ,双肺呼吸音粗 ,左肺底有小水泡音 ,心音低钝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及右室心肌梗死。以补液、静脉滴注多巴胺等药物 ,血压升至 110 75mmHg。 2 4小时后 ,心电监护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交界区逸搏心律 ,45次 min ,静脉持续滴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后心率维持在6 0次 min左右 ,患者神志清楚。 2 8小时后心率逐渐减慢至5 0次 m… 相似文献
17.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ous therapy,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CRT术中左心室的电极导线通常经冠状静脉植入左心室,植入成功率为92%;大约8%的患者因为冠状静脉解剖变异或畸形无法经静脉顺利植入左心室。 相似文献
18.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常引起病人猝死,而且心室颤动自行转复非常少见.因此,最重要的决定室颤患者生存的因素之一是:从室颤发生至得到除颤治疗的时间.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秒内释放电击除颤,明显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死亡率.我院心内科于2003年3月成功安置了1例单腔ICD.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通过提高心室的做功效率进一步减轻心脏的负荷,从而有可能将已经扩大的心室逆重构。双室起搏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克服了左束支传导阻滞造成的左室收缩延迟,避免了室间隔的矛盾运动;冠状静脉窦导线起搏左心室时首先激动后侧壁及后乳头肌使左室收缩恢复同步,从而消除了室内分流,也减轻了二尖瓣反流,还可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减缓心力衰竭进展,逆转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的心功能状态、术后起搏器工作状况及其并发症,并对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2年4月在我院安装双心室三腔起搏器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显著提高。发生并发症7例,随访中有2例死亡。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左束支阻滞患者能改善心脏功能,需重视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