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冠心苏合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方法 以GC-MS法为检测手段,60%乙醇为释放介质,在(37±0.5)℃温度下,采用浆法100 r/min测定同一处方不同厂家生产的和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冠心苏合丸的物质组释放度,以考察不同厂家、不同批号冠心苏合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的差异.结果 A厂(批号9012742)、A厂(批号9011245)、A厂(批号8013353)、B厂、C厂和D厂的冠心苏合丸在240 min内物质组的平均累积释放率分别是:104.12%、107.38%、93.79%、69.33%、75.30%和101.36%,释放曲线的Weibull分布参数T50分别为(184.38±19.03)、(186.51±8.65)、(193.38±4.87)、(186.90±10.71)、(246.32 4±12.90)和(114.23 ±5.89)min,Td分别为(199.42±22.47)、(202.41±9.16)、(220.64±8.34)、(300.06±34.43)、(374.04±40.57)和(168.07±10.79)min.结论 不同厂家的冠心苏合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同一厂家不同批号间的冠心苏合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复方草珊瑚含片的物质组释放特性,探讨HPLC检测方法在以多组分整体为评价对象的复方草珊瑚含片的外释放特征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HPLC为检测手段,超纯水为释放介质,在(37±0.5)℃温度下,采用浆法75 r/m in考察不同批号复方草珊瑚含片的物质组释放特征。结果:20m in时I厂生产的批号为09100023,09100024,09080023的复方草珊瑚含片物质组的平均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89.53%,91.86%,69.51%;释放曲线的W e ibu ll分布参数T50分别为(5.42±0.52)、(7.40±1.07)、(10.85±2.00)m in,Td分别为(7.80±0.54)、(9.99±1.67)、(15.45±2.99)m in。结论:HPLC检测方法适用于以多组分整体为评价对象的复方草珊瑚含片的物质组释放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性、溶散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甲乙丙3个厂家的六味地黄丸,其中甲厂家采集了3个批号的样本,采用中药物质组释放度评价技术与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以桨法测定各时间点释放度,拟合释放曲线,计算释放动力学特征参数;检测各厂家批号六味地黄丸的溶散时间;分析六味地黄丸释药特征参数与其溶散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六味地黄丸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动力学特征符合Weibull释放模型,计算各Weibull分布参数T50和Td。甲、乙、丙三厂家丸剂的T50分别为107.01,134.33,13.01 min,Td分别为234.11,292.33,37.66 min,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厂家甲3个批号丸剂的T50分别为107.01,125.93,194.44 min,Td分别为234.11,385.42,206.17 min,批次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厂家甲(3个批号)、乙、丙六味地黄丸的溶散时间依次为32,43,37,35,21 min,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但存在一定差异;六味地黄丸的释药速率参数T50,Td与其溶散时间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存在显著的厂间、批间差异,其释药速率与溶散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桂枝茯苓丸的物质组释放特征,并对其进行可视化评价。方法:运用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理论,测定桂枝茯苓丸的物质组释放度,并采用物质组释放图谱、释放增量图谱、释放速率图谱,可视化评价桂枝茯苓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结果:桂枝茯苓丸具有缓释特性,不同丸剂物质组释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大蜜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符合Weibull和Higuchi释放模型。结论: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评价方法符合中医药的整体观,可用于表征中药复方制剂的释放动力学特征。可视化的评价方法可以直观地表达出不同制剂物质组释放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马钱子散物质组体外释放度,为马钱子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与。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桨法70 r/m in测定释放度。运用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理论,以马钱子散理论全溶出供试液的紫外光谱为标准谱,经Kalm an滤波计算,得到各样本的物质组释放度,并绘制释放曲线,采用零级释放、一级释放、W e ibu ll分布、H iguch i和R itger-Peppas方程等模型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各样本的物质组释放度在15m in时均可达到85%以上,马钱子散物质组的体外释药符合W e ibu ll分布模型。结论:以中药物质组释放度为评价理论,研究马钱子散体外释放特征,该方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好。表明中药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相关理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以推广和应用到中药给药系统设计、评价中,并在药物动力学水平赋予传统剂型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郭桢  凌昳  张继稳  葛卫红  石森林 《中草药》2010,41(11):1806-1808
目的研究龙胆泻肝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方法按《中国药典》桨法100 r/min测定龙胆泻肝丸的释放度,运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结合Kalman滤波法对龙胆泻肝丸物质组进行定量,并绘制释放曲线,获得龙胆泻肝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和多维释放特征。结果 龙胆泻肝丸的缓释特征明显,动力学特征符合Weibull和Higuchi释放模型。结论龙胆泻肝丸的释放机制可能属于骨架溶蚀型,提示传统丸剂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7.
叶英响  陈烨  翁夏蒙  吴素香  石森林 《中草药》2017,48(21):4425-4431
目的考察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对其进行可视化表征。方法运用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理论,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采用桨法装置测定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各时间点物质组释放率,拟合释放曲线,计算释放动力学特征参数;以市售最常见的水蜜丸、浓缩丸为参比制剂,对其他类型的六味地黄丸进行f2相似因子的计算评价;并采用物质组释放图谱、释放增量图谱,以期能够定量、整体并可视化评价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结果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符合Weibull释放模型,计算各Weibull分布参数T50和Td,除浓缩丸与水泛丸外,各类型丸剂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运用f2相似因子法对比,发现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具有一定的差异和相似性,通过物质组释放图谱与释放增量图谱可直观可视化地评价各类型丸剂的释放动力学特征。结论通过物质组释放动力学可以定量、整体并可视化地评价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的释放动力学特征,与古语所述"水丸取其易化,蜜丸取其缓化,糊丸取其迟化,蜡丸取其难化"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4,(2)
目的研究复方垂盆草缓释微丸的物质组"整体"释放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桨法测定复方垂盆草普通微丸和缓释微丸的释放度,温度(37±0.1)℃,转速为100 r/min。以复方垂盆草制剂理论完全溶出供试液的紫外吸收光谱为参照,运用化学计量学中的多元校正方法 (Kalman滤波)计算各样品溶液的物质组的相对计量值,并对此方法进行验证。根据此方法计算每个时间点的累积释放度,并绘制释放曲线,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复方垂盆草缓释微丸的物质组质量浓度在0.055 70.557 2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低、中、高质量浓度的精密度测定RSD分别为2.10%、1.22%、0.56%,稳定性测定的RSD分别为2.05%、3.52%、3.85%。从释放曲线得出复方垂盆草缓释微丸达到了缓释的目的,其释放特征符合Weibull模型。结论用多元校正方法对物质组进行计量估计,为描述复方垂盆草缓释微丸的释放动力学特征提供了一个较为实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方法评价银翘解毒片的释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中药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新理论在银翘解毒片释放特征评价中的适用性。方法:以Kalman滤波法为基础,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翘解毒片化合物组标准谱、线性、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研究,测定银翘解毒片及其粉末的化合物组释放特征。结果:方法学结果表明,在0.112~1.120mg生药/mL范围内银翘解毒片化合物组呈线性相关(r=0.9997);高、中、低化合物组浓度测定的RSD分别为0.05%、0.07%和0.31%,浓度分别为0.278,0.556,和1.120mg生药/mL的供试液化合物组在24h内稳定。结论:化合物组释放度能简洁、可视、直观地反映银翘解毒片多组分释放动力学特征,中药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新理论可以定量地揭示传统中药制剂的新内涵或其给药系统的活性组分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6,(11)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肉桂酸、芍药苷和丹皮酚)与物质组的溶出相关性。方法桨法测定自制大/小蜜丸、水丸、浓缩丸和蜡丸,以及5个厂家浓缩丸的有效成分和物质组在不同溶出介质(p H1.2盐酸-氯化钠溶液、p H4.0醋酸盐缓冲液、p H6.8磷酸盐缓冲液和蒸馏水)中的溶出度,计算累积溶出率。最小二乘法评价有效成分与物质组的溶出相关性,f2相似因子计算和区分各种丸剂溶出曲线相似度以及物质组溶出曲线。结果 5种自制丸剂和5个厂家浓缩丸的溶出度共分别拟合出60条和72条直线,相关系数大于0.9者分别占98.3%和98.6%。不同厂家肉桂酸、芍药苷、丹皮酚和物质组的溶出度相似性分别为82.5%、80.0%、60.0%和77.5%,其中肉桂酸和芍药苷在p H1.2介质中的溶出相似性最低,丹皮酚在p H6.8介质中的溶出相似性最高,物质组在蒸馏水中的溶出相似性最低。结论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与物质组溶出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两者溶出曲线具有合适的区分力,物质组溶出度可代表该制剂整体成分的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没食子酸、马钱苷、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为指标,筛选溶出度测定条件,建立六味地黄浓缩丸多指标成分的溶出度测定方法,计算并绘制累积溶出曲线,再通过相似因子(f2)比较不同厂家产品的溶出度差异。结果显示,最佳的溶出度测定条件为采用桨法,以250 mL 0.1 mol·L-1盐酸为溶出介质,转速100 r·min-1。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中4种成分的溶出曲线相似因子f2大多小于50,表明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溶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为完善六味地黄浓缩丸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九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每日加六味地黄丸。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一种定性分析六味地黄丸质量的方法。方法:将六味地黄丸样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3类,并扫描其近红外光谱,建立六味地黄丸PLS近红外定性分析数学模型。结果:通过优化,六味地黄丸定性分析模型的条件参数为:波段范围为4 000-9 000cm-1、样品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法+中心化"、模型阈值F为0.05。建模集样品的识别准确率、误判率和无法识别率分别为96.00%、0.66%和3.34%,检验集样品的识别准确率、误判率和无法识别率分别为98.72%、0.00%和1.28%。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六味地黄丸的定性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前脂肪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情况,以酶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的影响,油红O染色方法测定其对细胞内脂肪积聚的影响。结果10%以内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对分化过程中的GPDH升高有抑制作用,而对于分化过程中的脂肪积聚则有促进分解的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能促进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抑制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颈性眩晕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病人住院均行常规检查,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六味地黄丸改汤方。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症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干扰素导致的骨髓抑制及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干扰素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160例,随机分六味地黄丸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在应用干扰素治疗的同时口服六味地黄丸,对照组仅使用干扰素,丙肝患者两组同时加服利巴韦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血小板(PLT)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疗程为4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六味地黄丸可有效降低干扰素骨髓抑制及不良症状的发生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六味地黄丸为预防干扰素副反应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不同厂家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法(NIRS)对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进行快速测定。方法:采集不同厂家不同批号六味地黄丸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以HPLC测定值为参考,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丹皮酚定量校正模型。结果:经内部交叉验证,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52 1,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020 93;经外部验证集样品验证,该模型的预测均方差(RMSEP)为0.099 74,平均回收率为100.38%。结论:该预测模型准确可靠,可用于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含量的检测,实现大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研究多剂量口服六味地黄丸对细胞色素P450(CYP)3A4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试验设计, 8例健康志愿者口服六味地黄丸14 d(每天3次,每次8粒)的前后单剂量口服咪达唑仑15 mg, HPLC测定给药后咪达唑仑10 h内的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浓度。结果 口服六味地黄丸前与口服六味地黄丸14 d后的咪达唑仑ρmax,AUC0-10, CL/F和t1/2比值的90%可信区间分别为(44.5, 78.5) ng·mL-1, (58.9, 85.8) ng·h·mL-1, (116.4, 170.7) L·h-1和(88.1,124.9) h,口服六味地黄丸前后咪达唑仑tmax无明显差异。结论 口服六味地黄丸14 d对肠道CYP3A4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的溶出度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和马钱苷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溶出度第三法(小杯法)测定六味地黄丸的溶出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浓度。结果:马钱苷24 h的平均累积溶出百分率为94.42%,丹皮酚24 h平均累积溶出百分率为68.7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同时用于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的两种成分的溶出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