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正常的对精神刺激的情绪反应、简称“七情”。七情致病,就是指太过的七情伤人。根据情绪刺激强弱程度及持续时间的不同,将七情太过致病分为两类:即暴发的精神刺激和渐进的精神刺激。突发的、强烈的刺激,使人气血逆乱,阴阳乖戾,从而导致暴病、急病的发生。渐进的精神刺激,情绪波动虽不大,但持续时间过长,过久,同样能伤人精气,积而成病。情绪的变化,刺激来自外部,变化仍然源自体内。情志致病,均直接损伤内脏气机,与六淫之邪致病首伤人外形迥然不一样。因此,尽管七情变化多由外来刺激诱发,但主要是机体脏腑气…  相似文献   

2.
七情与美容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精神心理因素在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美容医学中更是如此 ,人们的喜怒哀乐伴随着体内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同时不良的心理状态对面容老化和体态的衰老有直接的影响。 7种情志变化的过分刺激 ,可以导致人体气机的紊乱 ,脏腑功能的失调 ,引发心血管、胃肠道、皮肤、神经等系统的病变 ,进而严重损及容颜。因此 ,积极乐观的情绪是最好的美容润肤剂 ,在当前美容医学热中 ,应注意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 ,注重心理美容 ,掌握精神养生的方法 ,予防不良情绪的侵害 ,做到内外并治 ,标本兼顾 ,整体美容  相似文献   

3.
孕妇七情背景及七情生活事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笔者编制的“七情发病背景量表”和“七情生活事件表”,对22例孕妇及66例正常人进行七情状况调查。发现孕妇七情背景中“忧”、“悲”、“恐”、“惊”较正常人多,有极显著性差异;正常人中“喜”的情绪倾向较多,与孕妇有极显著性差异。孕妇因妊娠和生产过程中的种种生活事件所致的“恐”、“惊”、“怒”、“忧”4种情绪也明显高于常人,其中“恐”分值高出3倍以上,提示孕妇存在较明显的负性情绪,为有针对性地调节孕期七情提供了临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七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具有明显的双性特征,即良好的情绪会有助于促进和保持人体的健康;不良的情绪可以损害人体的健康。一旦情志活动过度.超出正常范围,在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下,  相似文献   

5.
一、七情变化,脏腑呼应七情变化与脏腑气血的关系甚为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活动由脏腑所产生,情志变化为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将不同性质的情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总结为肝在志为怒、心为喜、脾为思、肺为忧、肾为恐。故脏腑机能活动正常,人  相似文献   

6.
七情发病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情是中医发病学的最基本因素之一。而七情的病因病机与其它病因病机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外感风、寒、暑、湿等六淫之气,多伤及经络荣卫之形体,而喜、怒、忧、思等七情病因,多伤及脏腑气机,造成气滞不行或升降反作等种种气机紊乱的情况。又例如饮食不节会损伤脾胃,房劳过度又会削伐肾水,虫兽创伤会损伤局部肌肤筋骨等等。所以,七情病因病机在发病学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发病的初期表现得更为明显。现仅就七情病因发病特点探讨于后。一、七情病机特点(一)两极性七情学说包含着对立的两极性因素。具体来说:喜属肯定性情绪,而惊、恐、悲、忧、怒则属否定性情绪;怒、惊、喜属积极性情绪,而悲、忧、恐则为消极性情绪;思、恐、喜属主动性情绪;惊、悲、恐为被动性情绪。  相似文献   

7.
陈丽英  李青 《陕西中医》2011,32(10):1357-1358
目的:论述内伤七情的理论、致病特点及防治.方法:根据古代医籍、资料、归纳当代有关知识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内伤七情,致病复杂难愈,宜知之、避之,防治并用.  相似文献   

8.
七情与健康     
<正> 中医病因学中的七情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发病学上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鉴于目前尚属乏人论及的情况,我们不辞浅陋,试就七情与健康作一初步探讨。七情的产生祖国医学中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统称为“情志”,属于“神”(广义)的范畴。根据现代生理学的认识,情志活动是大脑的功能,即大脑对客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6,4(12):428-430
  相似文献   

11.
七情与疾病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一般情况并不致病。七情变化突然、强烈、持久可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七情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配伍是中药临床运用的重要形式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配伍理论的核心就是中药配伍的七情理论。七情理论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注册》 :“药有阴阳配合 ,子母兄弟 ,根茎花实 ,草石骨肉。有单行者 ,有相须者 ,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有相反者 ,有相杀者。凡此七情 ,合和视之。”七情理论的提出 ,对后世中药配伍运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本经》未对七情作任何解释 ,以至后世对七情的理解多种多样。本人根据前人认识 ,结合自己的体会 ,在此对七情作一简单探讨。1 单 行单行是指用单味药治病 ,以及许多…  相似文献   

13.
七情,系指精神活动所呈现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属生理活动范畴,一般不会致病。但若情志过激,失去节制则可使内脏功能失常气皿逆乱而影响健康。近年,精神因素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愈来愈为国内外医家所重视。祖圈医学,视七情为内伤发病之主因,历来主张减少和避免情志所伤以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可见,精神保养是抗老防衰,摄生保健之要素,在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七情致病脉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雪颖  齐向华 《山东中医杂志》2012,(11):779-780,791
探讨了喜脉、怒脉、忧脉、思脉、悲脉、恐脉、惊脉与情志间的关系。认为七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会在脉象上有所反映,同时也可从脉象变化中推测出七情内伤的病证。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七情具有广泛性、特异性、同一性、先后性、乘侮性、激发性、合邪性、多化火伤阴液、初实后虚终积劳等独特的致病特点。阐述了诸致病特点的基本概念及病机。总结了七情致病的某些传变规律及病理状态。列举了相关的古今文献论据以及某些临床表现。并试述了情复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中医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表现,是人对内外刺激的个人体验,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是进化过程的产物。七情在正常情况下,可使周身筋肉舒松,气血调和,对人有益,偶有波动也不会致病。  相似文献   

17.
李杰 《天津中医药》2001,18(5):27-29
七情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观思想指导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它反映了情志与疾病的相互作用,即情志变异导致疾病,疾病表现出异常情志.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在发生变化,情志疾病发病率增高,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健康.因此,深入研究和阐明情志致病机理,不单有临床意义,而且对促进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握瑜 《家庭中医药》2006,13(9):15-16
这里提到的七情,不同于中医病因学中情志致病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中医七情讲的是人对周围环境、客观事物等等发生突然变化时,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过强的情绪反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七情是中药在治病过程中,联合用药时药物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与变化,中医称其为七情配伍,又叫配伍七情。它包括了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配伍方式。在中药的临床应用中,配伍得当,有时会出现很神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人是七情六欲的载体.正常情况下,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都冷静地潜伏在载体的各自脏腑之中.《难经》上说:"五脏有七神,各何所藏耶",意思是说,人的五脏能生出七种情感,各自都有潜在的居所.魂是藏在肝脏里边;神是藏在心脏里边;意与智是藏在脾脏里边;精与志是藏在肾脏里边.由此可见,人的五脏六腑不仅仅维持人体身躯的存在,吸收五谷的精微,运送气血的工具,还是维持生命存在的有机整体.所谓生命,也不仅仅是能够行动的外表.如果仅仅具备了外形就称为生命,那么一切具有外形的东西不都有生命了吗?当然不是这样.生命不仅仅具有外形特征,还必须具备外形这个载体所载负的意识和精神,七情和六欲.不必讳言,人是物质的,五脏六腑也是物质的,却能产生精神,这似乎不可思议,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这也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