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邹玲玲   《护理与康复》2021,20(5):69-71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评价穴位贴敷治疗妊娠剧吐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检索1994年1月至2019年12月穴位贴敷治疗妊娠剧吐的相关文献.将检索后的文献使用统一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产生最终文献.基于文献中穴位的使用情况,建立数据库,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结果 共产生51篇文献,包含穴位14个,分布在8条经脉,中脘是治疗妊娠剧吐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内关、神阙穴位居第二、第三,腧穴最为集中的经脉为任脉,其次是手厥阴心包经.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妊娠剧吐是以中脘、内关、神阙穴为基础,腧穴多集中在任脉、手厥阴心包经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国小儿肺炎采用穴位贴敷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针对小儿肺炎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相关内容在Web of Science、CBMdisc、中国知网(CNKI)、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维普数据库(VIP)、PubMed、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Embase及The Cochrane Library中检索,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对资料进行提取并评价被纳入文献的质量,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项RCT,总计病人有103 583例。通过分析表明:穴位贴敷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愈显率明显提高,患儿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及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小儿肺炎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章玲  范德兰  周凤  孔慧 《全科护理》2022,20(6):721-725
目的:探讨基于关联规则法分析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乳腺增生的选穴配伍规律。方法:由2名研究生独立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有关于“刮痧”“拔罐”“穴位贴敷”“艾灸”“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干预乳腺增生的文献。使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经络腧穴频次,基于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模型对腧穴配伍规律进行深层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本研究的文献126篇,提取的腧穴处方共涉及94个穴位,以胸腹部居多,使用频次前3位的穴位依次为膻中(9.4%)、乳根(8.2%)、期门(6.8%),运用频次较高的经络有足阳明胃经(22.7%)、任脉(18%)、足太阳膀胱经(14.1%)。关联规则法分析显示中医护理技术干预乳腺增生最常使用的腧穴配伍为膻中→乳根。结论:通过对中医护理技术干预乳腺增生选穴规律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为临床护理人员使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乳腺增生选穴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筛选针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文献,依据标准方案提取针灸处方,建立针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处方信息数据库;基于R语言对数据库取穴频次、聚类和关联等情况进行规律挖掘。结果:共收集78篇文献,提取87个处方;干预措施包括艾灸、针刺联合中药及3种以上干预措施联合运用;使用频次>25次的高频腧穴依次为肺俞、足三里、肾俞、大椎和脾俞;经脉使用频次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任脉和督脉为主;特定穴频次以背俞穴和五腧穴为主。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形成以大椎-脾俞-肾俞-肺俞-足三里为基础的核心腧穴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以肺俞、足三里、肾俞、大椎和脾俞为核心腧穴组合,针刺、艾灸、中药结合多种疗法综合运用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2019年10月,应用Rev Man5.3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共涉及患者1 165例,其中观察组605例,对照组5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使用中药穴位敷贴敷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OR 5.15,95%CI(3.57,7.44),P0.000 01];在中医症候评分方面,中药穴位贴敷能更好地缓解中医临床症状[MD=-2.75,95%CI(-3.47,-2.03),P0.000 1];在疼痛评分方面,穴位贴敷相比药物治疗更能有效缓解疼痛[MD=-4.07,95%CI(-6.05,-2.09),P0.000 1];在血浆前列腺素F_(2α)、前列腺素E_2水平方面,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观察组血浆前列腺素F_(2α)[MD=-9.63,95%CI(-10.41,-8.86),P0.000 1]和血浆前列腺素E_2[MD=3.96,95%CI(1.49,6.43),P=0.002]水平相比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大成》中治疗常见脾胃病的针灸处方及选穴规律,以期为针灸治疗常见脾胃病提供选穴参考。方法:通过人机结合的检索方式,以《针灸大成》全文中常见脾胃病的针灸穴位处方为检索对象,整理总结其处方穴数、常用腧穴、腧穴归经、腧穴分布、特定穴应用情况,并对以上参数进行描述性统计的频次分析。结果:共纳入针灸穴位处方共169个,其中涉及不同腧穴共100个,穴位使用总频次为451次,共涉及十四条经脉,穴位分布涉及全身五大部位。单穴处方使用频次最高,高达63次(频率37.2%);常用腧穴排名前十依次为:足三里、中脘、公孙、内关、三阴交、天枢、膻中、太白、气海、照海;最常使用任脉,共出现90次(频率20%),其次为足太阴脾经出现79次(频率17.5%);腧穴部位最多分布在下肢,频次为179次(频率39.7%);特定穴出现频次共588次(频率91.9%),其中以五腧穴频次最高,使用总频次为174次(频率27.4%)。结论:《针灸大成》治疗常见脾胃病多使用单穴处方,选穴多取任脉、足太阴脾经,以局部及本脏腑经脉取穴为重,多使用经穴、特定穴。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VIP)、Web of Scienc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检索有关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0月,应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共涉及患者1165例,其中观察组605例,对照组5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使用中药穴位敷贴敷疗效优于对照组[OR值为5.15,95%的CI为(3.57,7.44),P<0.00001];在中医症候评分方面,中药穴位贴敷能更好的缓解中医临床症状[MD=-2.75,95%的CI(-3.47,-2.03),P<0.0001];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方面,穴位贴敷相比药物治疗更能有效缓解疼痛[MD=-4.07,95%CI(-6.05,-2.09),P=<0.0001];在血浆PGF2α、PGE2 水平方面,中药穴位贴敷相比药物治疗降低血浆PGF2α[MD=-9.63,95%CI(-10.41,-8.86),P<0.0001]和降低血浆PGE2[MD=3.96,95%CI(1.49,6.43),P=0.002]更为明显。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穴位贴敷对于痔疮术后疼痛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起效时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F)、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痔疮术后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数据库建立至2022年3月,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运用Review Manager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共19篇,样本量为1 57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贴敷组的末次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SMD=-1.40,95%CI(-1.74,-1.06),P<0.000 01],贴敷后6 h内贴敷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贴敷后1 d、3 d、5 d和7 d贴敷组明显比对照组的VAS评分低。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治疗痔疮术后疼痛,疗效于贴敷1 d后显著,且至少持续至开始贴敷后7 d,但由于受到纳入文献质量、数量及研究设计的限制,尚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本文结论加以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医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9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51例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医治疗与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与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痰鸣音、喘鸣音消失时间,咳嗽频次、氧饱和度、住院天数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痰鸣音、喘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根据"内外同治之理"对小儿肺炎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及护理更有效。中药穴位贴敷可以达到抗炎、平喘、化痰的功效,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住院天数,提升家属对医疗护理满意度,在医院中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分析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呕吐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JBI图书馆、EMBASE、Web of Science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将中药穴位贴敷法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呕吐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03月。根据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由2位评价者严格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RCT研究,包含1646例患者,共涉及12个中医穴位。筛选出出现频率较多的穴位,并将其分为4个亚组(内关+足三里,足三里+中脘,足三里+内关+中脘,三个穴位均不含)进行分析。各亚组Meta分析的结果和整体Meta分析结果均证实,中药穴位贴敷组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合并OR=0.21,Z=11.93,95%CI=(0.18,0.25),P<0.001],且各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0)。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呕吐疗效显著,但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本研究尚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新冠肺炎恢复期艾灸组方规律及选穴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系统收集了2020年7月31日前发表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艾灸诊疗方案,并建立了艾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4.0、SPSS Modeler、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总结证型频次、穴位频次、穴位归经、艾灸方式、特定穴频次、经穴分布规律,分析关联规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艾灸处方30首,共涉及证型3种,分别是肺脾气虚证、肺胃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共涉及穴位31个,高频穴位6个;穴位主要归于膀胱经、任脉、督脉、胃经、脾经、大肠经、肺经;温和类艾灸方式出现的频次较高,占艾灸方式比为94.74%,而强刺激类艾灸方式出现的频次较少,占5.26%;特定穴占经穴比为74.19%,其中交会穴频次为60次,背俞穴频次为25次,五腧穴频次为24次,募穴频次为31次;四肢部穴数为11个(35.48%),躯干部穴数为17个(54.84%)。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穴位组合为神阙、中脘、肺俞、关元、大椎、足三里。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艾灸治疗的核心穴位组合为神阙、中脘、肺俞、关元、大椎、足三里。对恢复期艾灸穴位进行共性探讨,在共性穴位基础上辨证论治,可使患者更快恢复,更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主要辩证分型及选穴配伍规律,为失眠患者的穴位按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1月15日。使用Excel建立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腧穴数据库,并利用SPSS 25.0对数据库中的腧穴进行频次、频数统计,通过SPSS Modeler 18.0所提供的Apriori版块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描述各腧穴之间的配伍关联规律。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37篇,共含腧穴97个,多数腧穴分布在头面部,其中最常用腧穴依次为百会、太阳、神门、印堂,经络以足太阳膀胱经(18.5%)和督脉(14.8%)为主。失眠辩证分型以虚证为主,其中以心脾两虚为主要证型,其次为心肾不交。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常用配伍腧穴为太阳-印堂和太阳-印堂-百会。 结论 数据挖掘可有效分析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常用腧穴、主要证型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护理人员选穴提供可靠依据。配伍腧穴符合中医“以循经为主,证因标本相结合”的配穴规律,其治疗失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新冠肺炎恢复期艾灸组方规律及选穴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PubMed数据库,系统收集2020年7月31日前发表的关于新冠肺炎恢复期艾灸诊疗方案,建立艾灸处方数据库,基于数据分析软件SPSS24.0、SPSS Modeler、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总结证型频次、穴位频次、穴位归经、艾灸方式、特定穴频次、经穴分布规律,分析关联规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新冠肺炎恢复期艾灸处方30首,共涉及证型3种,主要是肺脾气虚证、肺胃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共涉及穴位31个,高频穴位6个;穴位主要归于膀胱经、任脉、督脉、胃经、脾经、大肠经、肺经;温和类艾灸方式出现的频次较高,占艾灸方式94.74%,而强刺激类艾灸方式出现的频次较少,占5.26%;特定穴占经穴比23∶31,其中交会穴频次为60次,背俞穴频次为25次,五腧穴频次为24次,募穴频次为31次;四肢部穴数为11(35.48%),躯干部穴数为17(54.84%)。利用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穴位组合为神阙、中脘、肺俞、关元、大椎、足三里。结论:新冠肺炎恢复期艾灸核心穴位组合为神阙、中脘、肺俞、关元、大椎、足三里。对恢复期艾灸穴位进行共性探讨,在共性穴位基础上辨证论治,可使患者更快恢复,更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穴位贴敷联合择时耳穴埋籽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并发热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苏州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所有符合ERCP术后并发热秘标准的90例患者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依据当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国家及各地区的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公布的有关COVID-19恢复期中医适宜技术最新版本的文件,归纳分析此次疫情期间所用到的治法、经络及穴位,以期为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和国家及各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查找国家及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适宜技术最新版本的的相关文件,提取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治法主要分为针刺、艾灸、推拿、其它疗法四大类,共涉及经络12条,总使用频次为43次;共用穴位66个,总使用频次288次。针刺共涉及经络12条,共用穴位40个,艾灸共涉及经络9条,共用穴位31个,推拿共涉及经络12条,共用穴位17个,其它疗法共涉及5种治法,共用穴位28个,结论:心冠肺炎恢复期的患者以气阴两伤和肺脾气虚两种证型为主,中医适宜技术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经络选择上当首先考虑膀胱经、任脉,穴位选择上当首选肺俞穴。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温灸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护理的选穴特点。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通过收集温灸法干预卒中后肢体障碍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温灸法干预卒中后肢体障碍的选穴规律和特点。收集到的文献共涉及119个穴位,总使用频次为534次。腧穴的选择上以局部取穴为主,运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依次是曲池(40次)、合谷(36次)、肩髃(33次)、外关(29次)、足三里(25次)。在经络的选择上多考虑阳经腧穴,同时要重视特定穴特别是交会穴的使用。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曲池、合谷、肩髃、外关、手三里等穴的相关性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提示采用温灸法时联合使用腧穴以达到更佳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彩凤  李薇  黄柏枝 《新医学》2009,40(7):439-441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频率分布。方法:对101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病因调查,并对其中获得明确诊断的病因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101例中,明确诊断82例90例次,其中仅1种病因76例,2种病因4例,3种病因2例,疑似诊断17例(16.8%),病因未明2例(2.0%)。确诊的82例中,主要病因有气管支气管异物,肺炎,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和上呼吸道感染,其病因频率分别为26%、21%、18%、10%、7%。其中1岁以下患儿的病因以肺炎居多(8例次,占67%);1~3岁患儿的病因以气管支气管异物居多(15例次,占54%);大于3岁患儿的病因以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居多(13例次,占26%)。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不同的年龄段患儿的慢性咳嗽病因分布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原发性痛经作为发生于青少年女性的常见疾病,多见于初潮后,给女性的日常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常用外治法,起到刺激穴位、温经通络的作用,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标本兼治,临床疗效较好且应用广泛。近年来有关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因此,本文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更好地发挥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