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SM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20例,电针组:以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内关穴为主,辨证分型选穴;药物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结果:电针组的显效和有效分别为4例(20%)、9例(45%),均与对照组2例(10%)、10(50%)有明显的差异,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75%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药结合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ET和CGRP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及针药结合等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ET、CGRP进行疗效比较,找出最佳中医治疗方法,并为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提供临床治疗依据.结果:3种不同治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ET,升高CGRP,尤以针药结合组显著,各组之间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 or P<0.01).结论:1.单纯运用电针和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肌缺血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是电针与药物结合运用效果更好.2.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针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ao LH  Yang ZB  Zhou GX  Chen Y  Fan LY  Zhang YY  Liu H  Liu ST 《中国针灸》2011,31(7):591-594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SM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20例.电针组以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主,结合辨证分型选穴,予电针治疗;药物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心率、血压、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5.0%(19/20),优于药物组75.0%(15/20,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1,P<0.05),电针组较药物组降低明显(均P<0.05);24 h动态心电图示,两组治疗后SMI段压低持续时间和ST段压低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P<0.05),且电针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对SMI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减低心率和体循环动脉血压、减轻左室后负荷,优于口服复方丹参滴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经五输穴针刺放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3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药物组15例,仅单纯给予药物氟西汀治疗;针刺组15例,采用肝经五输穴针刺放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2、4、6、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来评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6、8周CGI-SI改善方面,针刺组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经五输穴针刺放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确切,治疗第6周以后症状改善明显;血液流变学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清通颗粒对肝热痰瘀证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给予脑清通颗粒口服,对照组予复方降压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和辛伐他汀滴丸,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和LDL-C均降低,HDL-C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对照组TC、TG、HDL-C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可明显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低和血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清通颗粒能平稳持久降压,可调节血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电针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作用,并与西药进行对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穴取听会、翳风、合谷、侠溪、中渚等.药物组给予6%低分子右旋糖苷、ATP、辅酶A静脉点注,口服尼莫地平片、金施尔康.观察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疗效.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86.7%,优于药物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优于药物治疗,其机制可能与电针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干预对心血瘀阻型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血流变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辨证为心血瘀阻型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雷火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CHO、TG、HDL-C及LDL-C)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HO、TG及LD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全血高切、全血中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全血中切、全血低切及血浆黏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能够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血脂和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找出针、药及针药结合三者的最佳治疗方法,并为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及针药结合等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心肌耗氧量和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变进行客观疗效比较。结果3种不同治疗方法均能降低心肌耗氧量(P<0.01),缓解心绞痛,减轻临床症状,降低临床症状积分(P<0.01),提高疗效;3组比较,针药组>电针组>药物组。结论单纯运用电针和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针药结合运用效果更好。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墓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静脉点滴并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评分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值、低切值,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但纤维蛋白原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常规应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或)钙拮抗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根据病情随证加减治疗。疗程均为3月。观察临床疗效、心电图、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等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95.83%,对照组65.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76.67%,总有效率48.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HDL-C、L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TC、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和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项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在西药常规治疗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可以更有效的消除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22包经“内关”“郄门”穴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后3组电针相应穴位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min,松扎,恢复灌流60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备心肌细胞肌浆网,定磷法测定三磷酸腺苷酶(Ca^2+-ATPase)活性的高低;用Northen-Blot方法测定肌浆网Ca^2+-ATPase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模型组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Ca^2+-ATPasemRNA的表达下降。针刺心包经“内关”穴组和“郄门”穴组Ca^2+-ATPase活性和Ca^2+-ATPasemRNA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支沟”穴组酶活性与基因的表达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厥阴,22包经穴“内关”“郄门”穴可提高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ase的活性,促进Ca^2+-ATPasemRNA基因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增强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游振栓  张炜 《针刺研究》1992,17(1):75-78
<正> 针刺时要有得气感才能产生疗效。但是针刺受针者将出现什么样的得气感是十分复杂的问题。而得气感与针效是否有关?它与感传的出现有何关系?对探讨针刺机理和经络实质都十分重要,但未见这方面的报导。本文对300例冠心病患者,由专人施针,采用相同手法,单独针刺左侧内关,以心电图ST段、T波和心输出量SV、CO为客观指标,观察受针者的得气感与感传及针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心肌细胞钙超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空白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和针刺“支沟”对照组。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 min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 min,松扎,恢复灌流60 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成心肌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106个/mL,用DMSO溶解荧光染料,Fluo-3负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Ca2+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细胞内Ca2+含量明显增高,荧光分布多,强度高。针刺心包经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能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的钙超载,减轻损伤的程度,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阐明电针手厥阴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Wistar大鼠5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和针刺“支沟”对照组。在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根部穿线,电针大鼠穴位20 min后,造模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 min,松扎,恢复灌流60 min,摘取心脏,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与针刺“内关”及针刺“郄门”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支沟”组ST段变化趋势与模型组近似,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线粒体内室水肿、空泡变,嵴减少,形成较宽的电子透亮区。“内关”及“郄门”治疗组嵴排列整齐,仅见部分线粒体轻度水肿。结论:电针手厥阴经穴可明显减轻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头部透穴法治疗失眠症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建萍  王顺  孙伟义  刘飞 《中国针灸》2008,28(3):159-162
目的:观察头部透穴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1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头部透穴组(36例)和常规针刺组(35例)。头部透穴组取神庭透前神聪、左右头临泣透左右神聪、后神聪透强间;常规针刺组取百会、印堂、四神聪、内关等穴。治疗30天后,分别对2组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和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头部透穴组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常规针刺组的77.1%(P〈0.05)。头部透穴组对PSQI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以及总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头部透穴组能明显提高血浆5-HT含量,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透穴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其作用机制与调节5-HT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中药组口服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两组均5~10天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后比较,针药组患者在治愈率上明显高于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达90%。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内关穴配合中药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包经循行线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应用瑞典百灵威生产的PeriFlux System5000系统-TeP0:经皮氧分压单元(PF5040),测试45例健康志愿者吸入低氧}昆合气体前后及针刺内关前后心包经循行线上的经皮氧分压的变化,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急性缺氧可以使心包经循经线上经皮氧分压明显下降,与正常生理状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内关穴可使循经线上氧分压下降,与吸低氧后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但下降趋势明显。结论针刺内关穴对心脏功能有调节作用可能与心包经循行线上氧代谢变化相关,经络通道与氧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热凝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 (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为实验模型 ,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方法 )技术观察缺血区脑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 ,MCAo后 1hr脑缺血区已出现细胞凋亡 ,2 4hr达到高峰。凋亡细胞主要局限于梗塞灶中心坏死区域的周边“半影区”。“半影区”的细胞凋亡可能对梗塞灶的扩大起着重要作用。“醒脑开窍”针法能使缺血区脑细胞凋亡明显减少 ,从而减小梗塞面积 ,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浅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睡眠改善情况。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浅针组和体针组,每组30例,浅针组使用浅针手法刺激山根、额中、镇静、定神、印堂,体针组使用体针疗法刺激神门、内关、百会、安眠,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睡眠状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疗效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浅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可以和体针发挥一样的疗效,且浅针无创伤、无痛苦、无不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庭、内关和三阴交穴在针刺治疗偏头痛中的作用。方法:在德国Aachen市门诊工作中,以神庭,双侧内关和三阴交为主穴,双侧合谷、太冲,患侧头维、阳白、攒竹、丝竹空、率谷、四白,耳穴交感、神门、心和内分泌为配穴(调神针刺法)治疗偏头痛患者30例,与常规针刺法治疗28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两组疗效及即时止痛效果。结果:调神针刺法总有效率为90.0%,常规针刺法为75.0%,前者疗效好于后者(X^2=4.57,P〈0.05)。调神针刺法治疗24h后止痛效果远优于常规针刺法(X^2=10.11,P〈0.01)。结论:应用神庭、内关和三阴交穴治疗偏头痛可以取得较常规针刺方法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