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资料对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117例,通过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 ,获得慢性咳嗽患儿详细的临床资料和病因,分析临床资料对病因诊断的作用.结果 本组慢性咳嗽的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ACS)、感染后咳嗽(PIC)、变应性咳嗽(AC)、多发性抽动(TS)和心因性咳嗽(PC)等.CVA以夜间晨起干咳为主,可伴活动后咳嗽增多;UACS以咳痰为主,多伴有鼻症状;感染后咳嗽病程多在2个月内;PC可为响亮的日间干咳;TS同时有抽动表现.性别、个人及家族过敏史、被动吸烟等在不同病因慢性咳嗽间无差异.UACS常见的上呼吸道异常为鼻窦炎、变应性鼻炎、腺样体肥大;CVA多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皮肤变应原阳性.结论 CVA、UACS、PIC是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临床资料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有较大的提示作用,年龄、病程、咳嗽特征可提供病因诊断线索;上呼吸道异常,特别是鼻窦炎患者要注意有无UACS;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皮肤变应原阳性可提示CVA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本地区儿童哮喘过敏原,为哮喘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0年9月一2002年4月对本院呼吸门诊372例患儿采用皮肤点刺过敏原皮试测定。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分成3组,儿童哮喘组、咳嗽变异型哮喘组(CVA)、慢性咳嗽组;观察各组过敏原阳性率,并对其中.162例检测血清总IgE,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哮喘组192例,过敏原一个以上阳性161例,阳性率83.85%;CVA组98例,阳性72例.阳性率73.46%;慢性咳嗽组82例,阳性18例,阳性率21.96%。哮喘组、CVA组与慢性咳嗽组相比,差异相当显著(P<0.01),而哮喘组与CVA组无差异(P>0.05)。哮喘组与CVA组主要过敏原为粉尘螨、屋尘螨,阳性率分别为59.3%、67.2%,其次为蟑螂43.71%。血清总IgE测定数值高低与过敏原皮试阳性有相关性。结论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可以作为哮喘的辅助诊断,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与临床疾病相关性好、安全、重复性好,几乎无风险,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反映气道炎症状况的痰液炎性细胞测定在慢性咳嗽儿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in等的诱导痰技术 ,对 70例慢性咳嗽 (感染后咳嗽组 39例 ,咳嗽变异性哮喘组 31例 )和 38例缓解期哮喘儿童的新鲜痰涂片 ,进行迈 格氏加姬姆萨 (May Gr櫣nwald’s Gimsa)复染法和巴氏 (Papanicolaou)染色法染色 ,做细胞学分类计数 ,测定痰液炎性细胞百分比 ,同步检测变应原皮肤试验和肺通气功能。结果 感染后咳嗽组中痰液嗜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中位数分别为 0 8%、5 8 0 % ,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 (分别为 2 4 0 %、2 3.8% )比较 ,两种细胞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 P <0 0 1)。感染后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迁延时间较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更长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咳嗽变异性哮喘组痰液嗜酸细胞、肥大细胞水平与咳嗽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4 13,0 80 5 ,均P <0 0 5 )。两组慢性咳嗽儿童的痰液嗜酸细胞均与肺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PEF %pred)以及最大呼气中段流速 (MMEF) 75 / 2 5呈显著负相关 (r =- 0 2 71,- 0 32 4 ,均P <0 0 5 )。结论 痰液炎性细胞可能成为反映气道炎症类型、鉴别感染后咳嗽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小儿慢性咳嗽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状至少持续3周,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通过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可对慢性咳嗽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三大病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VA)、鼻窦炎及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和胃食管反流(GER)性疾病,而在小儿还须注意呼吸道感染因素和先天性肺发育畸形。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亦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此外,还应注意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异物、药物性咳嗽及精神性咳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支气管激发试验及小气道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在三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353例,年龄(7.45±2.58)岁,分别进行常规通气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及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及阴性患儿肺功能的差异。结果在353例慢性咳嗽患儿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并符合CVA诊断的患儿200例(56.66%)。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患儿夜间咳嗽及剧烈干性咳嗽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而晨起/日间咳嗽及湿性咳嗽的比例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患儿有特应性皮炎和鼻炎病史比例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反映小气道功能的FEF75(%)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气道高反应性和小气道功能下降是CVA重要的病理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及常规肺功能检测对CVA的诊断及慢性咳嗽病因的相关性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儿童慢性咳嗽52例病因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计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及其分类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疾病,并时诊断程序进行总结.结果 52例患儿病因疾病分别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16例(30.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4例(26.9%)、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0例(19.2%)、特异性咳嗽4例(7.7%)、胃食管反流性咳嗽(CERC)2例(3.8%)、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2例(3.8%)、心因性2例(3.8%)、先天性呼吸道疾病1例(1.9%)和其他1例(1.9%).其中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UACS、CVA为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结论 应强调对慢性咳嗽病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程序式诊断对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诱导痰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探讨NGF和IL-4在小儿CVA中的作用。方法:34例CVA患儿纳入研究,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对受试者进行痰诱导,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诱导痰液上清中NGF和IL-4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痰液沉淀细胞中NGF和IL-4 mRNA的表达。结果:CVA组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为(13.4±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1.7)%(P<0.01)。CVA组患儿诱导痰上清中NGF和IL-4的表达水平及诱导痰沉淀细胞中NGF和IL-4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诱导痰上清中NGF和IL-4的表达水平及诱导痰中NGF和IL-4 mRNA的表达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均P<0.05)。CVA患儿治疗后诱导痰上清中NGF和IL-4的表达水平及诱导痰中NGF和IL-4 mRNA的表达水平均出现了显著的减低(均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炎性介质NGF、IL-4的升高参与了小儿CVA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小儿CVA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初始治疗前气道炎症类型与病情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以87例轻-中度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ICS)前进行痰液诱导及诱导痰细胞学分析,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痰液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ELISA法检测痰液IL-8、TGF-β1,儿童肺功能仪检测基础肺功能和小气道通气指标、乙酰甲胆碱(Mch)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高反应性(AHR)。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轻-中度哮喘患儿根据诱导痰液EOS%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组(EA)64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组(NEA)23例,EA与NEA组ICS治疗前痰液细胞学构成比、诱导痰上清液ECP、IL-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EV1%预测值(FEV1%pred)、PEF%pred、中-重度AHR%、小气道阻塞(%)、痰液TGF-β1水平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治疗4周后EA组基础肺功能指标、气道高反应性、小气道通气功能明显改善,而NEA组改善不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治痰液EOS%、FEV1%预测值、痰液TG...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小儿慢性咳嗽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小儿慢性咳嗽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以干咳为主的263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其中气道阻力增高者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改善率>20%为阳性。结果115例支气管舒张试验中阳性共71例,支气管舒张前后呼吸阻抗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有助于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诊断,在小儿慢性咳嗽鉴别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呼吸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以往研究多认为哮喘呼吸道局部改变是以EOS为主的炎性反应,近年来一些诱导痰检查发现部分哮喘呼吸道局部炎性反应并非以EOS为主,而是以其他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为主,因此有研究将哮喘分为嗜酸细胞性哮喘(EA)和非嗜酸细胞性哮喘(NEA)两个亚型,前者呼吸道局部以EOS炎性反应为主,后者呼吸道局部则以非EOS炎性反应为主。本文就NEA发病机制及可能病因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