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癌症患者血清铁与氧化应激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癌症患者血清铁与氧化应激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11例癌症患者和36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测 定血中铁、丙二醛和抗氧化标志物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及总抗氧化力浓度。结果:癌症 患者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机体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癌 症组血清铁和内源性抗氧化标志物(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 结论:癌症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增高、总抗氧化能力下降。血清铁与体内氧化应激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癌症患者血中氧化应激标志物状况。方法测定111例癌症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血中丙二醛(MDA)和抗氧化标志物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维生素E、维生素C及总抗氧化力浓度。结果癌症患者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5.21±1.05nmol/L相对4.04±0.68nmol/L,P<0.001),而机体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低于健康对照(4.39±0.98U/L相对5.78±0.93U/L,P<0.001),但内源性抗氧化标志物(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维生素E和维生素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癌症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增高,总抗氧化能力下降。内源性抗氧化标志物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维生素E和维生素C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癌症患者血中氧化应激标志物状况.方法测定111例癌症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血中丙二醛(MDA)和抗氧化标志物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维生素E、维生素C及总抗氧化力浓度.结果癌症患者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5.21±1.04nmol/L相对4.04±0.68nmol/L, P<0.001),而机体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低于健康对照(4.39±-0.98U/L相对5.78±0.93U/L,P<0.001),但内源性抗氧化标志物(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维生素E和维生素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癌症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增高,总抗氧化能力下降.内源性抗氧化标志物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维生素E和维生素C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癌症患者血中微量元素与氧化应激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价至今较难。研究肿瘤发生与发展机制或肿瘤患者血液成分、组织分布的变化情况可为肿瘤患者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血清中某些微量元素水平和过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变化情况。 设计:对照观察实验。 单位:绵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对象:选择1999-09/2000-12四川自贡第三人民医院、四川宜宾第一人民医院和四川内江市隆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癌症患者111例,其中肝癌21例,胃癌16例,结肠直肠癌15例,乳腺癌11例,肺癌13例,食道癌13例,脑癌7例,其他癌种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方法:受试者空腹,用VACUTEINER真空采血管(普通管,美国BD公司)抽取静脉血液样品至少5mL,2.0~3.0h以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2.0-3.0mL,测定前置冰箱冰冻保存。谷胱苷肽测定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比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测定采用黄嘌呤-硝基四唑蓝比色法。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测定采用二硝基苯甲酸比色法。丙二醛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抗坏血酸、维生素E和总抗氧化力测定采用菲罗啉比色法。白蛋白测定采用溴甲酚紫法。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测定采用散射比浊法。硒、铜、锌、铁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主要观察指标:丙二醛(作脂质过氧化指标);微量元素铜、锌、铁、硒及其转运蛋白(铜蓝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抗氧化态标志物:黄嘌呤氧化酶、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维生素E、维生素C浓度和总抗氧化力水平。 结果:癌症患者脂质过氧化水平(以丙二醛计)明显高于对照[癌症组为(5.21&;#177;1.05)nmol/L,对照组为(4.04&;#177;0.68)nmol/L,P〈0.001],总抗氧化力明显低于对照[癌症组为(4.34&;#177;0.98)U/L,对照组为(5.87&;#177;0.93)U/L,P〈0.001]。抗氧化标志物黄嘌呤氧化酶、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维生素E和维生素C无明显变化。癌症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癌症组为(34.19&;#177;6.94)g/L,对照组为(42.34&;#177;4.89)g/L,P〈0.001],血清铜蓝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癌症组为(0.371&;#177;0.031)g,对照组为(0.346&;#177;0.026)g/L,P〈0.05],血清转铁蛋白浓度未发现有所改变(P〉0.05)。血清铜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癌症组为(19.27&;#177;4.74)μmol/L,对照组为(14.92&;#177;2.71)μmol/L,P〈0.001],血清硒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癌症组为(1.175&;#177;0.333)μmol/L,对照组为(1.413&;#177;0.446)μmol/L,P〈0.001],但锌和铁水平无显著变化。癌症患者血中铜和丙二醛之间呈明显相关性(r=0.28l,P=0.003),但对照组铜与丙二醛未发现相关性存在。另外,肝癌患者血清铁和丙二醛存在相关关系(r=0.680,P=0.001)。 结论:癌症患者氧化应激和某些微量元素呈相关变化,然而其变化情况可因癌种、癌症分期以及癌症患者个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癌症患者血中微量元素与氧化应激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价至今较难。研究肿瘤发生与发展机制或肿瘤患者血液成分、组织分布的变化情况可为肿瘤患者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目的:研究癌症患者血清中某些微量元素水平和过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变化情况。设计:对照观察实验。单位:绵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对象:选择1999-09/2000-12四川自贡第三人民医院、四川宜宾第一人民医院和四川内江市隆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癌症患者111例,其中肝癌21例,胃癌16例,结肠直肠癌15例,乳腺癌11例,肺癌13例,食道癌13例,脑癌7例,其他癌种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方法:受试者空腹,用VACUTEINER真空采血管(普通管,美国BD公司)抽取静脉血液样品至少5mL,2.0~3.0h以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2.0~3.0mL,测定前置冰箱冰冻保存。谷胱苷肽测定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比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测定采用黄嘌呤-硝基四唑蓝比色法。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测定采用二硝基苯甲酸比色法。丙二醛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抗坏血酸、维生素E和总抗氧化力测定采用菲罗啉比色法。白蛋白测定采用溴甲酚紫法。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测定采用散射比浊法。硒、铜、锌、铁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主要观察指标:丙二醛(作脂质过氧化指标);微量元素铜、锌、铁、硒及其转运蛋白(铜蓝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抗氧化态标志物:黄嘌呤氧化酶、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维生素E、维生素C浓度和总抗氧化力水平。结果:癌症患者脂质过氧化水平(以丙二醛计)明显高于对照[癌症组为(5.21±1.05)nmol/L,对照组为(4.04±0.68)nmol/L,P<0.001],总抗氧化力明显低于对照[癌症组为(4.34±0.98)U/L,对照组为(5.87±0.93)U/L,P<0.001]。抗氧化标志物黄嘌呤氧化酶、谷胱苷肽、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维生素E和维生素C无明显变化。癌症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癌症组为(34.19±6.94)g/L,对照组为(42.34±4.89)g/L,P<0.001],血清铜蓝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癌症组为(0.371±0.031)g/L,对照组为(0.346±0.026)g/L,P<0.05],血清转铁蛋白浓度未发现有所改变(P>0.05)。血清铜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癌症组为(19.27±4.74)μmol/L,对照组为(14.92±2.71)μmol/L,P<0.001],血清硒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癌症组为(1.175±0.333)μmol/L,对照组为(1.413±0.446)μmol/L,P<0.001],但锌和铁水平无显著变化。癌症患者血中铜和丙二醛之间呈明显相关性(r=0.281,P=0.003),但对照组铜与丙二醛未发现相关性存在。另外,肝癌患者血清铁和丙二醛存在相关关系(r=0.680,P=0.001)。结论:癌症患者氧化应激和某些微量元素呈相关变化,然而其变化情况可因癌种、癌症分期以及癌症患者个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血中GSHPx、CAT、SOD酶活性及LPO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老年人36例。检测静脉血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丙二醛(MDA)的浓度.然后与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组治疗前的此五项指标进行对应比较;选择78例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前均监测静脉血SOD、GSH—Px和CAT的活性及LPO和MDA的浓度并评价心功能。然后试验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合并给予丹参注射液,16g/d,qd,疗程2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2周后。复测上述指标,比较各组前后的变化。结果:(1)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SOD、GSH—Px和CAT的活性比健康对照组低,而LPO及MDA的浓度比健康对照组高,均P<0.01。(2)丹参组试验前后比较,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增高,且LPO和MDA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3)丹参组心力衰竭纠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机体的抗氧化防御能力降低,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消除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起到纠正心力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合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观察组60例患者(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NIDDM23例)和对照组18例正常人体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进行检测,并回归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冠心病合并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内皮功能失调以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冠心痛合并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PSE)对肝硬化患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0例肝硬化PSE后 2个月患者、30例肝硬化非PSE患者和 6 0例正常人血浆维生素C(P VitC ) ,维生素E(P VitE) ,β 胡萝卜素 (P β CAR)和一氧化氮 (P NO)含量 ,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E SOD)、过氧化氢酶 (E 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E GSH Px)活力 ,血浆及红细胞过氧化脂质 (P LPO ,E LPO)水平的变化。结果 肝硬化非PSE组、PSE后 2个月组 (PSE组 )和对照组的P VitC、P VitE、P β CAR、E SOD、E CAT和E GSH Px水平依次升高 (均 P <0 .0 0 1) ;3组的P NO、P LPO和E LPO含量依次降低 (均P <0 .0 0 1) ;除了PSE组和对照组E SO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3组之间其他检测值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E有利于纠正肝硬化患者体内一氧化氮代谢异常、氧化和抗氧化的失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活性氧自由基发生及脂质过氧化的生成情况。方法:本研究应用超氧化物歧化酶超微量快速测定法、DTBN直接法、二硫双硝基苯甲酸定量测定法和TBA法测定了精神分裂症病人40例(Ⅰ型23例,Ⅱ型17例)和健康对照40人血中SOD.GSH-PX活力,GSH和LPO含量。结果:精神分裂症血中S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SH含量极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GSH-PX活力、LPO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Ⅱ型病人GSH含量降低有更为明显的趋势。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的脂质过氧化研究具有重要古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联合维生素E(VitE)和和维生素C(Vit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DH)患者脂联素(ADPN)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MHD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C组)和联合治疗组(T组,给予VitE200mg/d和VitC200mg/d口服,治疗3个月),并以正常人20例为正常对照组(N组)。比较三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N组比较,MHD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同时ADPN升高。给予VitE和VitC治疗后,患者血清MDA水平降低,GSH—Px、SOD水平升高,同时ADPN进一步升高,ADPN与GSHPx、SOD呈正相关,与MDA呈负相关。【结论】口服VitE和VitC可能通过抑制MHD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上调ADPN的水平,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进入老年后,机体的生理及代谢水平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血中脂质水平增高,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增加,脂质过氧化的程度会明显加快。因此,与脂质及过氧化脂质水平增高的相关老年退行性疾病也会相继出现,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又会加快老年人的老化进程。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E(VitE)、VitC、及β-胡萝卜素在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证实。但抗氧化营养素的补充对老年人脂质水平的影响鲜见报道。现就老年人群脂质代谢水平、脂质代谢相关疾病及抗氧化维生素E、C和β-胡萝卜素与老年人群脂质代谢水平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自由基和铜、铁离子在细胞恶性变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测定了 111例癌症病人和 36例健康人血清中醛基丙二醛 (MDA)浓度 (以此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 )、铜、铁离子浓度。结果 :癌症患者脂质过氧化水平 (测定MDA)明显高于健康人 (P <0 .0 0 1)。同健康对照组比较 ,血清铜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0 1) ,但铁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一氧化氮自由基和铜、铁离子可促进反应性氧类 (ROS)产生 ,引发和 /或加速正常细胞恶性化  相似文献   

13.
孙宗立  李正斌  徐建莉 《临床荟萃》2000,15(18):824-824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肝炎(乙脑)患者外周血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变化与病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硫化巴比妥酸反应产物比色法对40例乙脑患者外周血过氧化脂质进行检测。结果:40例患者中轻型与正常对照检测无明显差异,重型与极重型脂质过氧化物显著升高,脂质过氧化初热期上升,极期达高峰,恢复期下降。结论:乙脑患者病理过程中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了进一步损害作用,及时清除自由基对乙脑的病情改善与预后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冠心病60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进一步揭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冠心病的机制,观察脂质过氧化指标的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为ILIB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选择上肢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头静脉进行穿刺,采用ILIB照射循环血液,并设健康体检者20名为正常对照组。结果:ILIB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总有效六率为88%,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3%。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LPO浓度明显下降,血浆SOD及全血GSHpx水平明显升高。结论:ILIB具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效应,该效应是ILIB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方法 以不同时间游泳为运动模式,观察了 90 min运动、力竭运动和力竭运动后 24h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抗氧化能力、游离钙浓度及磷脂酶 A2活性的变化。结果 90 min运动后心肌线粒体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变化。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提高,抗氧化能力和游离钙浓度显著下降,磷脂酶 A2活性显著增高 (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氧化、脂质过氧化在食管癌患中的变化。方法:检测45例食管癌患(患组)和5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β-胡萝卜素(P-β-CAR)和过氧化脂质(P-LPO)含量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过氧化氢酶(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E-LP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VC、P-VE、P-β-CAR、E-SOD、E-CAT、E-GSH-PX值显降低(p<0.001)P-LPO、E-LPO值显增高(p<0.001)。结论:食管癌患氧化、脂质过氧化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程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氧化损伤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CRI)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 ,探讨氧化损伤状态和抗氧化系统变化在 CR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以及它们与肾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 ,对 36例 CRI患者、12例血液透析患者和 16例正常人的血清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 :36例 CRI患者、1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 MD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0 6± 0 .6 7) μmol/ L〕,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GSH Px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 0 .6 3± 2 7.5 7)× 10 4 U/ L〕,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血清 SOD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0 .30± 18.6 0 ) k NU / L〕,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36例 CRI患者 SOD、GSH Px和 MDA含量与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均呈密切相关 (r G=0 .6 8,P<0 .0 1;r M=0 .5 2 ,P<0 .0 1;r S=0 .4 4 ,P<0 .0 5 )。结论 :自由基、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抗氧化系统的缺陷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并且与肾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 ,这些酶活性还可作为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磷中毒患者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为防治慢性磷中毒患者的职业病危害及进行健康监护提供手段和依据.方法 慢性磷中毒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以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作为DNA损伤的标记物,以巴比妥酸盐反应物质(TBARS)作为脂质过氧化的标记物,应用相应的测定试剂盒分别对慢性磷中毒患者血清中8-OHdG及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维生素E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 慢性磷中毒患者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8-OhdG及MDA含量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维生素E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分层分析,中度组和重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化应激与慢性磷中毒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推测补充维生素C、E等抗氧化物质可能对慢性磷中毒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各类血清脂质与血胆红素指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近期在我院就诊冠心病患者81例,45例同龄、同性别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接受了血清脂质和各类血胆红素浓度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总胆红素、间接总胆红素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着明确的血清脂质与血胆红素各项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20.
用磁处理水喂养小白鼠30天,测定其血清超氧化物岐化物及过氧化脂质水平,结果表明:饮用磁处理水的小白鼠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饮用普通自来水),确能降低生物机体自由基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