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对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 89例肺结节中,恶性63例(均为肺癌),良性26例。分别于注射100ml造影剂前及注射开始后的35s、2min及5min对病灶进行薄层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程度及强化特征,并进行CT-病理以对照研究。结果 肺癌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良性肺结节(P<0.02)。在强化特征方面27例肺癌出现高密度点条征;51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不均匀;3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均匀;5例结核球和1例炎性假瘤呈环状强化;12例结核球无强化。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能谱CT在肺结节良性和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能谱CT检查共73个肺部肿块或结节,分析病变动脉期、静脉期的碘物质浓度、水物质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纤维支气管活检或者穿刺活检确诊。
结果73个结节中,良性结节34个,恶性结节39个,动脉期恶性结节的碘物质浓度、水物质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10.93±5.12、1 033.96±9.74、0.998±0.66)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5.29±0.96、1 028.85±9.31、0.62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8、0.001)。静脉期恶性结节的碘物质浓度、水物质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9.18±4.17、1 018.43±8.13、0.89±0.27)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4.77±0.81、1 015.61±6.71、0.4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6、0.001)。
结论低剂量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性和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CT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针吸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恶性SPN患者CT影像及增强扫描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定注射造影剂前及造影剂后同一层面的CT值,并根据病理分组测定其强化值。对其均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①恶性SPN的CT强化值平均升高32.56±7.07,良性SPN的CT强化值平均升高8.25±2.64,表明两组病理性质不同的SPN在增强扫描时病灶中心层面的CT强化值有显著的差异(P<0.05);②将强化值20Hu作为下限判断恶性SPN其敏感性为92.1%,特异性77.5%。结论良、恶性SPN在CT增强扫描时存在不同的强化表现,正确认识及分析强化值及强化方式对良、恶性SPN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动态增强CT扫描对20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进行研究, 增强前后均对病变局部薄层扫描,层厚及间隔均为2.0 mm.结果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实质密度均匀,少数病灶可有钙化.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最大可达90~110 HU.结论动态增强CT 扫描是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孤立性肺结节(SPN)是指直径<3 cm近乎圆形的病变,病变由肺实质包绕,无肺不张,肺门扩大及胸腔积液〔1〕;分为恶、良性两大类。恶性SPN多为原发性肺癌,极少数为转移瘤所致。良性SPN中约80%为炎性肉芽肿,10%为错构瘤,其余为炎性假瘤、机化性肺炎等〔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通过影像学筛查可检出SPN达17万例。对于SPN的影像学诊断核心问题在于评估SPN的良恶性〔3〕。早期诊断恶 相似文献
6.
肺部弧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是指肺实质内的局限性、圆形或卵圆形的直径≤3cm的单发结节状病灶^[1,2],SPN临床上较常见,一直是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难题之一,SPN或由一系列良性和恶性病变过程引起,不同性质的SPN其治疗方法与预后完全不同,所以诊断与鉴别诊断显得相当重要。以往对SPN的诊断主要是病变本身表现加以分析判断^[3], 相似文献
7.
8.
刘国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5):97-98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SPN患者73例,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原发性肺癌者50例(A组)、炎性结节者10例(B组)、结核瘤者13例(C组)。所有患者给予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比病理结果。结果 A组和B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渗透系数(PS)高于C组(P0.05);B组的BF、BV略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PS高于B组(P0.05)。SPN时间-密度曲线形态:A组在30 s内出现明显的上升,在30 s后达到平衡,一直到180 s,其峰值的维持时间为30~180 s;B组的时间密度曲线呈逐上升型,60 s后达到高峰,仍有继续升高的趋势;C组的时间密度曲线呈平坦型,无明显的高峰。结论 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SPN的诊断中,不仅能准确、有效地求出病灶的灌注值,还能获取病灶的动态增强值,其鉴别诊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CT扫描显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对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胸科医院行CT扫描表现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并诊断明确的患者74例。其中70例患者经临床或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2例诊断为非特异性炎症,2例诊断为结节病。本研究重点分析其中70例诊断为肺结核患者的CT扫描特征,包括簇状微结节样病灶的分布部位、分布方式、形态特征,以及并存的肺内其他形态病变的CT征象。结果 70例肺结核患者胸部CT扫描显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分布于双肺上叶尖后段49例(70.0%),多发者49例(70.0%)。CT表现为均匀样、晕征样、反晕征样、混合存在等4种表现形式,分别占47.1%(33/70)、25.7%(18/70)、18.6%(13/70)及8.6%(6/70)。病灶内结节大小均匀29例(41.4%),大小不等、有融合41例(58.6%)。肺内簇状微结节样病灶之外,伴有其他肺野并存病灶表现为1种形态(实变、空洞、结节样病灶、纤维条索状病灶四种形态之一)者10例(14.3%),2种形态者15例(21.4%),3种形态者16例(22.9%),4种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血管形态改变,并探讨MS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1例直径≤3 cm SPN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层厚为2.5mm螺旋靶扫描,经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方法,重点显示SPN相关的血管形态改变,并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1)41例恶性SPN中SPN-血管关系形态改变如下:Ⅰ型肺血管于SPN边缘被截断,一支或多支末端呈杵状增粗.Ⅱ型显示为血管切迹征.Ⅲ型肺血管延伸进入或穿过SPN.结论采用MSCT薄层螺旋靶扫描,结合MPR、CPR、VR等重组方法能准确显示恶性SPN-血管形态改变,对恶性SPN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剂量能谱CT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SIR)在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低剂量能谱CT对56例患者肺结节进行双期扫描,所有肺结节均经病理证实。利用附带能谱分析软件,分别测量双期基物质密度图像上病灶和同层面主动脉的碘基值、水基值,并计算两期病灶相对于主动脉的标准化碘浓度值、标准化水浓度、两期标准化碘含量之差及标准化水含量之差;并计算双期能谱曲线斜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肺结节之间两期碘基值、水基值、标准化碘水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结果入组患者肺结节中恶性结节36例,良性结节20例。恶性结节的两期碘基值、标准化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之差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0,2.236,4.501,2.030,3.457,P0.05);两期水基值、标准化水浓度及标准化水浓度之差良恶性结节间无统计学差异(t=0.688,0.412,0.179,0.546,0.828,P0.05)。恶性结节双期斜率分别为2.371±0.841、2.525±0.838,良性结节双期斜率分别为1.489±0.598、1.662±0.5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8,4.196,P0.05)。结论低剂量能谱CT两期碘基值、标准化碘含量、标准化碘含量之差及能谱曲线斜率有助于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肺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老年人肺结核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 1993年8月至2000年3月间160例老年 (65~89岁,平均72.5岁)肺结核患者做CT检查,其中112例行病灶高分辨扫描 (HRCT)、84例做增强扫描。并进行综合回顾分析。结果 CT表现为:(1)结核病灶分布在一叶以上占78.6%;上、下叶均受累占56.4%,上叶受累占20.5%,下叶受累占23.0%。 (2)病变以纤维化为主占89.4%;伴有空洞者占48.5%;伴有钙化占40.8%;胸膜增厚占18.4%;结核瘤占6.8%。 (3)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者占90.5%。 (4)具有结核活动征象者占76.8%,HRCT表现为2~4mm小叶中心结节和分支状结构,或5~8mm模糊结节、小叶间隔增厚及邻近支气管壁增厚。 (5)肺结核合并肺癌占9.4% (15160)。结论 老年肺结核的CT表现以纤维化为主,累及下肺叶比例较高,增强CT病灶呈明显强化,合并肺癌的发生率较高。HRCT可作为判断结核有无活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70岁以上老年人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8例70岁以上老年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结果 本组老年人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致肺栓塞者43例占(74.1%);因制动或长期卧床致肺栓塞28例占(48.2%)。以原因不明、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伴突发、持续性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和肺通气/灌注扫描(V/Q)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7%(45/47)和62.5%(20/32);误诊率为46.5%;溶栓 抗凝、抗凝、抗血小板凝聚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21/23)、75.8%(22/29)和0(0/6);治愈率分别为47.8%(11/23)、17.2%(5/29)和0(0/6)。结论 70岁以上老年人肺栓塞最常见危险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次为长时间的制动或卧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CTPA对老年人肺栓塞诊断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溶栓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抗血小板凝聚治疗无效果,易再发。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在评价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术后肺静脉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心脏重建技术在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电隔离大静脉肌袖后肺静脉狭窄的作用。方法 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大静脉肌袖的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治疗 ,3个月后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 ,容积重建心房及其肺静脉 ,并与电隔离术前的造影资料对照 ,分析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和程度 (轻度狭窄为 <5 0 % ,中度狭窄为 5 0 %~ 75 % ,重度狭窄为 >75 % ,完全闭塞为 10 0 % )。结果 30例患者共接受大静脉电隔离治疗38次 ,共隔离大静脉肌袖 89支 ,其中肺静脉 80支 ,上腔静脉 9支。多层螺旋CT均可成功重建出左房后壁以及各肺静脉 ,共发现肺静脉狭窄 10支 (12 5 % ) ,其中轻度狭窄 7支 ,重度狭窄 2支 (均为 2次消融 ) ,左上肺静脉完全闭塞 1支。有 9例无任何临床症状 ,平均随访 (8 3± 5 7)个月。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造影增强后 ,可以清楚显示各肺静脉的开口直径及其分支 ,是评价和诊断肺静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重复消融患者容易发生肺静脉的严重狭窄 ,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肝脾结核CT影像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分析肝脾结核CT表现,以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5例肝脾结核进行CT扫描,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在18~60岁,所有病例皆经临床诊断,其中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2例经CT导向下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结果所有肝脾结核均为多脏器结核之一,CT表现为8例肝脏和5例脾脏散在粟粒、小结节灶和小囊性灶,1例肝脏有孤立的低密度病变,1例肝脾仅散在点状钙化灶。结论肝脾结核CT常见散在粟粒、小结节和小囊性灶并合并全身多脏器结核。当CT有上述表现时,首先应考虑肝脾结核。 相似文献
17.
直径<2.0 cm肺部结核结节和肺癌的CT影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进一步评价结核结节和肺癌的CT影像特点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直径<20cm的结核结节30例和肺癌40例的CT影像。结果结核结节以边缘光滑或清楚、无分叶而有小空洞、钙化、胸膜增厚粘连、卫星病灶或病灶周围炎多见,并有短期内动态形态改变。肺癌以边缘毛糙、浅分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典型胸膜凹陷征多见,短期动态形态不变。结论薄层CT扫描可提供有价值的征象,短期内动态观察是二病重要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CT技术的发展、健康查体的普及,发现孤立性肺结节越来越多,而许多孤立性肺结节是原发性肺癌的早期表现,因此明确诊断尤为重要,临床上以影像学诊断作为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简便易行、辐射暴露低、花费少、准确率高的影像检查方法是未来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主要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老年前期及老年人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老年前期及老年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确诊的老年前期及老年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图像。结果:9例CT呈典型表现,16例CT呈不典型表现,其中纵隔和一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3例(3/25),无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在者7例(7/25),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单侧肺门淋巴肿大者1例(1/25),仅有肺部改变而无胸部淋巴结肿大者5例(5/25)。后者在首诊时全部误诊。结论:老年人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多不典型,认识此种表现在诊断中很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