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炜炜  张艺  雷云风  王苏玲  李润芳 《四川医学》2005,26(10):1149-1150
目的探讨新生儿接种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持久性.方法对湛江市开发区及霞山区学龄前儿童按年龄段分层抽样分析,以接种了0,1,6个月全程酵母乙肝疫苗后的HBsAg及抗-HBs阳性率的调查为基础.结果新生儿接种了全程酵母乙肝疫苗后,于1~1岁半时(即完成接种后1年左右)抗-HBs阳性率开始下降,保护性抗体水平滴度明显下降,此后,随年龄增长,至学龄前期,其抗-HBs阳性率逐渐下降,但下降较为缓慢,HBsAg阳性率无上升趋势;而对5岁儿童抗体阴性后加强接种1针、两针后1个月及1年的抗-HBs阳转率的调查,两组群体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且在1年后抗体阳性率再次下降明显.结论接种了全程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的乙肝感染保护率高,随着抗体保护性水平下降,免疫保护率变化不大;而且即使抗HBs下降至抗体保护性滴度水平以下时,加强接种1针后即能产生很好的免疫回忆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462名体检人群完全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后血清抗体水平。方法 收集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完全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24±1周后血清样本462份,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M和IgG抗体水平,统计分析人群血清抗体水平及性别、年龄差异对抗体水平的影响,随访其中40例,观察加强针接种1个月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462名体检人群完全接种疫苗(24±1)周后血清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8.5%(178/462)和1.3%(6/462)。女性IgG S/C值0.779(0.323,2.048)和阳性率41.7%(150/360)要高于男性IgG S/C值0.416(0.190,0.958)和阳性率23.5%(2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46,χ2=11.136, P<0.01),不同性别人群血清IgM水平和不同年龄组人群IgM、IgG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的40例受试者加强针接种1个月后,血清IgG抗体阳性率达到100%(40/4...  相似文献   

3.
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IEST法,观察了班氏丝虫病人未经治疗者107例、治后1年微丝蚴阴转者35例和治后3年者112例血清IgG、IgE和IgM抗体水平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未经治疗的病人,IgG抗体阳性GMRT116.6最高,IgE37.1次之,IgM31.0最低;其阳性率分别为96.3%,86.9%和88.8%。经有效治疗后1年,IgG抗体阳性反应者仍有85.7%,而IgE和IgM抗体水平呈现大幅度下降,治后阳性率均下降到28.6%,接近治后3年者IgE、IgM抗体的低水平,说明IgE、IgM抗体对疗效反应敏感,选择检测IgE或IgM抗体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优于检测IgG抗体。此外,丝虫病人血清IgG、IgE和IgM抗体的阳性率和阳性GMRT与微丝蚴密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国产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研制成功的国产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持久性,为制定风疹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桃江县城关镇三所小学选择5~9岁风疹血清HI抗体阴性的健康儿童,为其接种风疹疫苗,跟踪观察风疹疫苗免疫后抗体动态变化.结果免疫1个月后风疹HI抗体的阳转率为98.9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T)为877.79.免后1、2、3、4、5年风疹HI抗体阳性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分别为99.21%、100.00%、100.00%、100.00%、100.00%;而风疹HI抗体的GMT则逐年下降,分别为767.18、550.18、363.08、223.92、158.42;第8年风疹HI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明显下降,分别为91.30%和30.96.结论国产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效果至少可维持8年.  相似文献   

5.
采用McAb ELISA捕捉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EHF病人血清351份,总阳性率为94.58%,而正常人血清和非EHF病人血清146份全部阴性。第2病日血清中即可检出EHF-IgM抗体,第4、6病日阳性率分别为87.50%和96.43%,第8病日26份血清全部阳性。对1例典型EHF病人血清IgM抗体动态观察,发现病后1周抗体滴度最高,病后1个月明显下降,病后3个月转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共和县2010年—2012年儿童免疫规划四种疫苗免疫后抗体阳性率进行监测分析,总结免疫效果。方法:选取共和县2010年-2012年10个月~1岁1042名接种4种疫苗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乳胶法检测抗-HBs,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脊灰IgG抗体。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监测的1042例儿童中,4种疫苗6种疾病的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抗-HBs84.93%、百日咳97.50%、白喉97.22%、破伤风97.50%、麻疹98.75%、脊灰99.04%,抗-HBs、麻疹、脊灰抗体阳性率间无明显差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明显。结论:通过3年对10个月至1岁儿童4种疫苗6种抗体检测,乙肝疫苗抗体阳性率较低,其它疫苗抗体阳性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后须加强高质量的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7.
无功能移植肾切除对群体反应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无功能移植肾切除对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及再次肾移植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04-2007年收治的15例移植肾切除患者,分别于肾移植前,移植肾切除前,移植肾切除后1个月、半年、1年检测其PRA水平,同时行移植肾病理检查.部分患者经HLA配型检查后进行再次肾移植.结果 肾移植后受者PRA高于移植前,移植肾切除后1个月PRA水平进一步升高,在移植后半年及1年后逐渐降低.采用LAT板检查可发现新的HLA致敏位点,肾脏病理检查肾间质有多量C4d沉积.通过HLA配型避开致敏位点选择供肾,7例患者行再次肾移植均获成功.结论 移植肾切除可导致血清中PRA水平显著升高,PRA检查可发现新的HLA致敏位点,经良好HLA配型不影响再次肾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寻求简便、可靠的方法,用于斯氏狸殖吸虫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考核。方法建立检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IgM抗体的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并对53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中特异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经有效药物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1.5年连续采血,经DIGFA检测连续观察的结果表明,IgM抗体出现较早,阴转较为明显和迅速,治疗后3个月的阴转率就达47.2%(25/53),1年的阴转率可达86.8%(46/53);而IgG抗体则出现较晚,阴转缓慢,治疗后1.5年的阴转率仅为15.1%(8/53)。结论DIGFA检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IgM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及疗效考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学龄前期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HBsAb)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市学龄前期儿童156例(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均接种乙肝疫苗,检测HBsAb水平。比较学龄前期儿童第0、1、6个月HBsAb阳性率、第6个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HBsAb阳性率。结果第0个月HBsAb阳性率为26.28%,第1个月为39.74%,第6个月为65.38%;随着接种时间延长,学龄前期儿童HBsAb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男性HBsAb阳性率为67.95%,女性为62.8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HBsAb阳性率为89.19%,4岁为75.00%,5岁为56.41%,6岁为42.50%,学龄前期儿童年龄越小,HBsAb阳性率越高(P<0.05)。结论学龄前期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能产生表面抗体,且抗体阳性率与接种时间、年龄相关,但与性别无关,临床应据此合理安排接种时间,提高抵抗乙肝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10.
马以兵 《吉林医学》2013,34(21):4266-4267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乳杆菌干预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132例家族具有过敏史的新生儿,在遵循父母意愿+随机的原则基础上分为两组,其中对试验组的80例,在母乳或者混合喂养时添加乳杆菌;对照组的52例不添加任何微生物制剂。在随访期内,分别在3个月、6个月、9个月以及15个月龄时检测并比较两组的IgE抗体水平和IgG抗体阳性率,并且观察比较两组的过敏性疾病发生率。结果: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5个月龄时,试验组的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在各个月龄内的IgE抗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同期水平;试验组在各个月龄时的IgG抗体阳性率都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口服乳杆菌,可以有效抑制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朱翠颜  王筱菁  邓承宗 《吉林医学》2013,34(16):3147-3148
目的 :观察硒对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自身免疫抗体的影响。方法:将96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每天服用硒母胶囊200 ug加甲巯咪唑,对照组:46例,单服用甲巯咪唑,观察两者患者基线时及治疗12个月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滴度、阳性率的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差异不显著,TPOAB、TGAb、TRAb水平呈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同时,治疗12个月对照组TPOAB、TGAb、TRAb的阳性率降至42%、36%、28%,治疗组的TPOAB、TGAb、TRAb的阳性率分别为18%、26%、14%,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硒能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对GD患者的异常免疫反应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接种3年后对人群的保护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接种冻干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后 3年人体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和疫苗保护率 ,并为制定腮腺炎疫苗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方法 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 ,将血清抗体阴性的 15 8人分成接种组和未接种组 ,3年后观察两组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和腮腺炎发病情况。抗体检测采用ELISA方法。结果 接种疫苗后抗体阳性率为 92 .16 %,对照组腮腺炎的自然感染率为 71.43%,经统计学检验 χ2 =12 .0 6 ,P <0 .0 1) ,有显著性差别 ;抗体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无差别 (χ2 =1.30、1.14,P >0 .0 5 ) ;抗体阳性程度接种组高于对照组 (χ2 =2 5 .76 ,P <0 .0 0 1)。腮腺炎发病率接种组 0 .98%(1/10 2 )低于对照组 7.14%(4 /5 6 ) ,差别有意义 (χ2 =4.31P <0 .0 5 ) ;免疫后经过两个流行期疫苗的保护率为 86 .2 7%。结论 易感人群注射一剂国产冻干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3年后仍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ELISA检测临床确诊为皮肤炭疽病例17例,发病后不同时期49份血清中的炭疽抗毒性抗体,检测阳性率达80~100%。炭疽接触者20份血清,检测阳性率达50~60%。健康人20份血清抗体水平较低。各组间抗毒性抗体的光密度值比较,相差非常显著。以荚膜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测上述血清中荚膜抗体,健康人和炭疽接触者均呈阴性,炭疽病人荚膜抗体检测阳性率为93.8%。同一病例发病后一个月,抗毒性抗体水平最高,随发病时间延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而抗毒性抗体水平个体差异较为悬殊,个别病例在一年以后抗毒性抗体仍可维持较高水平。炭疽病人血清中抗毒性抗体与荚膜抗体同时存在,但未观察到两者之间有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早期口服双歧杆菌干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社区有过敏史的3岁以下的新生儿100例,经父母知情同意后,按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双歧杆菌组50例,在母乳或混合喂养时添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服6个月。对照组50例,在母乳或混合喂养时未添加任何微生态制剂。患儿在治疗6个月后来院随访过敏症状,检测并比较IgG抗体阳性率及IgE抗体水平。结果湿疹、过敏性腹泻及鼻炎发病率在双歧杆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双歧杆菌组较对照组IgG抗体阳性率及IgE抗体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社区,针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开展早期口服双歧杆菌干预有一定疗效,能降低婴幼儿常见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移植液氮保存同种异体带瓣大动脉(CVH)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Ⅱ类IgG抗体的免疫表达规律。方法:选择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施行液氮保存的CVH移植术的20例复杂先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1年不同时间点,以莱姆德抗原板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内的抗HLA-Ⅰ类、Ⅱ类IgG抗体,并与同期施行其他复杂先心病矫正术的2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前抗体为阴性,CVH移植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时抗HLA-Ⅰ类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8±6.64)%、(62.14±11.95)%和(66.79±13.42)%,Ⅱ类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92±15.74)%、(41.67±18.73)%、(52.92±20.01)%,且1年内两类抗体的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对照组患者则全为阴性;两类抗体表达阳性率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液氮保存的CVH移植后可诱导受体产生抗HLA-Ⅰ类、Ⅱ类IgG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而且患者年龄越小这种反应越强烈。  相似文献   

16.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与保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Xu Z  Wang X  Li R  Meng Z  Zhang Y  Gong J  Ma J  Li Y  Zhao S  Li Y  Zhao Y  Huang Q  Luo D  Xia J  Liu H  Liu X  Ouyang P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678-681
目的 观察国产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与LA-1株)的免疫原性及预防效果。方法 在广西、河北、上海等地457251例观察对象中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比较接种疫苗组与对照组甲肝发病率,观察轩保护效果;并筛选易感者,观察疫苗接种后发生甲肝感染的转归及免疫后甲肝抗体阳性率与持久性。结果 H2株(10^7.0TCID50)与LA-1株(10^6.75TCID50)疫苗保护效果均达95%,抗体阳转率峰值分别出现在疫苗接种后2个月与6个月,为94.9%与86.0%,3年后抗体阳性率下降至75%-80%,但保护效果不变。结论 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与LA-1株)具有很好免疫原性与保护效果,可与国外灭活疫苗相媲美。接种者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980年杭州地区782例不同年龄人群的风疹血凝抑制抗体的调查结果,提出除1岁以内婴儿尚未感染风疹外,风疹抗体的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10岁以上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几乎普遍获得感染,抗体水平也较高。同时在流行期观察一个幼儿园风疹流行前后抗体动态的变化,说明低抗体(1:20以下)易发生显性感染,抗体1:40~640者,也有发生隐性感染,随后抗体呈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加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注射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免疫效果。方法: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sAg(-)、HBeAg(-)、anti-HBc(-)及anti-HBs(-),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分为两组。A组:32例,0、1、6、9个月肌内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每次注射剂量为20μg;B组:12例,0、1、3、6个月肌内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每次注射剂量也为20μg,以乙肝表面抗体滴度≥l0 mIU/ml为抗体阳性。注射结束后1~2个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分析两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及滴度水平的差异。同时分析抗体滴度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肌酐水平、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等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有25例产生了保护性抗体,抗体阳性率为78.13%,B组患者有9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10 mIU/ml,抗体阳性率为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抗体滴度水平为(372.90±316.18),B组患者抗体滴度水平为(317.53±350.6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389)。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加强乙肝疫苗注射与传统方法的乙肝疫苗注射相比,均可提高抗体阳性率。虽注射时间略有不同,但注射剂量、频次相同的情况下,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效果类似,同时国人需要的疫苗剂量可能要小于国外患者。由于样本量较小,可能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胃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上胃肠道病变的关系;并观察Hp根除治疗后血清中抗CagA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808例因上胃肠道症状而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同时作Hp检查.对Hp感染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抗CagAIgG抗体;阳性者予含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疗法根除治疗.其中60例根除治疗失败病人和120例根除成功病人在Hp根除治疗结束3个月和6个月时复查血清中抗CagAIgG抗体水平.结果在不同临床疾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和胃癌(GC)感染Hp的病人中抗CagA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4%、70.5%、83.2%、90.8%、89.7%.后4组阳性率明显高于CSG组,后3组均明显高于CAG组;在不同程度的胃粘膜病变中,CSG、CAG、肠上皮化生(IM)、非典型增生(Dys)和GC感染Hp的病人中抗CagA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43.0%、53.8%、77.6%、88.6%、89.7%.IM、Dys和GC组均明显高于CSG和CAG组;60例根除失败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血清中抗CagAIgG水平分别为(72±41)U/ml,(67±36)U/ml和(69±40)U/ml,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无一例转为阴性;120例根除治疗成功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血清中抗CagAIgG水平平均由(69±38)U/ml分别下降至(47±30)U/ml和(32±15)U/ml,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有7.5%(9/120)和19.2%(23/120)的病人抗体转为阴性.结论CagA阳性的Hp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上胃肠道疾病和更严重的胃粘膜病变;Hp根除治疗后血清中抗CagAIgG抗体水平明显下降,但下降较慢,不宜作为个体监测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ag 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关性。方法 将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8例Cag A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内镜和活检病理确诊,包括胃溃疡38例、十二指肠溃疡50例,复合溃疡30例,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正常健康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Hp阳性率。结果Cag A阳性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的Hp阳性率分别为81.6%、86.0%、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种Cag A阳性溃疡的H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根除治疗成功70例,其抗Cag A-Ig G抗体水平由治疗前的(69.34±16.77)U/m L逐渐降低,治疗后6个月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且治疗后3、6个月抗Cag A-Ig G抗体水平显著低于Hp根除治疗失败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Hp根除治疗失败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抗Cag A-Ig G抗体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 A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Hp引起消化性溃疡的致病机制也与Cag 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