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女,4岁,以"发现眼睑浮肿5 d"之于2012年1月2日入院。入院5 d前家属发现患儿眼睑浮肿,无肉眼血尿,无发热,无腰痛,无头痛、头晕,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流涕、咳嗽,无皮疹,无乏力、盗汗,在家给予口服"玄麦颗粒"3 d,无明显好转,遂入院,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良、纳可,大便正常,小便量稍少,夜间休息差。查体:体温37℃,脉搏108次/min,  相似文献   

2.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ns monomicleosis,IM) 2 1例 ,发热 2 0例 ,皮疹 8例 ,颈部淋巴结肿大 19例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12例 ,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5例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1例 ,咽峡炎 19例 ,单纯肝肿大3例 ,脾肿大 5例 ,肝脾均肿大 5例。外周血 WBC(6 .1~ 2 6 .6 )× 10 9/ L ,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肝功能异常 7例 ,EBV-Ig M阳性 10例 ,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2例。予干扰素和 (或 )静脉丙球及退热、护肝等对症及支持治疗 ,住院 10~ 2 6天2 1例均痊愈。 IM以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中出现非典型淋巴细胞 ,EBV- Ig M阳性为特点。 IM临床诊断并不难 ,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早期使用干扰素和 (或 )静脉丙球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尹晓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139-139,142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利于尽早诊断及治疗,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8年1月~2009年9月收治的15例确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儿中男11例(73.3%),〈3岁4例(26.7%),〉3岁11例(73.3%)。15例患儿均有发热、咽峡炎(100%),淋巴结肿大12例(80.0%),肝脾肿大6例(40.O%),皮疹3例(20.0%),眼睑水肿4例(26.7%),咳嗽3例(20.0%)。15例患儿血白细胞均有升高,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血清EBV—VCAIgM均阳性,12例(80.O%)患儿有肝功能受损。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好发于学龄前儿童、男孩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全身多个系统均可受累,以肝功能受损为主;综合分析、动态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临床诊断的2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血象检查结果、治疗及其转归进行总结.结果 22例中均有发热、咽炎、白细胞增高、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5.0×109/L,异形淋巴细胞达10%以上或总数高于1.0×109/L,肝功能异常2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cmcm以上)18例,肝脏肿大20例,脾脏肿大11例,EB病毒抗体阳性1 9例.结论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EB病毒感染最常见,临床以持续发热、咽炎、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象明显增高,异形淋巴细胞大于10%为特点,治疗以抗病毒为主,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3例临床分析王晓明(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南京210009)IM是EB病毒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并有逐年增加趋势,作者就1987年~1993年收治的83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83例为198...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方法 我科于2000年5月~2005年4月共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25例,发病年龄30天~12岁,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占68%)。结果 患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皮疹、双眼睑浮肿及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异型淋巴细胞等,其中双眼睑浮肿9例,发生率36%。结论 提示双眼睑浮肿为IM的重要体征之一。并有其他系统受累征象,如肺炎、蛋白尿、心肌损害及脑炎等,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闫军  张芹 《重庆医学》2007,36(7):626-627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与并发症,为进一步明确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收治60例确诊为传单病例资料.结果 76.7%病例发生于7岁以下儿童,以秋季发病居多,100%有淋巴结肿大,90%有发热,93.3%有咽峡炎,76.7%有眼睑浮肿及鼻塞.并发症发生率88.3%,尤以肝脏损坏最常见.93.4%的病例变异淋巴细胞>10%, EB-IgM阳性91.7%,EB-IgG阳性40%.结论 大多数传单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可累及多种器官、系统,尤以肝脏损坏最常见;本病有免疫功能异常,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但重症可致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8.
湛洁谊 《广东医学》1994,15(2):94-95,14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自1987~1992年我科共收治本病15例,有的呈类白血病反应,有的在短期内复发、肝功能损害严重,但预后良好。现将15例临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11例,女4例,发病年龄9月~7岁,9月~1岁3例,~3岁3例,~7岁9例。  相似文献   

9.
李传金  谢贵阳 《中外医疗》2011,30(17):111-111
目的对3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多见于学龄前男孩,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眶周水肿、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形淋巴细胞。经治疗,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本病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造成漏诊、误诊,故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儿中发热及咽峡炎(89.47%)、肝肿大(55.26%)、脾肿大(52.63%)、淋巴结肿大(84.21%)、异常淋巴细胞等于或超过10%(100%)。合并症中肝功能损害最常见,肝功能异常占57.86%,肝功能损害以酶学改变为主。早期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结论对婴幼儿出现持续发热伴化脓性扁桃体炎且外周血淋巴细胞升高,尤其肝功能损害应注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感染相关性淋巴或淋巴样腺体组织反应性改变和多器官功能受损。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85例IM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发热、咽峡炎、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为本病主要典型症状及体征,但也有鼻塞伴打鼾、双眼脸浮肿等特殊症状以及其他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并发症.结论 IM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典型患儿多,易漏诊、误诊,故需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V)感染引起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出现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血清出现嗜异凝集素及EBV特异性抗体等。本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将我科2003~2006年收治的30例IM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儿科于2000年6月~2005年10月间共诊治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988~1999年我院儿科共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23例,临床分析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年龄2~14岁,其中2~3岁5例,3~7岁10例,7~14 岁8例.男17例,女6例. 1.2 症状和体征可有发热、咽痛、咳嗽、头痛、呕吐、颈部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关节肿痛等.其中发热最为多见,共有20例,发热持续1周以上有14例,发热2周以上有7例,其中1例反复发热达半年.其他较为常见的症状为咳嗽7例,呕吐5例,头痛、腹痛各3例,发现颈部肿物3例.体检可发现咽充血,扁桃体红肿或有渗出物,淋巴结或肝脾肿大.部分病例有皮疹.本组淋巴结肿大19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17例.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包括颈部、颌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6例,肝肿大11例,脾肿大6例.皮疹3例,分别为红色斑丘疹、出血点、粟粒样皮疹各1例.咽充血17例,扁桃体红肿,有渗出物3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以便及早确诊,减少误诊。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月本社区儿科住院的8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16例,支气管肺炎12例,病毒性脑炎3例,淋巴结炎5例,风湿热1例;误诊率44.6%。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并不困难,而它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常以严重并发症或其他系统的症状为首发症,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V)感染引起的一种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出现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血清出现嗜异凝集素及EBV特异性抗体等。本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将我科2003-2006年收治的30例IM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 M)是一种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呈自限性。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目前,发病高峰年龄后移到15-30岁。因本病急缓不一、轻重差异极大,为减少误诊,了解近年来本病在我地区的发病情况,我们对我院1999-2005年收治的3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现将我院2005年1月-12月收治的IM3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加深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 对已确诊的80例(IM)患儿按年龄段进行分组,观察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学龄前儿童感染EB病毒后,发病率高。绝大多数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所有病例均有淋巴结肿大,80%的患儿有咽峡炎,50%患儿有肝脾肿大,皮疹不典型且比例较小。以双眼睑水肿、颈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并不少见。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为主占91.3%,异性淋巴细胞≥10%67例,多聚酶链反应EB病毒DNA(PCR-EB-DNA)阳性76例。肝功能一般正常。结论 (IM)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外周血异性淋巴细胞的多次化验,PCR-EB-DNA的检测均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