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芳  李宏   《护理与康复》2021,20(8):96-97
肩袖损伤是骨科常见疾病,患者除出现肩部疼痛症状外,更累及肩关节功能,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已成为肩袖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2 ].系统、规范、专业的功能锻炼可促进运动器官功能恢复,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术后恢复效果[3 ].  相似文献   

2.
汤芝萱 《护理研究》2007,21(8):2111-2112
肩袖损伤是肩部的常见疾患,约占17%~41%,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严重的肩关节功能障碍。2003年2月-2006年11月,我院收治了45例肩袖断裂的病人,术后针对病人的情况,分阶段进行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消除肩部疼痛,增强了自理能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肩袖损伤是常见的肩部疾患,老年患者是肩袖损伤的好发人群。关节镜下行肩袖修补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术后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锻炼是保证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老年人肩袖组织呈退行性变,肩袖撕裂程度严重,多伴骨质疏松,组织愈合慢,修复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指导患者康复锻炼时,针对老年患者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索、整理和总结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康复时机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USC、AHQR、Cochrane Library、JBI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等数据库及网站。文献检索类型包括临床决策、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最佳证据总结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收集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康复时机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与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总结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并形成最佳证据。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6篇系统评价。通过对证据的总结与提炼,共形成5方面,包括早期/延迟方案的定义、固定时间、康复时机、锻炼方式、功能结果,共25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时机的最佳证据,临床人员可根据最佳证据为患者实施干预,选择最佳时机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并及时调整康复策略,以提高患者的适应性,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肩袖撕裂修补术后规范化康复锻炼指导的效果。方法根据老年人特点制订为期24周的康复锻炼计划,分5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康复目标、康复锻炼指导及康复注意事项。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25例患者患肩肩关节评分,术前平均(10.68±3.25)分,术后1年平均(29.36±2.81)分,其中优4例、良14例,优良率72%。结论系统规范的康复锻炼指导保障了老年肩袖撕裂修补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尹朱丹  钟琦  包倪荣  刘云 《中国康复》2020,35(8):421-427
目的:系统评价关节镜肩袖修补后早期与保守功能锻炼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搜集符合纳排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止至2019年12月15日,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01例患者,其中474例为早期活动组,427例为保守活动组。在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快速康复组术后4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较保守组更高;在活动度方面,与保守康复组相比,快速康复组术后6个月时的前屈活动度及术后6周时的外展活动度恢复更好,内外旋活动度在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另外本研究发现在术后疼痛及肩袖愈合完整性方面,两组间也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可以促进肩关节早中期的前屈及外展活动度,而其长期疗效和其他指标方面,早期锻炼与保守锻炼两种方式并无显著差异。受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影响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康复锻炼的内容、评价标准,重点综述了影响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因素,并提出提高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系统肩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 自2002年3月~200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康复科收治86例行"关节镜下应用缝合锚进行肩袖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普通组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使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Elbow Scale, ASES)和 1990年美国医学会修订的<永久病损评定指南(GEPI)>进行肩关节定量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ASES和GEP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ASES和GEPI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改变( P<0.05).而且术后1年时强化组ASES评分高于普通组,GEP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普通组( P<0.05).术后7周、12周和1年时肩关节的主动前屈上举和外旋活动范围(ROM),强化组均高于普通组( P<0.05).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系统的、个性化的肩关节康复训练方法是恢复肩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强化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肩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患者微创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确诊为肩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患者4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左肩18例,右肩28例。运动损伤32例,交通伤8例,牵拉伤6例。受伤时间平均6个月(1.8~12个月)。年龄18~45岁,平均(38.6±2.4)岁。术前均行肩关节X线检查和MRI检查,并经关节镜探查明确肩关节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采用关节镜下肩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修补术42例,关节镜下肩Bankart损伤修补术与小切口辅助下肩袖缝合固定术4例。将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训练组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5.6±2.3)岁;对照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6.2±2.6)岁。对照组采用短波、脉冲磁疗、低能量半导体激光、冷疗和基础康复训练以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康复训练组在短波、脉冲磁疗及低能量半导体激光、冷疗以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基础上,进行内容包括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控制、灵活性、协调性和运动能力的训练。分别在术后4周、8周、12周、16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评分表(UCLA)对两组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训练组术后4周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康复训练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16周康复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针对肩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特点,设计一套科学、安全、有效的肩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微创术后康复计划,并依照康复计划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分析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81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术后均对患者随访3个月,评估其治疗疗效;仔细阅览患者病历资料,设计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81例患者随访3个月,其中优14例、良50例、差17例,预后良好患者共有64例,占79.01%,预后不良患者共有17例,占20.99%。将全部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与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肩袖撕裂大小、脂肪浸润程度、术后疼痛程度均可能是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肩袖撕裂大小、脂肪浸润程度、术后疼痛程度均可能是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肩袖撕裂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肩袖损伤的87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肩袖部分及完全撕裂的54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中对照组27例(进行自主功能锻炼),康复组27例(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和16周进行临床功能评分及超声评分,评价康复治疗效果,1年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患者在肩袖撕裂术后不同时期的临床症状与超声表现相符.临床功能及超声评分术后2周、4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12周、16周时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康复组1年后的疗效评定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频超声在肩袖撕裂术后的康复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对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肩袖损伤后行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的患者共74例,将其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在术后进行肩关节被动训练,治疗组在肩关节被动训练的基础上增加3阶段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术后3年采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SS评分(UCLASS)、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术前,2组患者ASES、UCLASS、VAS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年、2年、3年时,治疗组的ASES、UCLASS、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段(P<0.05),术后6月、1年、2年、3年,治疗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3±0.3)分、(1.00±0.3)分、(0.8±0.3)分、(0.8±0.2)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的(6.6±0.9)分(P<0.01).术后,2组患者各时段肩关节的疼痛、功能、主动前屈活动度、前屈力量和主观满意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显著优于同时段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关节镜修复肩袖损伤术后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个性化的肩关节康复训练可促进肩关节功能有效恢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前及术后护理与康复经验进行探讨.方法 对10例肩袖损伤患者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分别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术后康复训练、并发症的观察.比较术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优于术前,术前后比较,x2=7.81,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肩关节镜手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有力保证.系统的整体护理是肩关节镜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hip eplacement,THR)术后患者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因素,为患者肢体功能早日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2例已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3个月的患者进行家庭随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康复训练依从性、Harris髋关节功能康复3方面,并对所得资料进行评分及统计分析。结果本组52例THR术后患者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得分为(30.76±5.28)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活自理能力、良好习惯、康复训练技能、疾病相关知识。依从性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家庭社会支挣情况、经济状况。结论THR术后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与疾病相关知识、康复训练技能、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家庭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制定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术后家庭访视及康复指导,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可提高THR术后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并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及有计划的阶段性康复训练.结果:50例患者均未出现肩关节僵硬强直、创伤性骨性关节炎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1.5 年,根据美国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优35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90%.患者自我满意度高.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后早期阶段性康复训练能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MRI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对33例X线片无骨折但临床怀疑肩袖损伤或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用1.5 T MRI机检查,观察肩袖损伤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在MR上的影像特征,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与手术结果对比,计算准确率。结果 33例中肩袖损伤20例(合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5例(合并肩袖损伤10例)。肩袖损伤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术前MR诊断准确率分别约为95.0%、71.3%。结论肩关节MRI扫描对肩袖损伤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肩袖损伤者中至少半数合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临床和影像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自行设计的本体感觉训练干预方案对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医院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受累肩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本体感觉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患者经关节镜修复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本组13例行肩关节镜治疗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系统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现状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 年5月铜陵市立医院骨科收治入院并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0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康复锻炼益处及障碍量表、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SER)对患者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SER得分为 (65.88±18.36)分,处于中等水平。年龄、术后开始坚持锻炼、锻炼益处及锻炼障碍评分均为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在开展针对性的延续性康复锻炼指导时,应以对术后康复锻炼的益处认识不足、锻炼障碍感受较多者及高龄患者为重点关注人群,以提高术后患者整体的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20.
Anderson VB, Wee E. Impaired joint proprioception at higher shoulder elevations in chronic rotator cuff pathology.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impairment of shoulder proprioceptive acuity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rotator cuff pathology (CRCP), an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impingement-related shoulder pain on acuity using a reliable laboratory technique.

Design

Case-control study.

Setting

University human movement laboratory.

Participants

A volunteer sample of individuals with CRCP (n=26) were recruited and screened, and compared with age-, sex-, and limb dominance–matched individuals (n=30) who acted as controls. Ten participants with CRCP underwent repeat assessment after 2 days to determine the intrarater reliability of proprioceptive measurement.

Interventions

Not applicable.

Main Outcome Measures

Each participant underwent assessment of joint position sense at 40° and 100° of scapular plane abduction using an active position-matching task. Movements were recorded with reflective skin markers and a multidimensional motion analysis system. Self-reported pain intensity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dure was recorded with a visual analog scale.

Results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model 3,5) between repeat assessments ranged from .54 to .99. On average, those with CRCP demonstrated reduced acuity at 40° and 100° test angl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roprioceptive acuity was significantly impaired (P<.01) at the 100° test angle, where the pain int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P<.01).

Conclus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impairment of shoulder joint position sense in CRCP. The degree of proprioceptive impairment was greatest at higher elevations in the setting of increased shoulder impingement and pain, which may serve to perpetuate the pathology.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theoretic rationale for the continued implementation of propriocept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in managing CRC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