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故乡的胡同     
<正>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方我都陌生。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  相似文献   

2.
一扇见风雅     
正炎炎夏日,扇子是引风用品,避暑利器。扇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文人才学与身份的象征。文人要摆文人的风度,这"风"从哪里来,自然靠手中这把扇子了。别看是小小一把扇子,其中却大有乾坤。古代文人的最高形象设计是"羽扇纶巾",以诸葛亮手持鹅毛扇为代表,但据后人考证,那  相似文献   

3.
夏日话扇     
洪庆 《养生月刊》2013,34(7):658-661
扇子在我国大约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最早发明扇子的人,也许是从大片树叶直接获得灵感,因而扇子的扇柄、扇骨、扇面和阔叶的叶柄、叶脉、叶肉间,有其相似相关之处。记载中最早的扇子,是商时附在马车上遮日避雨的"扇汗"。扇汗是圆顶的,有点类似今天的雨伞,后来又演变成"华盖"。南北朝以后,随着轿子的兴起,又发明了长柄大扇,称为"障扇"。古时重要  相似文献   

4.
三伏盛夏,一些地区有娘家人要为已出嫁的姑娘送扇子的习俗.因为"扇"与"善"谐音,送扇子是希望姑娘能"生个善子".除了体现父母的关怀之外,扇子本身对健康的作用可能是这一风俗得以流行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5.
“扇子有风,摇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此乃人所共知的《扇子谣》,说明持扇消夏之重要。 赤日炎炎,树梢不动,一片静寂,只有聒耳蝉鸣。斯时,摇扇池河之畔,观鱼消夏,何等惬意。  相似文献   

6.
温长路 《气功》2010,(7):I0001-I0001
三伏盛夏,一些地区有娘家人要为已出嫁的姑娘送扇子的习俗。因为“扇”与“善”谐音,送扇子是希望姑娘能“生个善子”。除了体现父母的关怀之外,扇子本身对健康的作用可能是这一风俗得以流行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东方养生》2008,(6):155-155
一连几天,我想的最多的就是那些被救出的伤员,特别是受伤的孩子们,我知道那些颅脑损伤和脊髓损伤的人,还有那些被截肢的人将会从此永远承受残疾的痛苦。还有比这更残酷的现实吗?无论去哪里工作,只要有时间,我的眼睛就会盯在电视屏幕上,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盼望能有更多的人被解救。  相似文献   

8.
尽管他们无法逃离岁月的流失,但他们依旧是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小飞侠——彼得·潘。单纯快乐且保有童真是"彼得族"的特质,虽然无法生活在梦幻岛,那些极Cute的玩意儿,为他们营造了快乐氛围,飞翔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9.
那时花开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呢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忧郁青年朴树的歌,很好听  相似文献   

10.
赵老师好像生就一副笑脸,见人不见人脸上都始终挂着儒雅的微笑,特别是对那些整天都司空见惯,紧皱眉头、愁容满面、视若无睹的人来说,她那标致的微笑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使人永远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  相似文献   

11.
母爱茵陈香     
<正>中午往老家打电话,母亲说刚从地里挖绵茵陈回来,准备做些蒸菜换换口味。我不由得心生感怀,放下电话,那些母爱氤氲的温情往事又浮上了眼帘。茵陈是我们宛东平原上最寻常、最顽强的野菜,也是第一批睡醒的报春菜。故乡的早春寒意仍浓,但经过一冬休养卯足了劲儿的茵陈,便像赶赴盛会似的,急不可待地从大地母亲的棉被里探出头来,竞相向人们传  相似文献   

12.
扇子,最早称“要”,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 据说我国那时已有蒲扇和竹扇了,人们起初不是用它取凉,而是一种装饰品。在周代,王和后的车子都有“扇扇”,用来遮蔽风尘,叫“障扇”。据晋朝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雉尾制作的长柄扇,是一种仪仗饰物,由持者高擎着为帝王障尘蔽日。  相似文献   

13.
扇文化集趣     
李盛仙 《养生月刊》2008,29(7):655-657
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派生出许多与扇有关的文化,令人耳目一新,意趣无穷.  相似文献   

14.
程应峰 《养生月刊》2022,(5):464-467
"擅长兴风不作浪,喜欢玩火不成灾,桃花开时来相会,菊花黄时就离开."这是什么?谜底是扇子.说到扇子,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老蒲扇,那是点煤油灯夜读,提马灯出门夜访的必备品.一到夏秋,蚊虫多了起来,就着月色在屋外纳凉,有一把老蒲扇在手,挥扇逐蚊,也是挺惬意的.对女子而言,如果有一把轻盈的团扇在手,...  相似文献   

15.
蒲扇的起源及对身体锻炼价值的作用 用棕榈叶制成的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适合平民百姓使用.特点是制作简单,价格便宜,扇动起来风量大.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说得好:“除了别的特点以外,这六亿多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看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事实不正是如此吗?我们的六亿多人口在革命觉悟高涨和革命斗争胜利的速度方面,已经远远地超过了西方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在经济文化发展的速度方面,也必然远远地超过他们。在历史上,永远是后来者居上,永远是暂时显得弱小的、代表进步方面的、新生的事物战胜那些表面上似乎强大的、代表保守方面的、趋向死亡的事物。我们必然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把世界上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远远地抛在我们后面。既然如此,我们难道还不应当相信自己,迅速同那些迷信、恐惧、自卑感等等宣告决裂吗?——摘自中共中央委员会向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7.
市井重庆     
安画  孙炜  十一朵 《东方养生》2009,(12):98-107
火锅、山城、索道、温泉、AAPP会议、亚洲杯、大学城……这些时尚又体面的名词丝毫不可能完成对重庆的描绘。除非你叙述的是另外一个地方。否则,我们永远无法回避那些早已深入城市骨髓的市井气。生活原本就在这鸡零狗碎之间,对此,只有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才会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18.
<正>由李时珍中医药研究所原任所长、副主任药师梅全喜主编、介绍李时珍故乡中草药资源和宝贵医药经验的专著《蕲州药志》终于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李时珍故乡的中医药工作者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表示祝贺! 中草药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  相似文献   

19.
详细叙述了扇子七的原植物形态,约材性状、组织结构和粉末特征,为该药的鉴别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柠檬月亮     
明月的公司叫MOONRIVER,不知道的人总以为那些带着粗糙划痕的石壁圈住的是一个咖啡厅,其实不是。屋子里只有素色的窗帘和柔软的沙发,茶几上没有咖啡,但永远放着新鲜的柠檬水,明月接待客 从不做笔录,优质的采访机放在不被注意的地方,工作的时候,电源信号灯轻轻闪烁,明明灭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