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12月手部小面积电烧伤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接受常规电烧伤处理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用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皮瓣成活率、皮瓣色泽、外形、手部运动与感觉功能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组皮瓣移植成活率及创面Ⅰ期愈合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瓣正常色泽、正常外形、正常感觉功能及正常运动功能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蒂脐旁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存活率相近,但其远期移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对15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4.0cm×7.0 cm~6.0 cm×9.0 cm,皮瓣包含上臂外侧皮神经,重建受区感觉。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达9~11 mm。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供区损伤小、设计灵活、外观良好、感觉重建满意,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缺损的理想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在深度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面、四肢深度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面、四肢不同部位深度创面26例.其中深度烧伤创面10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肿瘤切除术后创面6例,其他2例.创面5 cm×10 cm~12 cm×24 cm.切取不带肌肉的穿支皮瓣,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与受区血管吻合.结果 26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2例术后48h内发生静脉回流障碍,经按摩,局部肝素应用,皮瓣挽救成活.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血管蒂长、管径粗、皮瓣可切取面积大、部位隐蔽、不牺牲主干血管、切取后对供区功能和外形影响较小、术中不变换休位、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修复深度创面中成活率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穿支皮瓣广义上是指一切穿支血管供养的皮瓣,包括肌皮穿支、肌间隙穿支和肌间隔穿支,同时穿支皮瓣应携带深静脉。狭义上是指肌皮穿支为蒂的血管皮瓣,皮瓣不带深筋膜[1]。使用窄蒂脐旁穿支皮瓣用于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的优点为对供区皮肤损伤小,无需植皮,不破坏供区皮肤组织的运动功能。患者康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使用穿支皮瓣使皮肤色泽、质地及外观良好,患者满意。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手部小部分电烧伤的患者102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free-style穿支皮瓣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4年10月诊治的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3例患者采用传统股前外侧皮瓣制备术治疗为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股前外侧free-style穿支皮瓣制备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供区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移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皮瓣灰白发生率、张力增加发生率、局部水肿发生率、供区疼痛发生率、肌肉疝出发生率、伤口开裂发生率、远期下肢肌力下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形良好恢复率、语音良好恢复率、吞咽功能良好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前外侧free-style穿支皮瓣制备术可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在手部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3例手部外伤组织缺损患者,A组(42例)予以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B组(41例)接受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修复优良率、手术前后炎症反应[血清白介素-6(IL-6)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外科收治的40例应用穿支皮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两种方式进行手部创面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皮瓣的成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皮瓣成活38例,2例皮瓣坏死,但经换药处理后,瘢痕修复愈合,供区与受区愈合良好,手部功能基本正常。术后一年随访,皮瓣的外形质地评价优良,患者对现功能评价满意率95%。且供区伤口外形优良。结论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有效克服了血管口径小、变异多等缺点,虽存在技术要求方面的问题,但整体效果较好,皮瓣血供好,质地薄,成活率较高,可使皮肤达到高效再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四肢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3岁;皮瓣受区位置:前臂1例,小腿15例,足部8例;切取皮瓣大小:6cm×10cm~10cm × 22 cm,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质地、形态,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结果 24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存活,术后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部分坏死、创面感染难以控制等严重并发症,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大腿及受区功能及形态良好.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或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手或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前均用 Dopple 探测确定穿支位置,术中切取游离皮瓣并适当修薄皮瓣,在显微镜下吻合一动脉两静脉,术后活血抗感染抗凝治疗。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以及深部感染,伤口愈合时间2~4周,全部获得4~12个月的随访。术后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肤色接近正常皮肤,手或足部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一种安全、可靠,皮瓣存活后疗效满意,是修复手或足部创面的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某院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实施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本组40例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4.5±1.5)个月,所有患者皮瓣色泽、外形均与受区较为相似,且患者供区肢体功能均较为正常,无明显受限现象发生;本组中22例行缝接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至S2~S3,且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评分(VAS)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在改善四肢软组织缺损病人病情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 1998至2006年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38例。结果除术中放弃移植2例外,皮瓣边缘部分坏死8例,全部存活28例。术后经6~18个月随访,4例手部修复者术后功能和形态欠满意行二次修整,其余效果均较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血供充分,部位隐蔽,不损伤主要血管,可切取面积大,有感觉神经,是修复肢体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游离皮瓣修复腘窝部瘢痕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14年6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游离皮瓣修复腘窝部瘢痕挛缩12例,皮瓣携带的股前外侧皮神经与受区股后侧皮神经吻合重建皮瓣感觉,对皮瓣的外观、感觉及膝关节的功能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5~24个月。结果 11例皮瓣一期愈合,1例皮瓣因静脉回流欠佳致皮瓣远端浅表皮肤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皮瓣一期完全成活率达91.7%。术后随访5个月至2年,平均14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恢复保护性感觉。腘窝外形良好,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AKS评分标准,术前平均(120±20)分,终末随访时平均(180±10)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股前外侧穿支游离皮瓣是修复腘窝部瘢痕挛缩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陈旭兵 《安徽医药》2013,34(9):1358-1359
目的比较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游离前臂皮瓣在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例(其中前臂皮瓣14例,股前外侧皮瓣5例;面积5 cm×6 cm~8 cm×10 cm,)进行分析总结,根据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9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患者的张口度、语言及吞咽功能、缺损区外形方面均恢复良好,在供区恢复情况及满意度方面。股前外侧皮瓣明显优于前臂皮瓣。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能更好的降低供区的各种并发症,且组织量丰富,可塑性良好,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皮瓣修复治疗在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股前外侧皮瓣进行瘢痕修复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腹股沟皮瓣进行瘢痕修复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皮瓣存活率比较高,患者的皮瓣断蒂时间比较短,感染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修复治疗可以为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患者提供良好的修复效果,在皮瓣的选择上,腹股沟处的皮瓣要比股前外侧皮瓣要好,具有更高的存活率,临床比较推荐使用该部位的皮瓣来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范新宇  汪春兰  赵宇  卓雷 《安徽医药》2013,34(9):1303-1306
目的观察软组织扩张术对穿支血管增生的影响,并探讨扩张后穿支皮瓣在面、颈、手部大面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20例患者,其中面颈部及上肢烧伤后瘢痕18例,手部黑毛痣2例。扩张器埋置术后1个月,通过透光试验观测扩张皮瓣穿支血管管径变化情况;分别于扩张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CT血管造影(CTA)观测组织扩张术对体表穿支血管管径影响。结果扩张1个月后行透光实验发现穿支血管开始有增粗现象,3个月后应用CTA可见扩张皮瓣穿支血管明显增粗。管径平均口径为(1.8±0.42)mm,平均增粗(35.0±8.0)%。Ⅱ期术后皮瓣血运较好全部存活,供区切口Ι期愈合,受区皮瓣血运良好。1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皮瓣外形满意无臃肿。结论穿支皮瓣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张后,血供更加丰富,皮瓣切取面积增加,皮瓣的成活率得到提高。因此扩张术能促进穿支皮瓣血管的增生,扩张穿支皮瓣是修复面部、颈部及手部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应用游离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手虎口区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2014年11月—2016年1月,4例患者应用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了手虎口区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面积约5 cm×4 cm~11 cm×6 cm。结果术后4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随访6~12个月,效果满意,皮瓣外观良好,薄而富有弹性,手部功能几乎完全恢复。结论外踝上穿支皮瓣血管恒定,皮瓣切取简单、易行,术后皮瓣效果理想,手部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适用于修复手部虎口区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手掌及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及同侧腹股沟皮瓣联合修复,切取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面积为8 cm×6 cm~10 cm×14 cm,腹股沟皮瓣面积为6 cm×10 cm~11 cm×18 cm.结果:9例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13.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可携带股前外侧皮神经,同时修复手掌皮肤感觉,与腹股沟皮瓣联合应用是治疗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手掌及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及同侧腹股沟皮瓣联合修复,切取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面积为8 cm×6 cm~10 cm×14 cm,腹股沟皮瓣面积为6 cm×10 cm~11 cm×18 cm.结果:9例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13.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可携带股前外侧皮神经,同时修复手掌皮肤感觉,与腹股沟皮瓣联合应用是治疗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皮瓣外科的不断发展,患者对修复术后外观和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穿支皮瓣应运而生[1]。穿支皮瓣具有对供区损伤小、修复效果好等优点,是皮瓣移植的新发展[2]。同时穿支皮瓣的出现也对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2010年0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科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652岁,平均3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穿支供血的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修复手掌背及其他较大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严重手掌或者手背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16例,创面清创后以小腿中段腓动脉穿支为蒂、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为轴心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总结穿支血管的切取、皮瓣与受区血管的吻合搭配等技巧。结果临床治疗16例患者,皮瓣面积最大14cm×8cm,均以2支穿支为供血血管,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轴心血管链及供血穿支解剖恒定,皮瓣质地薄软,血运丰富,供受区均不损伤主干血管,可作为修复较大面积的手掌背及其他部位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