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目的 探索经皮肝穿刺胆道微创引流术(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方法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126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别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所有病人均依据CT、MR及B超等影像资料和血液生化检查及临床体征确诊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结果 本组经皮肝穿刺胆道成功率为98.4%(124/126),其中46例行外引流,34例行内外引流,内支架置入35例(2例双支架),3例行联合右支内外引流及左支外引流,8例因穿刺失败或肝内胆管置管困难未能行引流术.置入引流管或内支架后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白蛋白、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患者全身状况改善.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2%(25/124),包括胆道感染9例,胆道出血8例,胆心反射5例,术中胆漏2例,术后胆汁腹膜炎1例.多数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胆汁腹膜炎患者经开腹手术留置T管治疗,其中3例胆道出血患者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疗效可靠,单纯外引流和内外引流术具有同样减黄效果,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和梗阻程度选择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2.
胆管引流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管引流术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7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肝胆管癌32例,肝门淋巴结转移瘤23例,胰腺癌和壶腹癌2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6例。全部患者给予保肝、支持、抗炎治疗,并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术或胆管引流术。观察组同时联合应用UDCA10~15mg.kg-1.d-1,疗程1个月。结果76例中46例行胆管内支架置入术,18例行胆管内外引流术,12例行胆管外引流术。观察组在术后7天、14天及30天血清胆红素均明显下降,术后14天与术后30天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梗阻解除后,随着血清胆红素的下降,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也随之下降,术后14天、30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2例合并胆系感染者,胆管炎控制时间(9±2.1)天,对照组19例胆管炎控制时间(12±1.6)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胆管引流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手段。联合应用UDCA,可加强胆汁排泌,加快降黄速度,保护肝细胞,从而增强保肝降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胆道支架置放引流术联合肝动脉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36例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和胆道支架置放引流术,在其基础上再行TACE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36例引流术成功率100%,22例共计置入25枚支架,其他主要梗阻分支采用外引流;14例单纯作外引流管引流。36例的血清总胆红素由入院时的(335.6±168.47)μmol/L下降到术后1~2周的(144.4±87.67)μmol/L(P0.01);TACE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降到(78.6±37.67)μmol/L,较栓塞化疗术前也有显著下降(P0.01)。引流术后出现4例胆道出血和3例胆道感染的并发症。36例患者共接受65次TACE术。12例出现黄疸复发,复发率33.3%;复发时间5~22个月,中位值8个月。术后1、3、6、12、24、4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4.4%、83.3%、63.9%、50.0%、36.1%、19.4%。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胆道支架置放引流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可明显缓解黄疸,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8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近期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经联合治疗后2 d,患者除白蛋白下降外,其他主要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术后1月肝功能进一步改善,白蛋白升至治疗前水平。18例患者均未发生肝功能不全,无患者在30 d 内死亡。严重并发症中,胆管穿孔0例(0.0%),胆漏1例(5.5%),出血1例(5.5%),术后胰腺炎0例(0.0%);轻微并发症中,胆道感染3例(16.7%),疼痛7例(38.9%),呕吐3例(16.7%)。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中如何获得安全穿刺道.方法 将近4年108例梗阻型黄疸病例纳入研究,其中恶性梗阻患者95例,良性梗阻1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两步法诊治.第1步穿刺肝门区较粗大胆管造影,显示外周胆管较满意;第2步退出穿刺针,寻找1支较合适外围胆管作为目标胆管穿刺置管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造影、治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肝功能、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消失.术后新发胆系感染6例(5.6%);胆道出血5例(4.6%);症状性胆汁漏2例(1.9%),腹腔及肝包膜下少量出血2例(1.9%),胰腺炎1例(0.9%),未出现致死病例.结论 熟练的手术技巧,正确的穿刺方法所获得的安全穿刺道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行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11例阻塞性黄疸行外科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8例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3例置入内外引流管,并比较介入术前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 11例介入手术均获得成功,3例一次性置入支架,5例引流1周后置入支架。术后黄疸消退满意,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管内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外科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黄疸是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或排泄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黄染。肿瘤阻断胆管系统使胆汁排泄受阻而引起的黄疸,称之为恶性梗阻性黄疸(MOJ)。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目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减黄治疗的主要方法,同时应用介入方法对原发病灶治疗也能明显改善病情。本文针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8.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治疗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治疗无法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进行外引流和(或)内外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等治疗。临床观察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根据Bismuth分型,其中Ⅰ型30例,Ⅱ型30例,Ⅲ型26例,Ⅳ型17例。留置支架39例,共47枚,引流管64例。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86±162)μmol/L降至(161±1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好转76例,改善15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8.3%。术前合并感染17例,术后控制13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15例,胸部感染2例,13例出现一过性血清淀粉酶升高,8例血性引流液,1例胆道出血,1例幽门梗阻,30d内死亡9例。全组生存中位时间186d,1、3、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9.9%、75.3%、59.6%和16.9%。Ⅰ型、Ⅱ型明显较Ⅲ型、Ⅳ型预后好。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明显缓解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肿瘤进一步治疗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9.
经皮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经皮胆管引流与支架置入术治疗胆管狭窄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材料与方法:本组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例行单纯经皮胆管引流术,29例行胆管支架置入术,8例同时做了经皮胆管引流和支架置入。术前术后给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止血药,镇静止痛药。结果:45例经皮胆管引流和支架置入术者5例发生严重胆道感染,其中4例败血症,占总例数的11%。5例中2例为单纯胆管引流,3例为胆管支架加引流者。单纯胆管支架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男 18例 ,女 9例 ,其中肝癌 6例 ,胆管癌 7例 ,胰腺癌 5例 ,转移癌 9例。梗阻部位在胆总管 12例 ,肝总管肝门区 15例。结果 :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2 7例共置入金属内支架31枚 ,术后 1周复查肝功能血清学指标 ,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0 1。随访开通时间平均为 14 1天 ,半年开通率 5 5 .6 %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5 .9% ,主要为胆道感染 ,胆道出血等。结论 :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梗阻性黄疽的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短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或(和)胆道支架置入术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经PTBD或(和)PTBS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7例,参照胆红素下降程度和术后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短期治疗有效(54例)和无效(13例)2组,应用X~2进行单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冈素分析方法显示患者梗阻时间、引流方式、术前胆道感染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TBIL、HGB、Cr 7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示术前胆道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1分、Cr>115 μmol/L3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胆道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1分、Cr>115μmol/L与梗阻性黄疸短期预后关系密切,对梗阻性黄疸介人治疗的术前评估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不同引流方式治疗肝门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肝门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的不同PTBD引流方式分为壶腹上内外引流、跨壶腹内外引流、外引流及双侧PTBD引流四组,同时将外引流组分为横跨引流组及单纯外引流组两个亚组,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比较近期疗效的差异。 结果肝门区梗阻性黄疸不同引流方式在缓解TBIL、DBIL、TBA、ALT、AST、ALP、rGGT及术后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方面彼此之间没有差异。跨壶腹内外引流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引流方式。 结论不同PTBD引流方式对肝门区恶性梗阻性黄疸在减黄和缓解肝功能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及引流术(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原因,并探讨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复习311例PTBD治疗MOJ的病例资料,统计并发症种类及病例数,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PTBD治疗MOJ311例,共发生各种并发症165例(53.1%),其中胆管感染46例(14.8%),引流管移位38例(12.2%),引流管堵塞31例(10%),瘘口渗漏20例(6.4%),瘘口皮肤感染18例(5.8%),胆管出血6例(1.9%),胆汁性腹膜炎2例(0.6%),胆汁引流过多2例(0.6%),肝脓肿1例(0.3%),气胸1例(0.3%)。结论:PTBD治疗MOJ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严格掌握PTBD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时处理引流管相关问题,可减少和控制严重PTBD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本文通过双介入法(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治疗中的研究,对双介入法作一评价。材料和方法:我院从1987年至1996年共有8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接受了介入治疗。其中28例为单纯的经皮经肝道引流术(PTBD),归为A组;另外54例在PTBD术后2周左右接受了经动脉化疗术(TAI)和/或化职栓塞术(TAI+TAE),归为B组。所有病人都通过多种影象学,外科或生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急性胆管炎的时机、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确诊或疑诊急性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10 d观察腹痛、发热、皮肤黄染等症状,比较血压、血常规、肝功、血淀粉酶及脂肪酶等指标,评价感染控制、梗阻性黄疸缓解情况以及疗效。结果 90例患者中,术中诊断胆总管结石78例(86.0%);Mirrizz综合征1例(1.0%);胆道、胰腺肿瘤5例(6.0%);胆管造影未见充盈缺损6例(7.0%)。急诊ERCP手术均成功行胆管引流,单纯行鼻胆管引流61例,塑料支架引流12例,金属支架引流1例,取石16例。90例患者,腹痛缓解率100%,感染缓解率90.7%,黄疸缓解率85.2%。治疗后痊愈出院76例(84.4%);好转9例(10.0%);病死5例(5.6%)。结论诊断中、重度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如预计其可通过积极的内镜治疗获益,尽早行急诊ERCP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接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技术方法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治疗失败后,实施PTBD与ERCP对接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结果24例PTBD与ERCP对接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10例,左侧肝管穿刺14例;一次性对接成功16例,分次进行8例。术后4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47.1%,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下降45.4%。主要并发症为胆道感染。结论PTBD与ERCP对接胆道支架植入术是ERCP失败梗阻性黄疸治疗的另一途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146例,其中男84例,女62例,平均年龄(63±13)岁,所有患者均经辅助检查诊断为恶性胆管梗阻。先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随后置入引流管行胆管引流或置入胆管内支架;术后1周,37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果146例均成功穿刺并置入引流管(105例)和(或)置入支架(41例),成功率100%,术后129例患者黄疸症状好转,总有效率88.4%;胆管引流及支架引流前后总胆红素(T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引流方法在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支架减轻黄疸的幅度优于胆管引流,但黄疸缓解的比例组间无差异;单纯外引流组、内外引流组及胆管支架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个月、4.5个月及6.1个月,胆管支架组在生存期方面亦优于胆管引流。结论胆管引流/胆管支架对于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行TACE治疗可明显加快胆红素水平下降的幅度。  相似文献   

18.
Percutaneous biliary drainage and stenting (PTBD) for palliation of 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 has evolved to a safe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PTBD is equally effective for treatment of distal and proximal bile obstruction. Metal self-expandable stents have proved superior to plastic stents and should therefore be used. Technical success is >90% en clinical success is >75% in all major series. There are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but most can b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and procedure-related mortality is <2% in most series. Thirty-day mortality after PTBD is >10% in many series, but this is largely due to the underlying disease. About 10–30% of patients will have recurrent jaundice at some point in their disease after PTBD and require re-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To review the success rate and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BD), and to stratify the procedural risk of both PTBD and biliary stenting.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采用加贝酯预防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中胰腺炎发生的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观察38例,为防止急性胰腺炎的发生,14例患者手术前30 min~2 h开始使用加贝酯300 mg,引流术后6 h禁食,观察患者有无腹痛等症状,观察血淀粉酶的变化。22例未使用加贝酯作为对照,同样引流术后6 h禁食,观察患者有无腹痛等症状,观察血淀粉酶的变化。当出现胰腺炎时给予培新每次0.1 g,一日2~3次,同时监测血尿淀粉酶的变化。 结果加贝酯组14例中发生血淀粉酶升高1例,对照组24例中发生急性胰腺炎10例,术前使用加贝酯与不使用加贝酯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对于放置内外引流时,应适当采用胰酶抑制剂(加贝酯),可有效防治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使用该药物的价格性能比及大样本实验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