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7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退热、抽搐停止、神志清醒时间亦短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常规治疗可提高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4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对照组为78.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抽搐、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提高临床疗效,较快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儿9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儿早期给予降颅压治疗和抗病毒治疗,依据患儿不同情况辅以镇静止惊、退热、能量合剂及对症治疗,部分患儿应用抗生素,恢复期给予营养脑细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7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留观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首发癫痫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8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退热、抗癫痫与抗病毒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同时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远近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为(4.1±2.2)d、癫痫症状控制时间为(2.9±0.8)d、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为(5.1±2.0)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远期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可加速疾病治愈速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4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4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其中随机对照组62例,队列研究组80例。随机对照组患者分为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队列研究组患者分为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分别比较2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随机对照组和队列研究组中,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降低体温、缓解抽搐、意识恢复、平均住院时等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结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J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热毒宁注射液,疗程5—7d。结果:热毒宁注射液结合阿奇霉素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结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4,(12):1585-1586
目的:观察热毒宁保留灌肠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70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热毒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快,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证候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保留灌肠与静脉用药)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对证候疗效无显著差异,保留灌肠比静脉用药退热更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新黄片治疗肝肿瘤性癌性发热的疗效。方法:56例肝脏肿瘤癌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毒宁注射液静滴,联合新黄片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栓纳肛。两组治疗用药15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新黄片灌肠治疗肝肿瘤引起癌性发热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奥德金)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77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神志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较好且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小平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044-1045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26例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ESS评分及体温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出血,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联合大黄乌梅合剂高位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除西医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大黄乌梅合剂高位保留灌肠(3-4周)和中药辨证治疗(7-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肝功能、凝血功能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44.0%,对照组为28.0%,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后ALT、ALB、PT、PAT和HMGB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8周后ALT、TB IL、PT、PAT和HMGB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口服加高位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中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6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为观察中药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以中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对照组35例仅中药内服,疗程3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3.3%,对照组为62.8(%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灌肠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脾氨肽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海燕  纪建兵 《河北中医》2010,32(11):1668-1670
目的观察脾氨肽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给予脾氨肽冻干粉口服联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42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3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体温及皮疹、痊愈天数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短于对照组。结论脾氨肽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五倍子泻心汤合热毒宁注射液对口疮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方法将122例口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五倍子泻心汤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两组同时均给予水溶性维生素,如合并感染者给予注射用阿莫西克拉维酸钾,比较两种药物在5~7 d疗程内的退热、口腔溃疡愈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3%(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较对照组消失早(P0.05)。结论五倍子泻心汤合热毒宁注射液退热效果和溃疡愈合效果明显优于热毒宁注射液,并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 5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早期属中医湿热发黄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保留高位灌肠,每日1次,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两组有效患者治疗后腹胀改善时与黄疸消退时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8%,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TBiL明显下降(P<0.05),PTA明显升高(P<0.05);TBiL的下降和PTA的上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胀改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证属湿热发黄证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予以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赵会玲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249-2250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止溃结汤内服和愈结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止溃结汤内服和愈结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解毒泄浊法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9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制解毒泄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予以单纯西医治疗,常规低盐、低脂、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等对症处理,如降压、改善贫血、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治疗组9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由生大黄、六月雪、土茯苓、丹参等组成)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1%,治疗组为81.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以及西药灌肠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比较2组的症状积分、肠镜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9%,对照组为7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及镜检积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