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对老年人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结直肠癌根治标本184例,分为两组:血吸虫病相关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 with schistosomiasia,CRCS)组102例,单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组82例.以CRC组为对照,分析血吸虫病对老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同时,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40例老年人结直肠癌预后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84例老年人结直肠癌中55.4%(102/184)合并血吸虫病.与CRC组比较,老年人结直肠癌发生部位、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与血吸虫病密切相关(x2值分别为16.53、10.81、10.46、6.71、3.90、5.73,均P<0.05).生存分析发现血吸虫病对老年人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影响不明显(x2=0.14,P>0.05).结论 合并血吸虫病与老年人结直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但对术后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结肠镜普查及随访对老年人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对老年人进行结肠镜临床普及及随访,提高老年人结直肠癌的防治水平。方法 结合每年查体对2196例60-89岁老年人进行结肠镜临床普查及随访,结肠镜随访1740例,随访率为79.2%。结果 共检出结直肠癌52例,检出率为2.4%,早期结直肠癌19例,占36.5%,结肠镜随访中检出早期结肠癌9例,占随访检出直肠癌20例的45.0%。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7.7%和80.9%。结肠镜插镜成功率为98.9%,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5%。结论 开展老年人结肠镜临床普查及随访,使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患者得到了早期诊断,提高了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及结直肠癌的Ⅱ级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在老年人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行CTC检查,评价CTC对老年人结直肠癌的检出情况及患者对它的耐受性。结果 CTC成功检出30例患者的结直肠癌,准确性100%,并且有助于对肿瘤的浸润情况和肠道外转移进行全面评估。患者对CTC的耐受性明显高于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30例行CTC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耐受性分别为83.3%和63.3%。在16例行全部3种检查的患者中,耐受性分别为87.5%,68.8%,56.3%。结论 CTC技术在老年人结直肠癌的诊断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可以全面的评价全结肠和腹腔内情况。CTC可以与纤维结肠镜互补来诊断结直肠癌,并可作为高龄、高危人群的普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结直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结直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27例临床分析冯刚方兴亮徐宝宏徐家法王诚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312000)我院于1995年5月至1997年7月收治老年急性肠梗阻102例,其中27例为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均行手术治疗,现报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5.
衰弱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多维度临床综合征,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有较高的患病率,且对术后并发症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谵妄发生率、术后死亡率,降低生存率等。老年结直肠癌衰弱患者的干预管理方法主要有老年综合评估(CGA)、合理营养、积极运动、心理指导及综合管理等,CGA方法介入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疾病管理并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明确干预和治疗的目标;营养补充、运动训练及心理指导可以改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身体机能及衰弱状态;综合评估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_2(PGE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8月1日-2012年8月1日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78例患者的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OX-2和PGE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结直肠癌组织中PGE2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OX-2与PGE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正相关。结论COX-2、PGE2与结直肠癌的浸润、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改变,我国肠道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目前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5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结直肠癌患者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有报道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2%的速度上升,而新增病例中23%为老年患者[1]。老年人重要脏器功能衰退,组织再生修复能力减弱,而且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靳西凤  冉志华 《胃肠病学》2007,12(5):305-307
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有效策略。最近,血管生成抑制疗法日益成熟,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阿瓦斯丁^TM)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研究的热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04年批准贝伐单抗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9.
癌胚抗原与结直肠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癌胚抗原(CEA)是结直肠癌细胞分泌的胚胎糖蛋白,当结直肠癌出现转移时患者血清CEA常明显升高,被认为是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有用指标,近年研究发现,CEAN各于免疫球蛋白超基因族,具有介导细胞识别,粘附和免疫调节作用,是促进结直肠癌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异时性进展期腺瘤(MAA)的发生率。方法纳入2008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外科手术或内镜切除)并进行3年结肠镜随访的结直肠癌患者。患者在术后6~36个月内完成≥2次结肠镜随访, 且2次结肠镜检查间隔时间>6个月。收集患者年龄, 性别, 肿瘤部位、分期、病理学特征, 合并基础疾病情况, 术前癌胚抗原、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基线结肠镜检查结果, MAA检出情况等资料。根据年龄(±2岁)、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同一节段)和肿瘤分期将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按照病灶数1∶1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配对。计算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和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MAA的累积发生风险。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A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14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配对。配对后, 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36例(78个癌灶), 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78例(78个癌灶)。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组患者1、2、3年MAA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1.1%(4/36)、22.2%(8/36)、...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鳃糖尿病是否为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758例(23~87岁)结直肠癌患者糖尿病合并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与糖尿病类型无关,相对危险度(0R值)为3.58;有糖尿病家族史和结直肠癌家族史者结直肠癌发生危险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其OR值分别为2.53和3.30;糖尿病病程在10~20年组并发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最高;与非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者相比,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器官转移的几率更高,其OR值为2.37。结论糖尿病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家族史和结直肠癌家族史与糖尿病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合并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12.
《胃肠病学》2010,15(5):279-279
<正>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主办的2010年《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10-03-03-129,I类学分10分)将于2010年8月13~16日举办,为期4天。本次学习班专题为胃肠疾病临床与基础进展——结直肠癌的发生、筛查、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由国内消化学科知名专家授课,内容新颖(包括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疾病的流行病学、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和实验室诊断、结直肠癌腹腔镜下微创处理等),结合临床。欢迎消化内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县域级医院发展不平衡,因设备、人员、科室、资金配置相对落后,无法严格按照国际的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进行诊治。而县域级医院服务人群基数大,为多数结直肠癌患者的初诊单位,因此制定适合于县域级医院的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显得极为重要。本指南以2017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为参照,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研了覆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计71所县域级医院的结直肠癌手术开展、诊断设备、科室配套、诊疗过程障碍等方面情况,汇总后进行归纳分析,结合现有诊疗新进展,根据我国县域级医院现有状况,在原有指南基础上做出适应于县域级医院诊疗的改动。希望该版指南可规范、提高我国基层医院结直肠癌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55.5万例,死亡病例28.6万例,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因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牵头,联合国内消化、消化内镜以及消化病理专家共同制订了本共识,本共识主要从定义及术语、结肠镜筛查实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和随访5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治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提高我国结直肠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患病的糖尿病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的关系,明确糖尿病相关因素对结直肠癌发病的影响,为做好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提供思路。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同时期住院的结直肠癌(n=364)与非肿瘤患者(n=733)与糖尿病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差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患病情况、糖尿病家族史、结直肠癌家族史、并发病情况、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以及血脂、血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肿瘤组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2倍,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度也明显增加,OR值为1.64;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度(OR=3.23)高于无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OR=1.57);但通过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无论患者有无结直肠癌家族史,肿瘤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肿瘤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5.61mmol/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度是血糖水平正常者的2.22倍。肿瘤组平均甘油三酯水平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非肿瘸组,但未见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冠心病、高血压、吸烟、饮酒及血脂未进人方程,对结直肠癌未见显著影响;糖尿病及结直肠癌家族史对结直肠癌患病具有显著影响。结论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糖尿病增加了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性,其是结直肠癌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糖尿病的防治将对预防结直肠癌患病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起各学组联合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精准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开展综合治疗,达到预防肝转移发生、提高肝转移灶局部毁损率、延长长期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此次修订后的《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23)》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多学科团队作用、手术及其他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已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病死率位于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的第5位[1].结直肠肿瘤好发于老年人,老年人结直肠肿瘤的治疗是一重要问题[2,3].由于老年患者体质差,生理功能衰退,加之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常导致手术耐受差,术后康复慢,并发症较多[4].因此,正确的围术期准备和处理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附7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成年人中约53.3%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是腹内肿瘤引起,其中84%为结直肠癌。由于结肠梗阻多为闭襻性梗阻,结肠内含有大量细菌,且患者多有高龄、围手术期并发症多、难处理、预后差。对大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方式选择尚有争议。本文对我院1990年-2001年78例结直肠癌合并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肿瘤预后相关分子标记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有关的分子改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分子改变有些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判断的标记物,有些主要用来预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性,而有些则主要与结直肠癌的诊断有关。本文就近年来结直肠癌预后相关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及早诊断对其治疗和预后转归有积极意义。目的:探讨各种临床特征与结直肠癌诊断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12月至华东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98例结直肠癌患者,对各种临床特征与结直肠癌诊断的关系行回归分析。结果:老年、男性和便血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腹痛为诊断结肠癌的重要线索,排便习惯改变与罹患结直肠癌无关。结论:老年男性患者出现便血症状应综合病史、结肠镜等辅助检查以排除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