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丹溪肝病相关病症医论验案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朱丹溪有关胁痛、鼓胀、黄疸等病症的临床验案及其相关医论文献,认为朱氏辨证论治现代肝病相关病症,临床上最强调气血。在气者主要责之于虚和郁两个方面,气虚者主要责之于后天脾胃不足;气郁者主要责之于痰、湿、食、热、寒等五端。在血者主要责之于血虚和血瘀两个方面,血虚者多责之于气不生血,或失血过多;血瘀者多责之于气郁、血燥所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胁痛的病因病机、辨治要领及个人经验方面阐述了陈兰玲教授辨治胁痛的经验。胁痛是指由于肝络失和所致的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脂肪肝等疾病。中医认为肝络不通或不荣而致胁痛。凡因情志失调,或病邪着滞肝体,久病损及肝络,致肝络瘀阻,或感受湿热,湿热熏灼肝胆,皆可致肝失疏泄、气血失和,肝络不通,而作胁痛。因于食少、思虑耗伤、久病体虚或年老气血衰少,肝失所养,不荣则痛。胁痛的辨证主要分为血瘀证、气滞证、湿热证、痰湿凝结证、肝络亏虚证。血瘀证以胁部刺痛、舌暗、脉涩为辨证要点,气滞证以抑郁寡欢、急躁易怒、口苦、脉弦为辨证要点,湿热证以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痰湿凝结证以形体肥胖,苔白腻而润为辨证要点,肝络亏虚证以虚损不足表现为辨证要点。临床中常通过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健脾化痰、补肝治疗胁痛。常用方剂为血府逐瘀汤、柴胡疏肝散、甘露消毒丹、柴芍六君子汤、一贯煎等。用药时,不过用理气香燥之品,常于疏肝理气时佐以补养肝阴肝血之品,重视气血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行气常佐以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时常不忘理气,补肝而不壅滞脾胃。  相似文献   

3.
傅健 《四川中医》2013,(10):1-2
川派名医傅灿冰治疗胆道疾患卓有见识,认为其病因病机应强调湿热蕴结肝胆,影响肝胆疏泄,主张从湿热辨治,首重湿热,兼顾气滞、血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自拟基础方灵活施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明确胃胀与臌胀之不同的基础上,将胃胀分虚实辨治,实者多为肝胃气滞、肝胆湿热、阳明热证与阳明实证,虚者多中气不足与阴血不足,并附验案2则,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浅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景对黄疸的辨治既定脏腑,又辨气血,对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这条条文言简意赅,不仅指出了黄疸病的主要病变脏腑,还指出了湿热痹郁脾胃气机,邪热"瘀"结于血,导致湿热发黄的病机.临床上黄疸病早期多以湿热或寒湿困脾,致中州失运为主要矛盾,故黄疸的病变脏腑与脾胃密切相关.黄疸的重要病机是瘀,治黄要活血,仲景这种瘀血致黄的思想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多条条文中得到体现,其治黄活血的思想在其用药中亦得到充分体现.现代大量的临床研究亦表明黄疸与血瘀有关.  相似文献   

6.
“脾色必黄 瘀热以行”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红蓉  宋乃光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83-1884
张仲景对黄疸的辨治既定脏腑,又辨气血,对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这务条文言简意赅,不仅指出了黄疸病的主要病变脏腑,还指出了湿热痹郁脾胃气机,邪热“瘀”结于血,导致湿热发黄的病机。临床上黄疸病早期多以湿热或寒湿困脾,致中州失运为主要矛盾,故黄疸的病变脏腑与脾胃密切相关。黄疸的重要病机是瘀,治黄要活血,仲景这种瘀血致黄的思想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多条条文中得到体现,其治黄活血的思想在其用药中亦得到充分体现。现代大量的临床研究亦表明黄疸与血瘀有关。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叶天士络病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胁痛案,探讨胁痛络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总结归纳叶天士辨治胁痛的选方用药规律。叶天士认为胁痛络病的辨证可分虚实,络实证分为肝络气滞、痰湿阻络、寒凝阻络和血络瘀痹证;络虚证分为营络虚寒和肝肾亏虚证。治疗上,叶天士提出“络以辛为泄”的观点,首创辛味通络法。胁痛络实证宜攻之,以通络为法;胁痛络虚证,以“大凡络虚,通补最宜”为法,治以补虚通络,常用益气补血和甘缓柔润之品来荣养脉络。叶天士认为胁痛初起病在气分,肝失疏泄,气机失于调达,肝气郁滞则发胁痛;胁痛日久入血络,肝经气血郁滞,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脉,同时精血亏虚,络脉失于温润荣养而痛;且久病可入肝络,血瘀气滞,肝络气机运行不畅,肝失疏泄,亦致胁痛。叶天士善以柔肝来通络,盖肝为刚脏,多用甘缓养血柔润之品以益肝体,既能养血柔肝,又能辛润通络,使其用条达和畅。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胁痛主症、辨治要领、个人重要经验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熊继柏教授辨治胁痛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熊教授认为:胁痛一证,最当辨清属虚、属实、在气、在血。胁痛实证分为气滞胁痛、瘀血胁痛、湿热胁痛;胁痛虚证主要有肝阴不足、肝郁脾虚。熊教授个人独到经验有3点:1辨治胁痛,首察证候虚实;2细观疼痛特点,辨识胁痛性质;3用药注重疏肝利胆;4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辨病用药。  相似文献   

9.
阳痿辨治9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阳痿一病,病因繁多,病机复杂,概而言之,不外虚实两端.其虚责阴阳气血精液亏损;其实由气滞、血瘀、痰浊、郁火、寒凝、湿热等病邪阻遏,间或虚实兼夹,皆可致宗筋失于濡养,或精气血不能畅达.临证论治当辨病辨证,或虚实、或寒热,不可囿据一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因为肝位于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且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着于肝。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主藏血,体阴而用阳。所以肝疏泄不及,肝郁气滞,致脾土壅滞,湿自内生;或气郁日久,气滞及血,瘀血停积;或肝肾亏损,血不荣络等,均可导致胁痛。根据病因可将胁痛辨证分为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肝阴不足4个证型。临床上我们根据分型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1.
从肝纤维化这一概念入手,参考中医传统典籍中胁痛、积聚、鼓胀、肝着、肝积等病证特征,认为临床以痰瘀阻络为主要病理表现,但临床治疗不能一味攻痰逐瘀,应注重攻补兼施,同时兼顾兼证,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2.
鼓胀是中医古籍所载"风、痨、臌、膈"四大顽证之一,其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甚则腹皮青筋暴露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与之相符。自古以来,历代医家认为其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李师秉承《黄帝内经》"肺主气"和"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思想,认为鼓胀不可执着于肝、脾、肾,可从肺论治,肺气通则全身气机通畅,肺气足则治节有权,津液得通。李师以宣肺利水为主要思路,临床上结合病证,辨证论治,颇有奇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肝主疏泄,能疏通畅达一身之气机。肝气为病,多易波及他脏。臌胀之初多肝气郁滞,郁则盛,脾胃主运化水湿,但脾胃气机的升降必借助肝气的疏达始能调和不病,今肝气不和不能正常疏达反来克伐,则脾失健运,水湿难以运化而停滞腹中形成胀满。臌胀的形成与肝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臌胀从肝论治是根据肝的升达疏泄作用对气、血、水、脏腑以及情志的影响作用和臌胀与脏腑、气、血、水的密切关系而确定的。临床上通过调肝的方法使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水调畅,进而使人体气血恢复调和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臌胀早期肝郁脾虚,气滞湿阻,宜疏肝理气,健脾祛湿;臌胀中晚期肝郁血瘀水停,宜疏肝活血,化瘀利水;臌胀中晚期肝肾阴虚水停,宜柔肝滋肾,养阴利水;臌胀中晚期肝气阳虚水停,宜补肝气,温肝阳。臌胀无论从病因、病机还是辨证施治中的理法方药选择上,均应注重调肝。  相似文献   

14.
首先阐述鼓胀的病因病机、证治大法,接着具体讲解鼓胀扶正祛邪八法。最后叙述了软坚化瘀不忘清邪利气、疏肝解郁不忘益气健脾、渗利水湿更当固护阴液三条证治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维生素B1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肠胀气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20例,采用维生素B1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结果:痊愈16例,有效4例,100%有效。结论:术后气血亏虚,脾胃受损,加之精神因素致使肝气犯胃,肝胃气滞使脾胃升降失司;术后尿潴留多为气血亏虚、膀胱气化失司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研究健中愈疡片治疗脾气虚型胃溃疡的效果及机理。方法:临床观察从症状、体征、症候疗效方面观察健中愈疡片治疗脾气虚型胃溃疡的效果,动物实验从精神、活动、食欲、皮毛及肠胀气等方面观察健中愈疡片对脾虚证的改善情况。结果:健中愈疡片组治疗后,患者胃脘疼痛、嗳气泛酸、腹胀痞满、纳呆食少、大便稀溏、体倦乏力等症状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效果优于胃舒平片组和法莫替丁胶囊组(P<0.05)。健中愈疡片组治疗后,大鼠精神转好,食欲增加,被毛转光泽,体重增加,肠胀气明显好转,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健中愈疡片正是从改善脾气虚证入手来促进脾气虚型胃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速度和愈合质量,改善其各种临床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臌胀的分类历史沿革来看,历代医家多从症状的角度对臌胀进行了粗略的分类,其分类有并列、有从属,或二者交叉。作者从症状结合病机的角度将臌胀分为气臌、血臌、水臌和虫臌4大类。并针对不同类型臌胀的病机,分别提出疏肝理脾,调畅气机;行气活血,软坚散结;培补肝肾,温阳利水;驱虫通络,理气行水的治则,且对与之相应的重点药方的运用进行概括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分析李用粹《旧德堂医案》中臌胀重症病案2则,归纳李氏轻可去实法、补肝用法、活血化瘀法等治法,并探讨其用药特点及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邵铭主任辨证论治阴虚型肝硬化腹水的经验,对阴虚鼓胀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进行分析探讨,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闫芍药  聂会勇  王锁良 《陕西中医》2020,(12):1763-1766
目的:研究加味双柏散外敷联合耳穴压豆对肝癌介入治疗疼痛患者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介入治疗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双柏散外敷联合耳穴压豆。比较两组疗效、干预前及干预7 d后疼痛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致痛因子、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7 d后,研究组有效缓解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胁痛及情志抑郁中医症状积分、致痛因子PGE2及5-HT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痞块、臌胀中医症状积分与干预前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水平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双柏散外敷联合耳穴压豆能够有效缓解肝癌介入治疗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