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草药防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草药防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具有抗致龋菌,抑制菌斑形成的中草药作一综述,对中草药 的防龋作用机理、最佳浓度以及某些中草药的有效药理成分分别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天然药物五倍子和化学制剂氟化钠对釉质脱矿的影响,为天然防龋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连续培养系统建立牙齿龋病模型,经五倍子和氯化钠处理后,利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二者对牛牙釉质龋形成的影响。结果: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五倍子和氟化钠都能抑制釉质早期龋的形成,表现为釉质表面的破坏程度较轻,釉质表层连续完整,并在表层脱矿区观察到有再矿化区域的存在。但本实验浓度下五倍子的功效弱于氟化钠。结论:在龋病模型中,本实验浓度的五倍子能够有效抑制釉质早期龋的形成,提示五倍子是一种具有防龋效果的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3.
氟化物的防龋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氟化物成功地运用于龋病防治中,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已成为龋病预防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就氟化物抑制釉质、牙本质脱矿,促进其再矿化,及氟化物抑制致龋菌生长代谢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绿茶多酚防龋涂膜对口腔主要致龋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通过对绿茶多酚防龋涂膜抑菌效果的观察。发现绿茶多酚防龋涂膜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乳酸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生长实验显示变形链球菌及远缘链球菌的生长抑制率与绿茶多酚防龋涂膜的浓度成正比,证明绿茶多酚防龋涂膜具有一定的防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讨五倍子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寻找适于其研究的龋模型。方法 采用与龋病关系较密切的5种细菌,模拟自然状态形成液态致龋菌斑,观察分别用50%五倍子浸液、2%NaF溶液及水处理过的牙釉质块在其中形成龋的情况并观察此致龋模型中药物对细菌生长、产酸情况的影响。结果 ①3组均形成釉质龋。②在致龋模型中各药物对细菌生长产酸情况无明显影响,即致龋因素一致。结论 此方法可以制备适用于五倍子抑龋作用的龋模型。  相似文献   

7.
口腔多菌种生物膜对防龋中药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MBECTM-Device研究防龋中药五倍予多酚性化合物(GCE)、五倍子B(GCE-B)、蜂房95%组分(NVEI)对多菌种生物膜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防龋中药药效学的药物敏感实验方法,为临床实验提供客观的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方法选择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的4种口腔细菌形成多菌种生物膜,药物为GCE、GCE-B、NVEl,扫描电镜观察口腔细菌在MBEC州一Device上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和形成情况;采用MBECn._HTP_Assav测定药物对口腔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对细菌生物膜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在MBFCm_Device提供的桩钉表面上I]腔细菌能形成良好的生物膜结构,从不同时段取出酌样本可以观察到细菌从定植粘附到生物膜形成以及生物膜成熟结构。GCE. GCE-B、NVEl对口腔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GCE、GCE-B对口腔生物膜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是NVEI对口腔生物膜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差。药物对口腔生物膜细菌的MBEC是MIC的2-16倍。结论中药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和五倍子B对口腔生物膜细菌有很好的抑制和清除效应,MBEC比MIC能更客观地反映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人口腔内用釉质小块,经过防龋药物处理后移植入人牙洞2、7、14天,以后取出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表明表明氯已定抑制菌斑生长的效果最好,效力可持续7天。其次是氟化钠。  相似文献   

9.
五倍子抑龋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目的 :观察中药五倍子对釉质龋形成、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种致龋菌体外培养形成类似于口内的多菌种致龋菌斑 ,与釉质块共同孵育 ,形成釉质龋。测量龋损深度及脱矿液内的Ca、P含量 ,用扫描电镜观察釉质龋表面形态。结果 :五倍子对龋发生过程中的脱Ca具有抑制作用 ,与去离子水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作用小于 2 0ml/LNaF(P <0 .0 5 )。对龋损深度的影响与去离子水组有显著性差异 ,与2 0ml/LNaF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龋发生过程中五倍子可能对龋病的进展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五味子浸出液的防龋效果。方法:体外试验观察五味子浸出液对变形链球菌生长、产酸、粘附的抑制情况;临床实验观察五味子激漱口对菌斑形成的影响。结果:当五味子浸出液的浓度为10%(w/v)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较对照组减少65.41%;细菌粘附率下降11.63%;pH值则升高1.51。50%(w/v)五味子液漱口,4h,24h菌斑指数分别较对照组低0.47、0.83。结论:五味子浸出液有一定的防龋  相似文献   

11.
表兄链球菌是变异链球菌群中的一种重要致龋菌,检出率逐渐提高。与变异链球菌相比较,表兄链球菌的产酸性和耐酸性更强,与高度龋活性的关系更为密切,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下面就该菌的致龋性及其与免疫防龋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龋病病因学和免疫防龋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龋病抗体研制动态和奥丽汀健齿露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简述近年来龋病抗体的研究。包括抗龋牙单抗、抗龋牙血清抗体、抗龋牙牛奶抗体和抗龋牙鸡蛋黄抗体,并介绍新一代抗变链球菌IgY产品-奥丽汀健齿露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研究。表明它有明显的防龋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与龋病(一)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二(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在龋病发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上世纪50年代已经认识到没有细菌就没有龋病。因此,龋病是一种细菌传染病。本文回顾了从19世纪后期至今关于龋病的微生物学研究及其重要收获。本期重点介绍这方面研究的主线路程和乳杆菌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其他有关细菌将陆续分期报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根据自然唾液化学组成的人工合成唾液(简称人工唾液),研究其对细菌在牙面粘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唾液能显著地减步细菌的粘附量。但对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影响较小,可队认为。人工唾液作为一种自然唾液的代用品,为龋病病因学,预防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羟磷灰石柱层析法层析变形链球菌MT6R,远缘链球菌OMZ106,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比较不同细菌对羟磷灰石粘附力的大小,并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柱后观察上述细菌粘附力的改变。结果表明无唾液时细菌粘附力依次为变链菌〉远缘链球菌〉粘性放线菌,乳杆力最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紫地榆各提取物防龋活性和活性成分对口腔致龋菌的增殖抑制以及产酸、产多糖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洗必泰和五倍子作为阳性对照,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紫地榆提取物对2种主要致龋菌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先测定紫地榆5种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S.mutans)、黏性放线菌(A.viscosu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从中筛选出防龋活性部位;再测定低于MIC的4个浓度的紫地榆防龋活性部位对2种致龋菌产酸、产多糖的影响.结果:紫地榆正丁醇萃取部位对2种致龋菌抑制效果最好,对细菌产酸、产多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弱于洗必泰和五倍子.结论:紫地榆正丁醇萃取部位可抑制致龋菌生长代谢,可能是一种天然防龋药物.  相似文献   

17.
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基因疫苗动物免疫防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基因疫苗免疫SD大鼠时,其所诱导的血清和唾液特异性免疫反应及防龋效果。方法:实验分2组,实验组用纯化的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GBD颌下腺周围皮下免疫SD大鼠,其中实验1组免疫后间隔一定的时间收集大鼠的血清及唾液,间接ELISA检测血清及唾液中特异性抗GBD抗体,实验2组免疫同时喂致龋饲料—Keyes改良的高糖Diet 2000,并于第一次注射20d时连续3d大鼠口腔中接种S.mutans Ingbritt,在接种S.mutans后第77 d处死大鼠,收集大鼠颌骨标本用于龋齿记分分析。对照组2只大鼠颌下腺周皮下注射1×PBS(pH7.4)。结果:用纯化的pcDNA3.1-GBD基因疫苗免疫大鼠,血清中IgG及唾液中IgA明显升高,大鼠高糖饮食及口腔接种S.mutans Ingbritt,实验组的龋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GBD基因疫苗具有免疫防龋作用。结论: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基因疫苗具有免疫原性,是一种有效的免疫防龋疫苗。  相似文献   

18.
防龋涂膜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龋涂膜作为一种局部应用的防龋方法,在国际上已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防龋效果。本文对两大类防龋涂膜(氟化物涂膜和洗必太涂膜)的防龋机制、临床应用情况,以及使用它们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进行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基因测序的完成和后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应运而生,现今蛋白质组学已经涉足于包括口腔疾病在内的众多领域。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用蛋白组学的方法研究龋病具体发生发展机制,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更好的防治。本文就蛋白质组学在龋病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茶多酚影响致龋菌在胶原粘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致龋菌在胶原粘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茶多酚的防龋机制。方法:采用胶原溶液包被羟磷灰石(C-HA)形成实验性膜的体外模式,以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乳杆菌作为主要致龋菌,用茶多酚分别处理C-HA和细菌,观察细菌在C-HA粘附的情况。结果:在两组实验中,1~4mg/ml的茶多酚溶液都能显著抑制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乳杆菌在C-HA上的粘附,且抑制作用随茶多酚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