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脓毒症病情及预后判断的指导价值。方法 46例脓毒症患者按病情轻重分早期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分别比较组间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WBC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并行PCT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分析;同时按PCT水平,分为PCT<5.0、5.0~<10.0、PCT≥10.0ng/mL 3组,比较各组的病死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外周血培养结果。结果脓毒症休克组与其他两组比较,PCT、CRP、WBC和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早期脓毒症组比较,PCT、CRP、APACHE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5);随着PCT水平升高,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呈增高趋势,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P<0.05),同时血培养阳性率升高。结论血PCT对脓毒症病情判断及评估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在小儿脓毒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90例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分为脓毒症组40例和非脓毒症组50例,入院后对两组患儿进行PCT、CRP测定和WBC计数,比较两组患儿的测定结果和PCT检测阳性率.结果 脓毒症组血浆PCT水平高于非脓毒症组(t=44.746,P<0.01),脓毒症患儿中严重组PCT高于非严重组(t=9.899,P<0.01),CRP水平和WBC计数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PCT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x2=38.154,P<0.01).结论 血浆PCT检测对小儿脓毒症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对于判断病情程度、检测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1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分为细菌组、支/衣原体组和病毒组,并选取同期5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计数。结果治疗前,细菌组PCT、CRP和WBC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支/衣原体组、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PCT阳性率高于CRP和WBC,支/衣原体组和病毒感染组PCT阳性率低于CRP和WBC(P<0.05)。不同感染组治疗后PCT、CRP和WB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能用于新生儿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能有效反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小叶性肺炎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小叶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6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WBC、CRP、PCT的差异,并比较这三项指标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观察组的WBC、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PCT诊断的特异度(96.67%)明显高于WBC计数(83.33%)及CRP(85.00%),P<0.05;WBC计数与CRP诊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诊断的灵敏度(95.00%)明显高于WBC计数(83.33%)及PCT(86.67%),P<0.05,WBC计数与PCT诊断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叶性肺炎的诊断上,PCT的特异度明显高于WBC计数及CRP,CRP的灵敏度明显高于WBC计数及PCT,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10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为感染组,8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为非感染组,8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PCT、CRP、WBC水平。结果感染组PCT、CRP、WBC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及WBC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敏感性可达87.8%,特异性为93.5%。结论 PCT、CRP及WBC联合检测可以早期辅助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在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ICU病房脓毒症患者60例,分为脓毒症组28例和严重脓毒症组32例两组,所有患者均入院24h内进行CRP、WBC和PCT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严重脓毒症组PCT含量比脓毒症组明显增高,三项炎症指标在严重脓毒症组中的水平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计数及分类、CRP、PCT联合检测,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进展评价以及疗效预后判断上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实验组(其中细菌感染组30例,病毒感染组30例),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全血CRP、血常规中WBC进行联合检验,比较两组儿童的差异。结果所有儿童经诊断后,细菌感染组患儿CRP阳性率(93.33%)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儿CRP阳性率(13.33%),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CRP阳性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性疾病患儿WBC阳性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WBC阳性率(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全血CRP、血常规中WBC联合检验,可进一步了解患儿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00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WBC、CRP、TNF-α水平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WBC、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BC、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护理中应用可降低...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8,(8):1385-1387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对恶性肿瘤伴感染患者临床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50例资料作为肿瘤感染组,另选取肿瘤门诊经复查后无发热性感染患者50例资料作为肿瘤对照组;再选取来院健康体检自愿参与研究试验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BC)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与诊断的相关性。结果:肿瘤感染组患者各指标(PCT、CRP、NBC)水平测得值高于肿瘤对照组(P<0.05),而WBC水平检测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对照组相较健康对照组其CRP水平检测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NBC以及WBC水平检测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值经诊断后其敏感度为76.70%、阳性预测值为95.70%、特异性为97.70%、阴性预测值为77.50%。结论:PCT检测值的异常可作为诊断肿瘤患者并发感染的炎性指标,有效弥补CRP、WBC、以及NBC水平的异常在肿瘤学中的诊断效能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脓毒血症导致急性肾损伤(AKI)中的指导意义。方法脓毒血症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再将其分为AKI阳性组(8例)和AKI阴性组(42例),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人员的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水平。结果实验组PCT、CRP和WBC结果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阳性组较AKI阴性组PC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WBC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导致急性肾损伤患者,PCT浓度比CRP和WBC敏感,可评估由脓毒血症导致急性肾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本次观察组为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对照组为同期的40例正常新生儿,回顾性分析两组受检新生儿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结果,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治疗前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非常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同时显著高于观察组新生儿恢复期,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降钙素原的阳性率为75%,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降钙素原的阳性率7.5%,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为42.5%,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早期诊断中,对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检测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ICU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5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抗感染、吸痰、机械通气、雾化、翻身拍背等气道管理、常规治疗,观察组要在此基础之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分数(NEUT)、CRP、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NEUT、CRP、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CU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头孢美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60 例 CAP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每次 0.4 g,静脉滴注,每天 1 次,疗程 1 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注射用头孢美唑钠,静脉滴注,每次1.0~2.0 g,每天2次,疗程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和治疗前后的PCT、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以及不同肺炎严重指数(PSI)患者的PCT、CRP、WBC水平,Spearman法分析CAP患者PCT、CRP、WBC 与 PSI等级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的有效率为 6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5.00%(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抗生素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CT、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CT、CRP、WB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SI Ⅳ级患者的 PCT、CRP 水平显著高于 PSI Ⅲ级、Ⅱ级患者(P<0.05);不同 PSI 等级患者的 WB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与PSI等级呈正相关(r=0.538,P<0.05),CRP、WBC与PSI等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头孢美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CAP,可缩短患者住院、用药时间,有效降低患者PCT、CRP、WBC水平。血清PCT水平与PSI等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意义及预后价值,为烧伤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及降低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1 37例烧伤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为烧伤脓毒症患者将其分为脓毒症组(20例)与非脓毒症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测定;2 34例烧伤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不同将其分为脓毒症死亡组(10例)与脓毒症生存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测定。结果 1脓毒症组患者在烧伤后1~5 d、6~10 d、11~15 d、16~20 d、21~25 d、26~30 d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脓毒症诊断时、脓毒症确诊后1~4 d及确诊后5~8 d,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生存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应长期持续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便早期预测烧伤脓毒症的发生几率,并对烧伤脓毒症的预后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患者实施早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效果。方法385例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的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0例)和观察组(1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入住ICU 8 h内行CVVH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血气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酸碱度(pH)、血乳酸(LA)、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PCT、CRP、IL-6、IL-10、WB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CT、CRP、IL-6、IL-10、WB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aO2、PaO2/FiO2、pH、LA、HR、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PaO2/FiO2、pH、MA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A、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12.01±1.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5±1.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实施早期CVVH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炎症介质,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氧合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组织及器官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9月在我院ICU住院病情较重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分成A、B两组,A组合并感染的患者70例,B组无感染的患者70例,观察A、B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PCT水平对重症感染的诊断价值。将A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患者根据PCT水平进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按照临床指南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CRP水平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 (1) A、B组患者CRP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CRP诊断重症感染的阳性率达95.714%。A、B组患者PCT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PCT诊断重症感染的阳性率达97.143%。A组患者的CRP及PCT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治疗前后CRP比较有差异,治疗后CRP均降低(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比较有差异,观察组CRP更低(P 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有差异,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更短(P 0.05)。结论 PCT对ICU重症感染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PCT水平可以用于指导重症感染患者抗生素用量的调整,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CRP)联合C反应蛋白(PCT)检测在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某院接收的血流感染患者71例,将其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同期其他局部感染患者70例,将其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行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血清CRP、PCT水平,之后做菌种鉴定与血培养,同时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试验组血清CRP、PCT水平检测阳性率为70.42%、97.18%,均比参照组的8.57%、88.57%高,差异较明显(P<0.05);71例血流感染患者中,48例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比23例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更高(P<0.05)。结论:临床对血流感染患者开展早期诊断工作时,予以CRP联合PCT检测的效果较显著,可明显提升PCT诊断评判水平,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定量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58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及42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PCT,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的CRP,并同时检测患者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结果:58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PCT、CRP及WBC均显著升高(P〈0.01)。PCT及WBC在两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3.1%、72.4%和63.8%;特异性分别为85.7%、59.5%、71.4%。对细菌感染的诊断PCT比CRP及WBC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P〈0.01)。结论:血清PCT检测优于血清CRP和WBC检测,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感染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曲靖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6月-2019年2月收治的细菌感染患儿65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65例作为对照组。临床对2组进行PCT、WBC及CRP检查。比较2组PCT、WBC、CRP水平及试验组各指标检测阳性率。结果试验组细菌感染患儿PCT、WBC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PCT、WBC及CRP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及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P均<0.05)。结论与健康儿童比较,细菌感染患儿PCT、WBC及CRP水平显著增加,PCT、WBC及CRP三项联合检测对提升疾病检测阳性率及早期诊治患儿的作用显著,最终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遵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12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6%,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试验组患儿复发率为5.36%,对照组患儿复发率为16.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