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急诊哮喘患者发作的原因及管理情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急诊哮喘患者哮喘发作或加重的原因,探讨哮喘病人的管理。方法:对急诊哮喘患者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表格逐项登记调查分析。结果: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因素中上呼吸道感染居首位,既往一年内因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就诊者占22/37,住院者占8/37,哮喘发作后至就诊前普遍存在着用药不正规,哮喘急性发作至就诊时间为40min ̄5天(〉4h者占28/37),36例患者属重度哮喘。结论:应加强对哮喘病人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黄瑾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126-127
目的了解在120急救中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而需救治患者的人数,探讨其急诊治疗情况,以提高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8年4月鞍山120急救中心院前接诊的5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救治情况。结果哮喘急性发作需救治的人数占总急救人数的1.313%(56/4265),老年人占71.42%(40/56),儿童占10.7%(6/56);死亡4例占7.14%(4/56);规律吸入激素治疗者1例,急诊救治中静脉滴注为地塞米松6例,56例中行肺检查1例,在急性发作中与感染有关的患者47例占83.92%,在4、7、11月份发病40例,占71.42%。结论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需救治的人数占1.313%,老年及儿童为多,多与呼吸道感染有关,主要集中在4、7、11三个月份,不能较合理地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哮喘患者的气道监测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3.
哮喘急性发作是哮喘患儿就诊及急诊的主要原因,《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2006版肯定了吸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有临床研究表明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人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可替代或减少全身激素的使用。自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人治疗哮喘急性中度发作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院外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绝大多数的支气管哮喘病人仅在重度、危重度急性发作时才住院治疗,大部分时间是在院外自我治疗。如能正确、合理地进行院外治疗,则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的发作,减少去医院就诊的次数并达到维持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但由于医生对哮喘病人的教育和管理不足,哮喘病人的院外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致使病情逐年加重。现参考国内有关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用药 第二讲 抗哮喘药物在妊娠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期哮喘的发生率约为1%~4%,出现哮喘持续状态者为0.2%。回顾性的研究表明,大约1/3哮喘病人孕期病情加重、1/3病情好转、1/3病情无变化。在病情加重的孕妇中,以妊娠29~36周时最为严重。有10%的患者在临产后哮喘急性发作。孕期哮喘发作者较...  相似文献   

6.
哮喘的食疗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的食疗方王恒松(南京中医学院附瞩医院210029)主题词哮喘/中医药疗法;食疗/中医哮喘病人的食疗,在哮喘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急性发作期,药物治疗为主,同时加服食疗方,能加快症情好转,提高诊疗效果。尤其在缓解期或未发阶段,能增强体质.缓解定情,减...  相似文献   

7.
周海燕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2):1488-1489
目的 通过随访观察哮喘急性发作、平均年再住院、戒烟、哮喘控制等情况,探讨哮喘患者随访、教育在哮喘治疗中的意义以及对预后的影响,让呼吸科医师重视哮喘病人的随访.方法 总结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确诊支气管哮喘并建立随访登记的病人共204例,通过填写哮喘控制测试表了解病人哮喘控制情况,并指导其用药.根据随访结果、病人依从性、病人哮喘控制程度等评价哮喘教育与预后的关系,强调哮喘患者教育的重要性.结果 204例患者,男91例,女113例,平均年龄(33±8)岁.早期1个月随访一次,稳定期3个月随访一次,根据病人症状、肺功能结果和哮喘控制测试表,对病人进行评估,哮喘完全控制86例,占42.16%;部分控制25例,占12.25%;未控制93例,占45.59%.哮喘急性发作率、平均年再住院率均呈下降趋势;戒烟成功率上升.结论 规范的哮喘治疗和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哮喘患者的控制率,达到有效的预期,但与患者本人及家庭对哮喘病的认识程度、医生早期规范的治疗教育、社会对哮喘病的重视程度等息息相关.哮喘教育需从点滴做起,医院建立长期有效的教育机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番云东 《中原医刊》2004,31(16):39-41
夜间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哮喘)夜间发作或症状加重,若夜间呼气峰流速(PEF)下降大于15%,每周至少一次夜间因哮喘而醒来即可诊断夜间哮喘(noeturnal asthma,NA)。Turner Warvick调查约8000例门诊哮喘病人,发现39%病人每晚均有哮喘发作。据统计哮喘病人因哮喘至少有3次夜间发作,74%病人每周至少有1次夜间发作,据统计哮喘病人因哮喘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并发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5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发低钾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并发低钾血症患儿21例,发生率为37.5%。在哮喘急性发作及其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原因可导致低钾血症,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易漏诊。结论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并发低钾血症的发生率高,具有潜在危险性。尤其对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的患儿,更应及时补钾。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5年2月期间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78例,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有14例患者(14/78,17.9%)检测到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其中有5例(5/14,35.7%)同时培养出致病细菌。不同年龄段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呼吸道舍胞病毒是诱发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协会会员哮喘病情控制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支气管哮喘协会会员哮喘病情控制情况,比较并评估患者自我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评分及呼气峰流速(PEF)测定结果。方法选取2007年9月29日前来参加哮喘协会活动的会员,首先由会员本人对其病情进行自我评价,而后填写ACT问卷和进行PEF测定,并对会员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参加测试的患者76例,平均年龄为(60.6±11.5)岁。自我评价中,达到稳定或偶尔发作的比例为89.5%(62/76);ACT问卷结果达到良好控制以上水平的为75%(48/64);PEF测定中PEF测定值处在绿区的占50.8%(31/61),PEF测定值处在黄区的占36.1%(22/61)。自我评价结果与ACT评价结果符合的占测试患者的40.6%,自我评价高于ACT的占56.3%。PEF值与ACT评价结果比较,绿区组27例,ACT分值平均为(21.33±3.44)分;黄区组17例,ACT分值平均为(21.12±3.24)分;红区组7例,ACT分值平均为(17.43±4.47)分。绿区组的ACT分值显著高于红区组,绿区组的ACT分值与黄区组比较,以及黄区组ACT分值与红区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规律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比例为95.6%(65/68)。结论接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模式的会员大多数哮喘病情能达到良好控制以上的水平;如以ACT问卷结合PEF测定,更能准确评估和监测哮喘控制情况;建立医患之间的伙伴关系是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和用药依从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51-154
目的 调查牡丹江市哮喘患儿哮喘家庭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入院治疗哮喘患儿1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调查患儿哮喘的家庭控制情况。同时收集患儿的性别和年龄等信息,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患儿哮喘得到完全控制,占调查患儿总数的61.71%。哮喘部分控制和控制不理想患儿总计67例,占患儿总数的38.29%。在影响因素方面,经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变应性鼻炎(OR=0.205,95%CI=0.054~0.773)、运动情况(OR=0.345,95%CI=0.135~0.883)、规范复查(OR=0.292,95%CI=0.112~0.762)和父母吸烟情况(OR=0.427,95%CI=0.186~0.980)是影响患儿哮喘家庭控制情况的危险因素。结论 牡丹江市哮喘患儿哮喘家庭控制情况并不理想,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建议由医生、护士以及患儿家属成立医护家三位一体化管理小组,协同加强患儿的管理工作,以有效预提高患儿整体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CGRP)和神经肽 Y( NPY)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时的水平变化以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 RA)对 38例支气管哮喘和 2 5例正常儿童血浆 CGRP和 NPY进行了检测。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CGRP及 NPY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 ,而在哮喘缓解期 CGRP和 NPY有所降低 ,但仍高于对照组 ( P<0 .0 5 )。CGRP与 NPY水平之间有轻度相关关系 ( r=0 .65 ,P<0 .0 5 )。结论 :CGRP和 NPY的水平升高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与哮喘病情严重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温志红  农生洲  胡琼燕  杜华  黄秀丽  陈芳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130-1131,1145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或CC10或CC16)、白介素-13(IL-13)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CCSP、IL-13水平,经治疗后于缓解期采血复查,并与2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观察。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儿童血清CCS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儿童低(P<0.01),在急性发作期尤为明显。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IL-1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缓解期降至正常。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血清CCSP与IL-13无相关性(P>0.05)。结论:CCSP具有抗炎作用,CCSP的减少可诱导或加重哮喘儿童的呼吸道炎症。IL-13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在呼吸道炎症的形成、呼吸道重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哮喘病人肺功能、情绪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1例哮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测定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并采用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评定情绪状态,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QLQ)评定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内向性激惹和外向性激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除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外,经治疗后干预组另外4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哮喘病人肺功能及情绪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小儿哮喘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肺炎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ECP浓度。同时检测最高呼气峰流速(PEF)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结果: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ECP与Eos之比值与PEF呈负相关。结论:血清ECP测定可反映小儿哮喘支气管粘膜炎症情况,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张家港市部分居室粉螨抗原及浓度,探讨其与螨过敏性哮喘发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过敏性哮喘患者及健康者居室床面、地面、家具、空调隔尘网及空气中的灰尘样本,用PCR法检测Der f1、Der f2、Der p1、Der p2阳性率,并用ELISA分别定量检测Der f1、Der p1及Der变应原含量。结果:共收集样本400份,过敏性哮喘患者与健康者居室Der f1、Der f2、Der p1、Der p2基因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过敏性哮喘患者居室样本中这些变应原浓度>10μg/g者所占比例显著少于健康者(P<0.05)。对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期哮喘发作者Der f1、Der f2、Der p1、Der p2浓度>2μg/g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近期哮喘未发作者(P<0.01)。结论:个体特异性是螨过敏性哮喘患者患病的重要因素,居室粉螨抗原浓度<2μg/g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哮喘控制测试(ACT)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ACT应用于已在哮喘门诊定期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每月应用1次,观察哮喘患者在药物治疗、应用ACT6个月末时ACT试用率、治疗的依从性、哮喘控制情况。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前药物治疗时、应用ACT 6个月结束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和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预计值),同时测定ACT评分。结果:每月1次坚持应用ACT66例,使用率97.1%;坚持使用规范的治疗64例,治疗依从性达94.1%;症状完全控制率达47.1%,良好控制率达75.0%。应用ACT前FEV1%预计值为55.13±18.23,ACT评分16.08±3.34。应用ACT 6个月后,FEV1%预计值为76.70±14.60,ACT评分22.44±2.86。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0、18.02,均P0.01);ACT与FEV1具有良好相关性(r=0.83,P0.01)。结论:ACT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管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哮喘控制率,是哮喘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9.
范晔  段玉香  杨海峰  胡峰 《河北医学》2013,(8):1158-1160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controltest,ACT)和肺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相关性。方法:将ACT应用于哮喘患者78例。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和药物治疗时、应用ACT6个月结束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预计4/t),呼气峰流量(PEF)、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预计值),同时测定ACT评分。结果:应用ACT前FEVI%预计值为55.63±18.25,PEF%预计值为56.72±17.11,ACT评分16.12±3.41。应用ACT6个月后,FEV1%预计值为76.73±14.62,PEF%预计值79.21±15.5l,ACT评分22.54±2.76。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18.31,均P〈O.01);ACT与FEVI%和PEF%,具有良好相关性(r=0.82,r=0.81均P〈0.01)结论:ACT与肺功能相结合能有效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管理,ACT与肺功能在哮喘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支气管哮喘病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病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治能力,哮喘患者给予倍录米松吸入,并进行管理,每3个月评估1次,决定升级还是降级治疗,1年后重新评估.结果 2008年5~12月共发现哮喘患者101例,其中间歇性哮喘10例,持续性哮喘9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