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胡婉丽 《陕西中医》2012,33(1):44-4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散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按照强心、利尿、扩血管、营养心肌等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脉散(人参、黄芪、川芎、丹参、红花、檀香、赤芍、茯苓等)口服,两组均观察治疗后心力衰竭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散与西药合用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强心通脉颗粒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医药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将2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通脉颗粒.观察治疗前后心衰积分(采用lee氏)、心功能测定、6min步行试验及中医证候疗效积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衰积分、心功能测定、6min步行试验、中医证候疗效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药强心通脉颗粒能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通脉颗粒,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的心衰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6 min步行距离。结果强心通脉颗粒能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有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云飞  礼海  张艳 《天津中医药》2010,27(6):462-464
[目的]观察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60例慢性心衰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强心通脉颗粒,用药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的疗效、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变化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并分析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及证候积分等变化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心功能指标(P0.05)有统计学差异,证明本药安全有效。[结论]强心通脉颗粒对于慢性心衰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脉强心汤治疗慢性心衰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脉强心汤对慢性心衰的疗效及机理.方法:按标准选择55-73岁慢性心衰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在慢性心衰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通脉强心汤.对照组仅接受慢性心衰的标准治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受试组与对照组在主要临床症状变化、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脉强心汤对慢性心衰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62-1663
目的:观察强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本院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心衰,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心颗粒,疗程14 d。依据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和SF-36健康调查表评价强心颗粒对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及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14 d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及症状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的治疗组在社会限制、情绪、症状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心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更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社会限制、情绪、症状等。这说明强心颗粒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心衰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更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强心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及6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0例慢性心衰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中药治疗组30例给予益气强心饮口服,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6MWT距离,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药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强心饮可改善慢性心衰病人血浆BNP水平,提高6MWT距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的心功能疗效及心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本实验以结扎冠状动脉主干下2~4mm致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再进行饥饿疗法以及力竭式游泳作为慢性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强心通脉颗粒大剂量组和强心通脉颗粒中剂量组,服药8周后,测心脏功能和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强心通脉颗粒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衰大鼠精神状态、毛发等一般状况;明显改善慢性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情况;明显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论:强心通脉颗粒可以达到改善慢性心衰大鼠的心肌形态结构,抑制心肌肥厚,减少心脏重塑和心肌重构,逆转和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心通脉方在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90例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我院接收诊治的次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和强心通脉方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和心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强心通脉方治疗慢性心衰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对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心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口服β受体阻滞剂、ACEI或利尿剂的同时,加用地高辛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心通脉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1)。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钠肽(BN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心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常规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的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包括心电监测、吸氧、口服西药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口服益气通脉汤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后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LVESD和LVEDD均呈下降趋势(P<0.05),2组患者的LVEF均呈上升趋势(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常规临床西药及益气通脉汤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以及心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心衰大鼠模型,观察参草通脉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其血清脑钠素(BNP)水平影响的相关性。方法: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造成大鼠慢性心衰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即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为未手术造模的正常大鼠。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常规等容积灌胃蒸馏水每次3mL,日2次;用药各组的大鼠按人鼠剂量换算公式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LVIDs、LVIDd、EF%和血清BNP。结果: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组LVIDs、LVIDd明显增大,血清BNP的含量增高,EF%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心衰大鼠血清BNP的含量,减小LVIDs、LVIDd,提高EF%(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P>0.05。结论 :参草通脉颗粒降低心衰大鼠血清BNP的含量,且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心方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基于cTnI水平的变化,探讨强心方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强心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而对照组仅使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时间均为8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TnI和NT-proBNP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TnI和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强心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TnI和NT-proBNP指标均有改善作用,且强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我院院内制剂加味参附颗粒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颗粒,每次1包,每日2次,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在自觉症状、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的改善及心功能改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附颗粒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减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接受真武汤加减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均持续1个月。比较2组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心脏结构参数、心功能参数。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sICAM-1水平,超声心脏结构参数、心功能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血清中sICAM-1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结构参数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可有效抑制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黏附分子表达,优化心脏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王强  孟云辉  付达 《河北中医》2012,(10):1451-1453
目的观察通腑泄浊法治疗腑实证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腑实证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通腑泄浊汤。2组均治疗7 d。观察2组治疗后喘憋、水肿、腹胀改善情况及心功能变化情况,记录2组治疗期间呋塞米日使用量,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钾、血尿酸水平。结果治疗组喘憋、水肿及腹胀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心功能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6.1%,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2.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患者呋噻米日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钾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上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泄浊法治疗腑实证CHF疗效满意,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利尿剂用量,改善电解质紊乱和高尿酸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AP)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SAP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纳入研究,入选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均分为西药组与桃红组,西药组给予常规单纯西药治疗,桃红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流变)、血清学、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桃红组总有效49例(94.23%),西药组为40例(76.92%),桃红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TC、TG、LDL-C、HDL-C,心功能指标LVEF、LVESV、LVEDV,血流变指标WBV、PV、FIB,血清学指标NT-proBNP、hs-CRP、VEGF、MMP-9均可见改善,同时桃红组均较西药组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能够提高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性应激反应,对于延缓心衰进程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刘金玲 《西部中医药》2011,24(12):62-6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心力衰竭且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7例在常规西药抗心衰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抗心衰西药治疗.于用药12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为68.6%(P...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颗粒剂对慢性心衰(CHF)患者的心功能和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120例气虚血瘀证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心颗粒(中药免煎颗粒复方),两组均连续服药21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质量、血浆BNP、LVEF和6min步行距离(6MWT)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改善,均能减轻体质量、降低血浆BNP,提高LVEF、6MWT水平,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进一步改善气虚血瘀证CHF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强辛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加服强辛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0%(P=0.05),治疗组对LVEF、LVDD、LVDS、VE/VA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强辛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