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各项常规专科护理,干预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治疗4周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结果 治疗2周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及SA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加行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情程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冠心病并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分成两组,A组55例,予以人性化护理,B组55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心率、心绞痛发作、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率、血压及心绞痛发作次数、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A组与B组比较,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显著护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治疗后的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实行一般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实行综合措施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及介入治疗后康复.2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的评分,观察记录随访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SAS、SDS及SF-36的量表评分基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SDS以及SF-36的得分明显改善(P<0.05);而且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效果(t=2.142,P=0.034;t=13.109,P<0.01;t=12.372,P<0.01).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介入治疗后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血糖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需求,评价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疼痛控制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为心内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诊治的11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对症用药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以1∶1比例法分组护理。对照组(n=56)患者采取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n=56)患者采取心内科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疼痛控制效果。结果 干预前,组间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简化SF-36生活质量量表躯体功能(BP)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均> 0.05);干预后,组间SAS、SDS、BP评分比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组间疼痛控制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8.21%)高于对照组(80.35%)(P <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期间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可以促进疼痛控制,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获得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各项常规专科护理,干预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治疗4周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及SA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加行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择期开颅手术的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6例择期开颅手术患者,将患者统一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AS评分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的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DS、SAS评分均较高(P> 0.05);护理干预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3.26±3.52)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0.50±3.08)分(P <0.05)。结论择期开颅手术患者护理中引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96例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48例使用常规治疗外加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48例使用常规治疗外加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法对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治疗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SAS、SDS评分上无差异,P>0.05;而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时发现,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较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6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负性情绪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增强,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外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治疗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减少了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并且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的效果十分可观,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老年患者治疗效果及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15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85)和对照组(n=72),两组均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降压治疗效果,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对焦虑抑心理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总有效率为90.59%( 77/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1% (5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68,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34、15.60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 =4.638、5.316,P<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施可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而且有助于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82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仅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冠心病健康教育、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用药指导以及出院指导。2组干预前、后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SAS和SDS评分低于入院时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SAS和SD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或消除其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其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次住院率、依从性、健康知识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以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减少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52例心绞痛患者均接受系统化的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心绞痛发作、焦虑(SAS)和抑郁(SDS)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护理前(P<0.05),QOL评分、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情绪均有积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观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1)统计量表结果发现,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且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不同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对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S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DS评分、S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两组护理前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见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均优于护理前(P 0.05)。(4)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患者入住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后的焦虑抑郁心理反应,探讨心理干预对其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84例入住CCU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2组患者均在入住时和1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对评定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经心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减轻CCU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董虹 《中国实用医药》2014,(34):232-233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6例,按就诊顺序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住院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的症状管理自我效能评分为(-0.25±0.29)分,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评分为(-0.14±0.26)分;观察组分别为(0.62±0.36)分与(0.94±0.45)分,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和自我管理能力,临床上可加以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慢性乙型肝炎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抗病毒,辅以休息、合理营养等治疗措施,并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3个月,采用SAS和SDS评分和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病毒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10.77,P<0.01).观察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 =5.04,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5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展开护理工作,观察组联合优质护理开展护理工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焦虑程度自评)评分和SDS(抑郁程度自评)评分与护理前进行对比分析,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不仅能够缓解其心理负面情绪,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有效改善预后,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住院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与抑郁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0例住院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患者于人院后放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检测.干预后比较2组SAS和SD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SAS及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于预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与抑郁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4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阴性精神症状量表(SANS)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和SANS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的SAS、SDS和SAN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