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于尿毒症大鼠腹膜透析效能及腹膜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对于尿毒症大鼠腹膜透析模型进行长期腹膜透析治疗,采用腹透液加入灯盏花素进行干预,对比用药组与对照组D/P肌酐和超滤量的变化。结果: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间D/P肌酐、超滤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855);高浓度组、低浓度组的D/P肌酐、超滤量均较对照1组显著升高(P<0.05),但低于对照1组(P<0.001)。组织病理学结果:间皮细胞完整性破坏、间皮下基质积聚、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毛细血管的增生等方面,程度上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1组、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对照2组。结论:灯盏花素能够对腹膜间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能够提高腹膜透析效能。  相似文献   

2.
黄芪注射液对26例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按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把26例稳定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分为高转运(6例),高于平均转运(12例),低于平均转运(8例),共3组。观察各组在腹透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40g/d)前后每透析周期平均净出超量(μF)及每周尿素氮清除指数(KT/V)的变化。结果:加入黄芪注射液后26例患者的μF及每周KT/V值均有显著提高(P<0.01),在不同腹膜转运的各组内,除高转运组6例患者每周KT/V值升高无差异外,其余两组的μF及每周KT/V值均有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腹透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能提高腹膜透析效能,增加出超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膜高转运持续不卧床式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分析影响证型的相关因素,为中医药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医院腹膜透析中心长期随访的80例CAPD患者,记录症状体征与舌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常规测定患者血糖、血胰岛素、肝肾功能、透析液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临床指标,行腹膜平衡试验评估腹膜转运功能(D/Pcr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及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估(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nutritional assessment,MQSGA)积分等。根据D/Pcr值分为高和高平均转运组(D/Pcr≥0.65 A组)、低和低平均转运组(D/Pcr0.65 B组),比较分析各组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1)A、B组血HOMA-IR、hs-CRP、MQSGA、血白蛋白(ALB)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脾肾阳虚为主;标实证以湿浊、血瘀为主,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伴胰岛素抵抗者,以湿浊合并血瘀证为主;伴微炎症者,以湿热证为主;伴营养不良者,以脾肾阳虚证为主。结论:腹膜高转运CAPD患者的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脾肾阳虚为主,标实证以湿浊、瘀血为主,胰岛素抵抗、微炎症、营养不良等临床合并症影响患者的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60-156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类中药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87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丹参组、川芎嗪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各组分别予灯盏花素注射液、丹参粉针、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对照组不给予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治疗周期为15天。治疗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结果:灯盏花素组和丹参组的治疗后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川芎嗪组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灯盏花素组和川芎嗪组的治疗后PA、RB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丹参组治疗后PA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各组之间的上述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灯盏花素组、丹参组和川芎嗪组的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灯盏花素组和川芎嗪组的PA、RB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丹参组P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具有较好改善作用,其中以灯盏花素作用最为全面。  相似文献   

5.
含川芎嗪腹透液对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按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将24例稳定的持续非卧床腹膜的(CAPD)患者分为腹膜高转运(4例)、高于平均转运(11例)、低于平均转运(8例),低转运(1例)4组,观察各组在腹透液中加入川芎嗪(240mg/d)前后每透析周期平均净出超量(UF)及每周尿素氮清除指数(KT/V)的变化。结果:加入川芎嗪后24例患者的UF及每周KT/V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脾肾亏虚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腹膜转运功能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Twardowski腹膜平衡试验(PET),PET前夜行标准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腹透液存留8~12h;取坐位,引流出前腹透液,完成引流后卧位,将2L 1.5%葡萄糖腹透液注入腹腔;分别在0h、2h、4h留取腹透液并2h留取血液,检测尿素氮、肌酐、葡萄糖,最后放出腹透液,称量腹透液排出量;治疗前后行PET试验,测定4h腹透液肌酐与2h血肌酐比值(D/P0);超滤量(UF):充分引流透出液,准确计算每一透析周期透出液量与入液量差值为净出超量,观察净超滤量变化;留取24h尿液及24h腹透液,查尿肾功能、腹透液肌酐、尿素,称量体重,尿量、脱水量,根据尿素清除指数(总KT/V)和每周肌酐清除率(TCcr)(L/周)及各组腹膜转运功能;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贫血、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等,根据肾功能、水肿及24h出入水量,调整腹膜透析的剂量及浓度。白天只在更换透析液的短暂时间内不能自由活动,其他时间可自由活动或从事日常工作。对照组18例维持透析及常规血透用药。治疗组18例静注参麦注射液,50m L/次,1次/d;其他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Hb、ALB、Cr、PTH、D/P0比值、超滤量、总KT、总Ccr、尿量、腹膜转运功能改变、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Hb、Cr、Alb、PTH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D/P0比值、超滤量、总KT/V、总Ccr、尿量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膜溶质清除指数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脾肾亏虚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腹膜转运功能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32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与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①采用Young等修订的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②采用标准腹膜平衡试验(PET)评估患者的腹膜溶质转运特性;③根据患者24h透出液、尿液,测定其肌酐、尿素氮及蛋白值.计算出尿素清除指数(KT/V)、校正蛋白分解率(nPCR),并计算残余肾肌酐清除率(rCcr).结果:①依据SGA评分,CAPD患者营养不良总发生率53.1%;与营养良好组相比,营养不良组患者的Hb、Alb、BUN、Cr、Ch、TG、三头肌褶厚度、髂皮褶厚度低于营养良好组,CRP明显升高;营养不良组水肿发生率明显增高;②按腹膜溶质转运特性划分高转运纽和低转运组,高转运组的血清Alb和nPCR显著低于转运组;③营养良好组KT/V、rCcr及残余尿量均高于营养不良组.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纠正有关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惠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内使用大剂量肝素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效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稳定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 2 1例 ,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在腹腔内加入大剂量肝素 ,另一组则使用常规剂量的肝素 ,观察 3个月。在观察初期及观察 3个月后分别计算患者的腹膜肌酐清除率及出 /凝血时间。同时观察患者堵管、腹腔出血及感染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 3个月后发现治疗组腹膜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而两组在堵管、腹腔出血及感染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内使用大剂量肝素可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效能且初步认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32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与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①采用Young等修订的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②采用标准腹膜平衡试验(PET)评估患者的腹膜溶质转运特性;③根据患者24h透出液、尿液,测定其肌酐、尿素氮及蛋白值,计算出尿素清除指数(KT/V)、校正蛋白分解率(nPCR),并计算残余肾肌酐清除率(rCcr)。结果:①依据SGA评分,CAPD患者营养不良总发生率53.1%;与营养良好组相比,营养不良组患者的Hb、Alb、BUN、Cr、Ch、TG、三头肌褶厚度、髂皮褶厚度低于营养良好组,CRP明显升高;营养不良组水肿发生率明显增高;②按腹膜溶质转运特性划分高转运组和低转运组,高转运组的血清Alb和nPCR显著低于转运组;③营养良好组KT/V、rCcr及残余尿量均高于营养不良组。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纠正有关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腹部电子按摩器提高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效能的临床研究徐琳,毛黎明,马勤,郭晶我们根据中医按摩术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理论,研制腹部电子按摩器对30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以期提高透析效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199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给予不稳定心绞痛治疗组的36例患者用灯盏花素20ml及丹参粉针0.4g静脉滴注14天,并设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素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64.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可抑制不稳定心绞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12.
灯盏花素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用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控制血压,治疗组另用灯盏花素注射液3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及尿素氮(BUN)、肌酐(Sc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灯盏花素是治疗高血压肾病的安全、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震荡伤的疗效。方法将45例48眼视网膜震荡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10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滴,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0 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0例,总有效率8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震荡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黄芪注射液合盏花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志春  汪朝辉 《河北中医》2004,26(8):630-632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合灯盏花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76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4 0例和对照组 36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合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 ,对照组口服抵克力得 ,观察治疗 4周后 2组临床症状、心电图疗效及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溶酶体膜糖蛋白 (CD6 3)、血浆C -反应蛋白 (CRP)水平改善的情况。结果 ①治疗组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伴随症状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 ;②治疗 4周后 ,治疗组和对照组间血小板CD6 3、血浆C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 (P <0 .0 1,P <0 .0 5 ) ;而治疗后 2组间上述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黄芪注射液合灯盏花素注射液能较好地缓解UAP患者的临床症状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缺血、抗血小板活化、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灯盏花素50 mg+生理盐水500 mL静滴,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500 mL静滴,2组疗程均为15 d,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1979-2016年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中有关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并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累计1202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提高心绞痛疗效[RR=1.23,95%CI(1.17,1.30),Z=7.74,P<0.01],心电图疗效[RR=1.32,95%CI(1.21,1.44),Z=6.26,P<0.01].灯盏花素注射液还可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提高疗效,但本研究仍有局限性,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豚鼠及大鼠对注射用灯盏花素诱导的主动全身过敏反应(ASA)的表现,增加与过敏反应相关指标的检测,探索从多层次、多方面评价中药注射剂潜在的过敏性。方法将Hartley豚鼠及BN大鼠分别随机分为卵蛋白(OVA)组、注射用灯盏花素组、阴性对照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进行ASA实验,观察药物激发后30 min动物ASA。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采用放免法检测BN大鼠在致敏前、致敏第18日以及激发后血清总IgE水平的变化。结果对Hartley豚鼠或BN大鼠,OVA组均呈现阳性过敏反应症状,注射用灯盏花素组则为阴性。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OVA组或灯盏花素组肺组织血管周围均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等免疫病理表现。与阴性对照组或药物致敏前比较,OVA组或灯盏花素组大鼠给药后血清总IgE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增加不同品种动物及指标,能更全面评价注射用灯盏花素的潜在致敏性。  相似文献   

18.
张东风 《河北中医》2011,33(9):1377-1379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注射用灯盏花素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34例,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8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2周后停药1周,5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智力障碍程度、肢体功能及中医证候疗效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智力障碍程度和肢体功能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有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90例DPN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疗程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灯盏花素50 mg,1次/d,2周为1个疗程,间隔2周后进行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神经症状、体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优于对照组的71.11%(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症状、体征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MNCV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SNCV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AOC、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并高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显著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能改善DPN患者神经症状、体征,改善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合降糖胰生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选用灯盏花素注射液20m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一次,2周为一个疗程。并同时口服降糖胰生胶囊4粒,每日三次。对照组在控制饮食和达美康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脂必妥,每次3粒,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5.0%。结论:使用本办法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的一种有效和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