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肌注维生素B1(对照组)和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干预组)的方法进行处理,观察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的发生率评价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30.2±3.4)h、肛门排气时间(41.5±4.1)h,均早于对照组的(48.3±4.2)h和(54.6±5.2)h,干预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能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诱导联合足三里按摩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2月腹部手术术后患者161例并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术后6 h后足三里穴位按摩5 min,早、中、晚各1次,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心理诱导。观察2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腹胀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均<0.05)。结论心理诱导联合足三里按摩可明显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与肌肉注射组,每组各45例。穴位注射组采用维生素B_1100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肌肉注射组采用维生素B_1100mg肌肉注射,观察两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穴位注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优于肌肉注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86.6%,肌肉注射组为71.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临床疗效优于肌肉注射组。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可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促进阑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用维生素B1注射液足三里穴注射,对照组用维生素B1注射液肌注。结果: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平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后头晕、腹胀等症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注射液足三里穴注射促进阑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优于维生素B1注射液肌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吴菜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早期活动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吴茱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4%,对照组为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术后怠者采用吴茱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疗效确切,可缩短肛门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散足三里穴位敷贴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患者共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加味四逆散足三里穴位敷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及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2天,观察组胃泌素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四逆散足三里穴位敷贴可显著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蠕动,而调节血清胃泌素水平是其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储媛媛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1186-1188
目的 观察中药浴足联合艾灸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为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提供中医药解决思路.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110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药浴足联合艾灸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腹胀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3.69 ±4.58)h,对照组为(21.84 ±6.12)h,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1.37 ±5.28)h,对照组为(29.60±7.34)h,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胀发生率为29.09%,对照组为67.2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腹部手术后患者给予中药浴足联合艾灸治疗,可使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缩短,腹胀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该疗法可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马朝晖  马海福 《新中医》2017,49(12):135-138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加足三里穴位注射促进围手术期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观察的29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73例,A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C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D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记录4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B组与C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与A组、B组、C组相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48 h胃动素、胃泌素分别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术后24 h、48 h胃动素、胃泌素分别与术前相比较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组术后24 h、48 h胃动素、胃泌素分别与同期A组相比较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24 h、48 h胃动素、胃泌素分别与同期A、B、C组相比较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改善胃肠激素分泌,且优于单纯使用中药灌肠或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联合治疗利于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厚朴粉敷脐与针刺足三里疗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将42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厚朴粉敷脐与针刺足三里疗法,观察两组病例至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7.3±2.1)h与(14.5±5.3)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肛门排气平均时间分别为(18±7.9)h与(49±10.6)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26.4±10.2)h与(60.8±21.5)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厚朴粉敷脐联合针刺疗法能有效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水足浴配合按压足三里穴位促进剖腹产术后肛门排气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新兴县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择期剖腹产手术的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剖腹产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于术前加强培训,手术后8 h开始按压足三里,产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温水足浴,至肛门排气。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腹产术后温水足浴按压足三里穴位,可促进肛门早期排气,使产妇尽早恢复正常饮食,预防奶胀的发生,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药熨配合电针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并用吴茱萸药熨神阙穴及电针足三里穴。结果:观察组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熨配合电针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正> 针刺对机体胃肠道功能的调整作用已被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但以往的报道,偏重于针刺即时的效应,关于针刺后效应对胃肠运动的影响了解甚少。本文运用体表胃电图、肠电图对针麻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进行观察,发现针刺麻醉后,这种长时间运针所产生的针刺后效应,能减轻因手术刺激,麻醉药物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现将结果分述于下: 方法 1.观察对象:66例胃大部切除术中针麻20例、硬膜外麻醉26例、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对妇科腹部手术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同时分析其控制炎性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在夷陵医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妇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包外敷,并加用红外线照射提高中药吸收效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患者在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情况;术前、术后第1天、第4天血清胃动素、炎性反应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中药外敷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胃肠激素胃动素(MOT)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术后第4天MOT水平较术后第1天均明显升高,且中药外敷组MOT水平高于对照组;两患者术后第1天IL-6、CRP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增高,术后晨IL-6、CRP水平较术后第1天均回落,且中药观察组术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包外敷可使腹部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且有控制炎性反应进展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赵语华  周艳伟  高晓玲 《河北中医》2007,29(10):878-880
目的 观察畅枢汤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温盐水洗胃、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畅枢汤150 mL保留灌肠,12 h1次.观察2组患者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平均胃肠减压放置时间.结果 治疗组<2周恢复胃排空功能16例,<3周恢复24例,<4周恢复30例,>4周恢复1例.平均胃肠减压放置时间13.5日.对照组<2周恢复胃排空功能4例,<3周恢复12例,<4周恢复18例,>4周恢复6例,平均胃肠减压放置时间24.6日.2组在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程度及胃肠减压放置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畅枢汤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疗效确切,费用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抬臀运动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除常规的术后护理外,术后第一天开始做抬臀运动;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T1),肛门排气时间(T2)。结果:试验组的T1和T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抬臀运动可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脊柱手术对胃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脊柱手术患者,20例四肢手术患者,20名健康者,脊柱手术组术前及术后的均行胃电图检查,其中20例行X线钡餐造影动态胃蠕动波记录,脊柱手术组术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中药香砂养胃丸、艾灸、吗丁啉治疗,同时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胃电图变化,结果:脊柱手术组术后胃电节律有明显异常,频率和振幅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胃蠕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党参通气口服液对实验兔腹部手术后小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5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予复方党参通气口服液)、对照组(予四磨汤)、空白组(予生理盐水)。术后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小肠肌电节律(BER)、血浆中胃肠激素MOT、SP的变化及小肠推进率。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复方党参通气口服液能改善BER恢复、增加实验兔小肠推进率、刺激兔胃肠激素的分泌增多。结论复方党参通气口服液可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时间医学模式下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直肠癌Miles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于术后的13:00和5:00分别在双侧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0.5mL,对照组60例不予特殊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45.05±8.64)h,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为(74.65±16.32)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可有效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健脾利水方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试验组38例在术后24~48 h内插胃管鼻饲进食及中药益气活血健脾利水方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2次鼻饲;对照组38例在术后24~48 h内插胃管鼻饲进食;两组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试验组中给予益气活血健脾利水方加奥美拉唑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及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情况;两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结果:试验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因出血出现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疗效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鼻饲中药益气活血健脾利水方,促进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