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温高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8):166-166,170
目的:分析31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方法:对我科31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用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多见于中草药,特别是治疗皮肤病、风湿性骨关节病等疾病的中草药(占38.7%),以及抗结核药物(占32.2%)等。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出现于服药后1~2个月,且多为老年人、女性。结论:影响药物性肝损伤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年龄、性别等。  相似文献   

2.
杨桦  郑智敏  申秋  郑盛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44-145,148
目的 探讨引起老年性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临床特点及防治原则.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120例发生药物性肝病的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联合用药多,易出现肝损伤,以心血管药物最多,构成比为41.7%(50/120),其次为抗肿瘤药物,构成比为18.3%(22/120),再次为抗生素,构成比为15.0%(18/120);主要临床症状为疲乏、纳差、恶心、呕吐,构成比为25.0%(30/120),黄疸构成比为11.7%(14/120),低热构成比为10.0%(12/120),皮肤瘙痒构成比为8.3%(10/120),无症状者构成比为45.0%(54/120);临床治愈率为71.7%.结论 心血管疾病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是引起老年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老年患者肝功能损害后大多无明显症状,老年药物性肝病与其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及长期联合用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本文对19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就诊时的肝功能、症状、体症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本组DILD治愈或好转91.41%,无好转7.58%,死亡率为1.01%.结论 此类患者除及时停药保肝药物治疗外,同时也提醒临床医生在抗结核及抗肿瘤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尽量选用对肝脏损害小的药物,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病12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超  张学武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059-106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20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判断。结果多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西药占63.3%(76/120),居前几位的依次为抗结核药、解热镇痛消炎药、抗甲状腺药、抗肿瘤药、抗菌药物等;中药占36.7%(44/120),以治疗皮肤病及骨关节系统疾病的药物为主。女性(55.8%)多于男性(44.2%)。潜伏期1~8周。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害型。结论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高度重视中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本院发生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本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各种药物致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92例,探讨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比较分析了采用保肝降酶加UDCA(750 mg/d)治疗(A组=62例)及未应用UDCA治疗(B组=30例)的恢复情况,观察2组间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结果引起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有中草药(22.83%)、抗肿瘤药(17.39%)、抗结核药(16.30%)和抗生素(13.04%)。经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的TBil、DBil、GGT差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P=0.0007,P=0.0009)。结论引起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是多样的,加用UDCA治疗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分型和肝功能变化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105例因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5例,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别为33例和72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潜伏期为3 d~4个月;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药物为中药类(27.62%),老年组心血管系统用药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肝细胞型为20例(60.61%)、胆汁淤积型9例(27.27%)和混合型4例(12.12%),中青年组分别为43例(59.72%)、12例(16.67%)和17例(23.61%)。两组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提高对老年性肝病的认识,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以中草药类及抗微生物药为主,潜伏期较长。  相似文献   

7.
刘宝勤 《中原医刊》2003,30(15):48-49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我院 1998~ 2 0 0 1年住院的药物性肝病 (DILD) [1] 病例进行分析 ,探讨有关药物性肝病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特点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我院 1998~ 2 0 0 1年住院的药物性肝病患者 40例 ,其中男 3 0例 ,女 10例 ,年龄 15~ 80岁。本组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 :根据有明确服药史、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查的异常所见和有关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1 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统计我院 1998~ 2 0 0 1年确诊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 40例 ,并记录服药史、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179例因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引起肝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以各类中药为主,占44.2%,其次为抗生素,共占24.6%;其中抗结核药物占13.4%;潜伏期大多数为1~8周(64.8%),但不少病例(26.8%)用药至发现肝损伤时间〉12周.临床类型主要为胆汁淤积型(57.5%),重型肝炎少见;主要表现有乏力(54.8%)、纳差(61.5%)、黄疸(65.4%).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病因中以中药为主,临床分型主要为胆汁淤积型,详细询问用药史和用药过程中监测肝功能是诊断的关键.应积极建立我国药物性肝病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治疗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解热镇痛药18例(25.71%)居首位,其次为抗排斥药物15例(21.43%)、中药14例(20.00%)和抗生素13例(18.57%),其他10例(17.14%)。临床主要表现为巩膜黄染(64.29%)、消化道症状(21.43%)和倦怠乏力(11.43%)、其他尚有肝区不适、发热等(2.86%)。结论随着药物的不当应用,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逐步增加,应重视药物的肝脏毒性,预防药物性肝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D IL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间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的6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结果:接受抗结核治疗306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者29例,其中12例出现肝损害,占41.4%,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P<0.01);306例患者中,68例肝功能异常,占22.2%,其中19例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原方案化疗,同时予护肝治疗,未再次出现肝损害,不必停抗结核药。有42例(占61.8%)病人更改方案,停抗结核药5例(占7.4%)。结论:多种抗结核药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联合用药可增加药物的毒性;HBsAg阳性者抗结核治疗中易出现肝损害;在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应早期发现药物性肝病,早期停用可疑药物及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1.
陈勇  李德梅 《中外医疗》2013,(25):32-33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对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研究中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药物以中草药最常见(11/30),占36.7%。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可由多种药物引起,其中中草药导致者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在南充地区医院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情况。结果符合本次调查标准的患者共2 136例,其中203例发生肝损害,发生率为9.50%;在203例肝损害患者中,180例(88.67%)发生于60d内;135例患者出现肝炎的典型表现(66.50%),68例患者则全无症状(33.50%),是在肝功能检查时发现异常。经治疗,189例(93.10%)患者痊愈或好转,14例(6.90%)患者未愈。结论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应引起重视,对其应注意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 1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23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0例患者中60%以上有乏力、纳差及黄疸,肝功能损伤以ALT、AST、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红素变化为主.有肝细胞损伤型185例(80.4%),胆汁淤积型27例(11.7%),混合型18例(7.8%).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最多见的为中草药汤剂及中成药(55.2%)、抗结核药(9.6%)和其他抗细菌药(5.2%).218例(94.7%)患者预后良好,预后不良12例(5.3%),包括加重后自动出院4例,死亡8例.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缺乏“金标准”,易误诊漏诊.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应注意中草药、抗结核药、其他抗微生物药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多数预后良好,但亦可发生严重肝损害,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7--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载录的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文献,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特点和预后,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为关键词,检索CNKI载录的2007-2011年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文献,对文献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分型和预后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81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111篇文献,共10693例药物性肝损伤(DIH)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汇总。药物性肝损伤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最大为93岁,最小为7个月,平均为45.6岁。最高发的年龄段为41~60岁(421例,38.52%),〉60岁老年人占20.68%(226/1093)。43.51%的患者(2868/6592)无自觉症状,经体检或常规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其余患者以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及黄疸为主要表现。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几乎涉及了所有种类的临床药物和保健品,其中居前6位的是抗结核药(32.74%,3058/9340)、中药(22.12%,2066/9340)、抗微生物药(9.18%,857/9340)、抗肿瘤药(6.34%,592/9340)、解热镇痛药(4.80%,448/9340)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用药(4.37%,408/9340)。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最多见(63.66%,4438/6971)。患者大多预后良好,病死率仅1.67%(114/6809)。结论抗结核药、中药、抗微生物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病因,部分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时处理大多可治愈或好转。  相似文献   

15.
[背景]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病例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71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引起71例药物性肝病的相关药物中中药为17例(23.9%),抗结核类药物为16例(22.5%),抗生素类药物为13例(18.3%),抗肿瘤药物为9例(12.7%),解热镇痛药物为7例(9.9%),抗甲状腺类药物为4例(5.7%),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为2例(2.8%),其他为3例(4.2%).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临床分型以胆汁淤积型最常见,为30例(42.3%),其次为肝细胞型。为28例(39.4%),其他为混合型,为13例(18.3%).经停用致肝损伤药物及给予保肝等治疗,70例(98.6%)预后良好,1例(1.4%)发展为肝硬化.[讨论]药物性肝病多由中药、抗结核药及抗生素类药物引起,主要类型为胆汁淤积型,其次为肝细胞型;大多数药物性肝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发展为重症肝炎或肝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药物性肝病的患者312例,分别对其临床病历与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成两组,各1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甘利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联合硫普罗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病因:在导致药物性肝病的各种类药物中,以抗结核药物导致的发生率最高,占42.3%(132/312),显著高于其他药物种类导致的发生率(P〈0.05);②治疗: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6%(146/156),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8.6%(107/156),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药物性肝病预防是重中之重,建议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尽量避免大剂量使用药物,并对用药期间进行随访跟踪,监测生化指标变化,以降低药物性肝病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诱发急性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临床特点及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急性药物性肝炎,对其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急性药物性肝炎药物以抗结核药物最常见,占29.4%(20/68);其次,中药占25.0%(17/68);然后,抗生素类药物占14.7%(10/68)。临床类型中肝细胞损伤型占30.9%(21/68)、胆汁淤滞型占52.9%(36/68)、混合型占16.2%(11/68)。结论:急性药物性肝炎可由多种药物引起,早期及时停用损肝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2例重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以获得对重型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2例重型药物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引起重型药物性肝炎的药物多见于中草药和抗结核药物,临床表现无特异性,γ球蛋白异常升高占81.3%,并发症以电解质紊乱、腹水和肝性脑病最为常见。经治疗,8例好转,其中6例无并发症;14例无效,其中7例并发肝性脑病者均无效,不同疗效间TBIL、PTA、CHE、TC值无显著差异。结论重型药物性肝炎与联合用药相关,免疫介导机制参与发病过程,疾病预后与并发症的有无及是否并发肝性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二组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0.56%,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甘草酸镁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