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尿微量蛋白测定评价肾移植功能 在肾小管受到损伤时,尿液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排泄量会增大,从而出现异常的尿蛋白成分。Steiner[1]等认为,移植术后早期蛋白尿,即使一过性或者微量的蛋白尿液也可以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持续性蛋白尿可以作为评价肾移植长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中细胞因子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4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患为检测对象。在其接受手术当日,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供单个核细胞进行混合白细胞培养(反应组),同时以单纯自身PBMC进行培养(对照组)。在培养第1、3、5d测MLC上清中IL-2、IL-6和TNF-α水平,并观察其分泌动态变化。结果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在3次时间点上,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肾功能良好组,差异达到显水平。反应组较对照组细胞因子水平有增加,急排的病人增加量高于肾功能良好的受,差异达到显水平。排斥组与肾功能良好组3种细胞因子的分泌规律基本一致,但峰值都增高。结论 检测MLC中细胞因子水平可以作为合理选择供受、预测急性排斥的方法。并启发利用抗细胞因子抗体逆转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 ,再次肾移植患者增多 ,但因体内有较多预致敏抗体 ,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治疗较为困难 ,移植肾功能损害难以逆转。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 ,对 11例再次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患者 ,以OKT3 及FK5 0 6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均为再次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年龄 16~ 5 8岁 ,平均年龄 47岁 ,其中男性 7例 ,女性 4例。再次肾移植距第 1次肾移植的时间为 6个月~ 2a ,平均9个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配型半相合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 8例、阳性 3例 ,PRA阳性患者术前…  相似文献   

5.
自1980年4月~1994年10月作者对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或作为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辅助治疗措施行钴~(60)放射治疗,照射野边界超过移植肾周围lcm~2cm,一般为10cm×10cm~12cm×l2cm,每次组织量100~150CGY,每日1次或隔日1次,总剂量300~450CGY。结果:照射后病人自觉症状很快缓解,移植肾体积缩小,其中20例尿量很快增加,肾功能渐恢复,2例无效.表明放射治疗是治疗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逆转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莱诱导治疗预防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没有应用舒莱(对照组);27例应用两剂舒莱进行诱导治疗(治疗组),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均以普乐可复、吗替麦考酚酯和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比较两组肾移植患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术后血肌酐下降速度、副反应发生情况和1年人/肾存活率。结果对照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率为26.32%(10/38),舒莱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率为7.41%(2/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舒莱组移植肾的血肌酐下降速度快(P〈0.05),但1年人/肾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在应用常规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结合舒莱免疫诱导治疗,能有效降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且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为探索其实验室诊断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方法近交系Brown-Norway(BN)大鼠作为供体,Lewis大鼠作为受体,采用原位低温灌洗,左侧供肾,行腹部肾移植模型,供体肾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肾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输尿管采用带部分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结果共构建大鼠肾移植模型58例次,成功49例,手术成功率为84.5%,受体死亡原因主要为输尿管吻合口漏尿致弥漫性腹膜炎、动脉血栓形成、麻醉意外等。肾移植术后第1、2、3、5及7天均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结论 BN-Lewis大鼠肾移植模型可作为大鼠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研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期外周血中miRNAs的表达.方法:选取10个肾移植术后确诊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期的病例为观察组,均经肾穿刺病理证实,每个病例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抽取外周血;同期选取10例肾移植术后恢复良好、病情稳定患者抽取外周血作为对照组;Trizd法分离总RNA,采用miRCU-RYTMArray microarraykit试剂盒进行miRNA芯片杂交,经SAM软件选取差异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外周血检测发现,miRNA芯片检测出4个miRNA(miR142-5p,miR146b-5b,miR155,miR223)表达上调,2个miRNA(miR125b,miR324-3b)表达下调.结论:外周血miRNAs表达水平改变可作为判断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
(P-LCR)五项参数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6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2个月内血小板五项
参数的动态变化。以同期发生AR的35例受者为观察组,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的132例受者为对照组,检测术前及术后1~10、
15、30、45、60 d血小板五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R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PLT、PCT、MPV、P-LCR两组均数无统计学
差异(P>0.05),AR组术前PDW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18, P=0.035)。术后第1~5 天两组血小板5 项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但术后第6~15 天AR组中MPV、PDW、P-LCR三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AR组受者术后第6~9 天
MPV、PDW、P-LCR三项指标数值基本呈平稳趋势,而对照组则呈下降趋势,两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移植受
者术前PDW数值可能与术后AR的发生呈正相关;术后监测MPV、PDW、P-LCR三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作为诊断AR发生的
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urine of renal recipients for the pressence of donor DNA in an attempt to establish an alternative diagnostic means of acute rejection.Methods Sixty-four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were examined.Thirty-seven were normal after transplantation,while 22 others developed acute rejection,based on serum creatinine levels and/or needle biopsy findings of the graft.Five developed drug-induced renal dysfunction.In female recipients with a male graft,we examined urine for the presence of Ychromosome(SRY and DYZ-1) and in recipients receiving and HLA mismatched graft,we looked for HLA-DR gene(DRB1)using PCR.Results Among the 14 female recipients with male grafte demonstrating stable renal function,only one was positive for SRY and DYZ-1 on the Y chromosome.However,sry AND DYZ-1 were found in the urine of four female patients with acute rejection,but these DNA fragments were not detected in 3 of the 4 after anti-rejection therapy.The last patient was referred to hemodialysis.Of 23 recipients of a graft from HLA mismatch donors with stable renal function,DRB1 was negative in 21(91%).Of 18 patients with acute rejection,DRB1 was positive in 16(89%)and negative in 2.these ENA fragments were no longer found in 13 patients after anti-rejection therapy.In all patients with drug induced renal dysfunction,donor-derived DNA was negative.Conclusions Presence of door specific DNA in the urine of the recipient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acute rejection.Analysis of dna DNA derived from donor cells in urine was an effective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rejection of a renal transplant.  相似文献   

12.
单剂半量赛尼哌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剂半量赛尼哌对肾移植急性排斥(AR)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选择同期肾移植病人187例,根据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是否使用赛尼哌分为A/90例、B/73例、C/11例、D/13例4组,其中A、B组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即术后1周血肌酐<176.6μmol/L,C、D组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术后1周血血肌酐>353μmol/L。A、C两组术前2h静滴赛尼哌25mg(0.5mg/kg)和口服霉酚酸酯0.75g,B、D组仅口服霉酚酸酯0.75g;术后四组病人均予甲基强的松龙500mg×3d冲击,常规强的松、环孢霉素A和霉酚酸酯三联抗排斥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内AR发生率、发生时间、强度及排斥逆转率,同时观察胃肠道反应、感染及血液系统损害等副作用。结果A组13例(14.4%)发生AR,B组18例(24.6%),C组6例(54.5%),D组7例(53.8%),A组AR发生率明显低于B、C、D三组(P均<0.01);B组AR发生率显著低于C、D组(P<0.01),C、D组差异不显著(P>0.05),A组排斥开始时间3-9d(6.2±3.2d)较B组2-8d(4.5±3.1d)、C组2-7d(4.3±4.2d)、D组2-9d(3.9±3.5d)明显延迟(P均<0.05)。但B、C、D三组排斥开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AR经强化治疗均逆转,B组16例逆转,另2例失败,C组5例逆转,1例因移植肾排斥破裂出血切除,D组5例逆转,2例失败;C、D组各2例于术后13-32d再次排斥,经甲基强的松龙强化治疗逆转。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血液系统损害四组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病人,术前25mg赛尼哌可显著降低AR发生率,且安全性好。但对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病人,术前25mg赛尼哌并不能有效预防排斥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IA)治疗在预防肾移植术后超急性排斥反应(HAR)的疗效,探讨IA治疗方案。方法1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50%~98%的肾移植患者在术前行IA治疗151人次,每次再生血浆3000~4500mL,强化IA时,每次再生血浆7500mL,检测每次IA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补体(C3、C4)及PRA,追踪患者肾移植术的转归。结果16例患者经IA治疗5~12次后,PRA均降至10%以下(其中3例阴性),Ig、C3、C4均明显下降(P<0.05),肾移植术后均未发生HAR,观察6~12个月经过良好。结论IA能迅速清除患者体内的抗体,降低PRA水平,预防H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肾移植急性排斥(acute rejection, AR)病人及非AR病人血清miR-663表达水平,在细胞水平上探讨miR-663参与肾移植AR的调控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治AR提供新思路。方法Real time PCR 检测肾移植AR病人及非AR病人血清miR-663表达水平。设置miR-663 mimic组、miR-663 inhibitor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MTT及Annexin V-FITC分别检测过表达miR-663和抑制miR-663表达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生存率和凋亡率的影响;ELISA检测过表达miR-663和抑制miR-663表达对IL-6、IFN-γ、CCL-2及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Transwell 实验检测过表达miR-663和抑制miR-663表达对巨噬细胞趋化性的影响。结果AR组患者血清miR-663表达水平明显较非AR组的肾移植患者升高(4.73±0.28 vs 1.06±0.04;P<0.01)。MTT显示过表达miR-663可以降低HRGEC的生存率并且明显增加其凋亡率,而抑制miR-663则可以降低HRGEC凋亡。过表达miR-663可以明显提高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同时明显增加巨噬细胞的趋化性。结论miR-663在肾移植AR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做为早期诊断AR的外周血标志物,并有望成为治疗肾移植AR的一个潜在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联合使用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方案对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AR)发生率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2002年9月~2006年11月11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分为甲基强的松龙(MP)组(n=29)、MP+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LG)组(n=17)、MP+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n=8)、MP+赛尼哌组(n=12)、MP+ATG+赛尼哌组(n=30)、MP+ALG+赛尼哌组(n=17),各组免疫抑制诱导治疗后均联合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胶囊(MMF)+泼尼松(Pred)3联维持免疫抑制治疗.进行同期队列对照,只定期随访,观察各组急性排斥发生率.结果 各组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MP组34.5%、MP+ALG组17.6%(RR=2.456,P>0.05)、MP+ATG组2.5%( RR=3.684,P>0.05)、MP+赛尼哌组25.0%( RR=1.579,P >0.05)、MP+ATG+赛尼哌组3.3%(RR=10.526,P <0.05)、MP+ALG+赛尼哌组5.9%(RR=8.421,P <0.05).结论 联合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方案与单用MP组或单独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治疗组比较,肾移植术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较低.单独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治疗方案可减低急性排斥发生率,但与单用M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肾移植手术前后趋化因子CXCL9及其受体CXCR3 mRNA的动态变化在术后急性排斥早期诊断的作用.方法 以BN和LEW大鼠作为供体,LEW大鼠作为受体,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采用ELISA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动态检测大鼠术前后血清CXCL9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 mRNA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肌酐水平.结果 实验组大鼠血清CXCL9、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 mRNA及血清肌酐表达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CXCL9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 mRNA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3、5、7天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第1天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肌酐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3、5、7天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趋化冈子CXCL9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 mRNA的表达与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辅助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张波  王禾  张绍增  武国军  李欣  杨晓剑  于磊  张更 《医学争鸣》2003,24(19):1790-1792
目的: 探讨在初始类固醇冲击治疗后急性肾移植排斥反应中浸润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 方法: 64例发生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的肾活检标本,活检均于类固醇冲击治疗后3 d进行. 检测活检标本的细胞凋亡并与40例有淋巴细胞浸润的非特异肾损伤标本进行比较.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在急性排斥组(n=64)中有44例患者标本中观察到淋巴细胞凋亡,34例中观察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20例中未检测到细胞凋亡. 对照组(n=40)中有24例检测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P=0.2351),淋巴细胞凋亡在4例患者中发现(P=0.000). 根据Banff分类Ⅰ级排斥反应为16例,Ⅱ级为34例,Ⅲ级为14例,检测到淋巴细胞凋亡分别为:14例,22例和8例(P=0.1530). 结论: 在初始类固醇冲击治疗后急性肾移植排斥反应中浸润淋巴细胞凋亡是重要的,可能与排斥反应的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18.
血清IL-18、IL-10测定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L-18、IL-10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RIA法分别检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2周血清IL-18、IL-10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移植患者手术前IL-18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手术后1周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比较IL-18和IL-10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2周急性排斥组IL-18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P〈0.01).IL-10水平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结论 肾移植手术前后监测血清IL-18和IL-10水平变化,对于判断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田普训  赵豫波  薛武军  秦兆寅 《医学争鸣》2003,24(23):2168-217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 ,PB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 (acuterejection ,AR)的关系 .方法 :用流式细胞分析仪(flowcytometry ,FCM )动态监测慢性透析 (chronichemodialy sis,HD) (n =2 6 )、AR (n =1 2 )、肾功能延迟恢复 (delayedgrartfunction ,DGF) (n =1 0 )、肾功能正常 (stablerenalallo graftrecipient,SRAR) (n =1 8)组患者的PBL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差异和AR的关系 .结果 :①肾移植术后患者PB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强度依次为AR组、SRAR组和DGF组 .且AR组较其余 3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其升高时间比临床上出现AR的症状早 3d左右 .随着AR的逆转 ,其表达也逐渐降低至原有基础水平附近 .结论 :PBL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是一种有价值的、无创性的AR的标志物 ,不仅有助于AR的早期诊断 ,并可用来评价抗排斥治疗是否有效的手段之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