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均于发病后1周以内完成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0例先行MSCTA检查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22例先行DSA检查后行MSCTA检查。以手术或者DsA结果为金标准,依照wH0的S-M分级标准作出AVM的5种分级。对比观察MSCTA与DsA在AVM诊断中的不同作用。结果MSCTA与DsA都能清晰显示AVM的引流血管及其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解剖关系,MSCTA区分AVM高危组比DSA更有意义。结论MSCTA优于DSA,可清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钙化等细节情况,对于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62例鼻骨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62例外伤,鼻部CT检查诊断鼻骨骨折62例,诊断率100%.单侧骨折33例,占53.2%,其中左侧16例,右侧17例;双侧鼻骨骨折28例,占45.2%。伴上颌骨额突骨折46例,占74.2%,其中双侧者8例;伴泪骨骨折12例,占19.4%;伴额骨骨折10例,占16.1%;伴眼眶骨折16例,占25.8%;伴鼻中隔骨折9例,占14.5%。骨折伴鼻额缝分离移位18例,占29.0%;鼻骨间缝分离移位28例,占45.2%;鼻颌缝分离移位8例,占12.9%;泪颌缝分离移位5例,占8.1%、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以其全面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作为诊断鼻骨骨折首选方法,能够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A多种后处理方法在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口腔颌面部AVM的MSCT表现,着重分析其CTA表现。结果:8例患者中,发生于软组织内5例,下颌骨3例。5例软组织者,边界均不清楚,无钙化,1例肿瘤内可见出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3例下颌骨者,均表现为明显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增强扫描明显强化。CTA通过VR及MIP后处理能够清楚地显示病灶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CTA通过不同的三维重建方法能全方位、直观、详细地显示口腔颌面部AVM病灶及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周围型肺小腺癌诊断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4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经工作站后处理行三维重建,容积显示重建(VR),将肿瘤影像与临床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24例肺周围型小腺癌的密度改变表现为两种类型;非实质性密度影(磨玻璃影和空泡征),实质性密度影,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和1例高分化腺癌均表现为非实质性密度,而6例中-低分化和低分化腺癌中5例呈实质性密度影,24例VR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整体轮廓以及其周围的血管集聚情况,其中5例利用CT容积测定软件准确测量肿瘤的体积大小,为随诊观察提供可靠依据。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对周围型肺小腺癌极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6.
肺动脉栓塞(PE)简称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危急重症,死亡率20%~30%[2].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栓塞(PE)简称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危急重症,死亡率20%~30% 。PE的临床表现各异,无特异性症状,误、漏诊率较高。为此,作者应用16层螺旋CT对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并利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肺动脉进行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肺动脉栓塞(PE)简称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危急重症,死亡率20%~30%[2]。PE的临床表现各异,无特异性症状,误、漏诊率较高。为此,作者应用16层螺旋CT对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并利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肺动脉进行三维重建,成功地检出肺动脉栓塞患者12例。本文旨在探讨和总结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23~75岁。临床表现:胸闷、呼吸困难、憋喘、咳嗽、咯痰、咯血、胸疼。病史1d~2个月。10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脊柱骨折后5例;剖腹产术后3例;脑外伤后2例,2例无明显诱因。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60 mA。扫描条件为:探测器16×0.75 mm,螺距1.25~2.0。对比剂为优维显(370 mgI/ml),注射速率3.5mL/秒,注射总量80~100 mL。延迟15~16 s开始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至两肋膈角水平。检... 相似文献
9.
脑动静脉畸形的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0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 26例脑AVM行SCTA,准直器宽度1.0-2.0mm,层间距1.0mm,SCAT均与DSA对照。结果 26例脑AVM共有瘤巢26个,供血动脉,26根,引流静脉37极,SCTA显示瘤巢24个(92.3%),SCTA显示的瘤巢大小与DSA一致22个(84.6%),对纤细畸形血管显示能力不高是SCTA漏诊瘤巢及显示的瘤巢小于DSA的原因;SCTA显示供血动脉31根(86.1%)。引流静脉33根(89.2%),漏诊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均分流量小,血管细;4例AVM用多层螺旋CT行SCTA显示了全部病变。结论 SCTA对脑AVM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指导治疗及随访疗效。应用多层螺旋CT行SCTA覆盖范围大,空间分辨力高,SCTA对脑AVM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指导治疗及随访疗效,应用多层螺旋CT行SCTA覆盖范围大,空间分辨力高。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16层Aquilion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2例肺动静脉瘘进行容积增强扫描,并行肺部血管重建(MPR,MIP,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结果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示肺内病灶强化程度与肺动脉分支类同,连续的MPR重建图像可显示病灶与肺血管相延续,肺部血管MIP及VR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的影像特征--供血动脉、动脉囊瘤及引流静脉,多角度和多方向的旋转观察能显示三者关系的细节.结论多层螺旋CT肺部血管成像是诊断肺静动脉瘘的首选的非侵袭性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MR在诊断肺动静脉畸形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经肺动脉造影证实的肺动静脉畸形患者的MR表现 ,并与DSA比较 ,观察评价成像质量及显示病变血管的能力。结果 MR及CE MRA显示病灶为瘤样扩张的血管 ,有一条供血动脉和一条或数条引流静脉与肺门相连。对比增强肺动脉MR成像 (CE MRA)有助于显示病变全貌 ,图像质量堪与肺动脉造影相比。结论 CE MRA作为一种无创性评价大血管疾病的方法 ,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 ,而且能评价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预后 ,可望在一定程度上取代DS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PAVM)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P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47.4±17.3)岁;因咳嗽、痰中带血就诊1例,因咯血就诊3例(其中1例为行右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因反复发热伴头痛诊断为脑脓肿后进而检查发现1例,脑脓肿引流术后检查发现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1例。7例患者中2例胸部x线片上可见边缘光整的类圆形阴影,6例CT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肺动脉的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pulmonaryangiography,CTPA)可见动静脉畸形。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9个月7年,除1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外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PAVM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往往在出现并发症后才被发现,CTPA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PAVM的有效方法并能明确诊断,胸腔镜下行楔形切除和肺叶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1例ASD患者进行检查,将数据在ADW4.1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血管重建图像31例显示良好,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塞,闭塞动脉周围有代偿侧支血管。结论 MSCTA可清楚地观察下肢动脉的血管形态及管壁的钙化斑块,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22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通过与CT和脑血管造影的比较,MRI诊断AVM优于CT,MRI可显示脑血管造影阴性的隐匿性AVM,还可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临床上怀疑AVM时宜首选MRI检查,MRI结合脑血管造影可有助于做出最佳治疗方案。有时MRI确诊AVM后可免于脑血管造影而直接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旨在评价MR在诊断肺动静脉畸形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肺动静脉畸形患者的MR表现,并与DSA比较,观察评价成像质量及显示病变血管的能力。结果MR及CE-MRA显示病灶呈瘤样扩张的血管,有一条供血动脉和一条或数条引流静脉与肺门相连。对比增强肺动脉MR成像(CE-MRA)可弥补常规序列的不足,有助于显示病变全貌,图像质量可与肺动脉造影相媲美。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性评价大血管疾病的方法,在显示肺动静脉畸形方面,MR特别是CE-MRA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DSA。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及血管成像对诊断颅颈交界畸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8例经手术治疗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术前均做6排螺旋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分析椎体骨质的异常情况及椎动脉相互关系。结果:寰枢椎脱位11例(前脱位),寰枕融合12例,齿状突型颅底陷入4例,颈椎融合6例,扁平颅底2例,寰椎前后弓未闭合3例.外伤后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2例,外伤后枢椎假关节形成,齿状凸与寰椎前弓相融合2例,齿状突发育不全l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Arnold-chiari畸形9例。结论:6排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方法可同时观察骨结构与血管走行及周围软组织关系,能够正确诊断并能发现少见的畸形.对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我院1991年8月至1992年12月间22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经TCD检测的结果,并观察了进行微导管栓塞(DSA)治疗前后TCD的变化,结果为:①检出供血动脉51支,平均每例2、3支。检测供血动脉TCD与DSA造影结果相符率为95.5%。②4例TCD诊断困难,均为轻度者,确诊率为81.8%。③本组血流速度增高平均为126.7±33.4(cm/sec),PI降低,平均为0.51,频谱异常占81.8%,声频异常占63.6%。④经栓塞治疗后,TCD改变明显,血流速度平均降低29.2(cm/sec),PI升高0.25,频谱及声频均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过手术证实的结直肠癌病例,术前均进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均行多平面重建和沿病变长径的曲面重建。将CT显示的影像特征与手术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浆膜层浸润准确率93.1%(27/29),淋巴结转移准确率83.3%(5/6),远处脏器转移准确率60.0%(3/5),显示肿块准确率100.0%(36/36),显示肿瘤供血准确率100.0%(23/23)。结论:采用MS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可以更好的显示病灶及病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独特的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