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情志病是因七情而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种疾病,包括癫狂、百合病、脏躁、郁证、不寐等。如不及时诊治,常可罹患他种疾  相似文献   

2.
刘慧 《吉林中医药》2009,29(7):636-638
现代研究证明,疾病几乎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因此,治疗情志病成为医学界关注所在。情志病是因七情而致的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一类疾病,祖国医学对其认识源远流长,汪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石山医案》中对情志疾病的形成有着独特理解,以《内经》情志疾病的论述为基础,运用五行生克制化阐述情志致病规律,使情志相胜法得到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艳阳  孙倩 《河南中医》2020,40(5):722-725
张怀亮教授认为情志病因情志而生,因情志而加重或转化,外因固然重要,不可忽视内因,因为很多时候人情绪的异常反应是脏腑气血盛衰或失调的外在表现,故在诊治过程中不可忽视脏腑气血盛衰的内因,内因可作为起病因素也可作为疾病加重或减轻原因。张教授认为,情志病核心病机是"气机逆乱",情志致病首先引起机体气机紊乱,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临证治疗情志病必始于气,而终于气,调理气机为第一要务。张教授创新三焦辨证体系,从君、相火论治疗情志病中的不寐。张教授认为,情志病治疗应内调外养,提出"风药治郁"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医学中,郁证是指由于精神情志异常变动而引起的以气机阻滞为核心病机的一类病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郁证泛指六淫外感、七情内伤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包括气、血、火、痰、湿等病邪壅塞气机所致病证;狭义则特指情志不舒、七情所伤而致气机郁滞的病证。关于治疗,《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强调"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并载有属郁证  相似文献   

5.
情志病是指因情志刺激而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种疾病,可以概括为因情志刺激而发生的病证和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情志病的发生与肝的特性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肝主藏血是调节情志的重要基础,肝的疏泄失常、不能藏血是导致情志病发生的关键病机。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由柴胡、陈皮、川芎、枳壳、白芍、香附、炙甘草组成,主要功效为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临床发现柴胡疏肝散可用于治疗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等精神障碍性疾病以及心理因素导致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甲状腺疾病、乳腺增生等心身疾病,效果较好。本文对柴胡疏肝散治疗情志病的临床应用、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发挥中医药治疗情志病的优势,为中医药治疗情志病的临床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情志病主要以七情内伤为发病因素,进而影响脏腑气机,损伤脏腑功能,使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的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发病。甘麦大枣汤加味由甘麦大枣汤加麦冬、白芍而成,具有养心神、缓肝急、补脾气的功效。贺支支教授指出,甘麦大枣汤加味可调理脏腑气血功能,从而发挥治疗情志类疾病的作用。贺教授运用辨病、辨因、辨体、辨证的诊疗思路,临床多运用甘麦大枣汤加味作为治疗情志病的基础方。  相似文献   

7.
李如英 《江苏中医药》2015,47(11):44-45
<正>情志病是指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的过程中,精神情志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以情志异常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类疾病,包括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心身疾病及一切功能性疾病[1]4。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水平的快速进步及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应激因素不断加剧,由社会及心理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情志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5。中医学通常将情志病分为2类:一类是以躯体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病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属中医情志疾病,其发病多因情志失调导致气血郁滞、痰瘀气阻、脏腑功能失常。通过归纳分析,阐明抑郁症病因、病机、病位的辨证,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情志病是一大类疾病,涉及多个脏腑。黄福斌教授善用开泄法治疗情志病,认为开泄法有别于辛开、苦泄法,用药轻苦微辛、轻灵流动,善解情志病之"邪郁未伸";开泄法重视药物归经、脏腑病位,更针对性地解除某脏之痹阻;开泄法偏于轻剂,遇气结较重、痰核者,要适当配伍重剂。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属中医学中的情志疾病,包括多种精神和躯体症状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发生脏腑责之于肝、心、脾、肾、脑、胆等。七情活动以脏腑精气为基础,并受五脏的调节,脏腑功能紊乱,产生抑郁症状,包括郁证、癫病、梅核气、百合病、脏躁等。采用辨证论治,整体调整,舒畅气机,才能脏腑调和,  相似文献   

11.
1突出因虚致瘀,虚瘀夹杂的病机特点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归属于中医"心悸"、"水肿"、"喘证"等病证范畴,多因久病迁延,年老体衰;外邪侵袭,情志所伤,劳倦过度等诱发,病情进行性加重。病位在心,与多脏腑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主要  相似文献   

12.
现在情志疾病越来越多。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情志疾病,情志能导致病情加重,气血阴阳脏腑失调。笔者反复研读《黄帝内经》,从中学到很多方法包括相生相克、五音五味疗,能有效疏导不良情绪,使古老的《黄帝内经》焕发出新生机。  相似文献   

13.
正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1])。《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提出三因致病学说:"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所有疾  相似文献   

14.
"主疏泄"是肝最主要的生理功能,具有疏通、宣泄、条达全身气机之能,使全身气机通而不滞,散而不郁。机体全身阴阳气血的调节均与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发挥息息相关,如肝失疏泄则人体因气机失调,致使各脏腑活动异常,而这种活动异常又和历代医家对于肿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不谋而合。从肝主疏泄理论出发遣方用药防治肿瘤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疏肝解郁,调畅情志;行气活血,改善瘀血阻滞;化痰清浊散结,降低肿瘤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一、郁证之含义郁者,郁而不散、滞而不通之意。郁证,既是指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也就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表示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津液运行紊乱、失其通调畅达的一类病证郁证之范  相似文献   

16.
王新志教授治疗情志病从整体观出发,同时整体结合局部,总结出情志病实为机体受到过激情志刺激后,气机升降失常引起的一系列脏腑功能改变,并提出"情志-气机-脏腑-气机"的病理发展过程。在治疗上以治"气"为要,常以血府逐瘀汤之桔梗、川牛膝相配,升降并用、气血通调,使全身气机畅然有序,而脏腑功能自平。  相似文献   

17.
肝郁是中医临床辨证术语之一,它代表了一类症候群,又表示这一症候群的病理机能,因而凡提到肝郁即概括了情志郁内胁腹诸痛、头痛、头晕,目眩且胀,妇女经血不调,脉弦等,同时又表示由于七情内伤而引起肝气郁结经血流通不畅的病机。人是有感情的,外界某种刺激能产生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由于外因刺激的强弱不同因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影响气血的正常循行及脏腑功能。脏腑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所以临床上由于脏腑失于协调而出现多种不同证候群,情志刺激不仅能导至肝郁气滞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相继发病。当然引起气滞原因很多而肝郁气滞  相似文献   

18.
陈常云 《光明中医》2011,26(9):1790-1791
情志病,是指由于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的疾病。肝具有主疏泄和藏血的功能,能协调脏腑的功能活动,对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关于情志病应从肝主疏泄,肝藏魂,肝与春气相通应,肝与情志病相互影响来治疗、叙述,故肝在情志病发病和治疗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泄泻病"范畴,朱生樑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整体与局部关系体现的代表性疾病之一,其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肾等脏腑关系较为密切;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属本虚标实,治疗上需治标与治本兼顾,治标即止泻,治本包括祛湿健脾、疏肝补肾,同时重视情志调摄。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一类因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导致的躯体疾病,典型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消化性溃疡、肿瘤等。"心身相关"的观点与中医学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观点基本一致。心身疾病属中医"情志病"范畴。情志,泛指人的情感、情绪,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狭义来说,即喜、怒、忧、思、悲、惊、恐七种情绪,简称"七情"。这七种情绪是人类正常的情感表达,本不会导致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